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抵灾区的黑鹰---S-70C直升机的简介 -- 九合诸侯

共:💬34 🌺6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飞抵灾区的黑鹰---S-70C直升机的简介

    这次川中大震,黑鹰鹰从天降,使我不禁提笔,写一写这个美国远嫁而来的老朋友。

    黑鹰直升机是一款中型通用/攻击直升机,主要由西科斯基公司生产制造。如果米-24是空中坦克,那么黑鹰系列基本上就是空中吉普,可以运送物资、人员,搭载武器,甚至美国总统,并可以轻易改装成为各种用途的飞机。

    黑鹰体积不大,运力却不俗,可在各种复杂条件下起降。根据美军使用经验,在执行空中突袭任务时,黑鹰可以装载11名士兵和相应装备,或者一次同时装载一具105毫米M102榴弹炮、4名炮手以及一个基数的炮弹。在运送物资时,黑鹰可以装载1170公斤货物,或吊起4050公斤货物。黑鹰的主旋翼由钛合金和玻璃纤维制造,发动机为两台通用电气的T700系列涡轮轴引擎,可靠性高,可以在氧气含量较低的地区正常运行。黑鹰上的航空电子系统比较先进, 二十年来的不断改进使其航电设备一直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邓公出山后,我国和美国的关系一度十分“亲密”,黑鹰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授予出口许可,一共24架。中国的黑鹰直升机准确的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UH-60,其机体为S-70(黑鹰的海军版)的民用型发展而来,并应中国的要求采用了加大推力的T700-701A发动机,改进旋翼刹车系统,使用了海妖的上部主减速壳体,以适应高原环境。这批飞机西科斯基的内部编号为S-70C。

    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含氧量低于海平面的一半,任何发动机功率都会减少40%左右。虽然黑鹰非常皮实,T700引擎也确实优秀,但鹰降高原的过程仍然困难重重。解放军花了极大人力物力才完成了对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飞行航线、各种高度起飞重量和载重的理论研究,解决了启动功率等一系列理论难题,再进行了实地试飞论证。光是理论计算、试验,就用了三个月。解放军的巨大努力终于使得黑鹰能够飞越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并降落在环境状况十分恶劣的阿里地区。在以后的很长时期内,黑鹰是我国唯一能在高原区顺利运作的直升机。

    解放军很快就发现了黑鹰的巨大优越性,而且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在任何事关重大的行动中,都能看到黑鹰忙碌的身影。这次震区救灾,最先到达的也是黑鹰,原因无它,只“可靠性”三字。

    上世纪八十年代草创的陆航急切需要更多的黑鹰,但1989年之后的制裁和禁运使得陆航只得转向米-17。不过米-17和黑鹰相比,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上。例如,在黑鹰系列上的T700发动机只有两个保险丝,新产品甚至取消了保险丝。而米-17(包括米-171)的发动机却有很多处需要用到保险丝,调整点20多处,随机工具甚至多达45件。因此事实上黑鹰的维护成本要大大低于米-17。在高原性能和防腐蚀方面,黑鹰更是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基于以上原因,陆航和其他部门仍然对黑鹰念念不忘,直到现在,哈飞新型通用机怎么看都像UH-60。

    由于陆航的黑鹰服役后即被广泛的用于人道主义救援中,美国于是放松禁令,允许黑鹰零部件对华出口。这次救援,从新闻上看黑鹰的保养相当不错。

    每一次黑鹰降落之时,都给受难者带来生命和希望。这大概是所有武器里面唯一让人感到温暖的吧。

    关键词(Tags): #汶川地震(喜欢)#黑鹰(喜欢)#直升飞机(喜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读到的中国黑鹰

      曾经读过,1985年,24架黑鹰以S-70C的型号进入中国,勇敢的中国陆军航空兵飞行员冒死挑战高海拔,中国直升机首次飞抵达拉萨和阿里,中国为西科斯基公司发掘出黑鹰的高原性能,1986年台湾也装备了10架S-70C,两岸使用同一型号。

      航空知识曾报道一次黑鹰坠毁事件造成包括一名西藏军区司令员少将在内十几名我军军官死亡,实在痛心。

      • 家园 1991年6月16日,成都军区张太恒司令员张德福副司令员赴西藏检

        查工作,在日喀则某工作站检查完工作后,乘陆航2团的“黑鹰”直升机返回拉萨。乘坐有张德福副司令的直升机未飞出山口便发生不幸,撞山坠毁,机上包括张副司令在内的13余名将校和机组成员不幸全部遇难。成都军区司令员张太恒、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成都军区空军司令员侯书军等被免职。

        另,张是中将。

        • 家园 一下子损失3名将军

          机上包括张副司令在内的13余名将校和机组成员不幸全部遇难。成都军区司令员张太恒、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成都军区空军司令员侯书军等被免职。

          为什姆免司令?

          • 家园 共军的原则是表出事故,尤其是人命,领导责任嘛,虽然他不会开飞机

            应该是建国后仅次于林总、皮定钧的空难了,总得有人负责吧。张太恒被贬到南京军区副司令,最后又升为济南军区司令,记忆中如此,也可能有误。

            • 家园 这么说就不对了

              三个将军在同一架飞机上本来就不对。这要是打仗的时候上来就报销半个军指挥部,比什么斩首行动都有效。

              就这个,一把手也是有责任的。

              • 家园 你这是典型的军迷思维

                难道要三个将军坐三架飞机?

                且不说级别问题,共军不是米军,一下子出三架飞机还是有些困难的。

                而且从土共一贯的习惯看,这种外出很少有分乘交通工具的。

                • 家园 在这件事之后

                  有过相关要求的,并不是我个人这么说。

                • 家园 是三人分别坐三架

                  第一架:成都军区司令员张太恒

                  第二架: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张德福

                  第三架: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空军成都军区司令员侯书军

                  第二架上除了张德福中将,还有西藏军区参谋长毛海清少将和成都军区几个部长。

                  • 家园 哦,是我没搞清楚

                    不过至少是两个将军一架。

                    按军迷思维,应该是一个将军一架才叫“专业”,才是走向现代化的职业军队的正确道路。

            • 家园 也得分责任呀。。。。

              要是天气甚姆的。。。。

              • 家园 提起这段十几年前的事故,说说我当时听到的传言

                彼时年纪还小,但是一边上学一边跟着教练混着玩玩航模。当时我的教练们还在北京小汤山的航空博物馆兼着航模表演的差,所以跟航博里面的空军人士也混个脸熟(没啥高级人士,馆长老薛也就是个上校而已)。据传那次事故的原因应该是人为判断失误造成的。直升机名字里面带了“直升”,其实也没那么神,不是旱地拔葱似的一下就直着上天了的,上的太快容易造成失速。在高原地区,发动机功率不足的情况下,一般比较保险的做法是慢慢盘旋爬升。那一次出事故的原因似乎是起飞的时候有点急,不知道是机上大领导的意思还是驾驶员的意思,反正是欲速不达,造成失速坠毁。坠毁飞机的驾驶员是当时陆航最好的驾驶员之一,在航校的时候就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为啥我知道这些,因为这段故事的原版出处就是原来和驾驶员在航校一起的同学。

                以上故事纯粹是坊间流传的,准确性100%不敢保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