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再看《决裂》 -- 棋人鲁大耍

共:💬11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再看《决裂》

    周日买的盘,正好想到如今教育体制的不可理喻、以及对传说中的“马尾巴的功能”的神往,就复习了一下。

    一般地来说,以今天的眼光看这类老片子会觉得很搞,同时笑过之后也会发现并不全是过时的荒唐。很多当时批判的现象今天依然存在,甚至在饱览了今日的丑态之后会更觉得当时的先见之明。就拿这个片子来说:拍的时候当时是主旋律自不必讲;十几、二十年前恐怕就会正翻个个儿——至今记得的是中学时期开始,很多讲台上的老师在提到这片子里的桥段的时候,对那个年代所流露的刻骨的恨意。可我早就把这片子忘了——小时候肯定看过也看不懂,能看懂电影的时候也不屑看或看不着了。今天看了才知道,确实是把知识分子给埋汰完了。

    应该说电影的大部分还是比较喜剧的:

    影片开始,激昂的歌曲中郭振清同学踏着竹筏劈波斩浪。可操舟的明显是替身。

    对白照例是话剧式的,肢体语言照例是刚劲的。——恩,怎么明显被删了一段话?可恶啊。

    落后分子出现了,葛老爷子活儿狠地道啊——阴郁的心态,和那股总想掉掉书袋的酸臭气,活脱一个本坛的脓瓜嘛。多应该有一双郭振清式的铁拳巨掌把他的瓜头瓜脑打成一堆脓水儿啊。

    更大的坏蛋出现了,用光很恐怖啊,要是没看前面的演员表差点以为是陈强演的。

    应该办什么样的教育,这是前大半部的主题。也是直到今天都存在的问题。农民代表老混球用两坨泥巴砸出了教育革命的方向,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脓瓜来几坨更有味儿的?大字报丛中吴美女一句“不做书本的奴隶,要做知识的主人!”。何等智慧啊。

    ——

    “马尾巴的功能”原来是酱紫的啊。给葛老爷子角色的安排有点出乎意料,还以为他要被镇压的

    ——

    乐了快两个小时,到片尾乐不起来了——原来最终落笔到路线斗争上了。鼓动普通人参与政治应该说是那个年代最不厚道的事情。当时的政治本身就是个残酷的赌博,更残酷的则是无论你下注在哪一边都是错的。

    女演员方面:

    刘晓庆原来就是个小号的王苏娅么;吴竟真是个美女啊,那么朴实的装束都遮掩不住——

    是记

    注:

    脓瓜:棋人坛网友,安徽人氏。银行蛀虫兼无良律师。以喜欢臭拽著称,据传是黄夏留教授的入室弟子。

    混球:棋人坛网友,江苏人氏。又红又专的药剂师。除喜欢酒后飙(摩托)车和在QQ上以粪厥掷人以外无其他不良嗜好。

    • 家园 久远!那里面的歌

      好像是吕文科和郭兰英唱的,当时我们学校的大喇叭见天儿的播放。不过这两人唱的很卖力的。

      郭振清扮演的那个角色好像是叫“龙国正”?

    • 家园 入劳动大学要什么样的资格?

      注册早但没出新兵营的,原创少的有时会突然发现自己缺少某种的资格,满手老茧不中!哈哈...

    • 家园 我也说点:确实是有趣的电影,不过大学生嫌弃母亲等桥段

      别说,还是满敏锐的,也不乏时效性。如果去掉路线斗争等等政治的内容,未尝不是一种看问题的角度。那种假装出来的劳苦大众工农思想也很有趣,工农被很粗暴地“代表”了,但是也确实透露出了工农大众想问题看问题的某种可能的方式。所以说它“敏锐”。

      就拿大学生嫌弃穷老娘这段来说,在开群众大会之前的这个情节,还挺让人心酸的呢。我们后来能看到很多学生写的在学校羞见自己父母的文字。特别多的是关于父母如何下雨到学校给孩子送伞,孩子觉得父母在同学面前给自己丢了脸,态度粗暴,最后如何Blahblahc忏悔。如果我们重新审视这种文章模式,就会发现,这种忏悔式的文字也是温情主义的意识形态性的东西,也是“路线斗争”。不过,没有上升到阶级的角度而已。阶级角度看这种问题当然是无理的,但你会发现它并不是完全“无效”的。它至少勉强解释了我们温情主义的老套。

      文艺作品有时候就是这么有趣。

    • 家园 花之。有一点不同意:

      “鼓动普通人参与政治应该说是那个年代最不厚道的事情”

      普通人不参与,如何实现真正的民主?至少主席是真诚地要搞民主的,所以有四大,有罢工自由。

      • 家园 其实大耍是对的。

        请看您引的那段的后半句:

        当时的政治本身就是个残酷的赌博,更残酷的则是无论你下注在哪一边都是错的。

        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很多事就不能按预想的美好前景发展。说白了,当时的人民还是没有今天的“油滑”。政治确实是互动,不过成熟的社会也需要时间。

        • 家园 成熟的社会需要时间,但不是自动的。

          不是说等多长时间什么也不做就自动的成熟了。不经过实践,不在实践中成长,就永远不会成熟。要实践就难免犯错,难免付出代价。因为有错误不完美就取消权利、不允许参政甚至不允许争论?

          路线斗争就是政治斗争,这是根本性的。为什么楼主讲“很多当时批判的现象今天依然存在,甚至在饱览了今日的丑态之后会更觉得当时的先见之明”。为什么一些当年下大力气批判的东西,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光大的呢?90年代后期大批国企工人下岗的时候我知道些地方发生了静坐示威的(显然没有取得什么成效)。但冰冻三尺难道是一日之寒?在政治上工人阶级曾经是多么光荣和有地位的呀(至今仍然在宪法上但也仅在宪法上),而当政治上经济上的制度一步一步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被逐步被改变的时候,他们警醒了没有?一个阶级的经济利益是由政治权利来保障的,而政治权利则是靠政治斗争得来的。放弃政治斗争就是放弃自己的权利。

          再说哪里的政治斗争又不残酷?流血死人的事情还少见了?再怎么说没有开坦克进北京城,四五也没有死一个人,更没有“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呢。怎么见得当时的政治更残酷一些?曼德拉坐了多少年的牢,马丁路德金还被杀了呢,不经过残酷的政治斗争,难道要等别人某天良心发现恩赐平等和人权。千百年来的教化,中国的老百姓历来驯服得很,能忍则忍。我看中国百姓的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是最值得鼓励和肯定的,其实这样对大家都好,不要每次都等到最后矛盾被激化到压不住的程度了再来一个总爆发。

          • 家园 嗬嗬,跑题了。

            俺可没说过,啥啥会是自动的。

            您要是愿意自己亲自去实践,俺佩服的五体投地。您要是高屋建瓴义正辞严总煽乎别人去,就请您煽乎那些您能鼓动的人吧。

            身体力行是伟大的,净煽乎别人是可怕的,这个是俺实践得来的经验教训。俺向来听到政治斗争就过敏,而且俺坚持认为,象俺这种对政治毫无热情的人也同样应该有人权活下去。

            请尊敬俺一次,别跟俺的贴,行不?

        • 家园 你说得对,花之
      • 家园 当时政治的玩法还是太残酷了

        千百年残酷历史的延续,恐怕也是没办法的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