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眼中的内燃机 -- autoeagle

共:💬6 🌺1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眼中的内燃机

    9个月以来,发生了很多事情,对某些东西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突然想写点东西,以修改自己在“油品与节能:《液体燃料的性质及应用》读书心得”中表现的出来的轻狂。

    • 家园 1.系统组成与能量流动

      活塞式内燃机系统由燃烧室与5个子系统组成:燃油通过燃油系统注入燃烧室,空气通过吸气系统吸入燃烧室,燃油与空气在燃烧室内放出化学能,这些能量一部分推动活塞做功,最终进入传动系统;一部分扩散至气缸壁,进入散热系统;废气携带一部分进入排气系统。各子关系如下图所示。

      点看全图

      不同的发动机,不同的工作状态,能量流向比例是不同的。上图标明比率是某点燃式发动机在中等负载条件下能量流向,给大家一个感性的认识。点燃式发动机只有25%的化学能最后转变为有效功进入传动系统,压燃发动机(简称柴油机)一般可以达到30-35%。

      发动机节能优化的主要目标,是增加轴输出能量所占比率。围绕这一目的出现了各种技术方案。

      从图上可以看出,传递到活塞的有效功可达38%,但泵气损失和摩擦消耗了有效功的1/3,即13%。这部分损耗是理论热机模型没有考虑的,但影响重大。

      所谓泵气损失,是指吸入空气和推出废气过程中活塞对燃烧室做的功。点燃式发动机需要复杂的进气歧管和气门设计,泵气损失明显高于柴油机。VVT技术等可变气门技术可以降低泵气损失,而缸内直喷技术降低幅度更大。当然,这两项技术还有别的效果,不限于减少泵气损失。

      降低摩擦,可以通过机械设计,材料,润滑油三方面的改进得以实现。目前看来,在润滑油中添加少量轰爆金刚石灰粉或称纳米金刚石滚珠,有戏剧化的降低摩擦损耗效果。

      气缸壁散热损耗,也是基于绝热过程的理想热机模型未考虑的。这个损耗是由燃烧室内能量向冷却液流动产生的,其本质是气缸材料无法在高温下维持足够强度。

      根据传热基本方程

      Q=传热推动力/传热热阻

      传热推动力:温差dT

      传热热阻=1/(传热面积×传热系数)

      为了减少传热量,只有减少温差或增大热阻两个手段。金属材料本身传热系数较高,且热阻过高会导致发动机过热,所以能采用的办法也只有减少温差一条,比如带中冷的增压机缸内平均温度就低于同型号无中冷增压机,传热量自然有所降低。但总的来看,随着缸内压力提高,传热量也随之提高,使提高高压缩比带来的效率提升大打折扣。

      在做功冲程结束时,缸内气体的温度仍比室温高200-400度,压力高1-2倍,这种情况是气缸容量带来的,理想热机PV图上有清楚的显示。显然,压缩比越高,空燃比越接近化学当量,废气内能占总能量的比率越低。

      点看全图

      除直接降低损耗的方法外,能量回馈方法也可以提供发动机性能。由于空气质量是燃油的15倍以上,又较易处理,回馈的目标一般定为吸气系统而不是燃油系统,例如将废气能量回馈到吸气系统,典型的就是废气涡轮增压技术。

      点看全图

      也可利用冷却系统和排气系统的热量直接加热吸入空气,采用OKP技术的HCCI发动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元宝推荐:爱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