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说我理解的禅宗的证悟 -- 不同的蚕

共:💬117 🌺4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着有趣,又正好在别的版面看到五度一篇创意的帖

      五度:【原创】说创意讲到创意的话题,到了这里正好看到禅宗的话题。以前对禅宗的故事觉得很有意思,其实仔细想想,禅宗的故事,是不是也是一些很有创意的味道在里面呢?

      说句玩笑话,禅宗的故事,是不是都显露着一种标新立异,或者说一些创意,让人因而耳目一新呢?

      • 家园 铁城主驾到,我得赶紧回!

        您说的标新立异等,其实是禅宗的表象。在宗门内有,“弟子见齐与师,减师半德。”弟子越师见,方能光宗什么的。

        在禅宗发展的初期,这样的方式往往能起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但后期,禅宗成为中土佛教的盟主的时候再强调,就出现了负面的影响了,为了雄奇而故意雄奇。其实,文化领域都这样,过分强调,必致反面。如,东方文化中的儒家、道家,西方中的民主等所谓的普世原则等等。

        所以,后来就有强调禅宗的平实一面出现。准确地说,标新立异也好,平实履行都是禅宗的一面而已。

        禅宗出现让人感觉表新立异,其原因在于,通过禅宗的参悟,能够打破我们个体及人类整体的思维中的固有的局限,而至更高的领域。这个所谓的更高的领域,并没有超越我们平常的思维,言其高,源于我们平时只在原地打转,没有走向更高、更深的领域而已。当然若处于相对的高位,去处理和面对原地打转转的问题,当然总能出现,别出心裁,耳目一新的局面。

        铁手兄能光临敝处,让我很哪个啥的!

        不知道,我的回答能对应您的问题吗?

        • 家园 对不起,还得打茬一下

          这个所谓的更高的领域,并没有超越我们平常的思维,

          这里恐怕是我最不能接受的地方了

          不超越(管它平常还是不平常的)思维,禅宗哪里可称禅宗!这样的话没有所谓禅宗也罢了!

          • 家园 渔舟眼力好!

            所谓超越,即非超越,是名超越;

            所谓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所谓渔舟,即非渔舟,是名渔舟。

            玩笑哈,莫当真。

            言其超越,是指其打破固有的局限;言其非超越,是指超越后,还能在过往固有中交流、沟通。假设,超越后成为现在年轻人使用的火星文,估计我们都不晓得什么是禅宗啦!

            你这样提问,正是固有的局限所导致的。超越、非超越;标新立异、平实履行都是一事物的一体两面而已。

        • 家园 多谢答复,又让我想起一些问题来

          你的回复,解答了我的部分问题。又冒出新的问题来。其实也是因为思考,多了一些认识也不一定。

          说到标新立异,再想想你主题帖中提到的验证问题。

          大概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怎么验证的问题,再一个是为什么要验证?

          标新立异这种表象,更象是体现验证的目的,也就是说,是通过表象的方式(棒喝,烧佛像取暖等等),来让人知道和了解。关键是,对于个人而言,禅是一种理解,一种境界,真的需要用那样的方式让别人知道么?就个人的感觉而言,很多时候,当我想明白了,至少是我自以为想明白了一些事情的时候,内心的确是喜悦,的确是很想和别人分享,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内心的喜悦。

          当然,如果为了传播的需要,作为吸引他人的一种方式,也是必要的。

          • 家园 补充

            因为回帖中未涉及,铁城兄本贴中的标新立异是否为验证的目的以及是否需要他人知道、喜悦等问题。

            故,有此补充。

            一、中土佛教里的禅宗,形成于盛唐初年(大致)。时代背景为以儒家、道家所代表的中华汉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我们看其后的历史,除了游牧文明的初期,中国历史再未出现盛唐的气象(个别时期除外)。在此背景下的以中国方块字所书写的文化本身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禅宗作为其中的后来者(在佛学里也是后来者),既吸收三家的菁华,又要再开创新的局面。当然,不能亦步亦趋。这是大的形势方面。

            从禅宗本身来看,其公案多充满对我们的理智的诘难,可以说几乎都是无理棋,以惯常的思维来最后的结果都是无解,不能以平常语道。但在不可思议处,无中生有处,生起妙有。此时,必然让人感觉标新立异。

            你所举的棒喝及烧佛恰恰在禅宗看来反而是非常平常的,但对于常人言,即为过了。

            禅宗强调不立文字,但文化思想交流却不能离开文字。既涉文字,必有形式,一有形式,就有套路。而形式、套路里恰恰存在人类文化本身的误区。走出误区,进入交流层面,就出现标新立异的局面。但,它的确不是验证的目的、方法,但可以作为验证的一个因素。

            二、我的跟贴里已经谈到部分,再补充一些未涉及的。

            其实,日常生活你我们经常遇到悟的问题,比如学习中遇到难题,经过我们思考解决了;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过我们研究克服了。这样的悟,还不是禅宗强调的开悟。简单的说,公案就是你指的故事,宗门要求学子去破,甚至有学人不到何处(我是忘记了,不是故意藏私),不得谈禅一说。

            在平常生活中的悟,会给我们带来喜悦,可以分享也可以独享。但是,禅宗开悟后除了喜悦之情还有怀疑,究其原因按最简单的说,如移民出国刚下飞机前有一阶段突然生起恐惑有点类似。

            以前,熟悉的思维方式突然发现其中存在和过往不一样的部分,就如同进入一个新的地方时既有新鲜感,也有陌生感。而且,不仅仅是知道,以后就不按过去的做了?以前的还怎么处理?以前是怀疑其中有个别的方式、方法,现在方式看到了,方法也晓得一点点了,如何与过去交割的问题又出来鸟!

            还有,此时悟者如初学走路的小孩步履蹒跚,甚至走几步就跌倒,这时候需要的是长者的搀扶和提携。但,外人的帮助于幼子走路仅仅是帮助,不能反着说因长者帮助,小孩才能学会走路。

            所以,悟者需要那么一点点帮助。悟后不找老师的也不在少数,但蛰伏阶段确实免不了的。(他们多有老子当年西出嘉峪关的风采)。再说,有现行者勘验,于后来者生起信心也是有裨益的

          • 家园 我在正贴中一并回答,可好?

            待我处理完俗务,立即在《禅宗的验证》(三)里回答。

            正式的回答,不能随便写写说说即完。得经得住大家的诘难,而我这两天的俗事却必须让我分心。再加上我的文笔一般,每每下笔都要耐心组织。

            让铁城主也等待,的确是有我不得已的苦衷。

      • 家园 禅宗所证悟的‘标的’是一样的,古今一味。但指向那个月亮的手指、

        拐杖、竹竿、禅杖,是会经常变的,令人耳目一新。何以故? 因为如果同样的手指用多了,人们便会拿这根手指当作所指的目标了,所以此时禅师不得不换一种方式来指月亮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