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听来的老兵老杨的故事 -- 荆棘探兴

共:💬13 🌺8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听来的老兵老杨的故事

    老杨是黑龙江人,当地人更多的称他为老杨头,这是当地对老人的习惯称谓。老杨是1942年登记入伍的,入伍的前一天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天就随部队走了,那年老杨16岁,之前老杨在当地儿童团。真是先入团,再入党,接着就立刻上战场。

    1959年,管至营长的老杨转业回到黑龙家老家,戎马17年的老杨带回了个老婆和三个儿子,还有身上的多出伤疤。

    最醒目的两个伤疤一是肩膀上的枪伤,另一个是腰上日本人军刺留下的长长的深深的痕迹。不过老杨说日本兵拼刺刀不行,但是摔跤厉害,老杨还曾枪挑死一日本小军官。

    关于对日作战老杨讲的最多的还是他炸掉日本炮楼的事。那年老杨才17岁,是队伍中年纪最小的,因为块头小,目标不容易发现,他主动要求承当炸炮楼的任务,其他人掩护。“北斗七星高,老杨夜带刀”,老杨摸黑在杂草中匍匐,剪断铁丝网,慢慢的朝炮楼爬去。探照灯一会扫一遍,马上就要快到炮楼了,一个日本巡逻兵走了过来,老杨从绑腿上抽出匕首,一跃而起扎在日本兵左胸上,为了怕出声音,老杨扶着日本兵慢慢倒地。老杨赶忙把炸药包放到炮楼根,拉着导火线,自己顺着小山坡赶紧朝下滚。

    没多会,炸药包响了,旁边日本营房的日本兵反应过来,一场枪战开始了。敌众我寡,不过队伍还是撤了。有人问老杨当时怕不怕,老杨说,当时就没想过能活着,那种情况下,就是一个“干”,多杀一个就赚一个。

    老杨对日本人的恨是入骨的,他说日本人就是牲口,男女老少一样对待,国民党兵对待我军还有个男女之别。日本兵来抢劫,猪羊刺死烤着吃,用刺刀把鸡鸭穿起来带走。如果啥都没捞着,日本兵会一把火把房子给烧了,老百姓只能蹲在房脚哪儿吓得发抖。

    前几年,在有点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些年轻人在埋怨。一个大约三十岁的男子说“中国人怎这么多!?”,旁边同伴问“哪有什么办法?”,那人说“应该让日本人再侵略一次”。老杨听到这些,立刻冲过去,“你混蛋,回去问问你爷爷去?”。这人看着一个70多岁的老头怒目圆睁,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了。

    老杨坐车是去看曾和他同生共死的老战友,和他一起吃过狼肉的老战友 。老杨讲一次和日军打仗,日本兵先放出了一大群狼,这些狼被扫死大片大片。此战我方胜利,这一大批死狼也成了战利品,狼肉好多天才吃完。老杨说,狼肉不好吃,太粗。

    老杨刚转业是在一个纸厂,当地公安局一次打靶的时候,听说老杨头当兵那么多年,枪法不错,就把他叫上了。有人在树上吊了颗西瓜,大家站在七八十米外,用54手枪看谁能把绳子打断,各显神通后,西瓜上只不过多了几道划痕而已,仍然安然无恙。大家把目光集中在老杨身上,老杨右手一扬,西瓜应声倒地,摔个粉碎,众皆佩服 。

    当地公安局多次邀请老杨转到公安局工作,老杨的老伴不让,说这是得罪人的活。上有老,下有小的,这地民风如此彪悍,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老杨最终没去公安局,有人问老杨是否遗憾,老杨说,“去那里工作对我来说都无所谓,我只是稀罕枪”。

    转业的时候,老杨还带回了一支手枪和一支半自动,定期老杨就要擦洗一编,有人看到过那支手枪。有些人还看到老杨的军功章,是用布一层一层细致的包着的。

    那支半自动,老杨在七几年的时候派上了用场。那天有三个小偷翻墙而入,在院子储藏室寻找东西,老杨听到动静,把子弹上膛,拎着枪出来。三个小偷听到动静,拿了东西,迅速翻墙了。老杨上了年纪,没那么快了。端起枪,朝天就是几发。推开院门一看,那三个壮实的小伙子站那里不动了,直哆嗦。后来,这三个小伙子承认了错误,老杨教育了一番,就把他们给放了。

    有人问,为什么不把他们送到公安局,老杨说,正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没做啥大错事,被关几年太可惜了。

    老杨没参加朝鲜战争,不知道为什么和国民党打仗的故事他说的很少,只知道他参加过四平战役,参加过解放哈尔滨的战役,后来一路南下,去过黄冈,曾经过林彪的故乡。

    老杨讲哈尔滨那时候潜伏的特务很多,经常发生人被暗杀的事件。

    老杨讲国民党的军服质量比较好,穿着比较好看;日本兵的军服质量虽好,但难看,上身长下身短;我军的服装质量比较差,士兵会生跳蚤虱子。

    老杨时常感慨当初和老杨一起参军的那批人活着回来的没有几个。活着的,因为年纪比老杨大不少,也都去世了。

    今年初,老杨也去世了,享年82岁。

    2008.7.22

    关键词(Tags): #老兵#老杨头#故事
    • 家园 花老杨

      老杨讲国民党的军服质量比较好,穿着比较好看;日本兵的军服质量虽好,但难看,上身长下身短;我军的服装质量比较差,士兵会生跳蚤虱子。
      国军军服仿美军的,确实有看头

    • 家园 真的吗?

      "转业的时候,老杨还带回了一支手枪和一支半自动,定期老杨就要擦洗一编,有人看到过那支手枪。"而且还有子弹?军队和地方的枪支历来应该控制很严格的吧?

      当年老爹曾因工作关系带过枪.从来不让别人碰,白天装在质地极好的牛皮枪套里挎在腰上,晚上睡觉就放在枕头底下,有一天早晨,我从他枕头底下偷偷把枪摸出来,看到枪身闪着蓝光,是电影里看到的被人叫作"撸子"的那种,不大,但沉的压手(可能手太小吧),还没怎样,就被老爹一把夺过去了.

      后来,又一段时间有过一把类似的手枪,再没敢打听过,更没敢摸过.再后来,再没见过老爹佩枪.偶然问起,答曰,交上去了,带枪太麻烦,还得日夜看着它...不久,老爹就退啦.

      • 家园 我们老家那里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人都有枪,后来九十年代政府组织

        搜缴,搜缴了3次,搜出几千条各种枪支,各式弹药不计其数。电视上看感觉很壮观。我一同学的老爹,现役军人,四把枪,搜一次缴一把,最后还是留了一把。

        上中学时,逢年过节,家里客人多,衣架上就全是枪,主要就是5464,偶尔有79微冲。有时候高兴了就拿枪在院子里朝天打枪,后来和很多朋友说起来在很多人开来似乎很不可思议。

        我们高中军训打靶的时候,7.62的子弹还可以自带的。那时候有保安器材公司卖枪,兄弟我当年相中一把霰弹,18.4的。银色的金属枪身,好像是齐齐哈尔造的,当时两千多,子弹好像5块一发,红壳子的。当时家里没钱啊,再说有钱也是买电视,哪里能买枪。后来还没等我挣工资,枪店就被政府叫停了。

        我们那里靠近边境,估计和这个大形式有关系。我们家以前的烛台就是迫击炮的弹壳,结果没有人知道是哪里来的。

      • 家园 制度有例外,有个别人一直佩枪的

        比如我在《梦里燕赵》中写过的游击英雄张子龙,原型是后来河北高法院长孙光瑞,孙老晚年回乡必佩枪。原因是孙老当年抗战后期和光复后执行的是司法工作,铁面无私,死在他笔下的汉奸无数,虽然为的是公事,但都是老乡。当地民风剽悍,有人家里会记仇报复,故孙老从不敢大意。

      • 家园 听来得故事,而且不是听当事人讲的。

        有些我也不相信,不过当故事听罢了。

        我爷爷的二弟朝鲜战争后退伍回家,带了个手榴弹,据说是检的,放到柴房里面。

        我爷爷的三弟那时候只有12岁,和另外一个同岁的小孩偷偷的拿着手榴弹玩,拉着了,两个小孩都炸死了。

        二爷去世也快十年了,具体如何带回的手榴弹已经没法考证。

        那时候的枪支管制是不是没有那么严格呢?

    • 家园 花敬老英雄!!
    • 家园 向老兵致敬!再细致点就好了,(*^__^*) 嘻嘻……
    • 家园 无图无真相

      老杨刚转业是在一个纸厂,当地公安局一次打靶的时候,听说老杨头当兵那么多年,枪法不错,就把他叫上了。有人在树上吊了颗西瓜,大家站在七八十米外,用 54手枪看谁能把绳子打断,各显神通后,西瓜上只不过多了几道划痕而已,仍然安然无恙。大家把目光集中在老杨身上,老杨右手一扬,西瓜应声倒地,摔个粉碎,众皆佩服 。

      这个,我不太相信。如果是真的,那真是撞到大运了。

      这个是QBQ上超级版主“无悔”同志刚刚上的图,54手枪,单手立姿,25米,15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有几个问题不太明白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是老杨的故事听起来有点过于神奇了,让人有点难以相信。我这里有几个疑问想请教一下。

      1. 42年时,老杨在哪里参的军?应该不是黑龙江吧,东北那时共产党好像没有根据地了。

      2. 16岁就从儿童团直接入党?不用经过共青团吗?

      3. 54式的有效射程只有50米,七八十米的距离,子弹还能保持打中绳子的精度吗?另外子弹打在西瓜上会有划痕?

      4. 军人转业可以带枪,我也是头一次听到。

      5. 日本鬼子放狼也有点匪夷所思。

    • 家园 好人走好
    • 家园 46年停战前夜GMD军攻占了德惠

      哈尔滨市内的共军准备退往齐齐哈尔、碾子山;当夜大搜捕,由陈龙指挥,所有国特、前伪满警察、警尉(东北人发:玉音)、警补统统抓起来。基本都被镇压了。打那以后,情况就好多了。

      老杨讲哈尔滨那时候潜伏的特务很多,经常发生人被暗杀的事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