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地震灾区一周游 -- 红掌拨

共:💬4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地震灾区一周游

    一,前述:

    先给个网页地址:http://www.chinanews.com.cn/sh/news/2008/07-09/1306466.shtml

    目的是引入文章中这段话“还有许多志愿者,不会做事,不听招呼,完全是灾难观光的心态,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走马观花逛逛,回去好跟人炫耀:怎么样,我去过灾区了,还是一线。尤其是到了后期,灾区情况逐步稳定,‘观光客’变得越来越多---”里的这个名词:“观光客”,给自己前一周的行为定个性。至于是不是出于回去后好跟人炫耀的目的去观光,想来说这话的人就应该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因为我想,好与人炫耀的人应该是没有真的胆量去灾区的,也没有人傻到单纯为了炫耀而到危险的灾区观光。

    为什么我想到灾区观光一下,这其中由很多因素促成,但最根本的,还是自己的好奇心使然。地震后,自己大脑里储存了无数的问号,能到灾区观光一下,从自我的角度了解灾区真实的现状,回答自己的疑问,其中的诱惑蛮大。但考虑到自身的健康问题,还是下决心走上这么一遭,实在也是为了消解掉自己体内的某些情绪。

    本该在绵阳呆上一天,但朋友说他的第一站是禹里(北川),也就没想那么多,跟着也奔禹里去。打听到去禹里的路线,上江油,到陈家坝或桂溪,搭顺风车……于是先买了去江油的火车票。没想到的是,江油竟成了我这次灾区观光旅游的第一站,而大部分的行程也就我一个人来去。

    对,先说下行程:

    第一天下午坐火车到江油,安顿下来,第二天到青莲镇,观光江油,第三天到武安(墩上),经过都坝、白妮、漩坪、禹里,耗费一天时间,第四天到茂县,第五天到汶川,次日亦在汶川,第七天回成都,经过映秀、都江堰。说起来,这真是走马观花的行程,灾区很多地方的情况并没时间深入了解。自然,与媒体描述不同的是,明白自己到灾区并不是体验生活,而是了解生活,了解灾后重建一段时间以后灾区人民大致的生活和心态,了解灾后各方面重建的一些工作进展。(都不想用灾民这个词了,但又不知用别的什么词替换掉比较好)。当然,旅游观光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山河易位后是什么样子,这在我大脑里是个大问号。

    • 家园 【原创】江油和青莲镇

      在旅店呆了五个晚上后,我终于坐不住了,也不管自己的身体状况刚有好转,(之前去彭州的计划就因生病调养而取消),打听到去北川禹里的路线,就出门买车票。后来才知道,可以从绵竹市到北川擂鼓镇后翻山到禹里,这条路线最近,不过当时我已经买好到江油的火车票,拟从江油转车去陈家坪后到北川。

      退房后当天中午出发。成都火车站的广场上是一如既往的热闹。还未从的士上下来,两个伸着手的小孩就已站在门前,没办法,给了他们零钱,打开车门,却见出租司机马上向小孩招手,“来,跟我换点零钱”。心里暗笑他“聪明”,拿上我的行李,涌入嘈杂的人群,排队,人依然多,却没左推右攘的情况出现,进入候车厅。

      等了一个小时左右,开始进站,上了火车就后悔自己东西带多了,蛮沉,这样一路过来,还是觉得累,全身开始冒汗,头开始痛,明白自己感冒并未好完,不过想到医生说没事,心里有底,也不惊慌。

      短途火车,大多是本地人,打量坐在我对面的朋友,有一位穿着时髦,看上去像打工妹,还有一位大概十六、七岁,下巴比较尖,却是个瘦极且矮的男孩,另外一位我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样子了,他们应该是从外地赶回自己的家乡吧。听见广播里不停的报站,不知道过了几站,只觉要到绵阳了,却见不少人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来,开始收拾行李,准备下车。过了绵阳,车厢里竟没留几个人。远远的从驶出的站台望向这个重灾城市,没看见倒塌建筑,看见的仍是不少高楼耸立,不诧异,只是不知怎么,那些建筑却给人一种破败之感,心想,北川县的很多灾民都转移到绵阳来了,不知道他们怎样?再看火车沿线,农田里依然是茂密的绿,庄稼大有丰收之势,不过偶尔有零星的农舍出现,感觉都是黑黑的老旧的砖瓦房,稻草啊,瓦砾啊乱堆在房外,心下感叹,看来真正的农民日子还是不会好过。

      江油到了。走出火车站的一霎,我感到了自己小小的吃惊,这是一个很大的城市,看上去所有建筑几乎没受地震的影响,可是,这个火车站卖票的地方是用板房搭建的。时至8月初,看来该清理的已清理完毕,该安置的也已安置妥当,大家已恢复正常生活,这是这个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站外,无数的摩托车和三轮车等在路口,急着拉人。我得先找住宿的地方。

      从火车站出来,顺着马路右拐,抬头望去,远处有“住宿”二字的招牌不少,不愁没地方住了。在往四周瞧瞧,吃饭的地方却不多,找个干净的地儿就好。有网吧,心里一阵高兴,吃完饭过来上网。穿过街,顺脚走进一个小旅店,服务员马上出来迎接,“一个人?”“嗯。”“单人间?”“嗯。”“那你看看这间?”我随着她走进旅店,“还有其他房间吗?”,“这里没了。”“靠马路,会不会吵?”“那你想住什么样的房间?”“安静的就好。”“那我带你到后园去。你经常跑的人就知道火车站附近的旅店都这样。”骑上她的小摩托,“Tu-Tu-Tu”,向前50多米,拐了个弯,就来到了她说的后园。在前面看见的好几家旅店的名字在这后面也能找到。最终,我还是没能在这家住下,而是找了对面的一家入住。这些小旅店设在小区里,都是私人老板把公寓房买下改装成的,虽然条件差不多,但格局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像我住下的这家,后面有小区里的一个小花园,通风较好,安静,感觉挺安全。不过住下后,没到第二天,这优先考虑的“安静”就被打破。晚上睡觉至凌晨一点,一群人扒拉安全门,就听见有说普通话的声音,跟着是老板娘的声音,然后两种声音挑房间,砍价钱,普通话的不容置疑,老板娘的不置可否,交锋好几回合,最后才达成共识。但我已经是睡不着觉了,只好掀开被子走出房门,到花园里散步,围着说普通话的人开来的大卡车看了个转,想着他们怎么不把火熄掉,引擎声音好吵,又只好往回走,过道处发现里面隔壁房间灯依然亮着,电视声音隐隐传出,上前敲门,无人应答,退回自己的房间。

      一晚上再也睡不安稳。第二天早上醒来,精神不济,直想打道回府,但又很不甘心,出来已不容易了,不把握这个机会,什么时候还有下次?

      • 家园 【原创】游而不记非惘也

        本来是想以游记的形式写出来的。但一是自己文笔不够,二是记来记去自己越发觉得无趣。

        想想在路上和小坝的一位朋友聊天,他告诉我,我们那边是浙江私人老板开的金矿,河流污染很严重,老百姓都很反对,本来牲畜都在河里饮水,现在受到很大影响。本来我们那边路况很好,但现在因大卡车太多,路变烂了,修路养路非等还我们老百姓承担,他们金矿也没顾多少我们当地人,我们没地方打工,这次地震,也没给我们村做什么贡献……

        想想在北川武安乡,也是墩上乡,村里一位老妇人和我聊天。乡里只有2000多人,他们还不是往上多报人数。一个乡10个干部,本来有一辆小车,他们(山东泰安市)过来援建,给了他们一辆小车,一辆卡车,一辆摩托车,不知道他们那么点人怎么用,油费都要多用好多。我们现在也就只领了一个月的救济款(国家规定是3个月)。还不晓得他们把那些钱怎么用了呢,也没有公开。这次他们发横财了。那么多救灾物资,他们还不是把很多都占为己有了。领的铺盖多了,盖一床,垫一床,也不发给我们。山东那边过来支援的,盖的板房一个干部一间,还给他们(乡上干部)捐上千元的衣服等物资。就是不给我们老百姓建一间板房。乡公社干部给大队长发工资,就看他们每天都在跑,就不知道他们在干嘛。外地记者来,和我们说不到半个小时,就被他们拉走了。你说嘛……

        在茂县,下了车,同行的朋友找了个可租用帐篷的地儿,心里纳闷,这家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帐篷,虽说村里也有一家人领5顶帐篷的笑话,但这家人能用帐篷来租给旅客用,厉害……

        在汶川,听到当地的朋友说,到现在也只拿了一个月的救济,这些救济还不是一般人可以拿到的,得是五保户,低保,没工作的,有证明的。也不是每人每天领一斤大米,是每人每天领一斤粮食。那些山上都住得有人,你去看嘛。(听到的时候很惊讶啊,那山上还有人住???)通水、通电,电视说得好,也就是县政府这块经济文化中心通了。当地志愿者跟我说,他们这边的救灾米真的不好吃,还是……

        这一路上,游历的真是不只山川还有人文。我还能记什么呢?想耐下心来一一道来却发现,内心不平,文字也做不到平常。

        给关心灾区旅游的朋友道个歉。

        不过,还是能去旅游的,并不是宣传和想象中的那么危险。

    • 家园

      这也是我很想知道的事情,请继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