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转阿扁二次就职演讲,供大家学习批判 -- 虎头

共:💬3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转阿扁二次就职演讲,供大家学习批判

    陈水扁就职演说(全文)

    出处: 凤凰卫视            日期: 2000-05-20

    各位贵宾、各位亲爱的海外同胞,今天光荣的欢迎和充满希望的时刻。感谢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以及全世界热爱民主关心台湾的朋友跟我们一起分享此刻的荣耀。我们今天在这里不止是为了庆祝一个“就职”典礼,而是为了见证得来不易的民主价值,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在二十一世纪来临的前夕,台湾人民用民主的选票完成了历史性的政党轮替。这不仅是“中华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更是全球华人社会跨时代的里程碑。

    台湾不止为亚洲的民主经验树立了新典范,也为全世界第三波的民主潮流增添了一个感人的例证,“中华民国”第十任“总统”选举的过程让全世界清楚地看到,自由、民主的果实如此得来不易,两千三百万人民以无比的坚定意志用爱你平民意,以希望克服危险,用信心战胜了恐惧。

    我们用神圣的选票向全世界证明富有自由民主是颠扑不破的价值,追求和平更是人类理性的最高目标。

    公元2000年台湾,“总统”大选的结果不是个人的胜利和政党的胜利,而是人民的胜利、民主的胜利。

    因为我们在几次瞩目的焦点中一起超越了恐惧、威胁和压迫,勇敢地站了起来。

    台湾站起来,展现着理性的坚持和民族的信仰;台湾站起来,代表着人民的自信和国家的尊严;台湾站起来,象征着希望的追求和梦想的实现。

    亲爱的同胞,让我们永远记得这一个珍惜和感恩,因为民族的成果并未凭空而来,而是走过艰难险阻,历尽艰辛万苦才得以实现,如果没有全民民族前铺后继的无畏牺牲,没有千万人民得以自由民主的鉴定信仰,我们今天就不可能站在自己亲爱的土地上来庆祝这一个属于全民的光荣盛典。

    今天,我们站在一座崭新的历史门前,台湾人民包括民主锤炼的过程,为我们共同的命运打下了一把全新的“钥匙”,新世纪的希望之门即将开启,我们如此全民,但绝不退缩,我们充满自信,但是没有自豪、自满。

    从3月18日选举结果揭晓的那一刻开始,阿扁以最严肃而谦卑的心情接受全民的总统,誓言即将竭尽个人的心力和勇气来承担“国家”未来的重责大任。

    个人深切的了解“政党轮替”政权和平转移的意义,绝对不只是万人、惯党的人士更替,更不是改朝换代的权力转移,而是各个民主的程序,把国家和政务的权力交换给人民,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

    不是任何个人或者政党所能够占有,政府是为人民而存在的,从“国家”的元首到基层的公务员,都是我们全民的公仆。政党轮替并不代表对于过去的全盘否定,历来执政党为“国家”人民的付出,我们都应该给予公正的评价。

    李登辉先生过去12年主政期间所推动的民主改革以及卓越政绩也应当获得“国人”最高的推崇跟衷心的感念。

    在前期的过程中,台湾社会高度动员积极参与,尽管有不同的主张和立场,但是,每一个人为了政治理念和“国家”前途挺身而出的初衷是一样的。我们相信,循序的结束是和解的开始。激情落幕之后应该是理性的抬头。在“国家”利益与人民物质的原则之下,未来无论是执政者或在野者都应当不负人民的期望,实现正当政治、公平竞争,民主政治,监督自统的理想。

    一个公平竞争、包容信任的民主社会是“国家”进步的最大动能,在“国家”利益高于正当利益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凝聚前人的意志,以长远的共识来着手推动我们“国家”的进步改革。

    全民政府、清流共治是阿扁在选举之前对人民的承诺,也是台湾社会未来要关爱共成向上提升的重要关键,全民自主的精神在于政府是为人民而存在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和股东。政府的施政必须以多数的民意为依归,人民的利益绝对高于政党的利益跟个人的利益。

    阿扁永远以身为民主进步党的党员为荣,但是,从正式“就职”这一刻开始,个人将以全部的心力做好全民“总统”的角色。正如同全民新政府的组成。我们用人为才,不分主体,不分性别,不分党派,未来的各项施政也都必须以全民的主旨为目标。清流共治的主要目标是要扫除危机杜绝贿选。

    长期以来,台湾社会黑白不分,这剥夺了人民也能当家作主的权力,更让台湾的民主发展蒙上污名。

    今天,阿扁在此再次承诺,新政府将以最大的决心来消除威胁,打击黑白,让“清流共治” 向上提升,还给人民一个全民的好的环境。

    在政府的改造方面,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为了确保台湾的竞争力,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廉洁,有远见、有活力、有高度弹性的新政府。

    以前的政府时代已经过去,而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与民间建立伙伴关系的“小二郎”政府,我们应该加速精简政府的组织,积极扩大民间扮演的角色,不仅可以在民间的活力尽情发挥,也能够减轻政府的负担。

    同样的伙伴关系也应该建立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我们要打破过去“中央”的威胁心态,使“地方”能够“不做地方”的实质精神,让地方与“中央”政府一起共享资源,一起承担责任,无论东西南北,各方面都能够获得多元的发展,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

    当然,我们也应该了解政府不是一件问题的答案,人们才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台湾人民靠着自己的努力创造了知识经济体系,也奠定了“中华民国”生存发展的命脉。

    如今,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及贸易自由化的重起,台湾的产业发展必然要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高科技的产业必须不断地创新,传统的产业也必然要转型,升级。

    未来的政府并不一定要继续扮演过去所谓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反而应该要向民间企业所期待的:政府是支援者跟鼓舞者。现在,政府的责任是再提高行政的效能,改善“国内”的投资环境,维持金融秩序跟股市的稳定。让经济的发展透过公平的竞争走向完全的自由化和国际化。籍此延长民间的活力,自然能够蓬勃兴盛,再创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奇迹。

    除了巩固民主的成果,推动政府的改造,提升经济的竞争力之外新政府的主要施政目标应该是顺应民意,例行改革,让这一块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自信,更有价值。让我们的社会不仅安全、和谐、互益,也要符合公平、正义。让我们的下一代在充满希望与快乐的家庭环境中学习,培养“国民”不断成长的竞争力。

    二十一世纪将是强调生活者权利以及经济化生活的时代。计划跟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改善,社会福利、环保生态,“国土”规范,垃圾处理,河川整治,交通整顿,社区营造等问题。政府都必须提出一道解决方案,并透过公共权力彻底来加以重视。

    当前,我们必须立即提升的是治安改善与环境保护,这两大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建立社会新秩序,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生活没有恐惧。在生态保育及经济发展之间取得相同的平衡点,让台湾成为永具发展的利世济岛。

    司法的尊严是民主政治与社会坚强的防线,一个公正、独立的司法体系不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也是人民权利的捍卫者,目前,司法的改革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国人”必须继续给予司法最严格的督促与殷切的期盼。在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机制行政权利,还给司法独立运动不受干扰的空间。

    台湾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的资源,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根本,教育是长期育民的百年大计。我们将技术临机常委学界以民间的共识推动教改的希望工程。建立健康、积极、活泼、创新的教育体制。使台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力之下源源不断地培育一流优秀的人才。让台湾社会逐渐走向学习型师资和资质型社会,鼓励人们终身学习,求新求变,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与创造力。

    目前,在“全国”各地普遍发展的“草根性”社区指示,包括对地方历史、人文、地理、生态的探索与维护,展现了人文台湾由下而上的民间活力。不管是地方文化,庶民文化,或者尽智文化都是台湾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台湾因为政治的历史和地理的严酷,应谈谈多样的文化元素。但是,文化建设不是一触而及,而是要靠一点一滴的累积。我们必须要敞开心胸,包容尊重,让多元主体与不同利益的文化相互感通,让力主台湾的本土文化与华人文化,世界文化自然接轨,创造文化台湾世纪维新的新格局。

    去年,发生的“9.21”大地震,让我们心爱的土地和同胞历尽前所未有的耗尽,伤痛之时,至今未能够愈合。新政府对于灾区的重建工作刻不容缓,必须做到照顾全体人员,做好重建。

    在此,我们也要对于灾后救援与重建过程中充满信心,无私奉献的所有个人与民间团体,再次的表达最高的敬意。

    在对大自然的奉献中,我们看到了台湾最美的慈悲,最强的信念,最大的信任。

    9.21灾后 ,但是在台湾人民的奉献精神中,台湾新家庭一定会重新坚强的站起来。

    亲爱的同胞们,400年前,台湾因为瑰丽的山川风貌所缔造的历史信念,台湾重新展现了民族主导的风采,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我们相信,以坚韧的民主成就,加上科技经贸的实力,“中华民国”一定可以继续在国际社会中扮演不可忽缺的角色。

    我们更要积极参与各种政府的国际组织,通过人道的关怀、经贸的合作和文化的交流等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扩大台湾在国际的生存空间,并且回馈国际社会。

    除此之外,我们也愿意承诺对于国际人权的维护做出最积极的贡献。

    “中华民国”不能也不会阻碍世界人权的交流,我们将遵守包括《世界人权宣言》,《公平与权益国际公约》以及《维纳斯人权世界的宣言和“行动纲领”》,将“中华民国”重新纳入国际人权的体系。

    新政府将通过立法院批准。国际人权发展是其成为正式的台湾人权发展,我们希望实现联合国长期所推动的主张在台湾设立独立运作的“国家”人权委员会。 并且邀请国际法理人权委员会和国际特色组织,这两个机构的为政府人权组织,协助我们落实这项人权保护者措施,让“中华民国”成为21世纪人权的新指标。

    我们坚信,不论在任何一个时代,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自由、民主、人权的意义和价值都不能够被漠视或改变。二十世纪的历史留给人类一个最大的教训,那就是战争是人类的失败,无论目的何在,理由多么样的冠冕堂皇,战争都是对自由、民主、人权的最大伤害。

    过去一百多年来中国曾经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留下难以磨灭的历史伤痕,台湾的命运更加坎坷,曾经先后受到强权的欺凌和诸面政权的统治。如此相同的历史遭遇理应为两岸人民之间的相互谅解,为共同追求自由、民主、人权的决心垫下厚实的基础。

    然而,因为长期的隔离,使得双方发展出截然不同的政治桎梏和生活方式,从此,阻断了两岸人民以同力心互相对待的情谊,甚至因为隔离而造成了对立的围墙。如今,冷战已经结束,该是两岸抛弃旧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敌意与对立的时候了,我们无需再等待,因为此刻就是两岸重创和解时代的新契机。

    海峡两岸人民应着眼相同的血缘、文化和历史背景,我们相信,双方的领导人一定有足够的智慧和创意,秉着民主对等的原则在既有的基础之上以善意营造合作的条件,共同来处理未来 “一个中国”的问题。

    过来深切了解,身为“中华民国”第十任“总统”自当可尊“宪法”,维护“国家”的“主权”、尊严与安全,确保全体“国民”的福祉,因此,只要中共无意对台动武,本人保证在任期之内不会宣布“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两国论”路线,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共通,也没有为着“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历史证明,长远以来更多的仇恨与敌意丝毫无助于彼此关系的发展。中国人强调,王霸之分,相信“必能使尽责任的原则来“,俨然“不符自修文德以待之”的道理,这些中国人的智慧,即使到了下一个世纪仍然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至理名言。大陆在邓小平先生与江泽民先生的领导之下,创造了经济开放的奇迹,而在台湾半个世纪以来,不仅创造了经济奇迹,我们也缔造了民主的政治奇迹。

    在此基础之上,两岸的政府与人民如何能够多多的交流……

    两岸的政府与人民如果能够多的交流,善意和解,积极合作,永久和平地沿着尊重人民意志的选择,不设置不必要的障碍,两岸必须为繁荣与稳定做出重大的贡献。也必将为全体人类创造更辉煌的东方文明。

    亲爱的同胞,我们多么希望海内外的华人都能够亲身体验,共同分享这一刻的动人情景。 眼前,在我身后的这一栋建筑,曾经是(李)世民时代的总督府,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用土地的乐章和人民的声音来歌颂民族的光荣喜悦。如果用心体会,海内外同胞应该都能够领悟这一个所代表的深远意义,那就是……民主自由才是永恒不朽的价值。 人民的意志才能开拓历史的大路,打造不朽的建筑。今天,阿扁以一个……在这一块土地上奋斗成长,历尽挫折与考验,终于赢得人民的信赖,承担起领导“国家”的重责大任,个人的成就如此卑微,但其中隐含的意义 “民族可贵”,我们都是台湾之子。

    无论在多么艰困的环境中,台湾都像挚爱无私的母亲,从不间断地赐予我们机会,带领我们实现美好的梦想。

    “台湾之子”的精神启示着我们,尽管台澎金马只是太平洋边的小岛,只要两千三百万的同胞不畏艰难携手向前。我们的梦想帝国将会无限地延大,一直延伸到地平线的尽头。 亲爱的同胞,这一刻的光荣属于全体人民,所有的恩典都要归于台湾我们永远的母亲,让我们一起对土地感恩,向人民致敬,自由民主万岁。台湾人民万岁。

    敬祝“中华民国”“国”运昌荣,“全国”同胞和各位贵宾健康愉快。

    (完)

    • 家园 【文摘】04年就职演讲

      2004年陈水扁就职演说

      发布于:2008-04-05 20:46

      各位代表团,各位贵宾,亲爱的“国人”同胞,大家好! 感谢来自海内外的各位嘉宾共同参与中华民国第11任总统、副总统的就职大典。今天,我们在这里所见证的是台湾民主前进的脚步,也是2300万人民共同写下的一个难能可贵的故事。在此,欢庆的国家庆典中个人承受人民所赋予的庄严使命。此时此刻,在我的心中与脑海浮现的并不是华丽的赞词,而是更大的责任,更多的谦卑,更深的醒思。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台湾跨越了首次“政党轮替”的历史门槛,迈向民主发展的新里程,随着新旧世纪的交替,我们同时走过一段崎岖艰难的民主道路。在世纪首航的惊涛骇浪之中,旧有与新生并存,脆弱与健康共存,危机与转机同在。以及其他的民主国家而言,台湾的民主不仅是一个实例,民主政治可以千锤百炼才有今日的水准。身为年轻的民主国家,历经挫折磨炼的台湾精英更显得珍贵。台湾的经验证明,民主不是坐享其成的乌托邦,也没有一步到位的

      速达车,必须一点一滴的耕耘,才有一步一深脚印的前进。

      在民主化过程当中,从国会全面改选的总统直接民选,我们经历了此前价值观以及台湾的主体性,第二波的民主工程重点在于公民的社会的建立以及国家共同体的再造。从社区公民意识的形成到国家公共政策的参与,包括公民投票的实践,都是公民社会权利义务的确认和提升,也促使我们发展更成熟理性,负责的民主内涵。透过公民社会的建立,经由协同参与,集体创造的土地认同与共同记忆,才能超越族群,血缘文化的局限,迈向一个新的国家共同体的重建。

      当前的台湾社会确实存在认同与族群的严肃课题,我们不需要掩饰,更不能够漠视。身为执政党包括阿扁个人和民主进步党的都愿意率先反省,坦诚面对,并且寻求有效的化解。

      回想400年前,我们的祖先跨越黑水沟,渡海来台寻找安身立命的所在,不论先来后到,尽管来自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语言,甚至怀抱不同的理想,最后都在这里落地生根,彼此命运相同,休戚与共。不管是原住民,新住民,以及海外的侨胞,注入鲜血的外籍配偶,包括在香港的太阳底下辛勤留汗的外籍劳工,都对这块土地有不可磨灭的奉献,也都是台湾新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的族群,或许因为历史记忆与民主情感而有认同的差异,但是彼此应该相互包容,用心理解。在过去危机戒严的时代,存在着族群地位的不平等和语言文化的压抑,但是我们必须认知的是除了极少数的当权者之外,所有的族群都是相同的受害者。

      在“228事件”和“白色恐怖”当中,受难者同时包括本省籍和外省籍,及成因要归咎于当权者权力的滥用,而为族群的压迫。

      台湾是一个多数移民的社会,不是少数族民统治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族群应该背负莫须有的包袱,在今日的台湾,不管你出生在广东或者是台东,不管我们的母亲来自于越南,或者是台南,每一个人都拥有同样的地位和尊严。

      阿扁认为,不管是认同台湾,或者认同中华民国,其实都是相同的归属。族群多元,国家一体,是台湾这一块土地上最美好完整的图象,没有本土和外来之分,也没有少数和多数之别,2300万台湾人民应该是一个命运相同,荣辱与共的整数。

      这一次的总统大选空前的激烈,选举结果揭晓之后,在野党的候选人提出了质疑和诉讼。身为现任的总统,阿扁以最大的诚意表达完全尊重司法的独立公正,不论结果如何,个人绝对愿意坦然接受。阿扁相信,遵循法治、信任司法是解决争端唯一的路,如果因为一次的选举而推翻了人民对民主法治与司法独立的信任,最后只会导致全民皆输的结果。

      今天的下雨来得正是时候,让我们的激情降温,让我们冷静下来,也让我们头脑更加清楚。

      民主政治定期选举的设计,除了实践主权在民的原理之外,也是人民意向与社会价值的具体检视。激烈的竞争,可以对政治人物有最直接的检验和启示。包括阿扁个人以及执政的团队,都在这次的选举当中接受最严格的考验,并且因此而反省改进。不同的阵营之间,难免有理念的差异、政策的辩论,甚至民众的动员,但是,民主选举的结果,不是成王败寇的结局,更不应该演变为民众之间的对立。政党政治监督制衡的设计,乃是民主健全的根基。负责的执政党以及忠诚的反对党,都代表国民意志的一部分,也都是国家人民的政治资产。不管扮演执政或者在野的角色,都是人民所赐与的一个机会,也是一个责任。

      个人认为,此次选举最终的考验,已经不是跨越多数门槛的问题,而是朝野全民如何跨过对立的围墙、如何超越信任的鸿沟。不能够因为选票的距离拉近,而使得社会的矛盾扩大。纵使无法消弭于一时,个人仍将继续秉持「倾听、理解、法理、团结」的用心,弭平选举的对立、重建朝野的信任。

      团结台湾、稳定两岸、安定社会、繁荣经济,这些都是当前人民殷切的期待,也是政府未来施政的首要。其中任何一项,都不是一人、一党所能独力完成,所以我要恳请在野政党以及社会舆论共同支持鞭策,更要祈求人民赐给阿扁力量。

      相信台湾,必须持续创造国家的竞争力,打造一个人文关怀、生态环保的永续家园。坚持改革,是要让政治、司法、教育、金融、财政、媒体及社会的改革,响应人民长久的期待。相信就有力量,坚持才能实现理想。现在付出的一切努力,是要让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一个符合社会正义、经济正义、司法正义、性别正义、以及国际正义的公义新台湾。

      当前,台湾面对全面、激烈、快速的国际竞争,如何凝聚全民的力量,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效能已经是攸关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但是,由于特殊的国情以及历史的因素,使得政府效能的改造,立即面临宪政体制的难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政府与人民的契约书。我国宪法囿于当初制订的时空背景,绝大多数的条文早已不符台湾当前及未来所需。推动宪政改造的工程,重建宪政秩序,不仅是人民的期望,也已经获得朝野政党的共识。

      宪政改造的工程是为了政府的良好管理及效能的提升、为了确立民主法治的根基,更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其中,立即而明显的问题包括:三权分立或五权宪法、总统制或内阁制、总统选制为相对多数或绝对多数、国会改革及相关的配套条文、国民大会的定位与存废、省政府组织的存废、投票年龄的降低、兵役制度的调整、基本人权与弱势权益的保障、国民经济条款……等,可以说是工程浩大、影响至深。

      为了避免重蹈过去十年内六次修宪的覆辙,宪政改造的工程不应该由一人或一党主导,更不能只着眼于一时之便。未来,我们将邀请朝野政党、法界、学界及各领域阶层的代表,共同筹组宪政改造委员会,针对宪政改造的范围及程序寻求社会最大的共识,并且接受人民及舆论的监督。

      在2008年阿扁卸任总统之前,能够交给台湾人民及我们的国家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新宪法,这是阿扁对历史的责任,也是对人民的承诺。基于相同的责任与承诺,阿扁也深切了解,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目前在台湾社会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共识,所以个人明确的建议这些议题不宜在此次宪改的范围之内。至于首次宪改的程序,我们仍将依循现行宪法及增修条文的规定,经由国会通过之后,选出第一届也是最后一届的任务型国代,同时完成宪政改造、废除国大、以及公投入宪,为民主宪政长远的发展及未来人民公投复决国会宪改提案奠定开阔的基石。

      过去四年,全球政经情势产生明显的变化,台湾面对国际新秩序的变动,除了必须自我提升、站稳脚步之外,在全球化的竞争与国际的合作之间,也必须寻求新的立足点。

      长久以来,台湾与美、日及许多国际友邦的友谊基础,不仅在于维护共同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建立在自由、民主、人权与和平的「价值同盟」关系。

      台湾的民主发展与台海的和平稳定,一直备受国际关注。对于这些天涯若比邻的友谊,个人要代表我国政府及人民再一次表达由衷的感谢。台湾人民爱好和平,我们绝对比任何人更关心自己的国家安全,面对海峡对岸持续增加的武力威胁,朝野全民应该凝聚坚强的国防意识,积极强化有效的防备,提升自我防卫的能力,也盼望国际社会继续关注并协助维护台海的和平与亚太地区的稳定。

      在此,阿扁号召大家、朝野全民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国际友邦的友谊及真情。

      台湾愿意持续以积极奉献的角色参与国际社会,这是两千三百万人民应有的权利,也是我们做为世界公民的义务。在全球反恐的浪潮以及国际人道援助的行列中,台湾一直没有缺席。过去这几年,我们筹设民主太平洋联盟、成立民主基金会,积极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地球村的其它成员共同分享并维护自由、民主、人权的普世价值。

      台湾目前是世界第十五大贸易国,各项国际竞争力的评比都名列前茅,我们仍然经过十二年的努力,才得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4个会员国,其中的艰辛不可言喻。如今,我们仍在锲而不舍的努力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去年SARS疫情蔓延的殷鉴不远,基于医疗、卫生、防疫无国界以及基本人权的普世价值,台湾理应获得更公平的对待。

      在此,阿扁呼吁大家,我们更应团结同心,继续努力,希望在未来两年之内完成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心愿。

      不久之前,欧洲联盟热烈的庆祝十个新会员国的加入。欧盟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尊重个别国家及其人民自由意志的选择之下,成功整合了欧洲人民共同利益的宝贵经验,对于新世纪的全球局势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区域整合不仅是当前、也是未来的趋势。这种区域整合加上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原有的国家主权原理,乃至于国界的藩篱,都产生结构性的变化。世界大同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海峡两岸新世纪的领导人,为了创造人民最大的福祉,应该都能前瞻这个新趋势,并且以全新的思维和格局,共同来面对和处理两岸未来的问题。

      两岸人民曾经拥有共同的血缘、文化和历史背景,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也都遭逢强权的欺凌和专制的统治。如今,两岸人民都有站起来当家作主的坚强意愿,这一点应该能够获得彼此充分的理解。

      我们可以体会海峡对岸源于历史情结与民族情感,无法放弃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坚持。相对的,北京当局也应该要充分了解,台湾人民要民主、爱和平、求生存、求发展的坚定信念。如果对岸不能够体会两千三百万人民单纯良善的心愿,继续对台湾施加武力的威胁和政治的孤立,无理的将台湾阻绝于国际社会之外,只会让台湾的民心和海峡的对岸越离越远。

      中华民国在台澎金马存在、台湾在国际社会存在的事实,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加以否定,这就是台湾人民集体意志之所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两千三百万人民胼手胝足所创造的台湾经验,不仅印证了中华民国存在的正面价值,也应该是华人社会及两岸人民的共同资产。

      历史的缘故让两岸发展出相当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但是如果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两岸发展的「异」与「同」,应该可以善加利用,走向进一步合作互惠的关系。台湾是一个完全自由民主的社会,没有任何个人或政党可以代替人民做出最后的选择。如果两岸之间能够本于善意,共同营造一个「和平发展、自由选择」的环境,未来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台湾与中国之间,将发展任何形式的关系,只要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同意,我们都不排除。

      过去十几年两岸人民的互动交流,已经发展出极为密切的关系,对于两岸关系的进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未来,我们希望在既有的基础之上,持续放宽并且扩大两岸新闻、信息、教育、文化、经贸交流的相关措施,推动两岸恢复对话与沟通的管道,如此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互信的基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