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每逢佳节倍思亲 -- 北宸

共:💬41 🌺15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节快到了,超市里摆出了各式各样的中秋月饼,粤式,台式,莲蓉枣泥伍仁芝麻; 不但如此,每年总还會有許多推陈出新的品种: 麻糬月饼,冰淇淋月饼,今天买菜时还试吃到一种凉皮月饼,白色的皮,冷藏过後才吃。

    每年中秋,我都会买一些月饼,但仅为应景。我这个嗜吃甜食,上馆子看菜单只琢磨着要点什麽饭後甜点的人,确可做到对市面上月饼的诱惑完全无视,只因没有什麽月饼比得上我的祖母亲自烘焙的那份家乡味了。

    月饼的家乡味,对我来说那是中秋傍晚,祖母在台北老家狭小的厨房中挥汗炒红豆沙的味道; 但对祖母来说,月饼的家乡味,是她老人家对故乡扬州思念的延伸。

    不似祖父是贫苦农家出来的孩子,祖母小时家境优沃,衣食无缺,祖母的父亲经商成功,认为新中国的女性应该读书,所以从小祖母与妹妹就跟着两个哥哥上学堂, 後来都在扬州中学读了六年书。小时候我很喜欢听祖母讲扬州的风光,也喜欢听祖母讲大宅子里的故事,祖母说她的哥哥藏书一大柜子,幼时她和妹妹两个小萝卜头会窝在哥哥房间里没天没夜的啃小说,饿了书柜的书架上永远摆着炒好的小零嘴ㄦ。 那小零嘴ㄦ啊,分别摆在不同的铁罐与陶罐里,有笋豆,桃酥,杏饼,蜜三刀,还有油炸的芝麻小球。。。

    祖母的母亲去世得早,父母亲感情深厚,那个年代父亲竟也没有再续弦的打算,并对几个小孩子心疼得紧。即使口中念叨着小孩子怎可误了正餐,只吃小中,下午,夜顿子? (扬州话,早午晚的点心) 却也总是叮嘱厨房注意着,别让铁罐陶罐里的零食见了底。

    当然这一切随着日军侵略都变樣了,祖母复旦没法读完,去了大後方,与祖父相识,最後一起到了台湾。两岸开始通信时,祖母的眼睛已经不好使,往往是祖母口述,我代为执笔与当时在大陆尚健在的姨祖母写信。还记得两位老人家除了述说各自的生活外,儿时的糕点,也是紧紧连系老人家对故乡共同怀念的话题。

    祖母做月饼程序挺繁复,炒红豆沙最费功夫,要拣选饱满丰盈的新鲜红豆,先用大火滚沸,再用小火慢熬两个钟头,筛皮挤乾後,加细砂糖再熬煮三个点钟,最後放入猪油,细细翻炒而成。

    揉面是祖父的工作,接下来祖母会将面团用掌心压薄,将混入些許松子的红豆沙馅放入面团,包好馅料的面团放在一个很厚实的月饼模子里压实,然後我和姐姐最爱做的就是把模子上的橡皮章对着桌子轻轻敲下,一个个鼓鼓的,上面压着玉兔捣药图案的月饼,随着面团脫模就成形了。祖母此时会在每块月饼上刷上一层蛋清,然後放到古早的土烤箱中烤二十分钟左右。

    写到这ㄦ,彷佛还能忆起馋人的饼香在坪数不大的房子里飘散。

    中秋的夜晚,我们一家人会坐在小小阳台上,邊吃刚烤好的祖母手工月饼,配着柚子与热茶,邊听祖父母说老家的故事。爸爸妈妈也会告诉我们月宫里住着嫦娥,還有玉兔用玉杵不停地捣药的故事。小时候真是信的,总觉得月亮上的阴影像极了一只兔子的形状。

    祖父的西北腔极重,常听他念一些古文,我当时听不懂也没有细究,後来凭着印象找出是辛弃疾的辞。

    辛弃疾 《满江红 中秋》

    美景良辰,算只是、可人风月。况素节扬辉,长是十分清彻。着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 倩飞廉、得得为吹开,凭誰說。

    弦与望,从圆缺。今与昨,何區别。羡夜来手把,桂花堪折。安得便登天柱上,从容陪伴酬佳节。更如今,不听尘谈清,愁如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管是过王维笔下的重阳节或是过辛弃疾笔下的中秋节,对於祖父母来说,只有儿乡才是永远的故乡吧。

    去年初春回台匆匆奔丧,走过近一个世纪的祖母安详地在自己床上离开了。 前一晚还与六十岁的儿子像往日一样端着甜点与咖啡,聊天至夜深。

    在祖母的遗物中,那个很久不再用过,有着玉兔捣药图案的月饼模子竟还安在。或许下次将它带来,也试着亲手做一次月饼给孩子吃。会跟孩子说些什麽故事呢? 就从太祖母扬州大宅院书柜上的小零嘴ㄦ糕点开始说起吧。

    [完]

    这篇文章是心里惦记着,给河里一个好友讲自己小时在台北过中秋的情景,希望他读到了这篇会喜欢。

    也提早祝大家佳节愉快。

    元宝推荐:范适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