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是以TFP代替GDP作为官员考核的标准 -- 思想的行者

共:💬31 🌺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样还差不多,,PSI不行主要是因为它是主观性指标

                我来说说PSI这个指标的缺点吧

                一,满意度评分难以保证准确性

                比方说很满意你打多少分,一般满意你打多少分,不满意你打多少分?

                二,这是一个主观性的指标,而不是客观性的指标

                所谓客观指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造成一个缺陷就是人民群众满意了,但是官员做的就一定是对的吗?人民群众不满意,官员做的就一定不对吗?

                很多事情初看起来是错误的,人民群众作为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平庸的群体,很可能从表面现象出发认为官员做得不对,实际上恰好官员那么做才是对的

                反过来的例子也是这样,人民群众对官员很满意,比方说苏联人民很满意叶利钦先生推翻了苏联,然后他们收获到了什么呢?

                TPF指标实际上计算的就是经济增长率当中扣除投资增长带动的部分(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头)扣除劳动力增长带来的GDP增加的部分,剩下的就是TPF所带动的经济增长,你的这个部分的经济增长得越多,说明你的技术进步相对越快---这里的技术进步包括管理的改善,经济结构的改善,经济环境的改善(比方说黑社会对经济生活的干扰的减小)一般的企业的技术进步等等很多方面,即所谓的广义概念的技术进步

                TPF计算是有专门的计算方法的,据万里风中虎自己说,他就是在欧盟搞TPF的计算的,当然了,我认为他是在撒谎(他没有这个水平),但是TPF作为一个可精确计算的客观指标这一点是确定的

                • 家园 【严肃探讨】所有的客观都是主观

                  你说的两点其实是一点。准确性的问题和你说的第二个问题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存在人为的主观因素。其实不管什么指标,其统计过程都是无法避免人的主观因素的,年年的8%你作为一个有正常逻辑思维的人能相信他是准确无误的吗?所以我说这个GDP指标很大意义上只是对统计局长的考评指标。

                  对于满意度来说,要界定单个个体的满意度是否准确的确有困难,一个人对某事的满意程度是99分还是98分是很难说是否准确的,正如你单独看某个个体户的营业额的高低很难对整个经济走势做出判断是相同的,但在统计意义上的整体满意度却不是像你说的那么没有意义,满意度的统计与分析也是一个有技术含量有远大钱程的行当。

                  对于这个:

                  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造成一个缺陷就是人民群众满意了,但是官员做的就一定是对的吗?人民群众不满意,官员做的就一定不对吗?

                  这个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人民是盲目的”VS,“卑贱者最聪明,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可能是个很大的话题,简短的说我自己的观点:人民群众或许不是最聪明的,但让人民群众自己对自己负责,他们会越来越聪明;如果都是精英们自己做决断,人民群众的聪明程度将一如既往的被保持。

                  另外严格的说:如果某个人对某官员不满意,官员做的不一定不对,但是如果大部分人都对某官员不满意,那么这个官员做的对的几率会很低。

                  叶利钦被选择的问题在于当时没有更好的选择,套用国军的话:不是共军太狡猾,而是国军太无能。在面包和旗帜之间,群众选择了面包。换成你去现场,恐怕也不会选择旗帜。

      • 家园 中国官员升迁其实没有明确标准

        尤其是底层

    • 家园 过于荒谬了吧,这怎么可能

      TFP和就业基本是矛盾的,就业人数要当分母算,亏你还好意思把"保就业率"放在下面。每个地方只要保留最赚钱的公司,其他统统滚蛋,这样TFP必然高得惊人。

      况且TFP的因素投入怎么计算?光是统计数字,已经很不靠谱,还要在此基础上二次加工,算出来了谁信?

    • 家园 你这个引用有问题

      怎么有土地要素?

      • 家园 我看的经济学书上是没有土地要素

        但是把土地理解为一种经济要素也是可以的

        土地(包括各种资源)可以理解为自然的经济要素,而资本和劳动力可以理解为人工的经济要素

        • 家园 你这个理解,拧了

          Y=A*Kβ*L1-β

          你认真看看书,土地是放在哪的?哪里有“自然”、“人工”经济要素的分法?

          要不严谨地推导演算,要不你自己创一套理论模型和公式,可以为大家接受使用。

          • 家园 当然了,如果把土地也计入经济要素的话,确实需要一套

            不同的公式

            我不清楚目前有没有这样的公式,但是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的难度其实并不大

            我目前还有些神经衰弱,基本上别人写的公式我都记不住,做计算也做了几步以后就把前面几步全部忘记了---所以现在是没有办法,但是我看公式的推导本身是不难的,实际上公式本身只要保持了各个参数的相关关系的正确性就可以了

    • 家园 保八不重要,关键在于保就业率

      自从朱镕基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把GDP增长率的8%作为稳定经济的目标以后,现在温家宝政府也把GDP 的增长率8%作为稳定经济的核心目标,但是窃以为这样做并不正确。

      我们知道经济要素分成两种---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由此经济增长率也就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劳动力增长(即就业岗位增加)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一个是由资本投资增加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一个是由综合要素或者说广义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增长

      经济危机来了,我们确实需要经济增长,问题在于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增长

      中国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就是资本投资过热,换句话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相当部分来源于资本要素的增加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而综合要素增长率和就业率增长不高,从而带来的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将原来的经济增长的单火车头驱动(即投资驱动)转变为三火车头驱动(投资、就业、技术进步),现在中国受到了国际金融风暴的传染,出现了一定的经济困难,中国需要自己的经济增长的引擎来推动经济列车走出困境,通过确立一个合理的经济指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心,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所以总体上来说,朱总理和现在的温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是目标管理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一次有效的应用

      但是指标需要更具体化,不够具体化的指标也就意味着政策的导向性不够具体化,导致以指标带动的目标管理的效率下降。

      具体一点来说,政府可以确定一个就业率增长的指标和技术进步(即TFP)的指标,督促下级政府完成各自的指标

      中国长期只看重GDP增长指标,却不看重就业率指标和TFP指标导致的结果是:

      有效需求不足---或者说内需不足,因为内需是与就业率高度相关的指标

      就业率不仅包括工业部门的就业率,也包括商业部门即第三产业的就业率,实际上街头的小商小贩也属于就业人口,促进街头的小商小贩的贸易的繁荣,我认为也可以是政府努力的一个方向(而不仅仅是以维护市容为目的对他们进行粗暴的驱赶---城管的负面形象的背后其实是有着政府的经济导向政策的失误的影子的)

      投资过热:这个前面已经分析了原因了

      技术进步力度太小:见前文分析

      总的来说,采用更具体的经济指标作为考核点,可以使得政府的政策具有着更强的导向性,使中国经济尽早的从低谷中走出并且实现腾飞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