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些关于国内大学研究生的八卦 -- 二至

共:💬73 🌺23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现在情况不知道

      3年前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也碰到过几个类似情况的研究生,公司给的工资是3000多,差不多是正式员工的一半左右,他们拿到的是1000多。。。没有文中那么悬殊,不过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另一方面呢?问那些学生是不是特冤?没有呀,有钱赚,有工作经验。。。不打算读博士的硕士生,有没有文章重要吗?想想也是,虽说老师这个中介中介费收得高了点,人家还加赠一个硕士学位不是嘛?研究生扩招成这个样子。。。认认真真的带?怎么带?

      研究经费。。。天下乌鸦一般黑,别说经费了,在海外,俺们这里某些大学,系主任和教授的职位都是父子相承的。。。

    • 家园 8000-10000有点多,一般外企给实习生的开价

      是20-30rmb/小时

      其它的,像一个老师带几十上百个学生啦,老师兼当人贩子啦,都太正常了。

      你同学可能本科学校风气比较好吧。所以才对读研抱期望。

      不过说句那个啥的话,多数学生自己是想出来实习的。有实习经验的,毕业好找工作啊。有些研一就出来实习的,干上两年实习生,毕业时就直接留下了。

      现在研究生每年招这么多人,都留在实验室里也没活干。老板还要想破头皮帮你找研究题目。原来一个硕士拿来毕业的课题,现在可能要分给五个人拿来毕业。难呐。

    • 家园 实习不太会有这么高的工资

      我曾经带过一个实习的,北大研究生(素质很高),给的工资是每月1500.另外,是IT行业,上海。

      原因很简单,产出和投入需要平衡。

    • 家园 【原创】天下同此凉热

      刚从国内回来,恶补西河,看得连时差都挺过去了,主要看经济板块,对当前危机的前瞻性分析和思考。这方面只是感兴趣,当年一心要学国际金融,阴差阳错学了环境,看各位老大的讨论,只有学习的份,插不上话,不过这看来的东西已经够我回过泡妞时,把搞金融的唬得一楞一楞的,看我的眼光全是崇拜,每天一会一个电话,我老妈直问我欠人家多少钱。

      就您的话题谈几句,我在欧洲同一个课题组将近5年,由硕士毕业设计干起,直到博士毕业,算我老板的干将,我是她招的第三个博士,第一个疯了,第二个是个泰国女孩,循规蹈矩,看我这匪类就害怕,她当时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副教授,人际关系也成问题,主要是太好斗,我在硕士毕业时,作出的成果让她在学术圈和媒体出了点名,让她拿到了大笔经费,一鸣惊人,她对我的回报则是让我这个平均分刚及格的学生读上了PhD,她跟系里和学校关博士录取的人的大吵我犹记在心,最后是她自己负全责招我,也就是说,如果我毕不了业,她会吃不了兜着走,我对她也尽心尽力,2007年她评上教授时,组里已有20几条人枪,不过讲得还大部是我做的东西,同时我也帮她和清华同机建立国际合作,去年10月份,带她回趟中国,从那时起,我就在组里兼管项目合作的一些事情。

      以前我做科研时,不管她的项目的事,接触进去以后,她跟我说,你总说中国靠朋友,人际关系(我朋友多,找我的中国人也多,我办公室在系里叫chinese embassy),你看我们,其实也一样,不过更隐蔽罢了。真的,科研经费也不过是在小圈子里面分赃,分赃不均也闹,更赤裸裸露骨,也有潜规则,也用科研经费改善个人生活,而且国内那点钱,跟他们比,九牛一毛。而我所在的,是号称世界第一清廉的国度。反倒是我接触的清华同济的系主任,院长,正是40中旬,国内该捞的年纪,敬业和工作,让我很感慨,他们挣不挣钱我不知道,清华系主任的家我去过,家属楼里面普通的旧房子,有辆破车,在校内骑自行车,周末工作到晚上10点回家,同济的分院院长,没车,在上海没去过磁悬浮,没时间,科研,比我们有差距,没办法,别说细化试验,连一些数据都测不起,我在欧洲,一天一个脂肪酸的数据100多样品,几万块钱就进去了,国内达不到。我在尽我所能帮他们把学生带过来,跟着上手,也在尽我所能在申请欧盟经费时加个国际合作。

      如果我没有出过国,如果我没有介入欧洲的项目申请,我一定比您更愤世嫉俗,看不得中国的黑暗,现在看,天下乌鸦一般黑,有人的地方,有争斗,有黑暗,天下哪里有净土呢。这是人性的自私贪婪本质罢了。反过来,中国的读书人,几千年的文化下来,您或我,如果放在国内,科研或者官场,有些事黑不下心,做不出来,他们,很多人也是做不出来的(当然也有能做得出来的)。

      说了这些,最后列出我的观点,或有偏颇,欢迎讨论,

      1,国内科研的黑暗面肯定有,而且我了解的更多,很多下面的大学,明分科研经费,编造数据发文章,比您说的问题严重。

      2,同时,国内很多优秀的科研人员,正扎实的推动国内科研水平的进步。

      3,我想我们看到问题的同时也看到希望

      4,我对国内现行科研体制了解不深,无法提出有效的建议去改进,但是,起码欧洲的体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5,科研发展促进经济进步,经济进步可以增加科研投入,或许,随经济发展,问题或可好转,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欧洲一样,或许有罪恶,但是阳光下的罪恶能少一些?

      6,牢骚抱怨,于事无补,而要我们为国家贡献一生,也不现实,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是否可以和我一样,推动国际科研交流,一方面,于国有利,另一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们建立与中国的国际合作,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发展也有利,就算大家不想回国发展,这也是给老外作贡献,我们也会有相应的回报。最起码,回去联系业务,在家呆几天,来回机票由人解决了不是。

      元宝推荐:黄河故人, 通宝推:二至,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花,说得好!
      • 家园 如果是chalmers,那就真巧了
      • 家园 送花,沾光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天下乌鸦一般黑,说得好啊!

        “现在看,天下乌鸦一般黑,有人的地方,有争斗,有黑暗,天下哪里有净土呢。这是人性的自私贪婪本质罢了。”

        只是中国的乌鸦多了点。

      • 家园 同意,说两个身边的例子

        我老板说现在向DFG(德国科研基金)申请博士生位置的经费,要写一大堆申请材料,DFG把这些材料转给这个领域的人,让人家审查, 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审查你材料的人想“想法不错,以后会是我这一领域的竞争对手,现在不把你挡在门外以后更不好办”,于是申请驳回。

        老婆那边的领域有两个大牛,也是你死我活,互相绝不引用对方的文章。

        当然啦,国内学术腐败绝对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简单的认为国外的月亮就是100%的圆的也太天真了。

      • 家园 国内在进步,但增多粥少的局面是少不了的.

        实际上,归根到底还是,国内当前的资源有限,而人又众多,我现在在国内和国外同时上学.还是能感觉出很多的变化,这种变化更多的首先是基于"把蛋糕做大",毕竟学校的科研经费大部分都来自财政,但是财政明显能支撑起的水平,也就是"还可以".要想做得好,那就的更多的资源.所以,很多教授每天都致力于通过各种关系,网络资源.

        中国自古都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尚不论,有多少人能做到,但是老师却是在努力地为学生争取资源,其实,实习就是一种资源,因为还有太多的人,连实习的机会都没有.如果没有资源分配到自己头上,如何在能出成果呢?

        不想在国外,财政资金就能够支撑到"做得好"的水平,当然不用再在外面为学生争取资源.

        说到底,还是中国太穷,人均占有财富太少.才导致这种情况发生.而相信这也是暂时的,但是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其实,我想大部分出国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观点,在国外混,比在国内混容易得多.

        那么,我们的祖国那么穷,大家都还不想回去让自己的家园变得更好? 那么,大家精神上是不是缺失了什么东西呢. 如果我们没有胆量回国,为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决心;那么,就宽容一些. 至少国内的人在为自己的民族做事情,可能好,可能坏,但是他们在做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