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6)邓公新话之六--上 -- 史文恭

共:💬212 🌺1164 🌵3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章诒和的老爹就这水平

      怪不得《伶人往事》酸的掉渣,不是一个阶级的人是根本无法互相理解的。

      名角一天的工资是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就这还嫌少。当时的社会一般戏曲演员是啥水平?

      文革挨整就喊冤叫屈的,现在倒写了本书出来哭诉。

    • 家园 看这两个人的丑态,后来挨整也是活该了
    • 家园 只能说两位政治上其实都很幼稚的。

      说野心勃勃未免太过了。

      就所举事例来说,两位不过是学者而已。根本不是搞政治的料。

      后来著名的“章罗同盟”的两位首脑,就是一个代表。

    • 家园 【原创】(7)邓公新话之六---下

      接上文,虽然俺给出了章罗两位的几件丑事,但其实根据他们所提出的名目所安的罪名,比如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罗隆基的“平反委员会”,储安平的“党天下”等,在法理上是不成立的。而且,像储安平之类的,和章罗还是有区别。------在俺看来,章罗如果认为自己在政治上还应该更进一步,并算不得什么罪过,但问题是,他们和久经考验的TG比起来,无论从哪一方面,都还差了很多,作为他们的政治组织的民盟,更算不上一个成熟的政党,所以,他们所梦想的“民主”啊等等,在那个当时具体的情境里,仅仅是梦想而已,如果想要实现,更是一种错误。-----章诒和的书里,曾记过这么件事儿,章伯钧和家里人闲聊,认为象罗隆基这样的国际法人才,外语又这么好,政府应该至少让他做副外交部长才对,----俺看到这一段,掩卷叹息,新中国的外交部长,前有周恩来,后有陈毅,再后来是乔冠华,这三位虽然在综合素质上,依次有所下降,但和罗隆基比起来,差距是云壤之别,章伯钧把外交副部长这个职务想象为只要是国际法人才就可以做,也未免太过于天真了。--------天真也不要紧,但天真的同时还有对职位流口水,这就是他的错了。

      因此,当时的反右总指挥邓公,在后来做结论时,认为:“反右并没错,但错在扩大化。”俺是比较认同地,值得提醒的是,在分析反右时,要查看东哥下决心的要素,应该看看波匈事件的相关材料,如果同学们还有兴趣,建议去网络里查查,有一份叫《人民日报右派罗隆基资料汇编》,其中的一篇当时民盟盟员闵刚候的揭发很有意思。

      但如果反右仅仅是象章罗这样的自以为是的政客跳出来,然后被砖头砸回去的政治喜剧或闹剧,也就算了。-----可在当时的中国,在当时的领导阶级的长期阶级斗争影响下的心态,和“前农村干部”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矛盾,以及一大批土共干部不高的素质等因素下,反右的扩大化,成为了一场灾难。-----而且,作为一场运动,“反右”不仅针对民主党派,而且在党内也处分了一大批敢于直言的干部,(在党内搞时,出来号召广大党员向党提意见,“引蛇出洞”的,乃是后来的议长阁下,彭真。)------一个例子:1957年7月9日毛泽东向党内通报说:右派骨干人数全国不是4000人,而是大约有8000人。从估计全国极右分子约4000人,到估计约有8000人,其间相隔仅短短10天。----而最后,全国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划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有45万人。从1959年到1964年,先后五批摘掉约30万右派分子的帽子。1977年,估计全国大约还有右派分子10万多名。最后是全部摘帽。

      这45万的右派分子里,固然有为凑足5%的上级指标而被抽签抽中的“幸运儿”,但更多地,是一些怀着对国家,执政党的热爱而提出有益意见的异议者,对于这些人的残酷处分,在客观上,造成了一个“寂静的春天”,-----必须指出,这个扩大化的过程里,作为中央级的执行者,邓公是有责任地,1957年9月23日,邓公主持国家机关党委、全国总工会和高级党校三个单位的整风。代表中共中央作《关于整风运动工作报告》,大力批判党内“温情主义”。指出:“这次反右派斗争,主要是在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范围内进行。”“右派分子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如高等学校、某些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机关、文艺团体、政法界、科学技术界、医药界等。”在此之后,在一个普遍的层面,反右扩大化做为一个反面的榜样,威风凛凛地悬挂在人民的头上,-----以至于在后来长达两年的大跃进闹剧里,全国都是一片叫好的蛙鸣。-------也让东哥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惊心动魄的后果前,在他幽远的书屋里喃喃自语:“他们为啥子都不说实话呢?”

      有一个刻薄地评论者曾写下如此文字,:“在抓起了四十五万只知了后,中国死去了三千万只蚂蚁。”----------当然,知了们回来后可以为他们的苦难和冤屈大声疾呼,而无声的蚂蚁们,寂寞地,大片大片地,化作了尘土。

      写到这里,让我们作为后来的观察者忍不住沉思,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在鼻青脸肿的情况下跌跌撞撞地滚入了一个新的世界,然后在漂浮着鲜血的大地上站了起来。-----但可惜也不可能从蛹羽化成蝶,而只是拖着满身的胎记,亟亟追赶。-------在这个大的背景前,东哥和邓公以为他们把中国的命运从一个轴转到了另一个轴,但事实上,他们所做的,仅仅是在中国这个无限大的同心圆的最中央小小地投了一个石子,但振起的涟漪却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化作洪流。反右扩大化如是,大跃进又何尝不是?

      当人民还未学会为他们的命运思考,或者当人民还没有能力来进行思考时,国家的命运在那一刻交给了一个人数巨大,平均素质不佳而纪律严明的执政党,不幸地是,历史需要让人民明白,他们必须学会思考。为了这个LESSON,历史让执政党展示了当他们开始寻求“耳根清静”时,黑暗是如何伴随沉默降临的。-----即使是在一片欢天喜地红彤彤的敲锣打鼓声中。

      通宝推:尚儒,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深挖河泥

        这篇多年前的文章出现在首页上, 不知道老铁的算法是如何挖掘的。 呵呵。

        猫摸君当年扩大化整右派的样子, 大家大多数人不是那个年代的人, 不太清楚。 不过想一想八十年代一刀切严打的样子, 就心里有数了。 严打的时候, 小孩之间抢一些零食, 都能被判刑十年, 送到新疆去把一生毁掉。

        • 家园 在中国存在一个做事怎么样才算做好的量化问题

          比如说,粮食产量。你要以粮为纲,那么当然产量越高越好,深耕密植还算是在工作 上下功夫,当看到工作上下工夫斗不过耍嘴皮子时,亩产万斤就出来了。

          反右也是一样。怎么样才算反右工作搞得好?右派划得少能算好吗?应该不算吧。那当然就奔着多的去了。上级领导认为差不多应该有3%,你做到2%行吗?你难道正好做到3%?那是没有主观能动性!

          前几年以GDP论英雄,那么不管污染发展GDP就成为唯一选择。

          在中国,从来就只存在比领导指示更过分的行为。如果想对领导的想法作一个修正,那么下场会是很惨的。所以几乎所有运动都是宁过分不保守。要反腐就把中秋节的月饼都停了。而如果能力还有所欠缺的话,那么一刀切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通宝推:普鲁托,
          • 家园 邓是钢铁公司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有焉,把邓说成是揣摩上意而曲意逢迎的人,未免贬低了邓的政治操守。

            从历史上看,邓当然有政治手腕,但也有其政治远见和原则,否则,毛也不会看上他。当然,邓的远见和原则与毛是不同的。

            在这一点上,邓表现好于刘,也因为如此,在文革毛把邓保留了下来。

      • 家园 说起反右,倒是很有土共特色

        土共建党以来,各种运动就从来不小.偏生遇着先帝爷这种运动天才,又怎会不来两次拿手好戏呢?

        大学历史书里有一句评得很好,人为制造政治空气紧张,这句很点题.

      • 家园 这个系列还没完,怎么不更新了?
      • 家园 他们是希望罗做外交部副部长吧,没说是部长
      • 家园 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对我国,我党的深沉感情。

        文公继续,我等也因你启发在思考。

      • 家园 邓这句话“反右并没错,但错在扩大化。”,我是这么理解的。

        反右并没错:毛泽东没有错!发动反右的是毛泽东,有些右派就得反一反,不反他们能上房揭瓦。

        但错在扩大化:错的是邓小平他们那些实施者,他们把反右发挥放大了,犯了左倾错误,误伤了一些好人,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反右这个事情,可以套用邓小平评论总结63+1的讲话,即迟早要来的,迟来不如早来,是大气候和小气候决定的。

        • 家园 扩大化的错误大部分不在中央,

          而是在下面的广大中层,基层干部。----有些右派居然是抓阄抓得,这种事情,无论东哥或者邓公,都无法负责啊。

          补充一点,大抵建国后的大规模“群众运动”都关系到一个基层TG干部领导素质的问题。----这个问题后来恶化,导致胡服同志建议发动“四清”运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