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折子戏】追的就是那条鱼(上) -- 月色溶溶

共:💬36 🌺10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折子戏】追的就是那条鱼(上)

    国庆长假,又是参加婚礼,又是祝贺乔迁之喜,马不停蹄。好不容易最后两天清闲了,早上一醒来,竟然觉得脑袋昏沉作痛,全身无力。起先有点奇怪,我可从来没有头痛的毛病啊,后来才想到:我竟然在长假给累病了!

    家里有客人,我也不告诉妈妈,省得她捉我去医院打针,一直在那儿睡觉,反正家里人习惯我假期睡一上午的。中午,勉强起来扒了点饭,就又睡去了。怎么睡怎么不舒服,一下睡一下醒的。到了傍晚,终于给妈妈发现了,捉到社区医院打针吃药,原来,我竟然已经在发烧了。

    我平时身体其实不差,就是耐力差点,打针吃药的事情不算多,所以,一旦需要,还是挺灵的,从医院回到家,我整个人已经“新鲜”不少了,头也不痛了,看了会电视,想乖乖早点睡觉养身体,新的问题出现了:我睡了一整天,睡不着了。

    睡不着了就不睡,在这样的秋天的夜晚,窗外有细雨,房间里有小病初愈后的宁静,写写贴子聊聊天还是挺好的。

    聊什么呢?在医院打针的时候,电视里在放越剧《追鱼》,就来聊聊追鱼吧。

    作为江南人,我比较熟悉喜爱的也是江南戏文,比如越剧和黄梅戏。越剧呢,是浙江的看家戏,在上海也挺流行,南京福州也有不错的剧团,甚至在西北,也有越剧团,所以现在越剧据说是全国第二大剧种了,这我看是差不离的。虽然,跟作为“国剧”的京剧南北皆吃不能比,在浙江,在江南,越剧真的是喜闻乐见,非常有群众基础,男女老幼,能随便哼哼几句的太多了。

    黄梅呢,婉转优美的曲调听起来跟越剧相近,不熟的人啊,是会把两者弄混或者以为就是一家的。不过在我听来,这区别还是挺大的,即使没开口唱,只是演奏后场伴奏,也绝不会张冠李戴。

    黄梅戏,说起来当然是安徽的家产,可你要是以为它起源于安徽,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拿张地图吧,看见了没有,跟安徽接壤的湖北境内,有个地方就叫“黄梅”,那儿才是黄梅戏真正的故乡。据说,明清以来,特别是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黄梅县水灾频仍。灾民为了生活,背井离乡,采用唱道情、打莲花落等表演形式沿途卖唱,并与当地说唱艺术,如青阳腔和徽戏结合,著名的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应该也是如此产物。

    就这样,黄梅戏传播到了皖、鄂、赣等地,后来在安徽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有名的剧种之一。不过这个安徽呢,主要应该指安徽长江以南的江南部分,安徽以长江为界,风土人情应该是很不同的,长江以南的安徽,其实应该是江南的核心部分之一。

    越剧和黄梅戏虽然都是江南剧种,曲调也都是柔美的风格,可是它们还是有不少的区别的,比如在题材上面,黄梅就更加乡土一些,更加“俗”一些,爱演个《打猪草》、《观花灯》啊,或者来个《小辞店》,也更加善于演绎神仙鬼怪题材,比如《天仙配》、《牛郎织女》就是传统保留节目。

    越剧在我看来是更加“雅”一些的,红楼就简直是为越剧量身定作,“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虽然京剧有《红楼二尤》,可是那不过是取“二尤”而已,黄梅也有红楼,可是也许越剧的林妹妹太深入人心了,黄梅的林妹妹用安庆话唱“花落花飞飞满天时”,怎么听怎么不是滋味,那不是林妹妹,那是乡下傻妞。

    俗有俗的合适,雅有雅的地盘,这么说,对两个剧种并没有褒贬之意。越剧的特点,就是适合儿女情长,家园小戏。我妈妈阿姨都算得大戏迷,可是即使是越剧里很少的几个“神仙妖怪”戏或者“武戏”上来,她们也是一声叹息,很难看下去的。比如,我妈妈很喜欢绍兴小百花的小生吴凤花,可是她的《陆文龙》我妈妈还是不爱看的,最多听其中几个唱段而已。

    要说神仙妖怪戏,越剧中少,可是也不是没有,比如《柳毅传书》、《张羽煮海》等,可是一般也不是非常有名,跟红楼梁祝不能比,即使大名如《白蛇传》其实唱来唱去也只是其中《断桥》、《合钵》几折,那时候的白蛇,也已经不是呼风唤雨的白蛇精,不过一肝肠寸断、遭遗遭弃、面对生死离别的平凡女子罢了。

    可是越剧里面,有一出神仙妖怪类的戏是另类,不仅有名的几折人们爱看爱听,电视里有全剧播放了,那也是从头到尾,看得津津有味、百看不厌的,那就是《追鱼》。

    (待续)

    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