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8)邓公往事第八回-上 -- 史文恭

共:💬204 🌺651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觉得你否定了大食堂的不良作用

                                  大食堂恰恰打击了粮食消费。

                                  你说,寅吃卯粮当然不对,但这种做法浪费的幅度有限。浪费或许有限,但后果可能非常严重。比方说粮食本来刚够吃,浪费了一些,多少,一周的。这就够饿死人的。何况全国来说,粮食是不够吃的。浪费的数量似乎有限,就够饿死大量的人的了。

                                  从全国来说,有计划的考虑的是少数,多数还是没个计划。而且这次饥荒的一个特点是原来富裕的地区损失更大,而那些常年挨饿的地方到好一些。说白了,就是穷人会过紧日子。

                                  还有一个事情,自己管口粮的时候,可以自己悠着点,而公共食堂的时候,需要公社书记悠着点。而他们中的大部分能够悠着点么。

      • 家园 这个过程比较复杂

        58年1月南宁会议批周公是个节点,而批周公又可以牵扯到其他背景。

        批周公之后,一帮高级干部就比赛谁更浮夸,计划一个比一个高。刘少奇提出搞公社化,王鹤寿提出62年炼钢3000万吨这个疯狂的指标。大炼钢铁和王鹤寿的混帐报告脱离不了关系。

        应该说除了陈云之外,毛泽东自己转向是最早的,开始夸王的计划“抒情诗”,等到发现浮夸风的危害后又痛骂王鹤寿。又召集两次郑州会议纠左,甚至发那个著名的党内通信鼓励基层报低产甚至瞒产。

        可是,这时候浮夸指标已经和高级干部们的政治生命联系在一起了,他们根本就不想收缩。

        • 家园 这叫政绩。

          邓生不是一样放卫星放得HIGH。找不到任何证明主席相信亩产万斤的证据,邓生的亩产万斤乐呵呵照倒是有的,但那么多人偏偏就是相信主席放卫星,主席浮夸风,你说为何呢?

          他承认在钢铁产量指标上的错误,但你要他为三千万吨负责,那是忽略了其他领导人“伟岸”的身影。

    • 家园 told ya

      链接出处

    • 家园 是毛泽东先问王鹤寿还是王先提两份报告?

      建议一下:时间顺序理清楚比较好,不然单挑出一个故事有断章取义之嫌,似乎是毛泽东主动要求钢铁翻一番的。

      57年11月,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议上提出“15年左右的时间内,在钢铁和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英国”(事实上如果以钢铁为标准的话,1972年中国的钢铁产量确实赶上了英国)

      58年3月,王鹤寿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呈送了两个报告,“分析”钢铁产量只要十年超过英国,再有十年赶上美国是完全可能的。毛泽东此后多次赞扬这份报告。 王鹤寿自己的计划是:62年2500万吨至3000万吨。

      58年6月,毛泽东召集的游泳池会议才会问王鹤寿能否“翻一番”。王一口承应,59年的指标才由五百三变成一千一。

      当然,如果说在58年1月南宁会议气氛影响下,王鹤寿为了邀功或者避免“离右派50米”而提出高指标高速度,这个高计划反过来又影响了毛泽东,并转化成不切实际的数字指标,似可成立。

    • 家园 史教头,你这第6怎么直接跳到第8了?害我找了半天7。
    • 家园 史老大,这个序号......

      上次您写到“邓公新话之六”,现在是八,七呢?

      还是说现在是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