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ARJ21获得外销订单 -- 晨枫

共:💬72 🌺10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ARJ21获得外销订单

    外链出处

    中国商飞董事长张庆伟透露,将在今年11月珠海航展上与美国一家航空公司签订25架ARJ21的销售协议,打开北美市场。不过,由于该项目正在磋商,相关人士还没有透露更多的详细信息。

    老挝航空公司签订了2架意向订单。今年3月,美国通用电气商业航空服务公司(GECAS)确认订购5架ARJ21-700飞机,另含20架购买意向

    国内订货情况也不错:

    ARJ21的国内订单总数为181架,这些订单中,最大的单笔订单来自鲲鹏航空公司,包括50架确定订单和50架意向订单。在国内市场的其余81架订单,分别是山东航空公司订购10架,上海航空公司订购5架,厦门航空公司订购6架,深圳租赁金融公司订购20架,上海电气金融租赁公司订购30架以及幸福航空公司10架购机意向。

    按照这一数字统计,ARJ21的订单将突破200架。

    另:俄罗斯UTair航空公司要替换35架图-134,也将ARJ21列入考虑的新机之一:

    此次竞标是在UTair航空公司更新机队的计划框架内进行的。该航空公司计划在2014年前购买30多架近程干线喷气飞机,被纳入考虑范围的飞机包括俄产和外国产的SSJ-100,图-334,安-148,中国的ARJ21,庞巴迪公司CRJ-700 NextGen,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RJ-170/190等。

    开头不错啊!看来是吸取运-10和市场脱节的教训了。

    • 家园 【文摘】再贴几条新闻

      中铝技不如人中国大飞机订单拱手让于美铝

      谁都想在中国的大飞机项目上分一杯羹,供应飞机铝材多年的美铝也不例外,而能在大飞机公司的股东之一中铝手中抢到“一块肉”,这就显得实属不易。

      上月底,有外电报道称,美国最大的铝材生产商美国铝业有望参与中国大飞机的项目,极有可能为中国大飞机项目提供特型铝材。

      这则报道说,美国铝业“正在考虑研发生产特型铝材和铝合金”,可能会被用于中国大型商用飞机“C919”上。

      中铝公司副总经理吕友清昨晚向CBN记者表示:“美铝的技术比我们先进,因为美国的飞机工业非常发达,波音飞机上的大部分铝材也是美铝提供的,所以我们现在要进行赶超。”

      中铝此前也为国内的直升机、航天用铝材料提供过原材料,但为大飞机提供铝合金用材料还不多,毕竟加工工艺,所需要的载重、规格和材质都不同。吕友清说:“我国以前没有民用大飞机制造工业,因此相应的材料工业也就没有市场,此前中铝曾经为波音的某些零部件比如机翼提供过铝材料,但如果要提供机舱等整体大飞机的铝材料还是一个考验。

      中铝还是商飞股东呢!真是挺丢脸的。

      中国商飞入主鹰联航 谋划大飞机“试验田”

      10月24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Ltd.,简称“中国商飞”)总经理金壮龙在上海表示,随着与四川鹰联航空有限公司(United Eagle AirlinES Co., Ltd.,简称“鹰联航空”)三十架订单的签订,国产ARJ21-700型飞机的累计“订单”已达240架。

      此前的10月16日,中国商飞、四川航空集团、成都交投集团在成都正式签署协议,三方将对鹰联进行重组。重组后,鹰联股本金由3亿元增加至6.8亿元,中国商飞占股48%。据悉,重组后新公司将更名为“成都航空有限公司”,而中国商飞摇身一变成为了航空公司大股东。

      与此同时,中国商飞还宣布,明年底交付的首架ARJ21-700飞机也将由重组后的鹰联执飞。不过,ARJ21项目前副总设计师周济生并不看好此项交易:自己生产的飞机自己飞,这是典型的自产自销。

      自己造,自己买。

      中国国产大飞机图谋形成产业链

      中国发展大飞机,势必对波音、空巴等海外巨头带来影响。那么,国产大飞机的适航取证,会不会控制在美国和欧洲手里?他们会不会有意识的遏制潜在竞争者发展?而空巴已在天津设厂,是否又是想尽快抢占中国市场?就上述问题金壮龙表示,中国民航局目前已经受理ARJ飞机的取证工作,政府将按法规要求进行考核。“ARJ要4架飞机、1000多个飞行小时才能把这些型号合格证拿下来”。

        而在美国、欧洲的适航证问题,法律上亦差不多。“我们买了很多波音、空巴飞机到中国飞行,也要中国政府许可。所以在适航取证问题中,中国和美国有一个约定。目前已经对ARJ取证,各方面都是合格的”。

        就空巴在津建厂组装飞机,金壮龙则认为:“天津这个项目跟我们没有遏制不遏制的关系。因为波音、空巴一直在推出他们的飞机,在中国生产和国外生产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飞机推出来以后,更多的要满足中国自己的国内市场,同时走向国际市场。”

      这倒是第一次听说。

      • 家园 自造自买是一个危险的事情

        在西方是违法的,属于垂直垄断。商飞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这个把柄被人家抓住,告你十回都不算多。

    • 家园 这个项目是GE运作的典范

      从卖发动机,到买飞机,租飞机,整个过程就是利用中国的银行,中国的市场,中国的人力来完成GE的盈利和扩张,75%的钱都被人家拿走了,TG在这个项目上真真正正的是打工者,人家玩的比咱高的不是一个档次

    • 家园 【文摘】中国ARJ21飞机订单已达240架 有望明年首飞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091025/00106879961.shtml

      2009“浦江创新论坛”24日在上海开幕。金壮龙在论坛上说,到目前为止,ARJ21新支线飞机一共有四架飞机进行取证,三架已经上天,第四架正在上海总装。预计明年ARJ21新支线飞机要完成首飞任务,投放市场。

        到目前为止,中国商飞公司获得的订单和意向订单已达到240架,其中包括去年珠海航展期间与美国GECAS公司签订的25架飞机协议,以及今年10月刚刚与四川鹰联航空公司签订的30架飞机协议。

      此外,在C919大型客机研制方面,金壮龙说,中国商飞公司联合国内40多家单位、468位专家,经过半年多的攻关完成大型客机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梳理出第一批需要攻关的项目,确立了总体技术方案,开展了机体外形设计工作。“一个国家单独完成机体结构在国际上是首创,连波音公司也做不到。”金壮龙说。

        目前,中国商飞公司已经通过对88家国内标准件的综合评估,初步确定了58家国内供应商可参加C919大型客机标准件、特准工艺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商飞公司已经对31家国外潜在供应商和51个国内潜在供应商发送了征询书。

        C919飞机布局为156座、标准航程4075公里,这一航程的飞机国际市场需求量最大。这款飞机计划在2014年进行首飞,2016年交付航线使用。

        金壮龙表示,我国发展大型客机项目首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以我为主,把自主创新作为战略不动摇。其次,必须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按照组织招商的能力,培育一批稳定的供应商队伍。他说,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是自主设计,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同时,我国还要推进民机产业链建设。

      • 家园 长嘘一口气:是4号机首飞,不是ARJ21首飞

        240架订货啊!好消息!真是今非昔比了,当年运10即使是一架好飞机,中国也没有那么多钱一下子就订货那么多。

        C919要是2014年首飞,那现在应该基本设计已经冻结了。这东西不是保密项目,那就拿出来让人民看看嘛。雄心是好的,吹牛是不要的,“一个国家单独完成机体结构在国际上是首创,连波音公司也做不到。”这就胡扯了。波音现在搞全球合作,那是降低成本之举,不是它做不了。这个金壮龙是总师吗?这么浮夸可不好。

        • 家园 金是总经理吧

          二把手。总设计师是吴光辉。

          http://www.comac.cc/n16/n1154/n1276/index.html

          弱弱的问一句,1234号机有什么讲究?是不是1号机打个壳子能飞起来就行了是吧,不用装各种航电?那4号机和真正交付的有啥区别?

          • 家园 一般一号机主要测试基本气动设计

            后面的测试航电、飞控、武器等等,一般越靠后越接近生产标准。民航机一般没有那么多号,可能中国第一次搞,保险一点。波音的做法是一号机以后把测试设备拆除后,装上正规的机舱,也是要出售的。

    • 家园 架暂时吵完了

      转几个帖子:

      国产大客机发动机将在沪研制

      这个是旧闻了,不过我觉得还挺有看头。

      1,商飞不仅是从中航集团独立出来那么简单,由于上海市政府的强力介入,商飞已经隐隐有分庭抗礼的意思了。而且商飞的三个大领导都是航天系出来的,完全可以不买中航的帐。

      2,中航集团不再是“上级领导”,而是大飞机项目的项目承包人之一,但绝不唯一,是要和其他国外企业竞争的。婆婆熬成了妾,有压力才有动力。以中航现在的实力,主要是在机体制造上拿活。

      3,

      徐建国表示,航空发动机研制任务落户上海,将对上海装备产业有新的促进。例如,上海电气旗下的无锡叶片厂,过去只能生产汽轮机叶片,两年前开始在航空领域加大研发力度,为将来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进行技术储备。

      即使在国内,等着分蛋糕也大有人在。北面有与空客合作的天津市,而在上海,不仅市政府亲自下场,还有像上海电气这样身强力壮的“门外汉”,论技术实力,有万吨液压机能做核电设备的上电可不是省油的灯。徐总的那番话不知道现场的林总听了有啥感受。关于这点,还有这条报道:

      各地争建“航空城”新布局引发利益博弈

      4,

      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将从六个方面着手,加快我国商用飞机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一是在上海建立负责项目总体设计的研发中心;二是与国外具有飞机发动机研制能力的制造商开展技术领域、产品领域的合作,与国际合作者组建跨国项目研发团队;三是同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组建基础技术研究中心;四是在行业内外建立发动机单元体的设计制造“优异中心”;五是聘请国内外专业机构开展技术和商业咨询支持;六是向全球招聘有志于航空发动机研发事业的专家加盟。

      这段话在我看来,可归结为“筑巢引凤”,商飞就是那个巢。不仅要引国内的凤(貌似西安的一些技术骨干已经被挖来,搞得《为了中国》里好一通抱怨),更要引全球的凤,挖欧美的墙角。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很困难吧

        航空发动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出来的。中航的发动机搞了这么多年,大运的发动机也在中航,商飞没有设计能力,没有制造能力,没有试验能力,另起炉灶,搞的出来吗?跟国外企业合作,那还能搞出什么来?别又是跟汽车产业那样。

        我看大客的发动机最终还是会让中航做。商飞放口风只是给中航点压力而已。美国也只有一家企业做发动机,中国有能力搞两家发动机企业吗?

        • 家园 美国有两家,GE和PW

          商飞可以用太行的核心发动机开始,以此作为中航的“技术入股”,自行研制大涵道比涡扇的风扇和低压压气机,研制大客发动机。不是说他们一定就有这个能力,但这是一个可能性。

        • 家园 我觉得那六句话很重要

          从国内来看,商飞和中航显然没的比。不过商飞似乎通过引进国际人才,用钱把活儿堆出来。当然,光靠钱是买不到核心人才的,不过给中航这位太子找个陪读倒也不是坏事。

      • 家园 好啊好啊

        这就是说,商飞是走商业化道路,而不是“战略产业”的道路。林左鸣由于屁股问题,有时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强调商业化,另一方面要求国家按照战略产业扶持。

        大客发动机的事情很有意思。上海的两家加起来只有30%,中航40%,但董事长是上海的人,说明了上海的实际主导权。林左鸣肯定心里不满,或许也说明了中央对中航的某种不信任。或者说,不信任言重了,但中央有意建立国内竞争机制,中航的“又合作又竞争”的对手就落在上海了。不过上海没有发动机的设计能力,最多只是在制造上有潜力。看上海下一步的动作吧,这可是要花大本钱建立研究测试基地的事情。

        上海有意落脚航空,在徐匡迪时代就开始了,现在终成正果,恭喜。

        • 家园 徐是副总

          董事长还是林左鸣。

          http://ccnews.people.com.cn/GB/142052/8691200.html

          不过引进的“竞争”还是让林总很不爽的。其实不只上海,天津也是一个山头,还有那些未来的航空城们。改革开放30年就是这样一路竞争过来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