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写电视剧,遇到一个问题,向大家求教 -- 老拙

共:💬57 🌺9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写电视剧,遇到一个问题,向大家求教

    严格的说是改电视剧,但改动很大,原有的情节做了很大改动,又新增了很多情节。已经忙了好几个月了,抬不起头来。

    最近被憋在一个情节上,已经好几天了。想来想去,还是来老家求助大家。

    因为基本是个家庭剧,所以不必是故事高手,大家都可以参与。只要把自己摆到故事中,自认为是某个家庭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可以。

    也许还能活跃一下河里的气氛?

    这部电视剧的名字是《爸妈都是老党员》,讲的是一对党员老夫妻60年钻石婚的故事。跟《金婚》一样,他们吵了60年,吵而不散。我想的歌词有一句:“金婚银婚钻石婚,六十年的辛苦谁知晓?”也许可做概括。

    下面先简单介绍人物:

    高树江——父,40年入党,离休干部

    白玉兰——母,48年入党,离休干部

    高援朝——老大,“海归”作家,自由职业者

    高胜利——老二,转业军人,法官

    高幸福——小女儿,北京大诚电器公司总经理

    有河友发短信问写剧本的事,抱歉的是最近实在忙得不可开交,没办法回答。在这里结合着说一点:好看的故事(电影、电视剧都一样)在情节上一定要先“打死结”,就是把矛盾构造成看上去根本没办法解决,这样观众才会跟着剧情着急,才有往下看的欲望。什么叫“死结”?就是编剧自己三天三夜都想不出解决办法,自己把自己先给逼到墙角里待着出不来,面壁去。这时候,如果再能想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解决办法,好情节一般就出来了。当然,越是“死结”,才越可能出“意料之外”。

    为此,编剧首先要把各种马上就能想到的解决办法都给“堵死”,生生地把它变成一个死结。

    比如我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这样。

    高树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担任团长时,命令他从老家带出来的六连(老家区小队改编)留下掩护全团撤退。战后,台湾方面广播,六连在阵地上的23人全部被俘,并且投奔“自由世界”去了台湾。这件事,从此成了高树江的致命“心结”。

    后来,高树江子孙三代为此历尽艰难,终于查明实情,还了这些烈士的清白。

    此事被大儿子高援朝写成小说,孙子麦克高发到网上,引来一个导演,想把它搬上银幕。高家人当然非常高兴,都来帮着张罗。

    但是导演找不来资金,高树江就让小女儿幸福去鼓动大诚公司投资,终于基本解决了资金问题,尽管经费还有缺口,但电影还是开机了。可天有不测风云,正在拍摄中,遇上了“非典”,全剧组只好撤回北京待命。等非典过去,本来就有不小缺口的经费已经耗尽,外景地的场景很多需要重修,不追加资金,电影就无法继续拍摄。

    好,下面我们来堵死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把这个剧情“打死结”。

    高援朝——说是作家,其实是个“坐家”,天天坐家里写,可写的东西鲜有发表,家里的生活基本上靠在大学教书的爱人罗蕙支撑(援朝与罗蕙之间也有一段感人的恋情,采薇那个《星期三晚上的pempering》就是用在他们两人身上的),住的房子也是罗蕙大学分的。

    高胜利——被老党员爹妈看得严严的法官,他的话是:“要我找钱?好办。最近刚给一个老板判了胜诉,我跟他开口借个几百万的没问题。”毫无疑问,被老爸老妈给臭骂了一顿。他跟爱人刚买了房子,两人正在当房奴。

    高幸福——公司打工总经理,当初撺掇老板借此机会成立影视公司,既投资影视,又提升公司形象。可“板儿爷”起家的老板一点也不傻。投资可以,还让高幸福兼着影视公司总经理,但高幸福本人必须跟公司绑死,公司投500万,高幸福必须自己投50万。这下幸福的积蓄也扔了进去。幸福的爱人是独生子,两人跟着公公婆婆住。

    其他的公司或者投资人,看见这部电影由于非典已经挖了个大坑,没人愿意往下跳。

    商量来商量去,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高树江提出:拿我们老两口的这套房子(离休干部的房子90年代末已经都“房改”给了个人名下)去抵押借钱。

    这个时候,高树江已经80,白玉兰也七十多了。

    老太太当然是坚决反对,说什么也不能同意。

    最后的一段台词如下:

    援朝:唉,看来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啦,认赔吧。

    幸福:你说的轻巧,我们自己认陪了,还有那么多投资人呢?我们公司老板能轻易饶了我吗?再说,你们剧组还有很多人工资都没发呢。怎么办?

    高树江:只有一个办法了。

    援朝:什么办法?

    高树江看看白玉兰:把我们这个房子…

    高树江还没说完,白玉兰脱口就是一句:不行!

    高树江:你听我说完!我又没说卖这个房子,我是说把它押出去借点钱,给援朝他们把戏拍完。

    白玉兰:不行!赔了钱收房子,我们住哪儿去?

    高树江:谁说的一定赔钱?拍完了还赚钱呢。

    白玉兰:谁说拍完了一定赚钱?要是赔钱呢?

    高树江:赔钱也得干!要不然就是血本无归,你懂吗?

    白玉兰:血本无归你还把我们的房子搭进去?你脑子进水了啊?

    援朝:好啦,好啦,爸,妈,别吵啦!

    白玉兰:你爸要卖房子,我能不跟他吵吗?

    高树江:胡说,我什么时候要卖房子啦?

    幸福:爸!你能不能少说一句?

    高树江:好,我就说一句。要么血本无归,要么把这房子抵出去借钱,你们挑吧。

    白玉兰:不行!不准卖我的房子!

    我的问题是:

    1、这是个“死结”吗?

    2、这个“死结”如何打开?

    3、当然,如果白玉兰答应抵押房子,这个死结就开了。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妈妈,如何能同意这种做法?

    请大家都来说说,只要把自己当成高家的成员之一,谈谈您的想法就行。

    谢谢了先!

    • 家园 改成老高一阵忧闷,上网解闷,发现了西西河

      问西西河的网友,怎么解决钱的问题,把他的战斗故事说给西西河里的朋友听, 西西河在米国的大佬们根据老高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当时战场上的敌人朋友,米国鬼子一听说,要拍电影,一冲动,跑到中国,找到老高,把所有的费用都包圆了,宣传了西西河,也解决了资金

    • 家园 老拙,这剧本好像没什么新意啊?

      根据你的描述,我怎么觉得,你这故事里面的大卖点基本都在别的戏中出现过。你这重新组合一下,能好看吗?

      嘿嘿,当然,我是杞人忧天。

    • 家园 这个电视剧的名称太囧太央视了
    • 家园 一点看法

      高援朝——老大,“海归”作家,自由职业者

      高胜利——老二,转业军人,法官

      老大一般稳重、守规矩。而老二则天生叛逆,没那么听话。

      拙兄编的是阳光灿烂的正剧,若不符社会常态,剧情的感染力恐会大为削弱。

      老大、老二的职业能否互换?

    • 家园 这个死结不好玩

      也没有死到头。要是我写,老太太为了儿子终于同意了。可就在要结束拍摄的时候,一个意外事故,剧组没有后期制做的钱了。哥们万般无耐,只好拿着一堆原带回了家。然后家里就乱成一锅粥。哥们儿也不得不出去找了个文员的工作。然后老头儿或是老太太的一个老战友觉得故事引起了对当年的回忆,也是有些不忍看着这一家子丢了房子。就通过关系找了一个老电影人,几个人凑了一笔钱完成了后期制做。。。。

    • 家园 家族内有一长辈

      当年被裹胁到台湾,从炸油条,开当铺起家,到办交通公司,电机公司起,积攒了亿万身家,但膝下只有两女,老人比较传统,遂变卖资产,回老家建祠堂一,16开精装家谱XX本,小弟有幸被发到一本,小学若干,中学二,大学一,总投资数亿~~要是分些给我们这些男丁就好了。

      能否当年那23个人中间,当时确实有一个投奔了“自由世界”且在台湾小有所成,晚年良心难安,得知此事后,慷慨捐助,遂解决

      拍电视不大懂,但感觉一个老房子,即使卖了几十万而已,似乎只能打个水漂,管不了什么大用的把

    • 家园 主旋律电影找政府么

      主旋律电影么,遇到了困难,要找政府来帮忙的,只要政府觉得旋律够正,能够宣扬和谐社会,一定会掏钱的。

      高树江么,老革命,社会根基肯定还是有的,老战友老部下,听了他老人家为什么拍片,我想也会义无反顾的帮忙的。

      几百万元根本就不算什么,遇到一个企业家放个冠名权就行了。

    • 家园 看了大家的回复,有了一个办法

      每个回复都送了花,可是老铁一个通宝都没给,够抠的。

      看了大家的回复很受启发,这样的讨论对编剧真的很有帮助。

      首先还是“打死结”问题。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抵押高树江的房子?不能想别的办法吗?

      这一点,[水风]河友给了一个绝好的提示:

      最主要的,是剧组面临解散危险的这个时候,有人来挖墙角,各种角色的演员和剧务人心惶惶,马上就要散伙了。要把要钱的紧迫感给凸显出来,这个星期要不到,那么大家就走没了。下个礼拜有了钱,你也没有人给你干活了。

      这是绝对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明星演员和主创人员,签约都是签死工作时间的。尽管“非典”是不可抗力,可以向后顺延,但是你迟迟不开机,人家就有权走人。这个都不用别的剧组来挖墙脚,剧组不开机,雇员就可以另找工作去,也只有另找工作去。用姚明的话说,就是“人家也要吃饭啊”。

      因此,在一个很短的期限内,如果筹不到钱,这事真的就黄了。

      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由于三个孩子的房子都不是“自己的”(援朝是老婆的,胜利是银行的,幸福是公婆的),大诚公司自顾不暇,其他投资人不愿跳坑,唯一的办法就是抵押高树江的房子了。

      但抵押房子显然也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因为这是电影,而且是投资不足且超过预算的低成本主旋律电影,当时的票房根本没有保证,高树江和白玉兰心里是明白这一点的。

      高树江是个军人出身,打打杀杀出来的,敢于冒风险,什么事一拍桌子就干了;

      白玉兰是母亲,是妻子,考虑问题更细致、周到一些,更顾家一些。

      他们两人,一个要抵房子,一个坚决不让,说不上谁一定对,谁一定错。都有道理。

      这两人就是在这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说不清谁对谁错的家庭纠纷中争吵了六十年。有意思的是,所有这些家庭纠纷,全都与中国的发展历程联系着呢。

      好,死结打成了,下面就是怎么解开的问题。

      大家说了很多,尽管没有提出一个现成的办法,但大多都说到这是一个“心结”,要用“情”来解,许多还提到23个烈士的家属。

      这一点让我很开窍。

      我们的死结打在抵押房子借钱这个点上,白玉兰死活不干,这就是“心结”。正如有河友说的,白玉兰也是人,也是老党员,也会被感动,而只有感动了白玉兰,这个心结才能打开。

      那么,什么能最终打动白玉兰,又不落俗套呢?

      大家反复在说23个烈士的亲属,我想他们是能够打动白玉兰的。

      高树江和白玉兰的老家在河北易县,那里是出“狼牙山五壮士”的老区、贫困山区。23个烈士的亲属蒙冤40多年,没有任何优待,子女深受影响,基本上没有出来的,所以他们的景况都不好。直到1999年高树江为他们清洗冤屈后,条件才好了一些。

      但他们听说电影因经费不足而停拍后,来北京找高树江,拿出他们仅有的一点钱(把没长大的猪都卖了),捐给剧组,并且表示,回去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把钱凑足,要求高树江一定要把电影拍完,哪怕就在老家村里放一场,也值了。

      老太太们说:俺们就想看看,孩子他爹是咋光荣的!

      白玉兰深受感动,退回了所有烈士家属的钱,抵押了房子,给电影凑了几十万经费。剧组人员听说后,纷纷要求以后再发报酬。就这样,电影重新开拍了。

      当然,当时这样的电影是很难有好效益的,最后白玉兰抵押的房子被债主收走了。老两口分居到两个儿子的家里。尽管儿子媳妇对老两口都很好,但他们两就是难受。最后子女们发现,原来这老两口吵了几十年,现在分开住,吵不了嘴反倒很难受。两人之间的争吵,已经成了高树江和白玉兰之间的生活必需。

      不是定论,但要谢谢大家!

      这样的讨论很有益,以后有问题还要请教大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