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戈培尔之死 一 -- 欧文隆美尔

共:💬38 🌺10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戈培尔之死 一

    写这玩意之前,曾经有朋友问过我,怎么总是之死之死的,就不能写点活的?

    呵呵呵,也许吧,下次吧,欧文保证,这篇不长。

    其实关于戈培尔一家之死,即使是在这么久之后我也很郁闷了很长时间,这不是个很好谈的话题。因为这里涉及了谋杀,一场可怕的谋杀,一位母亲谋杀她的孩子,而且是六个未成年的孩子。这实在是让人无法开口

    。。。。。。

    。。。。。。

    。。。。。。

    不过出于对整个历史的责任感,我决定还是把这一可怕的事实,写出来,如实的写出来。

    ----------

    说句题外话,总是有人担心我们这些年轻人会遗忘过去,遗忘传统,遗忘历史,于是形式主义大行其道,汉服什么的都从垃圾堆里出来了,其实不用担心,不用担心遗忘历史,因为我们就是历史,我们就处在历史之中,我们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

    由于对这一情况详细记载的资料非常少,所以我只好采用一本书的记载和极少数资料残片,请大家原谅。

    首先是六个孩子,最大的叫海尔加,12岁,她是父亲的宠儿;

    第二个是希尔达,11岁,长得最漂亮;

    赫尔莫特,10岁,唯一的男孩;

    霍尔德,8岁,有点傻气;

    赫达,6岁,金发白肤;

    海德,不到5岁,家里的宝贝儿。

    这些可怜的孩子在防空洞里呆了8天,欢蹦乱跳,可以想象,很多男人和女人都同他们混熟了。暗堡里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对他们关怀备至,包括女飞行员汉娜*莱契,希特勒的两个秘书和爱娃小姐(她照顾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还没有和希特勒结婚,我暂且称她为小姐),不过这时他们的母亲基本已经无力照顾他们了。

    不要以为德国人都是冷酷无情的老古板坐视这些孩子死在这里,曾经有多个计划想要拯救孩子们,斯佩尔曾经计划把玛格达(就是戈培尔夫人)和孩子们转移到专用汽艇上(戈培尔并不知道着一计划)然后驶向易北河(此时美国人已经到那了),瑙曼也有过一个同样利用汽艇的计划,不过他把计划呈送给戈培尔过目并得到他的赞许。不过那位母亲立刻就拒绝了。她说她一定不能抛弃她的丈夫,又说,她决心让她的孩子们同元首一起死。

    除此之外还有好几个计划,孟克将军建议戈培尔用坦克把孩子们撤走,戈培尔的妹妹也在柏林,她希望和孩子们一起逃往西方,希特勒的两位秘书还计划请孟克将军的几位士兵帮忙直接强行抢走孩子们,汉娜*莱契想让孩子们坐飞机逃跑,后来她说爱娃曾经想让她在撤出柏林时偷偷带走海德。

    很多人都把孩子们的死归罪于戈培尔一个人,而对玛格达*戈培尔却表现出过多的同情,不过有很多事实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有好几次戈培尔为自己打算残杀孩子而感到羞愧,他曾写道“孩子们是上帝的智慧。”

    实际上玛格达*戈培尔多年来一直偏执的迷恋着希特勒。她在给朋友的信上说,她疯狂的爱着希特勒。这方面总理府的幸存者都是有目共睹。司机肯普卡曾经说过一句话糙理不糙的大白话“她只要在元首面前,我就能察觉到她内心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性欲冲动。”

    因此后面的情况就算不上什么戏剧性了。

    • 家园 戈培尔之死 完

      5月1日20:15

      约瑟夫*戈培尔走进防空洞他妻子的房间,稍微停留了一下交谈了几句,然后他们一起到下暗堡。当时在场的有孟克将军、施瓦格曼上尉和戈培尔的低级助手奥尔德斯三人。戈培尔把他签名的元首照片交给了施瓦格曼。他最后留在这世上的话

      “你们这些好心人至少不必把我们的尸体抬过那一段一段长长的楼梯了。”

      孟克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

      “他走到衣架前,戴上帽子、围巾,穿上军大衣,慢慢的戴上他的手套,一根手指一根手指的戴好,然后向僵尸一样把右胳膊伸给他妻子。他们没有说话,我们也一样没有。他们缓慢而坚定地相互依偎着,朝通向院子的楼梯走去。”

      20:30

      他们走出太平门,在门里有一位不知名的党卫队上尉,他的任务是在必要时给他致命的一枪。不过他没有执行这一特殊的使命,却成了这一自杀事件中的唯一目击者。这位上尉并未幸存下来,至少未留下任何文字或者回忆录,但是他向其他人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当然这是孤证,不过也是唯一的证言了。

      戈培尔夫妇都仔细的演习过哈斯教授推荐的手枪加毒药的方法。玛格达走在前面,她咬破了胶囊,慢慢的倒在地上。她的丈夫朝她开了一枪,子弹击中了她的后脑,约瑟夫*戈培尔咬破了他的胶囊,紧接着扣动P-38手枪的扳机,子弹打进他的右太阳穴。

      随后那位不知名的党卫队上尉找来施瓦格曼上尉,他们一起把汽油(大概三桶)浇在尸体上,点着火,匆匆的进行了火化。

      后来占领该地的苏联人发现戈培尔夫妇的尸体依然并排躺着,并没有被烧掉,而只是仅仅被烤焦了。戈培尔的脸呈深紫色,酷象木乃伊。戈培尔夫人的脸被火烧得完全毁容,使人看了毛骨耸然。她的衣服只是刚被烧焦。

      他们检查了戈培尔的腿部支架(戈培尔患有小儿麻痹,所以腿部装了支架),确认了那就是第三帝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

    • 家园 所以看完《帝国毁灭》里,吃毒药那一段,俺心都碎了。

      最大的小孩都懂事了。。。。。。。可还是强迫给她吃。。。

      虽然是电影,还是太震撼了。。。。

    • 家园 【原创】戈培尔之死 三

      抱歉消失了很久,但是,写到这些,我必需停一下才能继续下去,因为还有更可怕的罪行,尚未写出。

      。。。。。。

      半小时后,瑙曼告诉米施,说“是施通姆费格给了戈培尔的孩子们掺进了毒药的糖果。母亲和父亲都坚持他们的孩子必须马上死去。”

      后来瑙曼说戈培尔和他说,玛格达把她的孩子们召集到一间房子里,告诉他们全家很快要同元首伯伯到伯希特斯加登去,然后她让他们准备上床睡觉。她给每一个孩子喂了巧克力说是“以防晕飞机”。这些糖果里掺进了一种叫非那丁的安眠药。随后她领着他们回到各自的床上,他们很快就睡着了。从此他们再也没有醒过来。

      至于谋杀是不是像电影中表现的那样可怕,说实话,没人知道,即使有人知道也不会说,但是不难想象。

      玛格达显然在杀害她自己的每一个孩子后,还不时的到走廊上歇一会儿。从17-18点至少有三个人看到她在那里,他们是欣克教授,盖塔尔*克里斯蒂安小姐,和元首警卫队的赫尔穆特*皮尔曼上尉。

      但是最可怕的是,这一冷酷的谋杀几个幼儿的罪行还不只仅仅如此。

      据米施多次暗示,有迹象表明,当母亲走近大女儿海尔加的床边时,她显然还醒着,应该是很害怕。她可能不相信到伯希特斯加登的鬼话,因而没有吃糖果或者可能糖果中的药剂量不足。

      战争结束以后后几位苏联医生的验尸报告称海尔加*戈培尔有“几处青紫伤痕”。这就可以证明这位害怕的姑娘曾为她自己的生命拼死挣扎过。当然,在验尸报告中并没有说明这些伤痕是在什么位置,脖子上,头上,肩膀上还是在躯体上,不过这并不难推测。

      给孩子喂毒药是一回事,把她亲手掐死是另一回事,以现在人的眼光,很难想象当时的纳粹疯人院到底发生了什么,究竟是什么让一个母亲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还用那么直接和残忍的方式,是对苏联人的恐惧?是理想破灭的绝望?是人性的缺失?是对纳粹的狂热?还是什么?至少我是不能理解,也决不会原谅。

      没有任何资料明确提出当时戈培尔到什么地方去了,不过瑙曼曾多次暗示过:戈培尔正在写日记,记下这次牺牲的意义。

    • 家园 戈培尔之死 二

      到底是谁给玛格达*戈培尔的毒药,这个我们无从考证,实在是无从考证,当然,有人说是施通姆费格,有人说是孔茨少校(他是总理府的牙医)不过在战后孔茨一直坚定的拒绝谈论这一问题,他否认给孩子们注射过致命的针剂或者提供过毒药。当然,在电影中把责任推给了施通姆费格,至少他死在了一天之后的柏林战场,已经无法开口否认了。要是能想到这一切,估计施通姆费格会和死在一起的鲍曼说“哥们,咱得活下去,不能让他们以后把屎盆子都扣咱哥们脑袋上”

      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玛格达*戈培尔有六枚氰化钾胶囊,它们是装在一个蓝色的塑料小瓶里,这是施通姆费格在那一周里在暗堡里散发的东西,所以我本人倒是倾向于是施通姆费格给玛格达的毒药的。可不管她是怎么得到毒药的,六个孩子都死了,而杀害了她们的正是他们的母亲玛格达本人,这是有确凿证据的严重罪行。

      由于玛格达杀害她自己的孩子时没有目击者,但她自己还是说出了部分情况,而米施中士还是目睹了一些事实。他这样描述:

      所有的孩子都穿上了白色睡衣,这是他们通常睡觉的时间。海尔加最高,年龄最大,也最机灵,在轻声哭泣。我猜想她可能感到她快要死了。

      戈培尔夫人象平常一样精心照料她的孩子,她细心的为五个女孩子梳了头发,然后把赫尔莫特的帽子刷了刷,接着就象她每天做的一样,非常柔情的亲了亲每个孩子。

      戈培尔夫人当时没有道再见,他们走到回临时的卧室。最小的小调皮海德转身对我说“米施,米施,你这条大鱼。”说时咯咯地笑着。但她的姐姐海尔加拖着两只脚慢吞吞的走着,玛格达不得不推着她走。

      我想米施到死的那天都一直生活在这件事的阴影中

      。。。。。。

      • 家园 如果纳粹没搞大屠杀,或者没屠杀犹太人,历史评价会如何?

        我曾经跟一个拜耳上海公司的德国人聊过,他说他很崇拜希特勒,他是失败了的伟人,当然也犯了很多错误。哥们说的时候有点别扭,但说的很严肃,甚至有点动情。

        • 家园 那恐怕还得假设三十年战争没有在德国发生才行,

          德意志民族的心理基础在那里了,没有希特勒,也会有另一个类似他的人物

        • 家园 那样的话,评价怎么也要比萨达姆强。
        • 家园 这种独裁者活着就得不停找敌人

          不找敌人,和平时期哪能把大家的'积极性'一直吊

          着那么高,能让一发达国家人民忍受那么多个人权力

          的丧失。

        • 家园 希特勒不白给

          他还是有点料的,有评论说,如果希特勒死于1939年,那他将是最伟大的德国总理,我感觉这个评价还是中肯,不过希特勒就是希特勒

          • 家园 我的答案是这样的

            历史没有也许,只有必然,因为确实就是那么发生了。所以我更愿意分析历史的必然性——它为什么会发生。希特勒没有早39年死去,这是事实,他是个恶魔,也是事实,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人中的恶魔,这是德国人深深自责的原因之一——到底是被骗了还是被挖掘了人性潜在的恶。关于杀孩子,而不留给孩子自己选择未来的权力,据说是为了防止孩子被精神污染,至少德国电影《希特勒最后的日子》是这样说的。这让我联系起了轮子功。我认识的轮子功人士就是认为自己可以替别人选择,并要别人的牺牲来成就自己的理想。这也许就是正常的信仰与邪教的区别。

            戈培尔的老婆中邪了,并甘为教主奉献一切,这辈子不行还要追到下辈子。真的可怜那些孩子了!我看电影的时候看到这段真是五味杂陈——既怜悯痛惜又毛骨悚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