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淝水大战前传-彭城淮南之战(一) -- 闲云野熊

共:💬24 🌺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淝水大战前传-彭城淮南之战(一)

    本文为鄙作 淝水大战的前前后后的补充,欢迎各位指教。

    一、 战役背景、起因

    公元378年(东晋太元三年,前秦建元十四年),春二月任命苻丕为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守尚书令,率兵17万余攻击襄阳(湖北襄樊)。其具体部署,苻丕率武卫将军苟苌、尚书慕容暐等主力七万直取襄阳,以荆州刺史杨安将邓、樊之众为先锋。征虏将军石越率精骑一万为东路出鲁阳关(河南鲁山县西南边境)。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率步骑五万为西路出南乡(湖北均县东南)。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领四万众出武当(湖北均县北)。约期会师汉水北岸,合击襄阳。同时遣偏师梁州刺史韦钟攻魏兴(陕西安康西北)为牵制。四月,秦军进抵沔北。东晋襄阳太守朱序此时出镇襄阳未及一年,手中兵力不足2万,敌我对比悬殊之下只能收缴全部船只,集中固守襄阳,企图依靠汉水屏障,迫使秦军知难而退。不料秦将石越突以五千精骑泅渡汉水直抵襄阳城下,朱序猝不及防丢掉了外城,只能退守中城。石越随即缴获了船只百余艘,秦军主力遂以渡汉水围攻中城。不久,慕容垂师克南阳,与苻丕会师,秦军声威甚盛。

    东晋荆州刺史、江荆宁梁益交广七州都督桓冲拥众七万驻节上明(湖北松滋西北),按全重江南,轻戍江北的策略实施防御,虽然想援救襄阳,但迫于秦军声威不敢轻动。

    前秦统一北方之后,苻坚终于将兵锋指向南方,对东晋开始下手。不过此次作战,目的还不是一举灭晋,应是为了最终全面进攻作准备。攻击目标襄阳“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读史方舆纪要卷70》)。在南北相争的态势下地理位置极为紧要,在晋武帝平吴的战争中,襄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显然,苻坚对此地的攻击是准备模仿晋武帝平吴的故事。另一方面,襄阳对于东晋而言,也是进攻关、陇的桥头堡和进攻出发地。前秦立国之初,桓温北伐灞上之役就是从襄阳出兵的。如能夺取襄阳,首先可以解除东晋对河、洛,特别是腹心关陇地区的威胁,其次可以南逼荆州、东胁建康,取得对东晋攻击的主动态势。

    前秦为了攻占襄阳出动了十七万大军,可谓志在必得,不过襄阳的城防十分坚固,虽然一开始颇为顺利的攻占了外城,但此后进展十分缓慢,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七月,前秦兖州刺史彭超上奏苻坚希望同意攻击彭城,并另外请求派兵攻击淮南,与西线苻丕形成东西夹击之势。苻坚遂任命彭超为都督东讨诸军事,命后将军俱难统后禁将军(此据《晋书 苻坚载记》,通鉴卷104作右禁将军)毛盛、洛州刺史陵江将军邵保等率步骑七万攻击淮阴(江苏靖江西南)、盱眙(江苏盱眙东北)。至此,东线战役也拉开了序幕。在东线战役中,前秦先胜后败,最初接连攻占了彭城、下邳,又继续攻占了淮南的淮阴、盱眙,甚至一度进围三阿,冲击堂邑,威胁广陵。使得建康大震。但随即在东晋北府兵的反击之下连连败北。一气退回淮北,损兵折将数万,战役主要指挥彭超、俱难仅以身免,邵保阵亡,只是勉强保住了彭城、下邳。而东晋北府兵在此战之后名声大振,士气高涨,为日后的淝水大捷埋下伏笔。本文主要分析此战的主要经过、双方的企图得失作一评述。

    关键词(Tags): #淝水#前秦#东晋
    • 家园 要是有个地图就好了

      我等历史小白连具体地名都不知道在哪里……

    • 家园 应该先把东晋战略部署写写,一个小错误

      桓冲拥众七万闻讯移师上明.

      这个显然是个错误,请参考晋书本传,他移师上明是在襄阳遭到进攻前,目的也根本不是欲援襄阳.而且这是极为正确的.

    • 家园 【原创】淝水大战前传-彭城淮南之战(二)

      二、 战区地理形势

      彭城(今江苏徐州),徐州东至淮安府邳州百八十里,西南至凤阳府寿州四百八十里,西至河南归德府五百十里,北至山东兖州府三百六十里。《禹贡》徐州之域,古大彭氏国也。州冈峦环合,汴泗交流,北走齐、鲁,西通梁、宋,自昔要害地也。后汉建安末,孙权欲取徐州,吕蒙曰:徐州地势陆通,骁骑所骋,今日取之,操后旬必来争。盖其地为许、洛襟要,蒙以车骑,非步兵所能敌。江南之力,是时未可以争中原也。及晋人南渡,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隆安二年,后魏取后燕之滑台,慕容德与诸臣韩范等谋先据一方,以立基本。张华曰:彭城,楚之旧都,可攻而据之。潘聪曰:彭城土旷人稀,平坦无限,且晋之旧镇,未易可取,又密迩江淮,夏秋多水,乘舟而战者,吴之所长,我之所短也,不如取广固而据之。盖是时慕容德之势不能取彭城,彭城为晋必争之地,虽取之而不能保,较之曹魏,有主客悬绝之分也。宋王玄谟曰:彭城要兼水陆。其地南届大淮,左右清汴,表里京甸,捍接边境,城隍峻整,禁卫周固,又自淮以西,襄阳以东,经涂三千,达于济、岱。六州之人,三十万户,常得安全,实繇此镇。及彭城没于后魏,而淮泗日以多事。魏尉元曰:彭城宋之要藩,不有重兵积粟,则不可固守,若资储既广,则宋人必不敢窥淮北。薛虎子曰:国家欲取江东,先须积谷彭城。徐州良田十万余顷,水陆肥沃,清汴通流,足以溉灌,兴置屯田,资粮易积,非直戍卒丰饱,亦有吞敌之势也。陈顾野王曰:彭城险固,繇来非攻所能拔,且其地形都要,不特捍蔽南国,为必争之地,而自昔东南用兵,莫不繇此以临诸夏矣。胡三省曰:彭城密迩兖、豫,南北朝时,魏人南寇,水行则自清入泗,陆行则历城、瑕丘,皆辏彭城,故王玄谟以为要兼水陆也。自胜国以来,益为资储重地。经营天下,岂可以彭城为后国哉?可见彭城实为当时南北政权必争之地。

      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

      邳州府西北四百五十里。西至徐州百八十里,北至山东沂州二百八十里,东北至海州三百五十里。古徐州地。夏为邳国。春秋时为薛国地。战国为齐地。秦属薛郡。汉属东海郡。东汉永平中,改临淮郡为下邳国,治于此。晋因之。州北控齐鲁,南蔽江淮,水陆交通,实为冲要。春秋时,谓之淮北地。《战国策》:苏代谓齐王:有淮北,则楚之东国危。盖淮南襟要,恒在上游也。汉室纷更,徐、淮最为多事。曹操得之,遂以控扼东南。及晋室之衰,纵横驰逐,下邳几无宁岁。刘裕之平南燕也,帅舟师自淮入泗,至下邳,留船舰步进。及卢循逼建康,裕还至下邳,以船载辎重,自帅精锐,步归建康,则下邳实水陆之冲矣。故后魏尉元亦云:宋人向彭城,必繇清泗过宿预,历下邳,趣青州,亦繇下邳沂水经东安。此数者皆宋人用师之要。 下邳城州治东,古邳国也。《左传》昭元年,赵文子曰:商有先、邳。此即邳国矣。应劭曰:邳在薛,后徙此,故曰下邳。薛瓒曰:有上邳,故云下。《春秋》定元年传云:薛祖奚仲迁于邳。或以自北迁此,故谓之下邳。

      留城(今江苏沛县东)

      留城沛县东南五十里。故宋邑。秦置县。二世元年,秦嘉立景驹为楚王,在留,沛公乃往从之,欲请兵以攻丰。又张良遇汉高于此,因封留侯,寻亦为留县,属楚国。后汉属彭城国。晋因之。今为运道所经,城北十三里有马家桥闸,新河所经也。

      泗口(今江苏清江北)

      泗州府东二百里。东至淮安府百九十里,东南至江宁府六合县二百六十里,北至淮安府邳州三百二十里,西北至虹县二百二十里。《禹贡》徐州地。春秋时为徐子国。秦属泗水郡。汉属临淮郡。东汉属下邳国。晋仍属临淮郡。州北接中原,南通吴会,所谓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也。《楚世家》言: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苏代谓齐王:有淮北则楚之东国危。自秦汉之季,迄于南北争雄,江淮有事,未尝不先争泗上也。盖泗州者,全淮之门户,而天长者,又建康之噤喉也西山真氏曰:天长西趣盱眙,南趣六合,东趣扬州,自扬州至盱眙,凡数百里,平畴沃壤,极目无际,重湖陂泽,眇莽相连,田野之民,皆坚忍强悍,此强兵足食进取之资也。

      淮阴(今江苏靖江西南)

      淮安府东至海岸二百三十里,南至扬州府三百二十里,西至凤阳府泗州百九十里,北至山东莒州五百九十里,西北至山东沂州五百四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二千五十里,至南京五百里。《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吴。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属临淮郡。后汉属广陵郡及下邳国。三国魏为临淮、广陵二郡地。晋因之。东晋时建为重镇。义熙中,分广陵立山阳郡。刘宋因之。府阻淮凭海,控制山东。春秋时,夫差欲通中国,道出江淮,即从事于此。及曹丕谋吴,舟师亦繇此而南也。其后南北有事,辄倚为重镇。东晋初以祖约、刘隗,相继守此。荀羡曰羡永和中镇淮阴:淮阴旧镇,地形都要,水陆交通,易以观衅,沃野有开殖之资,方舟有运漕之利。是也。太元三年,苻秦入寇襄阳,其兖州刺史彭超曰:愿更遣重将攻淮南诸城,为棋劫之势,东西并运,丹阳不足平也。坚从之,益发兵寇淮阴、盱眙。盖淮阴去丹阳四百里而近,北对青、泗,则转输易通;南出江津,则风帆易达。繇淮入江,此其必争之道矣。梁沈约曰:山阳北接清、泗,临淮守险,有平阳石鳖,田稻丰饶。北魏高闾谓寿阳、盱眙、淮阴,为淮南之本原,岂不信哉?

      淮阴城府西北四十里。秦县。汉仍为淮阴县,韩信以楚王改封淮阴侯,是也。寻属临淮郡。后汉属下邳国。晋为广陵郡治。东晋时建为重镇。建兴末,祖逖渡江,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兵而前。大兴四年,以刘隗为青州刺史,镇淮阴。永和五年,荀羡镇淮阴,以地形都要,屯兵无地,乃营立城池。八年,以荀顗监青州军事,镇淮阴。太元三年,苻秦将俱难等寇陷淮阴,既而谢玄等进攻,帅舟师乘潮而上,夜焚淮桥,秦人败遁。淮桥,秦人作于淮上,以渡兵者也。十年,谢玄镇淮阴。明年,以朱序代玄。

      淮水在城北五里。自泗州龟山北麓东流,稍折而北,至清河县南,黄河来会焉,又东北流至城北。复东流九十里,经安东县城南,又东北流入海,天下之大川,莫过于河,而淮又与之合,两渎同流,奔腾盘曲,郡适当其冲,故水患常多而形胜亦萃焉。今详见大川河淮及川渎异同。

      射阳湖府东南七十里。亦曰射陂,一名博支湖。阔三十丈,长三百里,与盐城、宝应县分界。汉武帝子广陵王胥有罪,其相胜之奏夺王射陂,是也。唐大历三年,尝置官屯于此,寻废。今府境东南诸水,皆汇于湖中,复灌输于淮以入海,而潮沙溢入,浅淤且过半矣。

      清河县府西五十里。西南至泗州百五十里,南至泗州天长县二百十里。汉淮阴县地。唐为临淮县地。乾符中,高骈置淮宁军于淮口,即此。宋为泗州清河口地。绍兴初,屯重兵于此。咸淳末,始置清河军及县。元至元十五年,废军,以县属淮安路。县无城,今编户三十六里。

      洪泽湖在县南六十里。湖长八十里,与泗州盱眙县相接。又北萍湖,在县南九十里,与淮水通流。○三角湖,在县西北八里,四围高阜,水潴其中,雨潦涨溢,则注于大清河。《志》云:县境湖泽相连,大小以数十计,其下流皆达于河淮,县盖钟水之区矣。又双沟,在县西南三十里,出泗州迮家湾,通流入淮。

      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

      盱眙县州南七里。东至高邮州宝应县百八十里,东北至淮安府清河县百五十里,南至滁州百九十里。春秋时为吴善道地。襄五年,仲孙蔑、卫孙林父,会吴于善道,是也。秦为盱眙县,项羽尊楚怀王孙心为义帝,都盱眙。汉属临淮郡,郡都尉治焉。武帝封江都易王子蒙为侯邑。许慎曰:张目为盱,举目为眙,盱眙者,城居山上,可以瞩远也。后汉县属下邳国。晋为临淮郡治。永和九年,姚襄自芍陂济淮,屯盱眙。太元三年,苻秦将俱难等陷盱眙,谢玄率兵进攻,秦兵败走。义熙中,置盱眙郡。

      石梁(今安徽天长县境内)

      天长县州东南百五十七里。东至扬州府百二十里,东南至扬州府仪真县百二十里,南至江宁府六合县九十里。汉东阳县地。刘宋侨置南沛郡及沛县于此。萧齐亦置南沛郡及沛县。梁置泾州,领泾城、东阳二郡。后齐因之。陈废州,并二郡为沛郡。大建十一年,没于后周,改置石梁郡及石梁县。石梁城县北二十五里。江左所置戍守处也。石梁河县西北三十里。源出滁州,或谓之铜城河。自天长以西之水,俱流入焉,汇为五湖,接高邮州界,分流为樊梁溪,一名下阿溪。《通释》:天长有石梁堰,后周因以名县。○汊涧河,在县东四十五里。山涧三处于此合流,繇县东北入于五湖。

      君川

      君山(盱眙)县东北六里。魏邓艾尝于此堰涧为塘以溉田。晋太元四年,谢玄等败苻秦将俱难于淮阴,秦人退屯淮北之君川,即君山之川矣。宋元嘉中,魏主焘筑长围,围盱眙,作浮桥于君山,绝水陆道,即此。亦曰军山,又东北一里曰长围山。《志》云:魏主焘围盱眙,自都梁山筑长城,造浮桥,绝水路,此其旧址。

      • 家园 地理的重要性是根据情势不断变化的,不能一概而论

        彭城在北伐自然是要地,但是防御则意义不大,宋视为重镇是稳定控制青齐后长期经营的积累,不能以此来评价其在东晋的地位.

        • 家园 【讨论】如果说东晋政权是个只求割据的地方政权

          彭城确实可有可无,但东晋政权至少名义上是要“恢复”统一的,保持彭城对争夺青、兖、徐、豫等南北中间地带十分重要,即便是在南方暂时处于防御状态时,也应该致力于防止北方政权长期经营控制彭城,因为彭城不仅可以成为控制青州、兖州、徐州的要点,也是南下侵略攻伐的重要前进基地和物资转运中心。在战略上南方至少应该通过机动作战反复扫荡这一地区,阻止北方有效控制经营。考虑到彭城周边可以通航的河道很多,此种战略是可行的。

          • 家园 这点我同意

            东晋确实是尽力阻止北方长期稳固的占领彭城,不过在前秦统一北方,南征如箭在弦之即,东晋还会为确保彭城而和前秦在淮北决战就不太实际了,事实上东晋为了确保会战的主动权连襄阳都可以放弃的,事实上东晋这段时间的战略越研究越让我吃惊.

            • 家园 东晋的战略预见性非常强

              当然不能排除一个原因,有一些被俘的东晋臣子、出仕于苻坚朝廷的汉士或者前秦的汉民,还和东晋保持着联系,使谢安等人对前秦的动向有所了解。但即便如此,其预见性还是很厉害的,特别是建设北府兵之举非常应时,确实够得上江表伟人之称。

              • 家园 关键是战略思路

                东晋在面对前秦的战略思路完全建立在通过会战捕捉消灭前秦军军主力上.和东晋南朝前后的战略对比一下不能不说东晋当时对野战的自信相当强.

                • 家园 【讨论】北府兵的创建确实是谢氏深谋远虑

                  但说到淝水之战东晋的战略是谋求捕捉前秦主力决战就有点过了,《通鉴》明载三谢开进至洛涧东25里处停止前进组织防御,当得到朱序情报后经朱序劝说三谢始达成一致前出攻击梁成。

                  • 家园 转两段分析南北攻守形势的资料

                    車 駕 南 伐 , 以 沖 兼 左 僕 射 , 留 守 洛 陽 。 車 駕 渡 淮, 別 詔 安 南 大 將 軍 元 英 、 平 南 將 軍 劉 藻 討 漢 中 , 召 雍 涇岐 三 州 兵 六 千 人 擬 戍 南 鄭 , 克 城 則 遣 。 沖 表 諫 曰 : 「 秦州 險 阨 , 地 接 羌 夷 , 自 西 師 出 後 , 餉 援 連 續 , 加 氐 胡 叛逆 , 所 在 奔 命 , 運 糧 擐 甲 , 迄 茲 未 已 。 今 復 豫 差 戍 卒 ,懸 擬 山 外 , 雖 加 優 復 , 恐 猶 驚 駭 , 脫 終 攻 不 克 , 徒 動 民情 , 連 胡 結 夷 , 事 或 難 測 。 輒 依 旨 密 下 刺 史 , 待 軍 克 鄭城 , 然 後 差 遣 , 如 臣 愚 見 , 猶 謂 未 足 。 何 者 ? 西 道 險 阨, 單 徑 千 里 , 今 欲 深 戍 絕 界 之 外 , 孤 據 群 賊 之 中 , 〔 一五 〕 敵 攻 不 可 卒 援 , 食 盡 不 可 運 糧 。 古 人 有 言 , 『 雖 鞭之 長 , 不 及 馬 腹 』 , 南 鄭 於 國 , 實 為 馬 腹 也 。 且 昔 人 攻伐 , 或 城 降 而 不 取 ; 仁 君 用 師 , 或 撫 民 而 遺 地 。 且 王 者之 舉 , 情 在 拯 民 ; 夷 寇 所 守 , 意 在 惜 地 。 校 之 二 義 , 德有 淺 深 。 惠 聲 已 遠 , 何 遽 於 一 城 哉 ? 且 魏 境 所 掩 , 九 州過 八 , 民 人 所 臣 , 十 分 而 九 。 所 未 民 者 , 惟 漠 北 之 與 江外 耳 。 羈 之 在 近 , 豈 急 急 於 今 日 也 ? 宜 待 大 開 疆 宇 , 廣拔 城 聚 , 多 積 資 糧 , 食 足 支 敵 , 然 後 置 邦 樹 將 , 為 吞 并之 舉 。 今 鍾 離 、 壽 陽 , 密 邇 未 拔 ; 赭 城 、 新 野 , 跬 步 弗降 。 〔 一 六 〕 所 克 者 舍 之 而 不 取 , 所 降 者 撫 之 而 旋 戮 。東 道 既 未 可 以 近 力 守 , 西 蕃 寧 可 以 遠 兵 固 ? 若 果 欲 置 者, 臣 恐 終 以 資 敵 也 。 又 今 建 都 土 中 , 地 接 寇 壤 , 方 須 大收 死 士 , 平 蕩 江 會 。 輕 遣 單 寡 , 棄 令 陷 沒 , 恐 後 舉 之 日, 眾 以 留 守 致 懼 , 求 其 死 效 , 未 易 可 獲 。 推 此 而 論 , 不戍 為 上 。 」 高 祖 從 之 。

                    蕭 鸞 雍 州 刺 史 曹 虎 據 襄 陽 請 降 , 詔 劉 昶 、 薛 真 度等 四 道 南 伐 , 車 駕 親 幸 懸 瓠 。 閭 表 諫 曰 : 「 洛 陽 草 創 ,虎 既 不 遣 質 任 , 必 非 誠 心 , 無 宜 輕 舉 。 」 高 祖 不 納 。 虎果 虛 詐 , 諸 將 皆 無 功 而 還 。 高 祖 攻 鍾 離 未 克 , 將 於 淮 南修 故 城 而 置 鎮 戍 , 以 撫 新 附 之 民 , 賜 閭 璽 書 , 具 論 其 狀。 閭 表 曰 : 「 南 土 亂 亡 , 僭 主 屢 易 , 陛 下 命 將 親 征 , 威陵 江 左 , 望 風 慕 化 , 克 拔 數 城 , 施 恩 布 德 , 攜 民 襁 負 ,可 謂 澤 流 邊 方 , 威 惠 普 著 矣 。 然 元 非 大 舉 , 軍 興 後 時 ; 本 為 迎 降 , 戎 卒 實 少 。 兵 法 : 十 則 圍 之 , 倍 則 攻 之 。 所率 既 寡 , 東 西 懸 闊 , 難 以 並 稱 。 伏 承 欲 留 戍 淮 南 , 招 撫新 附 。 昔 世 祖 以 回 山 倒 海 之 威 , 步 騎 數 十 萬 南 臨 瓜 步 ,諸 郡 盡 降 , 而 盱 眙 小 城 , 攻 而 弗 克 。 班 師 之 日 , 兵 不 戍一 郡 , 土 不 闢 一 廛 。 夫 豈 無 人 , 以 大 鎮 未 平 , 不 可 守 小故 也 。 堰 水 先 塞 其 源 , 伐 木 必 拔 其 本 。 源 不 塞 , 本 不 拔, 雖 翦 枝 竭 流 , 終 不 可 絕 矣 。 壽 陽 、 盱 眙 、 淮 陰 , 淮 南之 源 本 也 。 三 鎮 不 克 其 一 , 而 留 兵 守 郡 , 不 可 自 全 明 矣。 既 逼 敵 之 大 鎮 , 隔 深 淮 之 險 , 少 置 兵 不 足 以 自 固 , 多留 眾 糧 運 難 可 充 。 又 欲 修 渠 通 漕 , 路 必 由 于 泗 口 ; 泝 淮而 上 , 須 經 角 城 。 淮 陰 大 鎮 , 舟 船 素 畜 , 敵 因 先 積 之 資, 以 拒 始 行 之 路 。 若 元 戎 旋 旆 , 兵 士 挫 怯 , 夏 雨 水 長 ,救 援 實 難 。 忠 勇 雖 奮 , 事 不 可 濟 。 淮 陰 東 接 山 陽 , 南 通江 表 , 兼 近 江 都 、 海 西 之 資 , 西 有 盱 眙 、 壽 陽 之 鎮 。 且安 土 樂 本 , 人 之 常 情 , 若 必 留 戍 , 軍 還 之 後 , 恐 為 敵 擒。 何 者 ? 鎮 戍 新 立 , 懸 在 異 境 , 以 勞 禦 逸 , 以 新 擊 舊 ,而 能 自 固 者 , 未 之 有 也 。 昔 彭 城 之 役 , 既 克 其 城 , 戍 鎮已 定 , 而 思 叛 外 向 者 猶 過 數 方 。 角 城 蕞 爾 , 處 在 淮 北 ,去 淮 陽 十 八 里 , 五 固 之 役 , 攻 圍 歷 時 , 卒 不 能 克 。 以 今比 昔 , 事 兼 數 倍 。 今 以 向 熱 , 水 雨 方 降 , 兵 刃 既 交 , 難以 恩 恤 。 降 附 之 民 及 諸 守 令 , 亦 可 徙 置 淮 北 。 如 其 不 然, 進 兵 臨 淮 , 速 渡 士 卒 , 班 師 還 京 。 踵 太 武 之 成 規 , 營皇 居 於 伊 洛 。 畜 力 以 待 敵 釁 , 布 德 以 懷 遠 人 , 使 中 國 清穆 , 化 被 遐 裔 。 淮 南 之 鎮 , 自 效 可 期 ; 天 安 之 捷 , 指 辰不 遠 。 」

                  • 家园 你没明白,关键是东晋采用主力出击的战略

                    看看南北朝战争史,这种做法其实不多,如果东晋采用相反的做法,增兵寿春,分守要地,保留3万人马当机动兵力,长江戒严,前秦就要陷入淮南的要塞攻防战中,等到雨季到来,以前秦投入的兵力,不撤退只有饿死困死.而东晋是集中主力出击,如果败了真可能尽失江北,以谢安的谨慎敢用这种战术,是有必胜信心的,无非是大胜小胜而已.

                    • 家园 【讨论】你认为在三十万军队面前寿春能守多久?

                      历史上前秦十月份到达颖口,开始进攻寿春,很快就拿下了,你认为多少人马可以坚守到第二年4、5月?与此同时还可以保证不会因主力被困于此造成其它地方空虚?我认为东晋不采取分地自守的策略而集中主力应战(无论是不是主动野战出击)的策略是明智的。这可以参考曹操在官渡抗击袁绍的策略,也许谢安就是参考这一战略呢。至少我没有看到有证据表明东晋方面一开始就准备主动寻求在野战中歼灭秦军的打算。而现有记载表明北府兵迎战的决定是由前线指挥官在获得敌方高级情报之后临机做出的。

                      不过战场环境确实有利于东晋一方,前秦的阵地两翼都是水和湖泊,无法展开足够的兵力从翼侧迂回。当时也没有多梯队部署的经验和能力,所以前秦军队即便不因后退而混乱,也很难发挥人多的优势。在具体战斗中,北府兵是否一定能战胜前秦精锐主力还是要看具体条件的,至少有晋军乘胜而来,统帅谢石部与张蚝部战而不利的记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