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无边的YY(含成人内容,小孩和MM慎入) -- 火山

共:💬19 🌺3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无边的YY(含成人内容,小孩和MM慎入)

    无边的YY(含成人内容,小孩和MM慎入)

    天上人间(就是我的列表上面那个)的空间主人告诉我,“四川青衣派的专门修炼,成功后可以使small brother举起32KG的东西,而且也很粗大”。32KG!这个是怎么样的概念,在我印象中一台HP DL380 2U的服务器就是这么重,记得一次我们做变更从实验室搬到数据中心,四个人搬了好久,而且累的不行。32kg表面上看没有多重,至少还没有一个PLMM重,应该说把一个PLMM从实验室背到数据中心,我一个人差不多也能做到(当然在潜力的作用下直接背到我家的床上也是可以的)。但是,PLMM的重量是均匀分布的,我背她的时候身体各接触部位是均匀受力的,而一台DL380,几乎就是一陀铁,我们四个人受力点就是每个人的一只手,所以比较累。OK,现在要用小弟弟举起32KG的东东,换句话说用小弟弟举起一台DL380…… oh,my god,实在是无法想象!真要能练成,我想把十个手指也练成那样,那样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说起来,这不是我第一被32KG重的东西震撼了,记得去年小欣曾经告诉我,明末的关宁铁骑以及他们的对手八旗鞑子手上的马刀就是32KG重。当时对32KG还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听了也就听了。等过经历过搬运DL380后,我才觉得这是多么不可思意啊。一个人能单手把一台DL380舞起来,然后重重的向你劈过来,这TMD完全能让你放弃任何抵抗的念头。但是,我仔细分析了以DL380那样的身材才能达到32KG的重量,一把马刀那么苗条怎么可能那么重,开始比较怀疑小欣的说法。后来,偶尔看了下《太祖秘史》的这个鸟电视,里面努尔哈赤的刀比姚明还长,而且后背宽刃,如果真的是金属做的话,我相信肯定有32kg的。后来查了一下资料,确实是那么重,真TMD恐怖,难怪鞑子的战斗力那么强。

    说起《太祖秘史》完全是部烂片,首先是由马锦涛这个擅情狂做主演,想当年的《依天图龙记》就已经成功让我恶心不已,如今这么多年了,居然还“魅力”不见!而且,里面严重侮蔑了我大明辽东督师李成梁。里面李成梁仿佛一个白痴一样被努尔哈赤玩来玩去,最后还被自己无能的儿子出卖。严重怀疑这个编剧或者作者是鞑子的后代,要不就是个脑袋里面充满大便的家伙。李成梁是明末与戚继光起名的名将,那完全是打的鞑子没有脾气的,想当年李成梁手中的大明铁骑横扫辽东,灭掉收复的部族不下百个,扩疆700余里;而且他广开边贸、移民垦荒,经济工作也是颇有成效。连鞑子修《明史》的时候也不得不说:“边帅军功之盛,200年来未有也。”而他的6个儿子也是个个英雄,其中如松、如柏、如梅,都作为重要将领参加了壬辰抗倭援朝战争。率领辽东精骑汇同其他大明军队,血洒3000里河山,历经7年苦战,终于击败倭狗20万大军,光复朝鲜,彻底粉碎了倭酋丰臣秀吉意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华的野心。其中有一战,大明三千李家兄弟率领的先锋骑兵部队与倭狗3万人遭遇,激战一天硬是以伤亡两千多人的代价,斩倭奴1万5千余人将其击退,从此倭奴除了坚守据点外,再也不敢与我大明雄师野战对垒。这比之甲午战争中鞑子军队的一溃千里,真是天壤之别。真不明白,鞑子有什么资格来嘲笑李成梁父子!不过,郁闷的是,李成梁始终逃不过古往今来名将功高遭忌的命运,随着李成梁的功绩越来越大北京城里面那群吃饱饭没事做的文官们清流在皇帝明前打他的小报告也越来越多,芝麻绿豆的小事都会被这帮卫道者们无限放大、上岗上线,其实也不能怪那帮文官,他们本来就是百无一用,打打小报告是他们唯一的绩效表现了,如果不这样做,怎么体现出他们存在的价值?说到底,还是体制的问题。还好,神宗皇帝还是比较信任老李同志的,所以尽管谣言四起,还是没有撤换老李。不过,积毁销骨、众口铄金,成梁同志估计心中也是如履薄冰的,而且他也是快70多岁的老人了,终于再一次部下失利,京中又“群情激愤”的时候他上书退居二线。接下来,辽东“十年八易帅”,形式是越来越差,最后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清流们也只好闭口,朝廷任命李成梁的大儿子,抗倭战争的方面军统帅,李如松担任辽东主帅。大李同志也是一代名将,可惜上任后仅一年就在一次率领轻骑对蒙古部落老巢的偷袭战中壮烈殉国了。于是,形势迫使李成梁以75岁的高龄再次出山,镇守辽东。此时的辽东,已经不是十年的辽东,李成梁被迫放弃自己开拓的疆域,战略上开始收缩、防御,对女真诸部也以抚为主。这件事情再次使他成为清流们攻击的焦点,纷纷指责他畏敌辱国;历史上也一直有他放弃了战略要地,对女真的安抚间接助长了女真的成长。还好,在当时神宗皇帝还是信任他的,所以辽东在他后来的近8年的任期内安定无战事。说说我个人的看法吧,李成梁肯定不是畏敌的,他当时选择的以抚代镇应该是他在那样的形式下能做到的最好选择。首先经历了“万历三大征”的明朝,虽然都胜了,但国力也收到了巨大的消耗,已经无力再支撑频繁的边境战事带来的巨大耗费;再从辽东本地来看,十年间换了8个主帅,可以想象整个军队是个一窝粥的状态,加上主帅李如松的阵亡,这个时候大明辽东方面军实在不能如十年前一样四面出击、遍地反恐了。无论对国家还是军队,需要的都是修养生息。以明朝的广博,实力的雄厚,只要能稳住局势,等国家缓过劲来,重新荡平辽东是没有问题的。可惜,明朝皇帝一代不如一代,不仅国家没有缓过劲来,辽东局势也没稳住(李死后一年,努尔哈赤随即起兵反明)。接着,关内不断农民起义,关外不断丧师失地,加上崇祯这个刚愎自用的家伙再推一把,悲呼,大明江山于是就在内忧外患中湮灭了……

    说起来,感觉明神宗不像想象中那么无能,从他在抗倭援朝中的决策以及对辽东战局的认识上,他还是比较清醒的,分的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对方面大员也能予以信任。比之他的孙子崇祯皇帝,要好千百倍了。常常有人说“明之亡,实亡于万历”,说神宗皇帝耗尽了明朝的国力,等到下面几个皇帝的时候国家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这种说法实在是荒谬,我们看看明末的两大敌人是什么,一个关内的农名起义;一个是关外的鞑子后金,这个两股势力,哪个有能力跟明朝比国力。而且关键是这两股势力,本身也谁都没有想过灭的了明朝。李自成的梦想是接收朝廷的招安,给他一大笔银子,封他个陕西王,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提出的条件仍是朝廷封他个王,再给他400万两的军费,他就为朝廷去消灭张献忠或者出关PK多儿滚,这不是我在侮蔑“李闯王”,从他毫无根据地的流寇战术和进了北京城后的所作所为,怎么也看不出他是有心在打天下创业的(先就不说他是不是为老百姓打天下了),整一个四处流窜的流氓团伙。再来看看鞑子女真,那也只是想获取明朝对他们在东北统治的认可,此外偶尔能入关抢掠一把,也就可以了;毕竟鞑子当时能调动的作战部队才20万人,明朝却有上百万的军队,上亿的人口。这样的情况下,凭借广阔的国土,深厚的实力,任何一个中等的皇帝都是能守住江山的。可是我们的崇祯皇帝呢?硬是把江山败掉了,活着的时候硬是要李闯进了北京;死后硬是让鞑子占领了整个中国。

    看看崇祯这个皇帝怎么做的,首先他极度猜忌,做了十七年皇帝,期间撤换了五十个首辅(国务院总理),杀了两个首辅大臣。撤换十四个兵部尚书(国防部长),而这十四人,还都是正式的兵部尚书,加兵部尚书衔的尚未计算在内。这些被撤换掉的兵部尚书中,九个被治了重罪:斩首者一人,治死者一人,自杀三人,下狱两人,革职查办两人。刑部尚书(司法部长)则撤换了十七人。处死或被逼自杀的督师、总督,包括袁崇焕在内合计有十一人,如蓟辽总督刘策,漕运总督杨一鹏,督师熊文灿,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蓟州总督范志完、赵光抃等。各地巡抚被斩杀的十一人、被逼自杀的一人:“终崇祯世,巡抚被戮者十有一人:蓟镇王应豸,山西耿如杞,宣府李养冲,登莱孙元化,大同张翼明,顺天陈祖苞,保定张其平,山东颜继祖,四川邵捷春,永平马成名,顺天潘永图,而河南李仙风被逮自缢,不与焉。”(《明史》)。这几乎就是把明朝廷的整个官僚体系给翻了过来,估计李闯杀的官员都远不如崇祯多。这要是在太平时期也会搞的像文革或者苏联大清洗一样元气打伤,更何况在内忧外患的时候,这么瞎折腾不把国家搞垮才怪。多的都不说,稍微想想要是17年间换了50个国务院总理,平均4个月换一个,这政府还怎么运作,多好的政策也没办法实施啊,朝廷朝令西改,不仅让老百姓摸不着头脑,不断的变动更给下面的贪官不断制造剥削百姓的机会,老百姓不造反也要逼的造反。再次,崇祯好面子。皇太极从蒙古借道古北口绕过袁崇焕的防线突袭北京,袁崇焕紧急带9000关宁铁骑勤王,在北京城下和数倍于己的鞑子硬撼,终于打退了鞑子(关宁铁骑也是拿32KG的马刀)。崇祯居然听信两个太监的话,种了鞑子的反间计,把袁崇焕下狱。接下来侦讯了9个月,最终杀害了袁督师。崇祯不傻,9个月的时间他是能够知道自己受骗了的,可是他放不下面子;同时他也要为鞑子兵临城下这么丢人的事情找个替罪羊,为了面子他居然可以自毁长城!面对国内大面积的灾荒、混乱的吏治、濒临破产的财政,在应对接连不断的农民起义和东北的边境战争上,谁都看得出,应该让战事停下来,让国家有时间修养生息。且不说都停下,至少应该停下一边避免两线作战嘛。而且正如前面说的,无论是农民军还是鞑子,都是有谈判空间的,他们的基本策略都还是通过战争迫使明政府承认他们的合法性。略微退让一点,封李自成一个王,封皇太极一个汉,都是可以赢取一定的喘息时间的,而帝国需要的就是那么一段的修养生息来恢复元气,等大明帝国恢复过来,无论李自成还是鞑子都是不堪一击的。可是,崇祯倒好“汉贼不两立”,既不招安也不和谈,两边打到底。接下当然是每况愈下了,眼看李自成一天天的逼近北京了,大臣们劝崇祯躲到南京去吧。不去,堂堂天子怎么能被反贼吓跑。好,您天子坚守京城,捍卫社稷、宗庙,果然可歌可泣,那总可以让太子去南京吧,在那里还有套朝廷的灾备系统,您这边出事了,太子在南京继位还是可以保国祚不断啊。不行,大明太子也不能让反贼吓跑了。看看,崇祯皇帝有多好面子,他这样做面子是抱住了,几百年后都有人称赞崇祯天子死国的壮举,但是代价确是明朝的灭亡。实际上李自成攻入北京,局势并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江南富庶地带还在明政府手里,无论是崇祯还是他的太子到了南京之后,收拾力量都是可以卷土重来的。即使不济,仿效宋室偏安南方的局面还是很容易达成的。事实上后来南明的力量比之历史上的南宋、东晋都要强大的,为什么那么快被鞑子灭掉呢?关键就是力量没有同一起来,外敌没打过来,自己人先打起来了。崇祯和太子都在北京殉国了,国家的权利没有合法途径的交接,谁都想抢拥戴之功,于是呼南明同时立了三个皇帝,这三个皇帝之间相互打起来了。等他们打的差不多了,鞑子也过来了,一下也全端了。

    困了,明天继续……

    • 家园 好文,有宝为证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这文章,真正小(弟弟)处入手,写出大道理。赞
    • 家园 32kg不重。

      问题是机器不好拿,接触面积小。25kg的大米的话,一般成年男子可以轻松扛起。如果是杠铃的话,就更轻松了。至于重装骑兵,有优势也有劣势,这么重的东西,舞起了不会很快的,很快的话,控制不了的。主要是中国没有萨拉丁啊。

      明是庸人自亡的,一点没错。

      • 家园 32KG不重?

        学校用的杠铃是一般25KG,普通中学生举几下就歇菜了,成年人甚至是练过的也不过举数十下,但你试试拿着一头来抡??

      • 家园 32kg的杠铃,大部分男青年都能轻松的举起来。

          但要舞起来,大分人都不行,即使是能舞起来的,灵活度也差很多,没实战意义。

      • 家园 老大,拿起来和舞起来还是蛮有区别的哦
    • 家园 前半段DL380和马景涛给了花,后半段……多去读书
      • 家园 明末的事情,现在是众说纷纭

        上述只是我的观点,愿祥闻您的高见:)

        • 家园 谈不上高见,一点探讨

          碧蹄馆战果众说纷纭,挑个最涨自家威风的说倒也没什么,至少于大意无损

          只是崇祯的应对未免太被小瞧了。洪承畴松锦大败、李自成兵临北京之时,崇祯已经没有什么筹码与清、闯两股势力谈的了。难道你真的认为,此时他们还安心做东北王、西北王?给了军费、岁币他们就会乖乖回家打猎、种田?只是以为关宁、北京坚城难下,一口吃不下大明这块蛋糕,打算分几次来吃而已。身为亡国之君,与其屈膝受辱,不如放手一搏而已。

          至于崇祯滥杀大臣,固然有失之急躁,但是明季吏治究竟如何?这些大臣有几个是真真冤杀的?非乱世不得用重典,这本没有什么错,只是后人拿着这个硬套在结果上。换个角度,假使崇祯不杀大臣,多半也要被安上“优柔寡断而致亡国”的因果。

          最后,麻烦千万不要拿袁崇焕“九千破十万”和“太监反间计”两大笑话说事了。

          最后好奇的问,你那32KG马刀不是反话说笑来着?又看了一遍,越发糊涂了

          • 家园 继续探讨ing

            既然众说纷纭,当然要选最涨咱志气的:)

            洪贼投降的时候,是崇祯12年了,瞎搞了12年那个时候东北的局势当然是难以挽回的了。但是,在袁崇焕考虑议和的时候,明朝手上还是很有筹码的。那个时候皇太极的野心也是有限的。

            而对于国内的流寇,即使到了李闯兵临城下的时候,之前如果让太子去南京局势也是可以收拾的吧。

            不是说大臣冤不冤的问题,这些大臣是谁任命的?这样的用人,难道不用负领导责任?难道不能说明崇祯的无能?

            总之,还是那句话以明朝的国力,居然被流寇、鞑子搞得亡了国,崇祯真不是一般的无能!

            至于“9000破十万”和反间计都是见于正史的《明史》中,简单一句笑话就推翻,未免草率点了吧。

            • 家园 探讨探讨

              崇祯十二年谈太晚,所以崇祯元年、甚至天启年间就应该合谈?那万历年间萨尔浒大战前议和纳贡不是更有“筹码”?你的论点还是建立在结果上,“早知道和满清打要输,不如早点割地讲和算了”。那我可不可以说,努尔哈赤晚年昏聩影响犹在,如果没有袁崇焕二次督师时的昏招迭出,明朝选择全力一战更有胜算?

              况且就是在太子没有南下的情况下,当时的各方势力也未必不能与满清一争天下,只是中国内部一连串的内斗和失误才最终造就了满清的侥幸。你既然喜欢“假如”,那我们就多几个“假如”——假如南明没有“联清灭顺”、假如李自成没有莫名其妙死在九宫山、假如张献忠早些“联明抗清”、假如郑成功一举攻克南京……甚至你的“假如”也很不靠谱,假如太子南下就真的能够统一各方势力?就一定不会犯南明朝廷的失误?这些说到底,也不过是空对空的战略假想而已。

              至于你所说的“见诸于正史”的“9000破十万”和“反间计”,相关的辨析已经说的很多了。有机会多看看其他的不同观点,读读《明史》以外的更原始的史料。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paohongyanchongnian5/

              • 家园 再继续探讨

                战和肯定要根据具体的形势来考虑。萨尔浒战前,对后金的实力不了解,对自身的战斗力削弱也认识不深,但是在整个战略态势上大明还算占优势的。萨尔浒的失败主要还是在战术层面上的。

                但是萨尔浒的时候能战,并不说明崇祯元年还能战,更不能说明崇祯12年还能战,因为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果战和这种重大国策不依据具体的形势来制定,爷爷能打孙子就能打,当然就是崇祯那样的结局了。这样的皇帝明显是不合格的。

                “况且就是在太子没有南下的情况下,当时的各方势力也未必不能与满清一争天下,只是中国内部一连串的内斗和失误才最终造就了满清的侥幸。”你的前半句正好是后半句的原因,所以这个责任崇祯也是逃不掉的。历史虽然不可以假设,但是可以被问责吧。

                不知道您说的更原始的资源是什么,另外衡量原始的标准是什么?

    • 家园 其实我觉得马锦涛演张无忌很合适的,张教主就是那么个

      磨磨唧唧的没主意之人

    • 家园 崇祯那是太想好好弄了

      可惜是个苦命的孩子,跟光绪有一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