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习武八难”精义解 -- 京城马国兴

共:💬6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习武八难”精义解

    学艺容易拜师难,

    立志容易持久难,

    学会容易精了难,

    得法容易醒悟难,

    练法容易用法难,

    打重容易打轻难,

    对当难、恰当难,

    要知来意更艰难。

    • 家园 每日常问自己:练而时习乎?

      内劲至中至正至和自能大壮,故而以“中正安舒”赞之;外形多毛病,故而修炼之,直至能顺乾以动静的时候,方称为“顺之体”,乃外形之德备矣!也就是驱尽外形之众阴邪的意思。

      然而,外形阴邪之病,乃表象也;其根本原因在于心地,心地中正安和则外形亦能中正安舒以配和内劲完成拳势的攻防任务。这就是正形先正心的道理,心正则形正。故而,练拳始练性的说法之精义。性者,心性也!

      自身内外:心正,则无令亦从,心不正,则有令不从。

      前贤说:“若有鬼神,助我虚灵。岂知我心。祗守一敬!”此一敬者,就是敬道、敬师、敬友三项内容的事情!符合元气含三的道理。

      敬道,则专;敬师,则信;敬友,则谦和!所以能得道以为用!否则,不足以成之!

      “气愈下兮身愈轻,

      神居上兮心生灵。

      精常固兮法术行,

      形自空兮玄妙通。

      外固则内壮,心静则神安。欲为人上人,且莫行捷径。

      工夫要在学愚鲁,神常生兮心如腐。

      不见不闻身形固,不动不牵意诚笃。”

      这是前贤的度命真言。说之好说,如能做之实难。敢于难处用心坚,方是七尺好儿男!

    • 家园 前辈到西西河来了

      真是我等的荣幸和福分。

      还请前辈常驻这里,多给大家讲拳论道。

    • 家园 阐释

      学艺容易拜师难

      古人有:“三年学一艺”,或曰:“三年学一技”的说法。习拳练艺亦是如此。既然知道不拜师不能学艺,反过来说:学艺必须拜师。

      然而,现实的大师太多,初学者难辨真伪!故有“弟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的说法,亦在情理之中吧?既然大师太多,难辨真假,就要拜真明白的人为师,亦是理所当然的了!所以说拜师难,难在拜个明白的老师!这样来理解古人所说的“拜师难”就不会是错的了!因为,拜个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理法一而贯之,又能攻防较技运用精熟明白的老师学艺,就能够实现“打拳原为保身之计”的设想了!再反过来想一想:经过多方面的访察了解,知道谁是明师,拜其为师学武艺,也就不难了!

      这就是:“知者不难,难者不知”的本义所在!能拜个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理法一而贯之,又能攻防较技运用精熟明师学艺,以后的事情就容易多了!看一看前贤所说的明师是如何的样子,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惜乎形剑之不传也亦久。夫欲习上乘之法,当先存一点救世之心,方可习也。永久学者,先具信心;而后传者,投以实在。学者固当择师而师;师亦当择弟之贤朴不恶者,始能渐为指点玄关、豁其路程诱之以造于极。尤必传者,遇明师,学者有英俊者,伴亦良善,境遇富豪,父兄乐使之学,在学者,无间隔厌故思迁之意,亦须朝夕聚首,一息铸成,更当伴侣互相对较、无忌心、无斗心、无厌心,久而能按部就班,去习不以偶惰致辍。此数者,缺一难许大成也。 《浑元剑经剑经结文》

      这里清楚的说明明师者“始能渐为指点玄关、豁其路程诱之以造于极。”即是能够由始至终指点“玄关”,“豁其路程”,“诱之以造其极”的人方为明师。

      立志容易持久难

      我确实经历过许多年轻人,开始拜师学艺,立志要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而成为能争善斗的拳手、大师、通家等等,信誓旦旦,好似终生志向不会改移!

      谁知,热情一过,难于渡过修炼中的困惑之艰难、寂寞之煎熬,无声的离师而去,则不了了之了!这种只凭一时热情激励出来的志向,热情一过便就凉了!所立下的志愿、发过的誓言,就好像不是在他身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一样。此乃没有诚信的人的表现。

      如果拜了师,或有其它什么原因不能继续修炼,禀明师尊,告辞而去,亦是诚信而有信用之人!就是中间另拜他人为师,亦应该禀明原来的师尊,才是有始有终的诚信之人。如果心怀“原来师尊不同意如何”的想法,就已经将原来的师尊放到不仁不义的位置上了,此错在自己疑心、多心,不在师尊!

      有些人随师修炼到一定的攻防功夫艺境,就自认为了不起了,弃师而去!已属于不道、不仁、不义的无信小人了!其攻防功夫艺境终生不能登峰造极!因为,“要学习上乘之法,必先具备一些济世之心。”说得是:“无私方能有得”的道理!

      只有从理性的认识、对待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乃是躬身自厚,自学成“文兼武全将相身”济世之人才的学业者,才能有始有终,历经种种魔难,一而贯之以成之!

      这就是“立志容易持久难”句的精义所指!正所谓:“剑锋要从磨砺出,梅香原自苦寒来!”这就是说:天下哪有容易得来的成果!

      学会容易精了难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系列方法,系统工程的内容,方方面面学会了、会用了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然要达到法分三修,游历三境,成功一也的“无一不精”可就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了。

      何谓“精”?简单的说,就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理法之系列方法,系统工程的内容,都能够做到“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的境界。就是精则通矣!达到通家艺境,确实是难!这要一生孜孜不断的虚心追求,方能够达到的!

      看一看前贤论述的“精于是技”的人是什么样的?

      巧从熟生,灵从快生,刚生于柔,智生于拙。非养得目有神光,身有灵光,体有元光,难使敌一见生畏怯于心。非神光难御乱敌。非有灵光,难疾胜劲敌。非有元光,难临大阵而耐久。灵光者,身外有红光缭绕。神光者,目中有青苍之气,足以照远出威。元光乃身外黄光闪烁,是内外功满,毫无缺欠,辉光普照,无隙可乘。惟目中剑内手上,更有一番稳准气象,足使人畏。故敌人动得其咎。学力至此,乃为练家,方不愧居其名,亦可留芳千古,令后世慨见而神警。故闻声而惧者,因实称其名,威感夙著也。此真向战不持寸铁,何待矢折而胜也耶?古之将帅,操不胜之术者,以其训练精细,百战无敌,谁敢慢视哉? 《浑元剑经剑髓千言》

      论中“德普三光”乃是“精”的具体表象。单说“精”者,自己无形的法身道体尔!拳诀有“内外精粗无不到”的说法。可以知道:“粗”者,乃通指外形而言;“精”者,则通指内气而说。故而知道: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意气君来骨肉臣”的说法,就是“内主外从”的法则。换句话说就是柔外刚中之“气精形粗”的功夫技艺!只有内气至精,才能显现“德普三光”的景象。

      故而现在能够知道了,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系列方法,系统工程的内容,方方面面学会了、会用了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然要达到法分三修,游历三境,成功一也的系列理法内容“无一不精”可就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了。这就是“学会容易精了难”的大概情况之内容吧!

      得法容易醒悟难

      前贤云:“拜师三年,得法三年”;又云:“得一法活,守一法死。”“欲得惊人真功艺境,三年不可一日无师。”

      上述诀言、谚语说明,拜师学艺,得真传秘法要诀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而能得到真传秘诀之法的修炼、体会容易,而能至用的醒悟最难了!换句话说:就是将师父所传之法的功夫内容变为自己身上的功夫而能至用,才是最难的事情!

      这里所说的“真传秘法要诀”中之“秘法”,乃是指功法中的内涵要点而说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的任何一种功法,学的时候明着是一种感觉,功夫上身后才能体会到其内涵精义时又是一种感觉!而功法内涵精义的这种感觉,才是真得的“秘法要诀”!看一看前贤是如何论述“得真法诀”的,录之如下:

      “得真法”诀

      混元一气吾道成, 道成莫外得真形。

      真形内藏真精神, 神藏气内丹道成。

      如问真形须求真, 要知真形合真象。

      真象合来有真诀, 真诀合道得彻灵。

      养灵根而动心者, 武艺也;

      固灵根而静心者, 修道也。

      此论说明内功修炼拳道可以修炼功成,功成在于得到“无形的法身道体”,真诀合道得彻灵的攻防之用;而至用的艺境,可以分为:养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固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换句话说,就是存在“有形的拳术,无形的拳道”两种攻防功夫艺境。

      而 所谓的“醒悟”之“醒”,乃指“昧而不明的一气”之苏醒过程而说的,具体方法就是“炼气化神”的始终过程;所谓的“醒悟”之“悟”,就是自己无形的法身道体,达到自动化的攻防机制的状态的过程。先是“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攻防功夫艺境;后来就是“感而遂通”的“前知功夫”的艺境。

      这就要求习拳者在明师传授真传秘诀诸法的修炼过程中,要在不断实践操练的“醒悟”的过程中达到“日日新,又日新”的不断变化自己的气质,最终才能达到“唯道是从”的神拳神明的艺境,具备神化功夫境界,而完成自己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学业。

      这就是“得法容易醒悟难”句的精旨要义!

      练法容易用法难

      得师父所传真传秘诀之法,修炼起来甚为觉得容易操作,例如得到的攻防手法招式,甚至有的人每日操练成百上千次数;可是,一旦与人较技攻防确又运用不出来而致败。自己又百思不得其解,认为自己下的功夫不小呀!为什么还用不上呢?此时方感觉到用法难了!

      这个问题有两种原因造成的:不知“成非所练,得非所求”的道理。一是不明白所得之法是“建体”的功法,还是“至用”的功法。属于“体、用”不明;二是,虽然得攻防至用的功法,但又不知“练用有别”的道理。自己修炼攻防功夫的方法,只是具有“自知之明”,尚不能具有“知人之聪”的功能,就是每日操练成百上千次数,坚持数年,也不能达到“见境生情,随机而用”的制胜功夫之能力。故而觉得拳术攻防的“用法难”了。

      所以说,至用功夫之制胜的能力之培养,是另有一套修炼之模式的。这就是“喂手、盘较”的训练过程之模式,只有遵从这一系列方法训练过程之模式的系统训练,最终才能达到攻防至用的能力!此时也就不觉得用法难了!

      看一看前贤是如何论说的,与自己修炼的实际情况认真的比较一下,就知道差距在哪里了,以便及时的改正。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四权

      要择心性相投,为喂手之助。要彼此盘较,必以真心,不可偶倦。要规过劝善,各勿嫌忌,要常演习。更不许依强凌弱。偶或较力,凡无可奈何时,与外门较,当谦卑自处,不许以艺凌人。心虚神完,慎中再慎,庶免致害。如其得已,还是勿较为是,己躬自厚之学也。

      总歌诀

      数条戒律记分明,御敌心和气贵平。

      若不如斯当致败,随机伸曲莫狂轻。

      《浑元剑经内篇习武须知》

      论中的“必以真心,不可偶倦。要规过劝善,各勿嫌忌,要常演习。更不许依强凌弱。”这流条具体内容是至关重要,如有一条做不到,都不可能功成艺就。就是“得法而不能至用”也。

      打重容易打轻难

      自然法则乃告诉我们:“重为轻根”。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攻防功夫也是先出现松沉的骨力之重手功夫,而 后方能出现“不撄人之力”之轻灵的轻手功夫!

      如形拳招熟的骨力打法,就是“捶捶要沉实而有骨力”的说法。然而“双手若风烟”的轻灵攻防功夫,乃是由骨力重手的脱拙换灵,脱壳换相而修炼出来的。这是一个必然的转换过程!就是形意拳诀言:“有形练到无形处,练到无形真功夫”。凡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皆如是法的修炼过程,而无一例外也。

      打重容易的说法,乃根据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法分三修,游历三境”之说法,修炼者的第一个攻防功夫艺境,乃是有形的形拳招熟的艺境,这时运用的攻防手法招式的拳势中必定存有“筋劲骨力”在其中,并占有重大的比例,显示初拳法攻防的拳势沉重,乃是自然而然的。攻防拳势沉重的表现在于攻防劲势运动的尺寸距离,不能严格的控制在分寸之内;故而实施攻防手法重击他人的时候不能做到“用必打犯不伤人”的艺境上,所以,在这个攻防功夫层次上的拳手,与人攻防较技的过程中就会有时将对手脸面、耳鼻、眼部等打伤;肋骨击的劈裂,并非是故意这样做的,乃是攻防功夫艺境没有达到“懂劲”的艺境,因为其 功夫低劣,不经意造成的。

      打轻难的说法,则论说的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为宗旨的中成的“气、意拳懂劲”和大成的“神拳神明”的攻防功夫艺境,虽然攻防的劲势轻灵无比,但是攻防的效果具备“用必打犯而不伤人”的能力。受击打者被击打后虽然失去反抗的能力,但受击打部位没有任何不舒适的感觉!

      以资对照,看一看前贤是如何论说的,录之如下:

      三章言神运之用

      击敌有用形、用气、用神之迟速。被攻有仆也、怯也、索也之浅深。以形击形,身到后而乃胜;以气击气,手方动而可畏;以神击神,身未动而得人。形受形攻,形伤而仆于地;气受气攻,气伤而怯于心;神受神伤,神伤而索于胆。

      《内功四经神运经》

      从“形受形攻,形伤而仆于地”的说法中,可以体会到形拳的重手伤人的不可避免性了。而神意之轻灵的拳法胜人,就不会有这种弊病了!

      着人肌肤,坚刚莫敌者,形也。而深入骨髓,截营断卫者,则在乎气。形之所着,未有不疼者,疼则不通,理应然也。 《易筋经贯气诀行气论》

      从“着人肌肤,坚刚莫敌者,形也。形之所着,未有不疼者,疼则不通,理应然也。 ”的说法中,也可以看出形拳招熟的重手法之攻防乃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这样的认识,就是“打重容易打轻难”的精旨妙谛!同时亦说明,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顺序乃是“先易后难”的过程!

      对当容易恰当难

      拳诀云:“要问妙法终何在?跌落点对即成功。”“ 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诀云:刚发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

      凡攻防招法的实施,跌落点对即成功,清楚的说明了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时机、劲势都无过不及“恰到好处”,这才是真攻防功夫!

      而这种真攻防功夫来源于“气、意拳懂劲”的艺境。看一看前贤是如何论说的,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施手用招、施招用手“含形随应致变之剑,亦当暗暗纯习,克造其极。皆从他力取法,要在身心空灵,而手灵妙,猝变无心动中徨徨之色,动静皆自然,非勉强也。自然之力,由于习惯也。尔等能潜神熟炼,自可时至神知。” 《浑元剑经灵源秘筏》

      主要在“身心空灵,而手灵妙!”何谓手灵妙?就是不撄人之力!有关不撄人之力的攻防技术方法,前贤亦有论述,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王宗岳太极拳论》

      从论中“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的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攻防技术方法中,可以自然的做到攻防之势的无过不及之“恰当、对当”。能如此施手用招、施招用手者的攻防之“恰当、对当”也就不为难题了!

      由此可知:“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避向击背”之攻防技术方法,就是解决施手用招、施招用手无过不及的“恰当、对当”的攻防机体之技术方法的,一旦掌握了这种攻防技法功夫,攻防之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无过不及之“恰当、对当”的功夫,制胜”也就不成为难题了!

      这就是“恰当难、对当难”之说法的精旨妙谛!

      要知来意更艰难

      是说动手较技的过程中,能够知道对方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真实意图,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

      但是,对方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真实意图,不是不能知道,能于知道的基础,在于“意在人先,”即有备无患的“静以待动有上法”的方法。然能知道对方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真实意图,是自己修炼和动手实战体悟积累的攻防功夫技能之一方面的内容。这就是“听探”的功夫!

      有关听探的功夫,前贤多有论述,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灵者,审视有先之明,知其未发之招,悉其将发之意。

      直者,上视眉间,中视齐项,下视齐带,此为三关。上关胜负之机,强弱邪正、善恶奸诈之所从出,招所由变,欲左者虚其右,欲上者虚其下,约之前后、进退、起伏、攻守、刚弱、奇正皆如之,盖人通病,能融化者乃入妙矣。中关看其横斜、曲直、钮跨、腰腿、动止、手肘、起伏之枢,下关看其引诳之变,跳跃之机也。故三关当熟看清明,方为妥也。

       分者,是二人对手,要分清认明来去门路、身法熟灵、神光熟强,以及迟速诈诱,皆宜洞悉,以为应变之权也。

      团者,精神凝聚、展转如心。精定神稳,则应猝出乎自然,如处无事。无怯则神圆,无轻则防密,无傲则气平,无形则变速也。

       威者,神足严而可畏、光能射人、神能御乱,使人无隙可乘也。

      《浑元剑经外篇炼眼解》

      以上都是论述“眼”的观敌料势、审敌夺势之功夫能力的。

      又与人练打之时,前手如探子,必要理清,就是敌人一动手时,精神必要为之掀开,令彼自露其空处,然后一转进身,便处处是空中投石,所谓乘虚而入好用机是也。

      《拳经拳法备要口传百法》

      打手是知人功夫。动静故是知人,仍是问己。自己要安排得好,人亦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于阴阳开合中求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

      《清代李亦畬太极拳论走架打手行工要言》

      以上两家论述的是“皮毛的听探”知人功夫内容。

      这“眼”的观敌料势、审敌夺势之功夫能力和“皮毛的听探”知人功夫内容的相互结合的功夫内容,就是“听探之良知”的知人功夫的全部内容。

      更有论说的清楚明白的,录之如下:

      起伏进出,得先者王。 《拳经拳法备要口传百法》

      这句话表明:只有先知于人,才能先机于人以胜之。一句话论清楚了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修炼、至用的“听探之良知,顺化之良能,相互为用”的制胜的机制要妙,不愧为“经”言也!

      只有能够“知人”在先,才能有“顺化之良能”的“顺从以为进退四两拨千斤,逆力以为揭献借力打人”以胜人的在后以之实现。这就体现了自身攻防机制秩序的练、用本末先后的精义了。

      全文小结

      习武八难,是传统拳术各门派、拳种皆通用的诀言。通过对“习武八难”的逐条内容精义的阐释,可以清楚的看出:这八条内容蕴涵着一个人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始于拜师学艺,得法悟道,历经三回九转之曲折,终于功臻神拳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达到无形无象无极艺境,即德普三光的无上境。

      亦由此而能看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各门派、拳种本一家学问也!

      • 阐释
        家园 一炮双响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阐释
        家园 花谢指点!

        不过还是道行浅,看的晕乎乎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