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贤圣至真”拳术拳道解·一 -- 京城马国兴

共:💬1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贤圣至真”拳术拳道解·一

    弟子问曰:您在《龙涎集内圣外王拳术拳道解》一文中提到“贤、圣、至、真”的四种修为艺境境界说,如果以“贤、圣、至、真”四种修为艺境来论述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具体内容时,又应当如何的理解、应用呢?请师父为弟子开示明白!

    师父答曰:贤、圣、至、真的说法,语出中医经典《黄帝内径上古天真论》中,录文于下: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合,从八凤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贤人者,法则天地,像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欲解此论之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的内容,必须颠倒其所论的顺序,方为合法。因为,文中所谓的“上古、中古”乃是托词。应该按照修炼顺序理解,则分“贤、圣、至、真”四个层次艺境逐段解之,方合理法。

    在逐段分析解释之前,先要知道一般普通人的拳术打法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就有了可对比性了,自然会更清楚了。普通人的打法就是前贤所批判过的一些现象,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古拳谱《易筋经贯气诀中气论》中所说的:“俗学不谙中气根源,惟务于手舞足蹈,欲入元窍必不能也!”

    这是专指不修炼内功,只修炼外形攻防技术者而言的。

    《浑元剑经》中所说的:“至如近世所学之拳,以舞之者,类皆皮毛中皮毛,浮之至浅而至鄙者也。”“故戕贼成者,终难深造乎道。绵长者久必显达。过急则锐,恐多退速之虞;太缓则疏,未免作辍之清。”

    这是专指修炼传统拳术套路而求技击攻防者和专指运用力量大、求速度快的人而说的。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说:“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这一论述乃指责所谓的崇尚力气的“外家拳法”者也。

    陈鑫《陈氏太极拳谱刚柔第十》中说:“气强者取乎势之刚,气弱者取乎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

    这段论述里将尚巧的内家拳法和尚力的外家拳法之优劣,做了很清楚的判断。足以说明“外家拳法”就是普通人的打法,这和“内家拳法”在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等内容中,都有本质上的区别。就有关尚力的外家拳法的最佳境界,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陈谱亦有明确的论述,录之如下:

    《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气与浩然之气血气辨》中说:“至于血气,乃血脉中流通之气,即拳家所谓横气也。全仗年轻力气勇猛,而以不情不理凌压敌人,失败者多。即间获胜,力气过大偶然胜之;一遇行手,气虽大而亦败。苟能稍遵规矩谓打拳成法。,亦能胜人,但能屈人之身,而不能服人之心。”

    这段论述,已将外家拳法为什么胜人,能胜什么样的人,虽能胜人,而不能让人心服口服等原因、弊病,及所能达到的艺境,全部阐发明白了。

    下面就可以阐释“贤、圣、至、真”四艺境,在传统拳术内家拳法攻防之道中的具体所指之内容了。

    贤人

    贤人者,法则天地,像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阐释:

    法则天地:

    《系辞下传第六章》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德者,谓性情功效。性情者其所自据之德。功效者见德于物也。自然界一大天地,一大乾坤;人身一小天地,一小乾坤。乾阳,天德;坤阴,地德。人要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首要效法天地,而使自身内外乾坤定位,方能与天地之德相吻合,即建“德之体”,方有此“德之体”的“道之用”。此乃“法则天地”修炼之要义。

      人身中最大的乾阳之体,内气也:纯粹之精,阳刚之性,健运不息,又称名为“健”,又名“健之体”、“内劲”。内气的功能,是自身万拳生化创始的根元,其健运不息通行无阻,祥和有益,无所不正,而且执着。其德如下:

      象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承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内气从天德,具健运不息、阳刚之性,为君之道,内功法修炼而得之者,能在体内独立存在而不改。此谓之与天道合其德了,即具备了天德之性体了。是名“健”,乃阳物也。

      人身最大的坤阴之体,外形也:镇静厚载,阴柔之质,顺从之德。故又称名为“顺”,又名“顺之体”、“外形”。坤顺乾之意也。外形的功能,是自身生成万拳的根元。“坤”也具备“元亨利贞”四德。只在顺承天、执着于正道时,亦即大地依顺着天,资生万物的情况下,才会有利。其德如下:

      象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故外形从地德,性柔静顺从,为臣的道。外功法抻筋拔骨,内功法柔弱无骨,内外修炼而得之者,唯顺从内气而不自妄动,此谓之与地道合其德了,即具备了地德之性体了。是名“顺”,乃阴物也。

      阴阳合德,刚柔有体。基础修炼,有了阳刚的健之体和阴柔的顺之体。此“健顺”阴阳的刚柔还要匹配合其德,方可致用。即内气健运不息,外形柔弱无骨,意气君来骨肉臣,君臣主从内外匹配如一,方能一体二用。但如何匹配呢?天右转,地左转,则万物生。大地虽逆天体而转动,但仍然依顺天道的法则而行变化。故人体的内气、外形“柔外刚中”匹配如一,正是与天地合其德的“健顺之性的德之体”也。此“健顺之性的德之体”立矣,但要阴阳逆从、劲形反蓄,柔化刚发,以柔用刚,方可致攻防之至用。此虽“健顺”即“阴形、阳气异撰,而其氤氲于自身太虚之体中,合同而不相悖害,浑沦无间,和之至矣。其阴阳两端循环不已者,立天地之大义。”此正攻防时健刚、顺柔的“阴阳迭神其用”的精义尔。明此,乃自身的内气、外形,即“健顺”与自然界天地之“健顺”之德相吻合了。此正所谓“天人和一”之宗旨也。

      上述所论的“健顺”之德体和道其用的两项内容,即“体、用”两项内容。若能够完全做到,便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者在“修炼、建体、至用”中能“与天地合其德”了。此乃老子所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顺天道而逆修的法则。只有如此修炼,方能天人合一与道合。

    像似日月:

    前言法则天地的健顺之性的德之体已立,但尚未明,故此言像似日月的与日月合其明。此句言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即凡有志于学修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能达到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的水准,称之为“大人”。那“大人”之学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要点关键在哪里呢?答案很简单:在明明德,在“健之德体明,在顺之德体明”。健顺之德体齐明,就是与天地(日月)合其明的修炼之精义,就是“大明”的境界。但如何修呢?

    人本心物一元,天地造化之灵物,古有“人为万物之灵”的美誉。而这万物之灵的人,能盗天地万物造化于人,而又能保持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平衡,谓之灵明。而人人皆有此妙明之心,故人人可以修炼传统拳术以体道,能够唯道是从以行之,则天下太平矣。

    故前贤云:“人为万物之灵,而心又为五宫百骸之灵。”心为一身之主宰,心本妙明。然欲妄蒙尘所垢,而迷失本性,失明于此。欲复心之妙明,先识性之德体,即内养功法的“气随心到,心逐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是心之内明。而只有内外齐明,方能称为“心之妙明”。内明者知己,外明者知彼。心之妙明,方可通知千古。此即“与日月合其明”的复妙明真心一句的修炼之精义。心虚合道,自然能妙明。

    古人云:日月相推而明生,通乎昼夜之道也。月阴精,反乎阳者也;日为阳精,然其质本阴。日月必以形相物。然人身中健者为阳,顺者为阴。人体生命机制界面者何为日月?亦可直言健之体的功效为日,顺之体的功效为月,健顺合德为明。此乃“明明德”之一义尔。然必明下面所论之理,方能明白上面之论述的内容。否则,不明矣!

    心本妙明,然蒙尘所垢,必附而明。故心欲明,先明日月之所指。心上附于头。头上有眼可视,耳可听,鼻可嗅,舌可知味,口可言说以沟通心迹。头如日中天,可探明外边事物,是名“昭明”,返于心中,是为日明。然一身触觉,知冷热轻沉,乃为“月明”。然月不生光明,不能独明,必借助日光使明。人身少腹,至阴之处,本无明。必“气下于海,光聚天心”,神气伏于此,则灵光生,能使月明,即触觉光明,是为“内明”。一身内外光明,是名“觉明”,此觉明者即本心妙明的觉知之明。则较技时,灵明者,审视有先之明,知其未发之招,悉其将发之意;一触便知其虚实、动静、刚柔之所以,便可顺从以为进退,柔乘他力后,四两拔千斤;逆力以为揭献,刚发他力前,借力打人。内养外练而得之者,可谓“与天地合其德”了,又能“与日月合其明”了。练功致此境界者,可知“心本妙明”了。然听探之良知,本是人人与生俱来,而“觉明”则不运不知,不动不明,不运动不觉;只有运则觉始明。这就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内养外练、内外双修、动静双修的“明明德”之内容,就是“与日月合齐明”的全部之养练过程的始终,亦是“弄壶中之日月”的内外修炼法之全部内容。

    辨列星辰:

    七耀神星之论说:肉眼所见到天空中天体最大者,太阳、月亮、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共七个星球以演变天道的法则和规律,此乃天道不用言证的教导世人,让世人明白天道变化的法则和规律,乃是世间万事万物演变的法则和规律;又有北斗七星说,此两者都在阐明天道自然的法则和规律,其意义相同,然以前者运用广泛。

    将七星学说的内容引入到传统拳术里,以此阐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变化的法则、规矩、规律。天体的七星各有自己运行的轨道,各有自己的速度、时间不同,各自的位置不一样;同一个时间,都各在自己的位置上。然可以发现:都有一定的周期,周而复始地循环往复地运行着。人们觉得,多么象人体传统拳术攻防之变化,故传统拳术里有“七星拳”以星体之象圆、象点,人之头部为人体最大之圆球实为一点,与肩、肘、手、胯、膝、足合为七星之数,故传统拳术界有“七拳”之说。又有身为一拳,头为一拳,肩肘手,胯膝足两边乃计十二拳,合计为十四拳之说,两种说法其意义是相同的,今从七拳论说,乃取简便的意思。故此,传统拳术界的拳种中有“七星拳”、“七星螳螂拳”、“七星六合拳”等以“七星”之义命名为拳名者,后者并点明了以螳螂之形立意,用七星的方法,直说拳弥六合乃以七星拳法为用也之精义。这就是七星拳法说的道理已然明了。贤人遵此七星拳法的法则、规矩、规律,以修行攻防之道,初步达到小成的形拳招熟的艺境。至于形拳招熟的攻防招法之运用乃至妙变化之自出,为其特点。略予以形容之如下:

    其身法形式忽高忽低、或左或右,似进非进、似退非退,进中退、退中进,近而远、远而近,恍惚形如神飞无定。其中有诈诱、诓骗、虚引、惊骇之式,横竖、斜直、奇正之机,以数式合为一式而出之,能如此者谓之形拳招熟的艺境。然非身柔若絮、灵活稳准、难以为此也。所贯彻的是曲化直发,避实击虚为攻防的法式。仍然是以冷、弹、快、脆、硬为主要形势,故曰:望之俨然。

    形拳招熟的攻防功夫之成功的标志有二:一曰攻防招法运用的熟练、灵活、稳、准,二曰身柔若絮功夫为基础。

    逆从阴阳:

    就是自身内气外形的阴阳逆从、劲形反蓄的“暗劲”法式。正如前贤歌诀中所说的法式,录之如下:

    一、问曰:势去脚不稳,何也?

    答曰:在势去意来。

    势若去时要猛狠,意旋回时身步稳。

    百骸筋骨一齐收,后手便顺何须恐。

    《拳经拳法备要千金秘诀》

    问:攻防较技,施招用手、施手用招,攻击对手必然要势猛雄壮,但脚步不稳,保证不了攻防时自身的动变平衡,中正安舒,是什么原因?应如何求之?

    答:要从“势去意回”中去求“势雄脚步稳健”。传统拳论中说:“夫拳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而“气”以“意”论,意即是气,气即是意;外形以“势”论,俗说“形势”者,可喻之。“势去意来”,说的是“外形之势发出去攻击对手之时而内劲(意)要有旋转回来之势”。此即平常我们所说的“来回劲”。这种说法,正是传统拳学中“阴阳逆从”的法则和“劲形反蓄”的方法。以此法则方法所成之拳势、步法就沉实稳健,身法自然能够保证是动变平衡的稳定状态。陈鑫说:“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王乡斋说:“顺力逆行”;宋老迈说:“拳一击出,有来回劲之妙”。皆同样都是说的拳势中“势去意来”的“阴阳逆从”、“劲形反蓄”的。此乃传统拳术攻防功法的特点。

    歌诀第一、二句,讲了拳势击出必然是要雄狠猛壮,但要有内劲旋回之意以配合,步法沉实稳固,身法自然也就稳健,手法攻击犀利自在情理之中了。然此“势去意来”的“劲形反蓄”之技术方法,乃形意拳门所论的“暗劲”功夫之内容。此又不可不知。

    歌诀第三、四句,讲了百骸筋骨一齐打收束势之防守式时,原来的后手要随防守收束势的动作同时顺直而出击,这是从自身的外形拳势之“阴守阳攻”同时存在和“收束势、展放势”同时存在的道理,说明了又一种动变平衡的机制——“阴阳逆从”的法则。

    上述“劲形反蓄,阴阳逆从”两种动变平衡的机制做到了,发手用招,攻防变化自如,何必还会担心自己所发的攻防拳势的脚步不稳、身法不平衡呢?在这里提醒注意,虽然攻防拳势能做到“劲形反蓄、阴阳逆从”只是解决了拳势攻防动变平衡的机制,但要同时做到“人字架”和“中土不离位”时,才是真正的攻防拳势之“中正安舒、动变平衡”的自身之真实功夫。千万莫要忽略了“人字架”和“中土不离位”的修炼。

    人字架:即本《拳经》所言:“前脚如万斤之石压,后脚如门闩之坚抵来,臀如坐剪夹大银,身如泰山无可撼”。

    中土不离位:即百会至会阴的虚中之中轴,顺直向下之线,不能超出双足间的中间之1/3范围内,出则是病,不出是功夫,此法名为“中土不离位”。

    此问答、歌诀,谈出了“阴阳逆从,劲形反蓄‘是解决拳势攻防动变平衡的方法、准则。一句“势去意来”,就将问题讲得很清楚、透彻,毫无秘密可言,可见先贤传统拳术攻防功夫之精纯,认识之的确,驾驭文字能力之才华,令今人敬佩而心服。我在观谱,实操演练所述技法的精华奥妙之处,常情不自禁的发出自叹不如之感慨!

    分别四时:

    即与四时合其序的意旨,四时之春温气升,夏热气涨,秋凉气降,冬寒气渺,万物随之。以性德适之。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物生化。年复一年,千古犹如一日,如环无端,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的“手足上下相随”四象变化的法则不变。此乃“上天无言之教化”万民的施用变化之法则。一年四季,亦如一日四时的上午、下午、前半夜、后半夜,即子、午、卯、酉之四时。又如月象的朔、望、上弦、下弦之四象,皆是周而复始的运行、变化着。

    阴阳乃变化之道路,即健顺刚柔之德体,是柔化刚发的攻守之道路。灵神(心)、内气、外形,三者乃变化之基数。然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乃变化之根本法则。即阳数起于一,内气为阳有“升降涨渺”的四象变化之用;阴数起于四,外形为阴而有少阳、太阳、少阴、太阴的“上下相随”的“手起足要落,手落足要起”的立轮变化的法则为准则。而水平旋转也要显示“少阳、太阳、少阴、太阳”四象圆满动变之现象。此立轮、平轮的方法,就是拳家所言的“节转轮防”中的“活似车轮”之动变态势。而内气的升降涨渺之势又与外形的轮转四象之势态相互为用,则产生攻防转变之“起、承、转、合”之伏应的两仪攻防之效用。

    自己之练,本此内外四象法则合一而用,是由已的自身攻防动变转化与四时合其序了。此乃自身拳势圆机活法,伏机自在其中。如与人攻防较技,能随人所静动而动静,知来藏往,迎送相当,沾连粘随,无过不及,不丢不扁,不顶不抗。是四象动变为法,圆机活法无形无迹之真功夫得矣!功夫至此,是谓自身攻防动变分别四时的“与四时合其序”了。

    以上乃是贤人者修炼的具体内容,其具有的功效,正如前贤所言:炼拳莫先于炼气,炼气要首在于存神。存神之始功,根于固精。能此方可以论剑之练法,否则作辍之,鲜有成为完壁者。工夫贵勿刚勿缓,和平得中,且存且养,内外兼济。直外便能和中,炼形亦可长生。活动筋骨身轻灵,周身气血力加增。也就是“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句的精义。贤人的攻防功夫艺境,可以认为是小成之“形拳招熟”的艺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