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功夫在世界上不为人知的战绩 -- 白驹过隙

共:💬24 🌺2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上页
                • 家园 请查找27英寸的东西

                  大和主炮就这样被神一样的人打断了

                • 家园 哈哈,没有人幼稚到认为中国武术是那些又高又飘的花架子。看多了

                  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是中国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的一种搏击技艺。

                  你转的那篇文摘因“那句一脚可踢断的27英寸的铁柱的描述”在文学城就有人质疑过,27英寸是怎样的概念,大家都应很清楚吧。

                  “天下武功出少林”,魏晋以来僧人多习拳术,自成一派的少林,以外功搏击闻名天下,可是少林巡回表演的僧人头断的铁板有多厚呢,不超过1.5cm.

                  李小龙,就是鉴于咏春的在搏击中的攻击性的欠缺,在深入细致地当时流行的各国不同的武术,如:跆拳道,空手道,法国踢打术,泰国拳,柔道,柔术,截拳术等,并对传统的中国武术加以整理,创立截拳道的。

                  他原来也是踢不过腰,但受到空手道高手罗礼士的点拨,才有后来的高踢。

                  亚洲的格斗术种类庞杂,多少都受到中国功夫(还有印度)的影响,但是否源头的搏击能力(注意只是搏击方面)就最强呢?

                  不见得,中国武术确有很多过人之处,蕴含着极深厚的哲学思想,格斗术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格斗和其他事物一样,都是要 向前发展的,不是越原始越古老的就越好。(这和弓箭不及枪械是一个道理)。

                  不幸的是中国武术中格斗的发展并不好,除了有精华功夫失传造成损失外,如唐代的双手剑。各时期的武术名家也都是继承多,创新少,如霍元甲并非自创迷踪拳,而是家传少林拳术,迷踪艺(见老功夫杂志<<武林>>),内敛含蓄的民族文化,更使得格斗术在我国不能大行其道。

                  反之如在日本等个性相对张扬的,侵略性强的国家,格斗术则不断推陈出新,取得发展(从戚继光抗倭的战术,就知中国当时军中所习格斗术在日本剑道前处於下风,要2-3人组合对付一个倭寇。)。上世纪50年代,日本空手道高手到泰国表演,被挑战的泰拳手(泰拳比赛其实就很有些黑市拳的味道)打得大败,泰拳手到日本表演,又将当时日本的空手道高手踢得骨折,余人则慌忙称病不出,之后日本人痛定思痛,吸取泰拳等的优势技术,创立攻击力大增的踢拳道。72年与踢拳道高手与来访泰拳手再战时的平分秋色。

                  "空手道的手,泰国拳腿,踢拳道的腿与肘膝"

                  我国建国后武术更是多以养生,强身,表演(如产生李连杰这样的套路冠军,就搏击力来说,他比不上甄子丹)见诸与世。也许民间确实散落有埋名的高手,(<<读者>>有过一篇介绍一空手毙虎豹老人的文章,此人就可称为是高手) 但就我国目前的武术搏击性来说,只怕并不特别高。中国体委,和武术界的人也不都是笨蛋,有超强的传世瑰宝,还会有曼谷之败吗?当时对外打出的就是中华功夫挑战泰拳的招牌。如有更牛的格斗家,就不会派那几个散打高手了。

                  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 家园 Re:中国功夫在世界上不为人知的战绩

                    先澄清一下,现在中国的散打可不是“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的散手”。 因此,不能说现在的散打水平就代表中国武术的水平,更别说最高水平。

                    那么,为什么不派最高水平的人参赛呢,归根结底还是体制的原因。就拿泰国来说,职业拳手的搏击生涯往往从6,7岁就开始了(大多因为家境贫寒),并且时常参加比赛,比赛如果获胜,将会得到不菲的奖金,这样,以拳养拳,逐渐成长起来。拳手为了获胜,或者说为了生存,不遗余力的苦练。即便如此,在这样竞争残酷的环境中能生存下来的也只是少数。一句话, 泰拳是打出来的。激烈的竞争才会选拔出真正高手。

                    反观当今国内搏击现状,恐怕就没有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

                    首先,中国还没有真正职业化的比赛,真正以搏击为生的人还没有,当然,某些以大师自居的骗子除外。衣食不愁的人不会下苦功习武,而有志于搏击,条件不错的人又找不到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有相当一部分资质不错的人,即使从小练武,根基不错,但长大后,随着工作,生活等原因也逐渐放弃了追求,顶多用来强身,或搞一些普及工作,教教小孩。

                    有机遇不错的象李连杰去演演电影(不要谈李连杰的什么搏击力,他只能被视为演员)。

                    其次,国内的体委或一些武术团体 ,他们的目标和工作重点是全民健身和把“舞术”鼓捣进奥运会。因此,一旦有人挑战真功夫,便捉襟见肘,仓促应战,成绩不佳也属必然。

                    因此,没有职业化的环境和氛围,没有衔接紧密的人才梯队,中国技击难以发展,也就谈不上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你拿什么发展?

                    在中国,激烈的竞争环境其实也曾经存在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几千年中国历史,冷兵器的战争年代就占了将近一半,以武为生的人(如军队将领,镖师,护院,甚至盗贼)如果没有很强的搏击力,是难以生存的,因此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武术,确切的说是技击术,得到很大发展。民族文化再含蓄,再内敛,在你死我活的情况下,也会以命相搏,不遗余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新的拳种,流派不断产生,而一些技击方法被淘汰,使中国技击空前繁荣。因此,搏击术的高低,与民族文化没有必然联系。技击当然不是越原始越古老的就越好,当然是一直向前发展的,否则就不会有少林功夫,太极拳和大成拳的出现,这些功夫的出现都是中国武术发展的见证,项羽打不过杨露蝉,这是肯定的。

                    为什么现在技击发展的不好呢,正象你所说的,建国后武术多以养生,强身,表演为主,技击性逐渐被淡化和剥离,导致优秀拳种的技击手段逐渐失传或濒临失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武术界严重的门户之见以及艺不外传的陋习。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杨式太极拳的技击部分,在很长时间内不为外界所知。以至现在人们提起太极拳就认为是软绵绵的不能打。其实各派太极拳的技击训练是很苦的,运动量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传统武术对于训练抗击打能力也有独特的方法,现在的散打运动员是否经历过这样的训练呢?

                    泰拳的训练也很艰苦,说到泰拳,不难发现,泰拳其实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也是泰国的传统国粹,为什么仍旧独领风骚呢?是因为它始终保持着发展速度,而中国武术却由于历史原因使速度慢了下来,现在又为了迎合“世界潮流”弄出个散打(并不是真正的创新),去和历史悠久,方兴未艾的泰拳对阵,焉有不败之理。

                    技击的创新与发展,并不是凭空想象的结果,而是交流与碰撞的产物。不能食古不化,抱残守缺,应该在吸收传统技击术养料的同时,不断与世界各种搏击术交流,碰撞 ,在世界搏击运动中发挥影响。

                    其实,我转贴的这篇文章,正是记述了这样的过程:来自中国的受过中国武术训练的拳手,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无限制级格斗中,与国际高手碰撞,展现了他们的技艺,影响了国际搏击水平的发展,并使海外高手越来越多的了解了中国武术。

                    现在,了解了中国武术的海外高手又对中国本土武术界形成了威胁,再不采取措施,恐怕中国功夫只能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了。

                    • 家园 简单的说,现在美日这样的选手是全日制训练

                      我不认为在无差别级的格斗中,这些所谓的中华高手可以战胜全日制训练的对手,甚至他们的战斗力都不会比军方特种侦察兵厉害,有可能连武警、现役警察都PK不过,

                      具体可以看萨大的帖子

                    • 家园 同意

                      以前看过一个吴京的太极拳的教学录象,非常具有攻击性,大开眼界啊

                    • 家园 【原创】兄台好文笔,我也 顶一下,不过对兄台文中的几个观点,我并不敢苟同。

                      那篇<<格斗界的梦魇>>提到有选手可以踢断27英寸的铁柱,1cm约为0.39inch,也就是说(如这尺寸是直径的话,)27英寸的铁柱直径为69厘米,和很多建筑的廊柱不相上下,就是用炮也未必轰的断,不知这位尚非最强的黑市拳手长的是何筋骨呢? 所以我在前帖中要说一句:夸张了些。

                      技击术真的和民族文化无关吗? 欧洲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冷兵器时代,长期的战乱,盗贼也不比亚洲少,为何没有如亚洲发展出如此繁多,体系相对完备的搏击技艺呢? 不要说拳击和法国踢打术,他们形成不过2-300年。

                      中国有这样一句话: “真人不露相”,很多德才兼备的武师,追求武道德目的在与增加自身的修为,规范自我的道德操守,都不喜炫耀武技,(更不愿挟技欺人) 鲜于与他人讲手,有了纠纷也尽量以不动武的方法解决。自然少了很多切磋的机会。

                      反观泰拳,泰人本是好勇斗狠的民族,一言不和,动手比武的情形,于今尚有,前代尤烈。执政者鉴于民风如此,于拳术比赛,排解纷争,以制止私人殴斗,一为提倡拳术,二为维护国家的传统民族娱乐。

                      如何?

                      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盗贼.....确实对技击术发展有一定促进,但这种性命相搏对搏击术发展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

                      自唐安史之乱,5代十国,到宋代,中国大地战火就没有停过,如你的观点,汉民族的搏击技艺应是相当之强了。

                      但如宋代,面对没有如中原般系统化搏击技术的西夏,辽,金的军队,汉军一筹莫展,当然是指最可以体现搏击效果的野战,除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弓马非汉所匹外,将领,兵士的搏杀技能也要强于汉军,赵构就是见到金军的强悍而吓破胆,对金政策无法强硬以来的.(ps: 战场上取胜的另一关键,战术方面这些少数民族军队大不如汉军,如金的战法就颇为单调,只知道突破中坚,两翼合围)。

                      这是官兵对阵,民间呢,“金有狼牙棒,宋有天灵盖” 而不是“我有杀敌(武)功”。

                      经过一系列战乱,到了明朝,我国有了一个奇特的敌人,由日浪人,中国败类组成的倭寇,一时间江南鸡犬不宁,面对倭寇的剑术,我方战绩如何? 76个倭寇劫掠纵横,残杀国人3000多人,后方被大军剿灭。此事除反映出我国官方处理不力,民众团结,反抗精神不强外,亦说明与之对阵我官民搏击技术的效果也要略逊于倭寇。(我前贴也说过戚将军要安排3名兵士对付一名倭寇才有胜算)。

                      朔认为,判断搏击技术之强弱,在於该技艺与其他技艺相比能否用相对少的付出的,收到相对大的效果。

                      否则,比赛胜负所显示的只是选手个人的水平,而不完全是该技艺的高下。

                      兄台提到太极的训练艰苦,( 朔从未认为太极只是软绵绵的花架子,杨露蝉三探陈家沟,为的就是”无敌“二字,太极搏击之强可见一斑)。

                      但柔道的训练也很艰苦,苦练10余年柔道的人打得过苦练10年泰拳的人吗? 所以说泰拳的搏击性要强于柔道。

                      搏击之技无非是强化攻击力,体力,抗击打力,灵活性...的训练方法,加上对敌时所采用的招式。如铁爪功训练方法包括用3指做俯卧撑,铁牛耕地,抓抛铁沙袋,之后要用草药浸泡手指,活血化淤等.........泰拳多为打沙袋,踢木桩,(中国武术中也有,冯玉祥就有此习惯),荡绳摆头等....

                      就招式而言,(空手搏击)无非是拳,掌,指,腿,膝,肘的攻击,腿法有无非是正踢,侧踢,后踢(包括踹),旋踢,扫腿(或鞭腿),手部攻击则无非是掌劈,指戳,直,摆,勾拳,中国武术也跳不出这个巢臼,截拳道,太极等高手也可借力打力,如说有人会发气功炮,朔是不信。

                      泰拳,跆拳道,空手道,踢拳道等就是不停的在训练这些看似简单招式,我武术则有更多招数,且很多的招数更想京剧的亮相。如旋子还可以说是可以增强平衡性,和灵活性,但朔有些不懂双风贯耳之类,空门大开的招数,练的有板有眼有何用?

                      啊啊啊,棋又输了。不写了,连我自己都不知在写些什么?

                    • 家园 很不错的评论文章。顶一下。
                • 家园 补充一点,散打确实不是什么好的比赛形式

                  要真正体现武术的特点,就应该在规则,护具上多想些办法。此外,柔道,跆拳道和泰拳的推广都有一套完善的商业运作体系,这套体系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参与,形成了人才规模和世界影响,相反中国在这方面就比较落后。就那中国式摔交来说,国内已不把它作为全运会比赛项目,而法国的中国式摔交运动却开展的如火如荼。一句话,要想使武术等国粹走向世界,必须在制度上作文章,培养更多的青少年。否则,若干年后,中国人会真的以为不伦不类的散打和满片花草的舞术就是中国工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