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欧洲十二天·罗马 -- 颜赤城

共:💬11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欧洲十二天·罗马

    第一天 初到罗马

    从飞机上看罗马,第一个印象是贫瘠。惯见的美国地貌主要是田野,道路。法兰克福也差不多,但是房屋密度比美国高一些。罗马看着就是荒地,像是经历了旱灾一样,地里什么也不长,草也稀疏。有零落的农舍,却没有明显的道路。

    出了机场。这个城市让我想起了八十年代的北京,搞“黄土不露天”之前的北京。城市非常的不整洁。路边就是无人照管的荒地。到处是人们随手丢的垃圾,也没人打扫。居民楼看着很让人担心,觉得住在里面一定也不怎么样。像是个西方宣传的破败的共产主义东欧国家。这只是说市容,街上的车辆还是湍急的。

    到了市中心,出现了大量震撼的古迹。下面的几天要细细看来。

    城里的街道感觉非常超现实和荒诞。掺杂着荒蔽和繁华两个感觉。建筑街道完全的保留下来,连打扫都不打扫。建筑的外观就有点破败了。如果只看二楼以上,没有任何生迹,其实里面的旅馆都是按现代规格装修的。街边一楼都开了商店,外面也极其俭朴,只是写个名字。街上没有树,没有泊车,可以说什么都没有,电线杆垃圾桶都像是文物。如果把熙熙攘攘的车流和人流拿掉的话,这个画面简直就是一座死城。

    第二天 古罗马帝国的遗迹

    竞技场是罗马最有名的建筑了。不知道对罗马市民心理上有什么影响。中国的土木建筑易毁于火灾,风化的也快。像长城和圆明园那种沤不烂的石头建筑都在城外。竞技场这么个庞然大物就在市中心雄然傲立了两千年,不知道罗马人是不是也写了好几首类似《赤壁怀古》的诗篇出来。

    离开竞技场,一转就到了Palatine和Roman Forum。体积比不上竞技场,但是因为事先不了解,冲击力很强。这些都是损毁严重的宫殿,尽是残垣断壁,庞大的不得了。有的即使只剩地基了,也可以看出规模,可以想象当年的雄姿。都是几根柱子直刺天空数十米高,便是某某神殿的遗址了。环顾四周,怀古之情油然而生。试想当年诸位都在的时候是怎样的风光?!(不知道有没有同在的时期,年代上有间隔。)可惜没有看到复原图。为什么在关于罗马帝国的电影里也没这个建筑群?

    最后看的是Victor Emmanuel Monument。超级宏伟的大台阶和宫殿,有诸多雕塑点缀。两边的顶上再加硕大的青铜战车像。第一天到罗马的时候在路边偶然看到就引起了我的惊叹。知名度较低恐怕是因为资格较浅——一百年前为纪念意大利第一个国王而建造的。

    第三天 梵蒂冈

    前一天还是两千年前的古罗马的遗迹。今天跨越一千多年,梵蒂冈多的是艺术品,还有世界最大的教堂圣彼得。

    来之前我很担心排队的问题,听说一般要一个小时的队,有时候更长。我们是下午1点多到的,基本上没有队,直接进屋了。但是里面也要周折一番,要安检。不理解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安检。如果要破坏艺术品,带点脏东西就行了,检查不出来。

    这是个非常非常奢侈的地方,到处都是雕像。想来雕塑在当时是个普及的工匠化的技术。有时候一个房间摆了太多,让我觉得像是进了做石膏像的乡镇企业的库房。这一天看到了很多在中学课本里见过的名雕和名画。著名的有The Laocoon,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天顶壁画,雕像Pieta。米开朗基罗崇高地位可以从博物馆的设计看出来,整条参观路线都布满了路标,“西斯廷请往这里走”。好像游客只是为了一个顶画而来。其实这个博物馆的路线是限定好的一条路,你不会错过任何东西。终点就是西斯廷,是压轴戏。

    看完西斯廷,再拐一拐就到了圣彼得大教堂,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我听说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在韩国,估计是按建筑面积算的。要论古典的教堂,肯定是这个圣彼得了。我看了很多教堂,这是最宏伟最奢华最骇人听闻的一个。除了荣耀和风光,可能也有浓厚的腐败的气息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四天 罗马休闲生活

    今天的行程很轻松,就是看几个广场和喷泉。

    第一站是西班牙阶梯,没有鲜花,不如图片上的好看。然后去Trevi Fountain,挤满了人。在罗马街道里逛一逛,和第一天刚到的感觉不一样,绝对没有古怪感觉,相反很适意,到处是小餐馆和小商店。可能是城区不一样。然后去Navona广场。

    在广场上看到些街头艺人。一个是木偶舞蹈,还有一个小丑。不是那种化了妆的小丑,就是喜剧演出。还真是很搞笑,水平挺高的。他站在广场边上演出,观众围成半个圆圈,他后面是街道,就有人走过,比如马车、推婴儿车的父母、警察、穿着时髦的青年、牵狗的人。他就经常演着演着突然停下来和这些路过的行人作互动演出。也算不上是即兴演出,因为肯定有这些人,他见人下菜,但是效果很好。

    看着人们无所事事的消磨掉一个下午,很羡慕这种生活。时不时应该这样一下,可惜美国没有这种地方。

    欧洲十二天·威尼斯

    欧洲十二天·巴塞罗那

    • 家园 看不到片片啊
    • 家园 Sistine 我也偷拍了一张

      罗马,我的印象就是中国的小县城,还是不发达的小县城

      最得意的一张, Sistine Chapel

      没有三脚架, 没有闪光灯。。。 一个保安当时都根我急眼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你的第二张照片里天空拍的很美啊
    • 家园 鼓励一下。曾经路过罗马和巴塞罗那却没有去看看,一直很遗憾
    • 家园 【原创】欧洲十二天·巴塞罗那

      第八天 出门在外

      “桐桐,你喜欢巴塞罗那吗?”

      “喜欢。我还喜欢五塞罗纳。”

      今天从威尼斯到巴塞罗那。这两个地方的机场干干净净的都比较像样。法兰克福和罗马的机场实在档次太低了,让我看轻了欧洲。

      到了旅馆,Hotel Pulitzer。耶,很现代。这次出来住的旅馆都很满意,在罗马住的Hotel Artimede,在威尼斯住的Hotel American。事先作了研究,tripadvisor网站很管用。我还从来没住过Pulitzer这种现代装置的。听说过,没住过。整体是深色调。挂了些现代画。浴室的洗浴池不是白的圆的,而是黑的方的。被褥很舒服,不是常见的毯子,而是鸭绒被。我在夏威夷的希尔顿才睡过这种床。灯光暧昧,都是一个个光圈,开关时有个明暗过渡。设计得非常奇怪和不方便。只有一个按钮可以关灯,一关就是关所有的灯。也就是说,如果想关掉卧室的灯却留下浴室的灯,只能关掉所有的灯之后再重新打开浴室的灯。如果打开了浴室的灯,就关不上了,除非关掉所有的灯。真是莫名其妙。

      年轻的时候旅馆不重要,就是个睡觉的地方,一早就出去跑。带着小孩旅游,一个好旅馆就很关键了。

      说起这次旅行不方便之处,最主要的是欧洲的残疾人设施很落后,到处都是台阶。我们不是残疾人,但是有小孩坐的小推车,是一样的。小孩没有体力陪大人走一整天。在威尼斯,到处都是桥。加上一个平的斜坡是很容易的事情,就会减少很多我们这样父母的麻烦。但是没有。整体上巴塞罗那比罗马好很多,但还是不够。北京的大景点这方面就做得很好。我去年回国逛颐和园的时候就颇有体会。

      另外就是信用卡远远不如在美国那样普及。我已经不太习惯用现金了。麻烦,危险。

      第九天 高第

      就像在梵蒂冈会让你牢牢的记住米开朗基罗,巴塞罗那的明星是高第。

      高第算是现代派。西班牙有一批惊世骇俗的艺术家,毕加索、达利、高第,给这个国家造成了特有的风格。说是现代派,其实应该说是科幻派,完全是异形科技的架势。一百年也没完成的Sagrada Família不是凡尘之物。装饰诡异,有蜗牛、蛇、蜥蜴。已建成的八座高塔巍然耸立,顶上是水果形状的造型。入口是西侧的Passion facade,棱角分明的印象派,是后人之作。我更喜欢东侧的Nativity facade,高第的韵味更足。表面像是岩洞石壁一样坑洼不平,嵌着一组组雕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高第的另一个代表作是Casa Batlló。规模要小多了,是民宅。色彩比教堂要鲜艳得多。外面的阳台和窗户就像怪兽的骨架。所有的东西都是曲线形状,门窗楼梯扶手。既然这些东西都要特制,价格想必不菲。楼顶天台是烟囱。烟囱是最可以让高第自由发挥的地方,什么形状都可以。这里由彩色琉璃瓦铺就,也是他喜欢用的一种装饰方法,很热情奔放。

      这么好的建筑为什么不造了呢?可能是因为这种风格不能变成常态,别人造了只能被讥为赝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十天 La Rambla

      La Rambla是巴塞罗那的观光大道。梧桐树遮荫,通向海滨,左右四周有很多景点。路边是小商店和卖艺人。化妆的艺人有两种,一个是可爱美丽型的,吸引家庭游客,一种是恐怖刺激型的,吸引年轻人。

      这条大道直通海滨。并不是面向大海的海滨,而是一个港湾。有购物中心、水族馆、游艇港,一副热带旅游城市的无忧气氛。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沙滩。

      晚上十点的La Rambla还是游人如织。 我碰到一个印第安人的乐团在演唱。在巴塞罗那遇见很多街头弹唱的艺人,颇有些水平不错的。这四个印第安人气势端的惊人,硬生生把那苍茫的山谷平原和骑马驰骋的豪情带到了这个异国的消闲街头。我在震撼中买了他们的CD。回来之后在车里听一点感觉都没有。无数次经验证明:听音乐还是要听现场。这和看欧洲不能只看照片是同一个道理。

      第十一天 迷你奥运会场

      今天去了Montjuic。看了里面的展览。我这种不懂的人看来好像馆藏不吸引人,好在有几幅毕加索的画充点门面,满足了我这样的游客的虚荣心。

      后面是当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主会场。当年看转播,觉得是个巨大的体育场。实际上出乎意料的小,小得可怜,是个任何一个城市都会有的体育场。我又重新看了一下用弓箭射上去的著名的点火仪式,从画面上看确实是个很大的火炬,但其实很小。这座体育场原建于1927年,为了92年奥运会又重建,也难怪。外侧有一些雕塑,但是和古时候建筑的华美就完全不能相比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十二天 最后吃一顿

      今天去了Parc de la Ciutadella。里面有个漂亮的喷泉,也和高第有一点点关系。其实最后几天并没有什么特意要看的,一是为了凑公司报销的天数,二来觉得度假出来天天赶景点也不好。我们还在一个小池塘里划了划船。好久没划过船了。

      中午去了一个很有名的餐馆吃饭。这是第二次来了,上次来的时候被告知“已满”,就预约了一个。这个餐馆没有菜单,他们给你上八道菜,带酒。这样蛮好,避免了不会点菜的苦恼。主要是海鲜。很好吃,但也很难说一下子把其它餐馆都比下去。巴塞罗那这里有一种叫hake的鱼的菜很美味。还有一个蒜汁鱿鱼可能是家常菜,到处都有,味道不错。

      意大利的晚餐七点半开始,我们还不太适应,总要下午补一顿。到了西班牙,晚餐要到八点半才开始,我觉得一天要吃四顿才撑得住。有些餐馆周末关门,很奇怪。很多人从午餐就开始喝酒,我也不太习惯,大中午的就晕乎乎的。

      下午去了动物园,不大不小。长形的,所以转一圈还要很长时间。恰巧赶上了海豚表演。最后这几天虽然没什么特殊的目的,但是倒也一点不觉得无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可能意大利的基础设施稍差吧,感觉德国还不错

        德国的公交铁路都可以搭载轮椅和残疾人,看到过火车司机用一个电动升降机似的东西把轮椅和人一起收进去。德国车站的地下通道也都有电梯可以直达月台,对拖着行李赶路的人和残疾人都很方便。

        我曾经留心过德国的无障碍设计,只要是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在内都没有问题。至少保证有一个入口可以让轮椅进入,然后利用建筑内部的电梯和楼层通道就可以到达任何角落。

        欧洲各国情况差的比较大,就连电源插头也是各有各的标准。总体来说德国的基础设施状况大约是最好的了,下回再推着小车的话,优先考虑德国吧

    • 家园 【原创】欧洲十二天·威尼斯

      第五天 惊艳威尼斯

      今天坐火车去威尼斯。罗马的治安名声不好,都说小偷很多。从我个人经历看,没有传说得那么差。我只在火车站经历了一次。当时是离开了行李车一段距离,回头一看就有个形色可疑的人四处张望着向我的行李靠近。我急忙赶回去,他也就离开了。

      坐的火车是“欧洲之星”,但不是高速。很多年没坐过火车了,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好像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每年都要坐一次火车。路上没什么风景可言。不出意料,毕竟从飞机上看就很失望。

      看完圣彼得教堂之后有点审美疲劳。五岳归来不看山嘛。那么巨大奢华的教堂都看过了。好像什么教堂都可以不必再看了。到了威尼斯原先计划的景点似乎也是可去可不去了,心里有点茫然,好像没什么特别想看的。但是威尼斯不是我所想的!

      众所周知,这座城市布满了水道。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各种船只,没有汽车。其实步行是最主要并且是旅游的重点。这不单单是个水城。卖点还在艺术气息和城市结构。这里有很多艺术品小店,和艺术展览。我看到威尼斯双年展正好是中国一群艺术家的“下代基因”。在这里行走,步换景移。一会儿是狭窄的小巷,两边是精致的小店。一会儿就豁然开朗,来到一个小广场,旁边耸立着大教堂。再往前钻,一座小桥,左右一望,能看到其他的巷子,水边上有小船穿梭,两边的楼上的窗户都摆着鲜花。经常能遇到时装模特在拍照。我禁不住说:“这里比罗马还美!”这次旅行总在不可能更好的时候呈现更好更新的体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六天 美味啊!

      今天还是逛威尼斯,全城的重点是圣马克广场。但亮点在晚餐。

      这几天一直在吃意大利餐,其实多少有点失望,觉得名过其实。它的风味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好吃,但也就是那样了。今天吃的餐馆叫La Rivista,就很有点“喔!真好吃!”的感觉了。很多食客吃完了菜还要用面包抹干汁水吃个干净。这个餐馆号称菜式新颖,每月换餐单。甜点有个体拉米苏Tiramisu。好像是法国菜,口感细腻,香纯!

      烹调,可以是一种艺术。皮萨原产意大利。意大利的皮萨和美国的皮萨是非常不一样的两种东西。美国的皮萨料极足。厚厚的,布满了各种肉和蔬菜和调料,吃在嘴里的味道不出意料。意大利的皮萨上面没有太多东西,但是吃起来满有味道,吃到嘴里让人很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可能就是烹调的技巧所在了。意大利街边店2欧元的皮萨我也吃过,味道不赖,价廉物美。

      第七天 Gondola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Gondola就是威尼斯的黑漆金边的小船。主要是服务于游客的,当地人只有在像婚礼这样的特殊场合才会坐。他们结婚坐Gondola可能有点像我们结婚就要开出一串奔驰轿车一样。

      最开始想可能要几十块钱吧。一打听,竟然最短的线路也要一百。并且好几个人上来讨价还价,感觉就不太好。后来有个船夫的价钱还差不多,就坐上去了。还是挺好玩的,在小河道里穿来穿去。船夫人也不错,经常逗桐桐玩,也时不时和路上的熟人打招呼。

      这次在河道里见到了一串日本游客,年轻的一对一对的,身上装点的零碎很多。这一趟我很少看到日本人,在罗马看到的亚洲人都是中国团和韩国团,日本人是不是不怎么来欧洲了?之前我听说中国游客在欧洲的消费已经超过了日本人,看来这不是一个追赶和超越的过程,而是一个彼消此长的过程。说起旅游团,我是尽量避免跟团。我觉得中国团在行程安排和服务上都比较糟糕,只能满足一个最初级的“我到过那里”的要求,说不上什么旅游体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