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给你顺便做点思想教育吧 -- 雷声

共:💬4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给你顺便做点思想教育吧

    徐家汇教堂

    原来叫圣伊纳爵教堂。解放后变成主教座堂(原来是董家渡教堂)。解放前虽然坐落于法租界之外,却是绝对的法国势力范围。周围有修道院(现老站饭店)、孤儿院、教会学校(现徐汇中学,市重点)、图书馆(现徐汇藏书楼,有大量古老的基督教书籍)、天文台(现划归市政府,就在教堂旁边)、出版社、印刷厂。

    解放前天主教徒虽然占人口极少数,但在精英阶层有巨大影响。解放后到8x8是反政府活动的一个据点,有数次大规模逮捕活动。现在的金鲁贤主教算是个比较拎得清的人。

    国际礼拜堂

    英文叫Community Church,意思是“社区教堂”。英文里Community也长用来称呼信教教徒的群落,有针对异教徒的意思。解放前外国侨民中有很多基督教信教小教派的教徒,在上海没有自己的教堂,就共用设施。国际礼拜堂就是这样一个较为融洽的例子。但共用一般只限于外国人,所以中国人管它叫“国际”礼拜堂。解放前上海的基督教会有严格的种族隔离,即使属于同一个教会,外国人可以参加华人的礼拜(但他们一般不会来),华人不得参加外国人的礼拜。最典型的就是英国红教堂(现九江路圣三一堂)和法国红教堂(现四川南路圣约瑟堂)。曾有华人教堂遭火灾关闭,华人教徒却被外国教徒拒之于门外的事件。

    南京路

    原来叫Park Lane,意思是公园巷,因为通往臭名昭著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黄浦公园。后来为了纪念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周年,英国人该其为南京路。后来英国人发现用中国地名命名马路非常方便,将英租界里的马路几乎全部改用中国地名命名,成为中国用地名命名马路名的先河。但相当一段时间里华人因为见英国人来往遛马,都管这条路叫“马路”。据说这就是汉语里“马路”的来源。

    1925年,上海日商“内外棉株式会社”发生童工死亡事件,引起上海工人罢工。5月15日日本资方开枪打死工会领袖共产党员顾正红,打伤7人。上海工人向英国殖民当局交涉,却被逮捕。上海华人各界对殖民当局严重不满,发动罢工罢课罢市,并游行前往南京路浙江路交界关押工人的公共租界第一巡捕房(现黄浦区公安局)请愿,遭英国警察向人群开枪,死13人,造成历史上的“五卅惨案”。现南京路新世界百货公司南门口有一“五卅纪念碑”。

    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事件清党,很多共产党、工会领袖、左翼人士在南京路上被当街打死。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共中央隐蔽在南京路交界的云南路上。现在云南路以小吃闻名。

    1936年日军轰炸上海,南京路上先施(现上海服装公司)、永安、沈大成、采芝斋、一乐天严重受损,死173人,伤549人。

    1946年,美军士兵在上海强奸民女,打死黄包车夫。上海市民于1947年元旦在南京路举行反美大游行。

    1949年上海国军卫戍部队司令在解放军逼近的情况下试图起义,因叛徒告密,被公开处决在新新百货(现上海第一百货公司)门前。

    1989年,南京路和附近的西藏路、人民广场是上海8·8事件的中心舞台之一。南京路上数十辆20路电车被燃烧,造成严重交通中断。

    外滩12号

    原汇丰银行大楼。鸦片战争后英国商人在华业务剧增,但资金流转仍要经过英国本土银行,多有不便,遂联合香港英商成立香港-上海银行公司(Hong Kong Shanghai Banking Corportation, 缩写HSBC),中文称汇丰。

    1874年,英国人花费6万两银子在海关南购地建楼,1912年翻建成现在这个样子。建成时号称“从白令海峡到苏伊士运河件最豪华大楼”。据说楼里有四颗高级大理石柱子,原产意大利,是从一意大利古代教堂废墟里扒出来的。同样的柱子据说有6根,另外两根在法国凡尔赛宫。

    大楼中央大厅顶部有一马赛克壁画,被某些人成为“世纪壁画”。

    • 家园 外滩12号汇丰大楼

      我常常带来上海的朋友进去看,现在是浦发银行所在地,里面那四根大理石柱子真的很美,顶上我记得是8幅壁画,分别是很多国际城市的标志建筑。

      外面有两头铜狮,已经被游人摸的很光滑了,我每次去也要摸摸他们的尾巴,和他们打个招呼^_^

      转到楼的南侧,也就是福州路,大楼的侧门还有非常精美的铭牌:HSBC汇丰

    • 家园 呵呵,思想教育没看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