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改革与文革的破坏 -- 沫水若水

共:💬22 🌺6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改革与文革的破坏

    现在要说到文革破坏了什么,必然会有人说改革照样破坏,而且破坏更大。我觉得都有道理,但是在我个人看来,改革的破坏一般是在发展中难以避免的,文革的破坏经常是不必要的,是纯粹的浪费,格外让人痛心。比如环境,改革中环境保护做的不够,破坏很严重,但文革那样砍树、围湖造田,虽然规模更小,但总让人觉得是可以避免的。文物保护、教育、科研都是如此。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和文革不文革好像没关系啊

      但文革那样砍树、围湖造田,虽然规模更小,但总让人觉得是可以避免的。

    • 家园 我们家乡的杉树和松树全是集体时候载的

      小时候(80年代)还不少,当时明令禁止上山砍,经常有人因为砍树被罚款。但这几年全砍光或者烧光了

      声明:我不反对改革

      • 家园 确实如此

        我小时候,老家绿化是很不错的,就是分田到户那一年,短短几个月时间,渠道上、公路两边等公有林木全被砍光,到现在也没恢复过来,特别是由于水利设施上的树木被砍光,导致水利设施损毁严重,实在痛心。我也声明:我不反对改革。

    • 家园 颠倒了,改革开放过后是明知故犯,更加没有借口

      砍树、围湖造田之类,过去六十年从来都没有停过。大跃进,文革那个时候,大家对环境认识不足,往往意识不到这样做的后果。 但改革开放过后,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但为了短期利益(钱),还继续这么

      做。比如,最大规模的砍树,是在分田过后--六年内,全国防风林面积减少了一半。

      我亲眼见到的最痛心的为了短期利益杀鸡取卵的例子,是在内蒙调研的时候看到。一个完全被放弃的村庄,其中还有不少看起来很新的房子。一问,采金子造成的。当地地下有金子,五十年代初发现的。采金要用氰化物, 加上当地半干旱的自然条件,污染很难被稀释。所以,当时的决定是不采,留给子孙后代,等将来技术进步了也许可以少污染就能开采。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了,等不到技术进步就要有水快流,争先恐后土法上马。一开始不少人高兴,采金得了快钱起了新房子。可是很快,连水都没得喝了,所有人都不得不离开刚盖没多久的新房子,另寻活路。

      给我作向导的蒙族大叔说起来掉眼泪“五六十年代全国那么缺乏硬通货,都没有开采。现在为了眼前一点点钱,不惜断子绝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