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回忆】电影《卖花姑娘》与踩踏事件 -- 重庆老牛

共:💬28 🌺2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回忆】电影《卖花姑娘》与踩踏事件

    昨天在网上看到有朝鲜老电影《卖花姑娘》的下载地址(外链出处外链出处),于是下载下来重新看了一下。说起来可能有些年轻的朋友不会相信,但这部电影在三十多年前绝对算得上是大片,因为那个年代的国人,除了8个样板戏以外,就只能看到为数很少的其他电影,外国进口的片子也就只有那些友好国家的电影了,而且机会还很难得。

    当时有顺口溜是这样评价这些电影的:

    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越南电影,飞机大炮

    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

    朝鲜电影,哭哭笑笑

    这部《卖花电影》就是其中哭哭笑笑的典型,现在看起来好像没什么感觉了,但在当年,中国人的文化生活极度贫乏,这部影片真是赚足了中国人的眼泪,特别是这还是一部当时少见的宽银幕影片,更加吸引人。在全国各地,都曾经有过万人空巷的盛况,甚至出过人命(我在下面会讲到)。而几十年后,人们才知道,这部电影还是金日成的作品(有人说是金正日指导拍摄的),被誉为朝鲜五大革命歌剧之一。

    《卖花估娘》被誉为朝鲜五大革命歌剧之一。

      中国放映是电影版的《卖花姑娘》

      作者:金日成

      主演:洪英姬

      故事简介:

      村里的姑娘花妮每天上山采花拿到市场上去卖,她父亲早亡,哥哥入狱,母亲得了重病,家里还有个瞎了眼睛的妹妹,为了买药给妈妈治病,她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虽然身患重病,但花妮妈妈一直在为白地主家干活还债,因为家里穷,她甚至无钱买粮,家里的吃的还要向别人借。地主家的狗腿子总让花妮到白家干活,但妈妈就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去当地主家的丫头。

      几年前,妈妈在地主家干活时,小女儿顺姬看到了地主老婆吃的东西,刚上前一伸手就被推倒,旁边热火上熬的参汤和着炉灰全掀在了顺姬的眼睛里,顺姬从此成了瞎子。得知了实情的哥哥哲勇一怒之下烧了白地主家的柴房,但被警察抓进了监狱。

      母亲水米不进却又终日劳作,身体状况愈发糟糕,花妮卖花攒下的钱已经差不多了,只要再卖一些挖来的野菜就可以了,当她发现顺姬偷偷在街头卖唱非常生气,她不能容忍自己的妹妹去卖唱赚钱。好不容易她们向医生买得了给妈妈治病的药,但回家时却发现妈妈已经去世了,两个女孩悲痛万分,花妮决定去找哥哥哲勇。

      历经万苦花妮找到了哥哥待过的地方,却被告知哲勇已死,为了瞎眼的妹妹,花妮忍痛返乡。

      顺姬每日在村口的山岗上哭叫妈妈和姐姐,身患病疾的地主老婆怀疑死去的花妮妈的魂附在了顺姬的身上,以致她久病不愈,白地主派狗腿子把顺姬背到雪地里冻死,但老婆的病仍不见好。

      花妮终于走回了家,但妹妹的走失再次让她伤心,目睹实情的大爷告诉花妮是狗腿子害了顺姬,花妮到地主家讨还妹妹,却被狗腿子锁了起来。

      出狱参加了革命军的哲勇返乡看望家人,在猎户的家里看到了被救的顺姬,回村后他带着村民打到了地主家救回了花妮,兄妹三人终于团聚。获得了新生的花妮又抱着花篮上街了,但那些花却分外艳丽。

    我对这部电影没有太深的印象,因为从来没有看完过。但是当年出人命的那一次,我却是亲身经历了的,只不过,关于这件事情,当时没有见报道,后来也没有什么消息,直到近几年,在网上才看到有人写回忆文章,刚才放狗搜了一下,原来的出处已经找不到了,只找到这一个转贴的。

    悲剧,发生在电影《卖花姑娘》映完之后

    从这篇文章的描述来看,作者应该是跟我大哥年纪差不多(都是知青),也就是比我大10岁多点。他的回忆应该比较准确,毕竟他也是在现场、并且还完整经历了的,而我虽然当时也在场,但没有完整经历。所以,在此就只能把我当时经历的、了解的事情说一下。

    我那个时候应该是在上小学,放映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在一个晚上,在驻军部队的操场。江津的驻军一直都是共军的一只主力部队(13军的),当时好像是叫做56013部队,按老百姓的说法,应该是一个师的兵力,因为这个操场就在被称作“师部”的地方对面。这个操场总的大小可能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中间是一个标准的足球场,环绕着的是跑道,整个球场和跑道都是铺的煤灰,曾经也是我们踢球和开运动会的地方(在学校运动场改建的期间)。操场有一道一人多高的围墙围着,正对师部大门这一边有一道大门,大约不到10米宽,大门对面是师部大门,中间以一条横街相隔,横街一头通往城区,另外一头通往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也就是出城方向。从大门进操场的话,迎面而来的是一道高高的照壁,上面有毛主席语录,转过去背后是空白的白色粉墙,放电影的时候,这道墙壁就是电影的幕布,而观众也就坐在操场上看露天电影。

    关于为什么放映这部电影,在那篇回忆文章中已有描写,我就不再多说。我记得当时是我父亲单位分发的门票,由于我父亲单位在县城东门外,而部队操场是在西门外,所以单位还找了车把大家都送过去的。我们一家五口(父母、二哥还有我和弟弟,大哥好像不在家)、还有一些邻居都一起去的。

    一路上,可以看到到处都是人,都是去部队操场看电影的。我们的车在离操场很远的地方停了下来,然后我们大大小小的一群人就步行进了操场,门口有士兵把门查票,进门后也看到不少士兵维持秩序,但是人实在是太多了。记忆中好像就没有任何空余的地方,除了操场中间还有一些板凳可以给有票的人坐以外,周围还有大量席地而坐的、站着的、趴在围墙上、树上的人。

    等了很久电影才开始放映。我们倒还是坐在中间,但因为人太多,感觉非常不安全,周围有不少小青年向中间的人群扔烟头或者石子。所以,在中途换拷贝的时候,爸妈就决定不看了,带我和弟弟提前离开。我二哥稍微大一点,他还想看,于是他就留了下来,准备与邻居看完后一起回家。

    后来就知道了这还真的出了事,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踩踏事件。这起事件的发生现在看来应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那个场地本身就不适合举办这样大型的群众活动。从我二哥的叙述,以及前面这篇文章的回忆来看,当时场内可能有上万甚至更多的观众,而操场只有一道宽不到10米的大门,并且还不是畅通无阻的,因为在场地与大门之间还有那一道照壁。而就算是从大门出去了,外面的一道横街也起不到像车站广场那样疏散人流的作用,于是人流更加拥挤,再加上外面道路还在养护,很容易人就被挤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最后的结果就是15人死亡,上百人受伤,一件本意是融洽军民关系的活动就这样以悲剧收场。

    我二哥当时也不大,但还算机灵,看到这么拥挤,他就干脆没有向外走,就站到照壁的背后,一直到后来事情差不多结束了才出的门,所以他应该也是看到了全貌,但后来没有再听他提起过这件事,可能也是不愿意再去多回忆。

    所以,这部《卖花姑娘》电影在我心目中的印象一直是与这起悲剧联系在一起的,现在看到这部电影,首先想到的就是当时在自己家乡所发生的悲剧。用那篇回忆文章作者的话来说,真的不知道朝鲜的电影艺术家们倘若能听到这一消息,他们的心情将是如何?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记得是这样的

      阿尔巴尼亚:打打闹闹(基本上是战争片)

      罗马尼亚:莫名其妙(剪辑太多,尤其是接吻跳舞镜头,一部“多瑙河之波”,从一开始的2小时3刻,到后来洁版只有2小时不到,造成情节不连贯)

      越南电影好像没有评价,实在太少,

    • 家园 以前

      去一家东北角书店的时候 心里总担心 那家书店有四楼吧(?) 人总是挤得满满的 楼梯极窄 忍不住总会想 这要万一有点事 冲出去可真是不容易。多年没去了 也没听说过有什么事故 万幸!

    • 家园 南北都很能煽情啊
    • 家园 文革期间拍了很多电影的

      有的水平相当高,比如 闪闪红星。

      江青和上海市委对电影创作十分重视的。

      • 家园 同期的《渡江侦察记》和《侦察兵》拿到现在也是精品
        • 家园 《侦察兵》不怎么样。

            不过也比现在某些电影好些。

            印象最深的就是被解救的游击队长不相信这些侦察兵是TG,说了半天,最后叫了声“同志”就信了。

            重拍的还有《南征北战》,不如以前的不过还将就,只记得胖子多了。

            《闪闪的红星》还是不错的。

          • 家园 《侦察兵》里表演,很生硬了

            王心刚的表演远不如文革前的电影。同样是演英雄,离《海鹰》太远了。这条同感

            不过也比现在某些电影好些
            。导演还不敢配茶杯茶碗的。

            听说老版《南征北战》罪名之一是共军的衣服太破,新版的就整齐了。

            忘了从哪里看的,有人评价新中国的电影高峰是六十年代初期。觉得差不多吧。

            • 家园 六十年代初的许多电影非常好。

                不管是艺术性、思想性都好,只是有了“高大全”的开端。

                印象深的有:

              英雄儿女

              红日

              南征北战

              冰山上的来客

              五朵金花

              今天我休息

              大李老李和小李

              我们村里的年青人(上下)

              锦上添花

              平原游击队

              三进山城

              铁道游击队

              云雾山中

              羊城暗哨

              刘三姐

              还有不少名字忘了,上面有的可能拍的还早些。

              对了,还有个《英雄李长空》

              最后一个是忽悠人用的:英雄礼堂空

              • 家园 平原游击队是55年拍的

                新中国电影,我以为是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出产的好片最多,改革后另算了。

              • 家园 最喜欢柳堡的故事

                还有百看不厌的小兵张嘎和平原游击队.非常贴近生活.

                现在的电影徒有大场面,导演都忘记了什么是电影了.

                • 家园 确实

                    现在的电影画面可以拍的非常美,某些场景可以拍的非常振撼,但故事情节、内涵就没法说了。

                    张一类的大导演早期电影还将就,现在的俺从来不看。

        • 家园 个人感觉,1974年的《渡江侦察记》比不上1954年的,

          虽然它成了彩色的,虽然都是汤晓丹导演的。人物脸谱化了许多,仅从陈述扮演的敌情报处长就可看出,王惠更不能和孙道临比了。

          顺便说一下,汤晓丹的《怒海轻骑》是我看的第一部电影,据我的父母回忆,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嘴里念叨的都是怒海轻骑,怒海轻骑....

      • 家园 《闪闪的红星》算是文革后期作品了

        从网上看的介绍是,

        《闪闪的红星》被送到国务院文化组后,文化组领导吴德、于会泳、谢铁骊、李德伦等人看了直拍手叫好,分管电影的刘庆棠更是乐不可支,竟然未经中央领导审查,即将影片定为向国庆25周年献礼的重点片,并向江青报喜。

          可有人向江青“告密”说:《闪闪红星》这部戏是为许世友写的,潘冬子原型就是许世友儿子许光。江青闻言大惊,忙令张春桥调查此事。1975年夏天,几个穿灰色样板服的人把小说作者李心田叫到济南南郊宾馆,表情严肃地让他谈谈《闪闪的红星》创作经过,还问他对许世友的印象如何?李心田说:“毛主席说过‘许世友是员战将,陈毅打仗,南靠粟裕,北靠许世友’。”李心田引用毛泽东的话,来人也不好说什么,便跟随李心田到他家里取走了这本小说的创作手记。后来,李心田才知道,这是江青搞的鬼把戏。那几个穿“样板服”的人,是拿着张春桥办公室的信来的。他们听了李心田的介绍,看了他的创作手记,又找了鲍先志的儿子鲍声苏,知道了小说创作并非为许世友“歌功颂德”后,方才罢手。《闪闪的红星》因此“逃过一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