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甲骨文背后的故事 -- r33300

共:💬43 🌺23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甲骨文背后的故事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最引以自豪的是我们有5千年的灿烂历史。当然,这是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来说的 -- 中国人以史书为纪,史书上能够上溯到三皇五帝甚至更远,所以有5千年之说。然而,按照国际标准则是以国家城邦的出现为准。这样一来,直到20世纪初,周朝之前由于只有文字记载而没有考古发现,所以那以前的一两千年就不好说了。

    但是,一件事的发生却改变了这个尴尬局面,那就是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后来的殷墟的发掘。

    说起甲骨文的发现有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

    相信大多数人都听到过这个故事,甲骨文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偶然出现了,时间是1899年。

    但是,人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些发现和破译甲骨文的人背后的故事。

    先说说王懿荣,他是甲骨文的发现者。由于他的一次偶然生病经历,以及他自己本身对中国金石文化的造诣才使得甲骨文从中药铺登上了中华历史的殿堂。

    可是,并没有太多的人知道王懿荣最终的结局。

    王懿荣(1845—1900年) 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和爱国志士。百度百科上如是说。

    甲骨文的发现者,人所共知,但是爱国志士?这个知道人的并不多,大多数人都像我一样想当然的认为王懿荣是一个老学究。

    实际情况呢?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在1899年,王懿荣死于国难在1900年。他并没有时间对甲骨文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仅仅是让甲骨文引起人们注意,并作出了这种文字是殷商时期的判断而已。

    1900年,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是一个苦难的一年,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一年,是国耻的一年。在那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在那一年慈禧和光绪逃亡到了西安,也是在那一年,王懿荣受命于危难之时,任京师团练大臣, 负责保卫京城。

    史载,7月20日,侵略军攻入东便门,王懿荣率团练奋勇抵抗,寡难敌众,不愿为亡国奴,遂书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偕继室谢夫人、长媳张夫人,从容投井殉国,时年55岁。

    然而,历史上记载的王懿荣死国难的细节却是这样的:他先吞金,未得身死;后又服毒,可能是胃肠已被吞下的金属坠穿,亦不得死;最后他选择了跳井,这才悲壮的死去。

    一个人,在一天之内选择三次自杀,他的死志不言自明,他就是要以这种方式告诉后人,他宁死不受辱,是名副其实的爱国志士!

    甲骨文的研究由于王懿荣的殉国而告一段落,并从此转到了另外一个人的手中,就是他完成了甲骨文的初步收集工作。

    这个接替王懿荣的人是他的好友,名字叫做刘孟鹏,他也是清末的著名金石家。如果刘孟鹏这个名字陌生的话,那么另一个名字你一定听说过,他叫刘鹗,就是写《老残游记》的那个。

    王懿荣是个高官,但是他是一个清廉的高官。在他死国难后,再加上北京被来自世界各地的“文明强盗“洗涤过后,他留给儿子的是几千片自己收藏的”龙骨“和一个空空的宅院。王懿荣的儿子为了能够办理他的后事将他收集的”龙骨“卖给了刘鹗。

    与其说是卖,不如说是将王懿荣未竟的工作交给了刘鹗,相信王懿荣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

    由于王懿荣的发现和他的收集,龙骨的行情涨了很多,这为收集和整理甲骨文无形中增加了困难。

    刘鹗面对的就是这种困难。

    狡猾的古董商人一方面抬高价格,另一方面他们为了垄断财源,对于甲骨的来源秘而不宣,以后又谎称出自河南汤阴、卫辉等地。

    刘鹗就是在这样的困难条件下将自己和王懿荣的甲骨收藏达数目上升到了五千片左右。1903年,刘鹗将收藏的甲骨精选一千多件拓印成书,这是第一本将甲骨著录出版的书籍,为学者提供了研究实物,书的名字叫做《铁云藏龟》。

    这套书让世人大开眼界,认识商代古文字的存在。在《铁云藏龟》中,他正确地认识到甲骨文是殷人的「刀笔文字」,也尝试着认字,在他所认出的四十四个字中,有三十四个字认对了,其中十九个是干支、两个是数字。

    刘鹗是向国内外学者传播甲骨学的第一人。甲骨文的研究,自刘鹗始走上正轨。

    但是刘鹗的研究并没有走太远,1900年后刘鹗向联军处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赈北京饥困。1908清政府以“私售仓粟”罪把他充军新疆,次年死于乌鲁木齐。甲骨文的研究再次告以中断。

    接下来接手甲骨文研究的是刘鹗的儿女亲家,罗振玉。

    罗振玉,浙汀上虞人,1866年生于江苏淮安,为著名的考古学家。生平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犊、明器、佚书等,著有《殷墟书契》、《三代吉金文存》等。罗振玉在甲骨学上亦有重要贡献。在收藏上,他多方罗致,竟获甲骨三万片以上。

    罗振玉对甲骨文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收集上,他为甲骨文乃至近代中国考古学指定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前面交代过,由于狡猾的古董商人的刻意掩埋事实,从王懿荣到刘鹗都认为龙骨出自河南汤阴、卫辉等地。他们并没有进行实地考察,仅仅是从商人口里得知。这对于考古,乃至于甲骨文的破译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你无法有效的把杂乱的甲骨碎片通过它们的出土地关联起来。

    罗振玉突破了前人的做法,他通过不懈的努力,从商人嘴里得知了龙骨的真正出土地 -- 河南安阳小屯。并且最终他亲自到达了龙骨的出土地。那是一个标志性的历史时刻,从那时起,对于甲骨文,乃至未知历史的研究,人们的眼光开始从故纸堆转向了实地文物考察,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考古事业的一个极大的飞跃。

    罗振玉率先正确地判定了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之地,同时他还指出甲骨出土地小屯即殷虚遗址,也就是殷朝国都。这对后来的甲骨学研究具以及众多文物出土乃至殷墟的挖掘都有重大的意义。

    在甲骨文研究上,刘鹗与罗振玉都是有影响的人物,又是儿女亲家,更有趣的是,两人生前均被人视为“汉奸”。刘鹗是因为结交联军,私售仓粟;而罗振玉走得更远,他在晚年投身于筹划建设“满洲国“。这固然和他们所处的时代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无论如何他们两个对甲骨文的研究最终没有达到一个系统的完善的地步。

    完成甲骨文研究的这一个飞跃的是另一个我们熟知的人物,他叫王国维

    王国维和罗振玉既有师生之情,也是儿女亲家,他有着和罗振玉相同的政治见解和抱负。事实上,作为前清遗老的他曾经多次试图自杀殉清(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1927年啊,距离宣统逊位已经过15年!)。

    在甲骨文研究上,如果说刘鹗和罗振玉是从“字”的角度来认识甲骨文,那么王国维的贡献则是他开始利用甲骨文中记载的文字对商代历史进行研究了。

    王国维对甲骨学研究的独创性贡献,主要在于用甲骨卜辞这种考古发现来探讨和印证商周历史和典章制度。王国维真正使得甲骨文的研究和中国的文史研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共同看待。刘鹗和罗振玉眼里看到的是刻有文字的骨/甲片,而王国维眼里看到的是一幕幕历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实质性的飞跃。

    甲骨文的研究从王国维开始上升到了甲骨学的角度。一个蓬勃的学科从他手里开始。

    郭沫若曾说:“在近代学人中,我最钦佩的是鲁迅和王国维。”又说:“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象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现在看来,这个评价并不为过。

    继王国维之后, 许多著名的学者,如郭沫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沿着前人指引的方向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释和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甲骨学。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并称为“甲骨四堂”,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

    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著名学者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堂堂堂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

    一片甲骨惊世界,随着甲骨文的研究开始的对安阳殷墟的全面发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而甲骨文是其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个环节。

    中华文明,由此更加绚丽多彩!

    关键词(Tags): #甲骨文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年底刚回国,亲身感受中国人的血脉传承

      有十年没去过故宫了,这次看青铜器看的很过瘾。看那些周鼎的铭文,前边的话需要看展示板上的翻译,但多数铭文以“子子孙孙永宝”结束。这句话一下子把三千年前的周人和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祠堂的牌匾,人人都能理解的祝愿,甚至罗大佑的歌联系起来。

    • 家园 送花,不过有个杠不知道该不该抬

      史载,7月20日,侵略军攻入东便门,王懿荣率团练奋勇抵抗,寡难敌众,不愿为亡国奴,遂书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偕继室谢夫人、长媳张夫人,从容投井殉国,时年55岁。

      他说的话,这怎么看都像一个愚忠的人士为皇上殉主的行为呢?跟40多年后,为天皇投降自杀的日本鬼子好像也差不多。我想他要是活到后来,估计跟王国维也差不多,王国维算爱国志士么?

      还把老婆儿媳妇加上了,很经典的朝代更迭的一幕

      • 家园 我觉得用现代人的观念去衡量古人不太公平,比如岳飞

        教育部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理由就是他抗击的金,也是中华民族。

        可是在岳飞那个年代,他怎么知道金后来是“中国人”啊。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些抗日英雄当年也应该会迷茫,因为搞不好未来全地球会统一成一个国家呢。

      • 家园 这个问题我这么看待

        我觉得王懿荣和王国维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王懿荣是为抵御外辱而死的,是死于民族大义。至于说他和老婆儿媳一起死国难只能说和他收到的长期文化传承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

        而王国维则是为一个信仰而死,这个信仰我们现在看来似乎不好理解(维护封建帝制,亦或满清朝廷),但是一个人如果能够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去死,这个行动本身值得我们去尊重。

    • 家园 送花给那些为了我们的文明得以传承的人
    • 家园 推荐记录片《汉字五千年》

      估计就是楼下响马提到的那部记录片。正在看这部片子时,忽然感觉前几天在河里看到过相关的贴。虽然当时没有读贴,但还是被我找到了,呵呵。

      外链出处

      • 家园 纪录片也是标题党?

        本集主要表述汉字3000多年时间的生命史。

        标题是5000. 哪个为准呢?

        • 家园 嗯,问得对。

          不过这个得问孔子学院和国家汉办,毕竟是他们出的东西。中央台怎么也没看出这个问题呢?

          个人瞎猜:虽然目前可以考证的汉字历史只有三千年,但相关的文明大概有五千年。好比人的年龄按出生的时候算,可也不能无视怀孕的十个月,呵呵。

    • 家园 没有俺的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送花感谢!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短帖送花,友情赞助。不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学习了,送花
    • 家园 这一个个人名的背后,我看到的是文明的传承

      经常在想,哪些之前被当作药煮了的“龙骨”上面,都写了什么呢?那得有多少秘密啊

    • 家园 花之,为历史,为志士仁人.为R330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