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信用消费与储蓄消费 -- 晨枫

共:💬100 🌺23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正证明

      消费需求越来越高吗?问题是如何提供有效供应来满足越来越高的消费需求

      • 家园 内需同人均生活用电成正比

        根据分析,每百户城镇居民空调器拥有量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用电量. 这两个因素都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28 和0.9681。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均生活用电每年700度。

        美国人均生活用电4000度/年,日本是2500度/年。

        • 家园 这里面浪费的成分很高

          就好像香港,一年四季到处开空调,商店什么的连门都没有。 美国就更厉害了,整夜的亮灯。 我看内地即便发展了也不会形成这样的习惯。

      • 家园 “问题是如何提供有效供应来满足越来越高的消费需求 ”

        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供不应求?这个说法比较新鲜,能不能展开说说?

    • 家园 中国消费没那么少

      俺写过的,中国消费数字是实物消费,不包括服务消费。美国消费包括服务消费。中美的实物消费比例差不多的。中国一月份汽车销售都超过美国了,中国车再烂也是车啊。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884185

      美国人算上401养老储蓄,子女教育储蓄之类的储蓄比例也不小。

      中国人的储蓄和灾难什么的也没什么关系,就是有理财common sense. 我们在这边的,社会福利也都不错了,但谁不还都是储蓄吗。

      中国人要储蓄消费也不是世界末日。现在经济学搞的好像只有消费经济才是好事,这也是忽悠。我看还是土共原来的话,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你不建设成不了发达国家。中国现在这样挺好。从发展人民福址来讲,偏重建设比较好,从资本家角度来讲,偏重消费比较好,容易赚钱啊。你把建设高铁的钱拿去消费,过几年,吃光用光后,还是老样子。建了高铁,社会就发展一大步,将来可以消费高铁,在带动其他,那个有好处一目了然。

      • 家园 我记得原来分析

        英美为什么搞得好,两牙为什么差劲,就是说英美有清教徒传统,努力工作、多积累、做善事。反正说来说去都是经济学家

      • 家园 再送一个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把老广都惊动了,诚惶诚恐啊

        那要是中国的消费比例已经和美国相当了,那就是实际上没有提升余地了,那为什么中央还在鼓励呢?

        海外中国人我不能代表,就个人来说,理论上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加拿大的医保、社保在世界上也算领先的,但实际上总有“后退无路”的心理恐慌,要是丢掉了工作,而一时找不到新的工作,连找父母求援都不可能,当然这是在不回国的前提下。

        建设本身是不能成为发达国家的,高铁建了要有人坐,铁路建了要有货拉。我还是觉得,如果中国的个人消费不进一步扩张的话,中国的大举基建和美国的奥巴马基建会落到相似的结局,尽管原因不同。美国基建不一定会促成持续的经济发展,因为美国的制造业已经萎缩了,大举基建在本质上和大造疗养地没有差别。中国基建不一定会促成持续的经济发展,是因为中国的消费继续萎缩,而外国的消费萎缩已经不再能补偿中国消费萎缩的部分了,大举基建最后落得一个像珠海机场一样的下场。当然,我说的消费萎缩是相对于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就绝对水平来说,肯定还是增长的。

        从发展人民福祉来说,福祉要到了人民的手里才是实际的福祉,否则只是理论上的。从资本家的角度来说,基建也好,消费也好,贩毒也好,只要赚钱的都是好的。建设高铁和消费的钱是两个来头,一个是商业投资,一个是个人消费,美国从来没有因为高涨的个人消费而减少商业投资,这两者不矛盾。除非你的意思是说由国家税收实现商业投资,这就要从老百姓手里“抢钱”才行,就和增加消费冲突了。

        • 家园 胡说几句

          我大致把人分为三大类:富裕、小康、温饱。三大改革差不多把小康的这一部分都变成“房奴”什么的了。储蓄基本上是第一类和第三类,第一类的国内消费已经达到极致,再消费就是拉动全球的了;第三类的储蓄属于“过河钱”,不敢动,否则一有风吹草动温饱都成问题;或者是“房奴准备金”,因为有自己的房子才有家的感觉,这是中国人的梦想。而且储蓄里不知有多少是海外华人的(或者是外国人的),可能河里就有不少人国内都有存款。

          现在我们先富起来的这一部分人的实物消费水平和美国差不多了,可是我们还有大量的农民、没富起来的人,我们的消费潜力还很大。现在国家搞基建,地方政府发消费券等都是救急的办法。治本的方法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有钱了自然就拉动内需了。可是推行很有难度,一个新劳动法就产生了这么多波折,任重道远啊。

        • 家园 不明白有着巨大人口的中国却没有足够的内需

          花请冠军大将军晨及壮武将军老广解惑。

          中国的消费继续萎缩,而外国的消费萎缩已经不再能补偿中国消费萎缩的部分了

          为什么内需不足呢?因为人均收入低?那立法大幅度提高工资标准,充分发挥中国产能,外国人消费不了的自己消费。二战前的美国不就是这样的吗,产能过剩,美国政府就给大家发信用卡,鼓励消费,保证美国生产持续运行。中国政府为什么不这么做?只要通过个人破产法,允许信用消费过度的破产,大家都敢也有能力消费了,内需也就上去了。咱么关起门来经济循环。

          • 家园 要是关起门来循环就可以发展经济,还有贸易什么事?

            提高最低工资、政府发信用卡,这些都是应急的办法,本质上是数字游戏,效用也很有限。要是靠这个,国家就完了。

            • 家园 为什么外贸出口能挣钱,内销就不能挣钱呢?

              中国外贸的大部分(不准确估计)是日用品什么的,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也就是说国内、国外都需要的。同样的产品、同样的需要,为什么卖给老外能挣钱,关起门来内销给自己百姓就挣不到钱吗?

              我理解,国家从外贸所得的只有税收而已,利润还是企业自己的。这部分外贸企业把产品内销,大不了国家不收这部分税,转而把这部分税补贴到国内消费者身上。对企业而言,卖给谁不是卖?对国家而言,原本出口创汇得来的外汇储备还是买美国国债去了(相当于国家储蓄),仍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送给美国政府和送给自己国民有什么不同呢?买美国人的国债,外汇储备(出口税收)也只不过是存折上的一堆数字而已。通过减税甚至直接补贴出口转内销企业而用在促进外贸产品内销上,反而还会实实在在地拉动经济,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