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现有体制和机制下,基层之忧 -- aryang

共:💬34 🌺3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现有体制和机制下,基层之忧

    1、现有分税制下,地方财政运转艰难

    就我了解的某县级财政(人口130万,财税24亿)按现有的分税制体制下,地方留成比例如下:县级基层税收的大头增值税部分仅有25%,企业所得税仅有12%,个人所得税仅有8%,保留全额的大头只有营业税、契税、土地出让金,地方可用财力仅占财税总收入的45-48%。而地方含教师在内的财政供养人员有3万多人,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还算是富裕地区),地方没钱用怎么办,就想出了个“好主意”,就是现在流行的“经营城市”,搭建一个政府独资的城建投资开发公司作为融资平台,将土地一级市场垄断,以土地抵押融资,实行老城区改造、新城区拓展,通过土地开发,营业税、契税和土地出让金上去了,既提高了财税,而且地方留成也多,而且融资也可以通过往来账户来平衡财政。

    但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土地出让期较长是50-70年,而政府出于政绩等要求实行的是能开发就开发,这样造成土地流转与土地开发周期很不匹配,随着土地附加值较高的城市中心区的开发殆尽,这样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土地出让收益和融资相当一部分用于道路、广场或政府大楼等,均进入城建投资开发公司,以使资产负债率达到融资要求,但变现能力极差;三是政府独资的城建投资公司其管理层均是政府部门委任,管理能力较差,公司往往成为市委政府的“小钱柜”,在招商引资的噱头下,房地产业大幅享受优惠政策,部分土地低于成本价出让,公司成为利益输送带的通道;四是政府缺乏责任意识和偿债观念,于是大量超前或政绩工程上马,城建投资公司负债越来越重且无法消减,逐渐走向拆东墙补西墙境地,按这种模式运转,估计不用10年,在土地流转不畅、融资渠道不畅和负债到期清偿的多重挤压下,这类公司危机将会爆发,负债财政无法兜底,造成拆迁补偿、工程款、银行贷款均无法兑付,将会酿成较大的社会风险。当然还有地方成立的很多所谓高新园区也是这类操作模式。(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房价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地方的饭碗在那里哟)

    2、现有官员考核制下,地方企业运转艰难

    现有官员考核制或者见诸报章的,往往着重在地方财税、工业等指标,这样造成地方唯财是举,一是财税目标每年超额递增,即超越、跨越式“高速发展”,中央增长目标8%,地方就15%,这个数字和官员的帽子一样管升不管降,在地方财税基数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部分地方财税收增长已达极限,不少基层已经出现收过头税-税收预缴,如地产刚打桩就收房地产交易营业税,到年终任务趋紧的时候,上路设卡查税、上户摊税,或者采用到企业库房照相等各类办法,有的甚至由财政直接垫税;而且在地方可用财力紧张,经费保障不足的情况下,不少基层执法单位将这部分经费以乱收费的形式摊派给企业,公安、国土、林业、安监等各类名目的赞助、收费层出不穷,企业苦不堪言。世上没有永动机,财税还是这么收下去,迟早是饮鸩止渴,会造成一定的社会风险。(现实情况是政府对本土企业不感冒,对招商引资的外地企业大量优惠,造成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竞争环境不平等,财税压力、竞争环境不平等、经济不景气和乱收费的多长挤压下,企业生存环境令人担忧)

    ……

    总之地方经济已有很大的忧患,应尽早从体制、机制上消除,否则……(我想也许现实是危机爆发的一天只看哪个官员在位子上倒霉了)

    • 家园 中央统得过死,地方无自主权

      不改迟早要出问题。你所举的县已经是个富得流油的县了,大多数同等规模县的财政收入还不到这个县的三分之一。允许地方开征房地产税和自由调节营业税,剥夺地方土地专营的权利,可能会好一些。

    • 家园 写的很灵

      文笔也不错,内容么一声叹息

    • 家园

      唉,这些话能听进去的人不多啊。

      既便是全球(几十年不遇)的经济危机,俺们还要又好又快发展,还要保八,也许几年过去,尘埃落定,才能看出谁是真的关注民生吧。

      • 家园 有时候感觉无奈

        前面有些仁兄说俺算是杞人忧天,但是窥一斑可见全豹,也有的人说,反正银行都是国有的,到时候又搞啥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打包收购就是?!

        现在这地方的财政每年年底需要融资平衡财政已经达到3亿,今年需要偿还的直接债务达到7亿,这日子越来越难咯

    • 家园 我说过考核官员最好考核全面要素生产率

      全面要素生产率体现的是一个地区的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这个TPF指标的达成需要地方官员用更多的内功,而不是做表面功夫----多多招商,开发土地就可以完成的工商业产值指标那么容易完成的任务

      • 家园 说很容易做很难

        官员的考核机制也不是一个指标就能解决,而应该是一个综合体系吧?难的是各类指标占多少分值?由谁考核?指标数据来自何方能够保证真实性?

        • 家园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同一时刻只能用一个胡萝卜牵着走

          政策变了相当于换一个胡萝卜,比如这几年抓GDP,那几年抓下岗工人民生,再几年抓农户脱贫,但是难以把不同的胡萝卜打包弄综合标准考核?是不是有关于擢拔方面的原因:你白萝卜好一些,可是我水萝卜也不差啊,凭什么水萝卜不如白萝卜?凭什么让你上?这样的

        • 家园 考核机制的科学化是需要不断的完善的

          但是TFP就是比GDP更科学,副作用更小

          用TFP考核官员可以避免官员在考核压力下的盲目投资冲动,特别是盲目的投资于房地产的投资冲动,因为在计算TFP 的时候,你投资得越多,如果你的投资是低效投资的话,那么你的TFP 的值 就越小

          你只有进行高效投资,才能带来高的TFP值,才能有更好的仕途

          不一定需要综合体系,关键是看你的指标的覆盖性够不够大,如果你的考核指标可以覆盖你的所有的督导目标的话,那么就一个指标就行了,否则就需要多几个指标

          指标考核的 公正性,这个很多需要法制的力量来完成,也就是说需要一个刚性的维护机制

          • 家园 你这个说法俺不大认同,似乎以偏概全了

            书面话多了些?而且你是否干过基层,了解实际?

            1、何为高效投资?

            2、一个指标能覆盖全部目标?

            3、刚性的维护机制如何组成并能有效实施?

            • 家园 高效投资就是TFP大的投资

              所谓的TFP指的就是在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投入不变的情况下,GDP的增长率

              因此TFP值的大小是可以体现出投资的高校与否的,这也是我一直主张用TFP 代替GDP 作为指标的原因,因为TFP指标所起到的督导作用同时覆盖了GDP的督导作用,且能够衡量出经济增长的效率

              因此,用TFP来衡量官员政绩的话是可以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的

              当然了,TFP指标也是有缺点的,比如说一个地方搞了一个投资,但是这个投资的效果需要很多年以后才能体现出来---长期性投资,那么在短期内,这个地方的官员的TFP指标就会很低,直到该长期性投资开始产生效益了,他的TFP指标才能好转,也就是说TFP指标也是具有滞后性的

              指标如果多几个当然可以,问题在于这些指标需要能够容易用数字体现出来,比如国民幸福指标,怎么用数字来衡量,这就难了

              我们需要的指标是要能够在统计机构统计出来的数字中进行提炼而来的指标

              指标少几个,可以使官员知道自己发展的最主要的方向是什么,指标太多了,就会使得官员无所适从

              所谓的刚性的维护机制,主要就是指严格的法制,比方说对于数据造假的官员,怎么处罚?

              ----渎职罪

              我一直都是在基层,担任过船厂现场管理工作,对于管理有一些认识

    • 家园 有些问题不一定很严重

      比如“城建投资开发公司”,倒就倒了,没有人太在乎。倒了以后,再将全县的优质资产包括土地资源、房产等集中起来,重新成立一个公司,财政局长兼董事长,就是一个新的融资平台。还可成立担保公司,政府每年象征性的注入些风险资金,一样可以玩下去。关键是从上到下,大家都明白,这个贷款,很少想到要还的。基础建设的贷款,贷款时间一般较长(10年至20年),县委书记、县长一般在位就是几年,谁还会操心还款呢?财政局长、建设局长就更不操心了,现在县一级取消了调研员、副调研员一级,局长想提拔为县级干部,难度太大,提不上去的,一般52岁左右就要退二线,因此也不会操心的,上面也知道情况,反正是基础设施与公益方面的投资,坏帐就坏帐,搞了建设就行,因此这方面的贷款一般就是政策性银行,从商业银行就比较难贷了。

      乱收费的问题,其实很多情况政府与企业都心知肚明。每个行业都有收费标准,弹性很大,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按标准、按要求收,也行,政务公开就行了,都到政务中心交,这样环境就好了,所以发达地区政务公开做得好,钱基本上都是交到政务中心。穷的地方,环境差点,乱收费的情况多点,因为财政基本上只保证工资,部门不去收费,日子过不下去啊。比如说,皮革生产是重污染,温州等地严格按国家、省、市的标准收,比如10万/每年,交到政务中心。内地要拉人情、请客等,最后收1万。不请客一般就多收点,比如2万,再多也不会达到标准,只要环保局局长智商没有问题。同样的企业,有的收1万,有的收我2万,老板也就认了。但如果有的收1万,有的按标准收10万,老板就会告状,而且相当大的可能告倒环保局长,一是纪委也要创收,局长太不公平,正好查查,没收违规收费;二是局长位子想当的人多,你一家按标准收,一家不按标准收,正好免职,空出来位子。因此,环保局长的收费一般都是比标准低得多,在低得多的情况下区别对待,这样老板也不敢告状了,你一告,你把少交的部分补上来再说,而且局长也能得到理解(因为收费很难,比标准低得多,也收不上啊)。我知道一家企业,按省里的标准,排污一年至少50万,县里只收到了1万,当时我很奇怪,差别太大了啊,后来才搞清楚,实际上收了5万,有4万当作检测费收了,因为检测费全部留在县一级,而排污费上交40%到省一级。

      穷县一级,别看到处设卡等,说明收费难度大,其实根本就收不足。企业老板抱怨是一回事,从沿海转内地的,说到底,有些是看上了这些乱收费的。

      再比如规划部门,如果建20层的高楼,一定记得报规划报5层左右就行了,也少了不少费用。然后直接建20层,违规了,交罚款吧!当然事先还是要把罚款的金额谈好,不然不但没有省钱,还多花了,就不值得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