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杨迪笔下的邓华将军 (之一) -- 史文恭

共:💬210 🌺66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杨迪笔下的邓华将军 (之一)

    话说,兄弟俺的一个爱好就是看不同的党史传记。年纪大了,就不敢争什么党史的大论断,而喜欢看不同的历史资料,更多更近地熟悉那个时代。

    看过几十本之后,慢慢也品出一点味道,先向同学们汇报一个心得吧。

    写回忆录,是一个待遇,也是一个资格,事实上,俺们国家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修史”,这是一个官方的,连绵不绝的,关系中华文化道统的大事,但以前,只有官方机构的修史才是权威的。而相应的,能够进入这个史册(并留下美名)是当时各个朝代伟大人物的梦想。安重根的猎物伊藤博文曾有一个名言:“计利当记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事名。”也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到了现代,人物传记的书写,----尤其在当代中国,-----这种书写成为了作家和政治家的互动。-----观察这种互动,是一个非常好玩的事儿。-----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儿。-----您看,关羽这种吕蒙和陆逊的牺牲品,如果不是遇到了罗贯中,怎能成为千年之后,中国黑社会的神明呢?

    而俺的这个系列,灵感就来源于三本党史著作。这三本著作的交错产生了一个非常好看的“综合”。这三本书分别是:

    原沈阳军区参谋长杨迪将军的:《创造渡海作战的奇迹》《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

    著名作家张正隆的:《战将》

    这三本里面,俺看得第一本是张正隆师傅的《战将》。-----说起来,张正隆的名声正是来自于他写得《雪白血红》,所以,四野名将韩先楚的家属把给家里老爷子写传记的任务拜托给张正隆是一个自然而且非常正确的选择。-----该书对传主的彰扬是有血有肉,有喜有悲,有名将的风采,有政治的险恶,----从文学的角度,这无疑是一部杰作。

    但是,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做为一篇受家属委托的传记,作家文学上的才华,是否对作品的严谨和公正产生影响,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确存在。韩先楚是无愧于他的大名的一代名将,即使在将星灿烂的解放军队伍里,他的功绩和他的才华都是出类拔萃的。张正隆的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一点。但他把韩上将的光辉描写的过于炫目,以至于把韩上将的一些同事的伟绩变得模糊,在这一些同事里,就有上将中的几位顶尖人物之一,志愿军司令员,邓华。

    但好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众说纷纭”的时代,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只要不是只发生在一个人身上,那么,事件的全貌,随着更多讲述的发表,总会更加清晰和充实。-----和张正隆《战将》同年发表的杨迪将军的《创造渡海作战的奇迹》和早些出版的《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就帮助我们更近距离地了解了邓华上将,以及邓韩之间的一些故事。----于是,好戏上场了。。。。。

    关键词(Tags): #杨迪笔下的邓华通宝推:华恩,duanjian,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举报

      http://blog.163.com/milkfishpro@188/

      这个奶汤鱼是教头的另一个马甲?还是炒粉?

    • 家园 【同为55年上校】潘顾问最后的级别不过是副师级顾问

      杨却是兵团级了(对这点我颇有疑问,因为眼下大军区参谋长是正军级,当然这也许是因为现在部队序列里没有兵团级了。但是杨当军区参谋长时,参谋长职务的完整表述是:沈阳军区司令部参谋长)

      看来单位不同对于人的晋升影响很大啊

      • 家园 杨迪应该谈不上是邓华的心腹,所以邓华倒霉后他还是能一路青

        1963年晋升为64军参谋长,1965年晋升为64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66年12月晋升为沈阳军区副参谋长,1968年5月担任辽宁省革委会副主任,十五名副主任中排名第四,毛远新排名第六。如果是邓华余党,哪里会这么红?相比张爱萍当南京军区副司令时和许和尚关系处的很差,他调任副总长,手下几个爱将很快被许和尚处理转业,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德到山东当计委副主任,张爱萍知道后才把他捞回部队,到总参当作战部副部长。

        1975年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汪洋专任国务院七机部部长,杨迪晋升为沈阳军区参谋长,这年叶帅主持调整军队各大单位领导,重点是军政一把手和参谋长、政治部主任,调整方案中杨迪没动。而1977年对军队的调整,正当盛年的杨迪在该年12月被免职(时年56岁),后被任命为沈阳军区顾问,与和他一起参加三支两军的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李伯秋相比,杨迪已经比较幸运了,李伯秋作为毛远新的代理人在1986年被开除党籍。

        杨迪任64军副军长时,军衔制已取消,军队干部级别改为国家干部级别,按国家干部级别在军队设1-27级,1972年又改为1-23级,军职以上高级干部的行政级别为1-9级。此时的杨迪已是沈阳军区副参谋长,级别应该在7级以上。1979年重新恢复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其中军以上职级为:军委正、副主席、军委常委,大军区正职,大军区副职,正兵团职,副兵团职,正军职,副军职。按照此前杨迪的任职沈阳军区参谋长,他至少是正兵团级。1988年实行的新军衔制军官职务等级编制中正式取消“兵团职”,但军队体制编制中仍保留了“兵团级”,1992年中央军委下达《关于印发“八五”期间军队体制编制精简整编总体方案》,“兵团级”从军队的编制体制中被正式取消。大军区参谋长属于副大军区级。

        顺便提一句,杨迪在64军的时候,军政委是郭玉峰。

        • 家园 沈阳军区的干部有些倒霉啊

          沈阳军区出来的干部后来倒霉的不少啊,李震、王淮湘、李伯秋、郭玉峰、陈绍昆、刘光涛、吴忠。余生也晚,不知道文革时的沈阳军区,是内斗比别的军区严重?还是军地关系比别的地区紧张?还是有什么更邪乎的流血事件?我怎么觉得文革中的沈阳军区和别的军区比起来算是够和谐了,怎么春天一到,别的地方那些确实手上有血的人倒官升一级成了和XXX反革命集团坚决斗争的了?这公道么?1992年“三两”到沈阳,对曾参加“三支两军”犯了错误的干部检讨曰:“东北的问题,你们都没什么责任,其实责任在我。”“三两”的回忆录里也是这么说的,可读来还是感到一股怨气。

          • 家园 沈阳军区的文革中支左军管部委的栽了不少

            去年11月去世的陈绍昆少将,按辈分来说是我伯父,但却和我祖父差不多大,也差不多时间参军。我九十年代刚到北京工作时和他聊起过一些事。

            他的感想是,开初林彪心大,三支两军,让自己的嫡系出去接了一些部委,张纪之新华社,李震公安部,陈绍昆冶金部,等等。

            军人还是头脑太简单,支左军管后,牵涉到政府里的一些恩怨,有些复杂的前因后果不了解,处理事情也比较简单,栽了的不少。

            他们差不多时间出来的,张纪之算是脑子聪明,见事不妙就要求回部队,李震死得莫名其妙,陈绍昆算是周公比较赏识的人,熬过了913,但最后一关没守住,也在77年被撤职,后来才慢慢恢复待遇。

            留在部队的,前后反复中也比较倒霉。杨迪77年任顾问,其实是背了处分的,就是程度轻一些而已。

            • 家园 当时陈锡联打小算盘的嘛

              东北局第一书记的,可惜宋上面后台硬到后来也没轮到他。省军区派人到下面支左,实际上陈让下面的人要保一些人的。沈阳和广州那时候是避难的地方,到广州的后来都发财了。沈阳军区当年接受了朝鲜战争以后的大批物资算得上是财主,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沈阳军区来当兵,当做保护。陈很会做事,面上如何如何的对派来的老干部和这些干部子弟都相当的照顾。说实话,俺姥爷当年也是支左的干部啊,哈哈。兴许说一说都认识涅。听俺娘说的,当年他们到省委那里偷偷的把省委那些干部从地道带走的,算作保护。老干部们也是一样,那些老干部到干校基本都配几个小战士聊天都不用他们干活的。但是张被执行死刑的问题上,陈锡联是有责任的。这家伙滑头的很,毛远新大半夜开会讨论这个事情,陈躲了让下面的人去处理。宋回来以后,就抓这个小辫子想整他的材料。不过也没啥说的,陈生不逢时碰到宋也没后台算计一溜十三遭,竹篮打水啥也没捞到

              • 家园 陈三两就是小聪明

                玩来玩去玩不大。毛远新是被他坑了。

                不过张的事情确实怪谁都不好。首先她那个性质,当时在全国各地都是死,文革初期在一些地方被群众组织私刑打死都有可能,她在牢里关了几年也算平安了;其次,辽宁革委会讨论了几次,是投票决定死刑的,最后死刑是最高法核准,程序清楚明白。要归罪到毛远新身上,真不知道说啥好。

                • 家园 不不不

                  你正好说反了,就是毛远新定的。辽革委定的是无期的,这事开会的时候俺姥爷也去了。毛远新大半夜开会定的就是这个,处理张。陈锡联本来就是想靠张爬到东北局第一书记的位置上,但这个事他不敢出头就这样鸟。所以辽革委就是背黑锅鸟,但是责任肯定跑不掉。宋回来就想拿这个当材料的嘛,不过毛远新是大头他也没辙

                  • 家园 哪里,我可知道半夜里开会有投票

                    毛远新再怎么说也是革委会一个成员。

                    • 家园 开会你知道那可不是投票的

                      毛远新要整死她,辽革委能说啥?帮凶而已,毛远新下的命令的说。不然拖何至于拖这么久才判死刑。

                      • 家园 看来我们所得到的信息不一致

                        省革委全体举手投票同意死刑,签字的是黄欧东,毛远新没有任何强烈主张死刑的表态(当然他是举手同意的),而且不是第一个发言定调的。

                        最高法复核死刑签字的是江华。

                        • 家园 我姥爷是当事人

                          毛远新大半夜叫我姥爷去开会,还把我姥姥吓得够呛。签字也好复核死刑的也好,我只能说这是毛远新的意见。大老远的从北京跑过来为的就是这个,他也拍过桌子的。其他的没啥了,宋回来以后就拿这个事找陈锡联的毛病。找我姥爷谈了个一个星期的话,被我姥爷顶住了。我姥爷就一句话上级命令指示的,下面都是经办人木责任。不然的话,你觉得宋回来能放过陈锡联?折腾个半死都是轻的,陈手脚干净而已。宋又不能去找毛远新,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