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所见到的测控卫星的“大型”机 一 -- fj1989

共:💬115 🌺1267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送花一朵,说归说,别那个什么

      历史也是无数小人物书写的.

    • 家园 我所见到的测控卫星的“大型”机 四

        喝口水先。

        前面的内容是两年前写的。所转的内容的链接找不到了。不知有没违规。

        TQ—5A,是“图强五号”的意思。A么,代表改进型吧。以前的人,起个名字都震天动地的。好象军工战线一直有这么个传统吧。我们起名字,不象老美,什么雄猫,海盗,堂堂正正,多有气势。不过,大伙习惯上还是叫她“七幺七”。

        先说运控分机。现在的同学都知道电脑没个希皮优是不行的。可是那玩意里面怎么工作,估计没什么人有兴趣。当年在学校学计算机原理时,倒是讲过运算器和控制器,不过书里说,人家老外早就把这两个东西集成到一起去了。所以说,您要是想学数字电路基础,欢迎来到717机房!

        我说的是运算器和控制器,其实在那个机柜里,是什么器也分不出来的。正面打开机柜门,是一排排的插槽的背面。这么说吧,每一块电路板大约有B5纸那样的尺寸,正面焊元件,背面走线。电路板的一条短边有两面的金手指,正面是信号和电源的引脚,反面是电源和接地的引脚。电路板竖着,金手指向前,从机柜后面插进槽里。每面的金手指,大约是22个吧,具体也忘了。槽的背面,即对着机柜正面的部分,引出了触脚(不知这个词妥不妥当)。导线就焊在触脚上。这样,一旦机器有什么故障,我们可以在触脚上测信号,要换板的话,绕到机柜后方,就可以把板抽出来换一块。这样的插槽,一排大约有五十个。而整个机柜,从上到下约有八排的插槽。

      关键词(Tags): #国产#计算机#航天#测控
    • 家园 我所见到的测控卫星的“大型”机 二

        大学毕业,就来到了卫星测控站。看到我是系统工程专业毕业的,政治处的干部干事就说,还是去数据处理队吧。不过军官的分配,当然还是要站党委才能最后决定。于是就在招待所住了两个星期,顺带帮政治处干点活。

       测控站有几个技术队。大体上,一个站相当于团,大家习惯上都称“团站”。“队”就相当于营级编制,不过人数么,相当于野战军的一个步兵排吧。而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官比兵多。三十来个人,军官倒有一多半,还有一些是士官,习惯上还是称“志愿兵”。我下队的时候,三年制的义务兵还有一些,七八个吧,主要在炊事班,也在队部干些杂活。至今没想通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每个技术队都要有自己完整的后勤系统,从主管后勤的副队长到司务长到炊事班长再到炊事员,然后还有文书、通信员什么的。可能当时也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吧,但是惯性使得没人愿意去改革。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编制调整时才结束。一百多人的测控站终于只有一个食堂开伙。而我才下连队的当口,全站有六个大烟囱在冒烟。

        当时计算机是个希罕的玩意,本人毕业设计时做弹道仿真,用的还是IBM的386sx。程序编译和调试都在上面做,做一次仿真要半个小时。导师有一台486DX,今天很多同学不知道当时英特尔的处理器分sx和dx。其实就是带没带数字协处理器。鬼子做生意可精了,既控制了芯片的良品率,又顺带把目标人数区分得很清楚。不过别说,带上了数字协处理器,运算速度倒是快了很多。程序调完后,上导师的机子做正式运算,一次只要八分钟。扯远了。总之,因为计算机很希罕,所以专门有一个队是伺候它的。

        来到数据处理队里,又被分到了计算机中队,负责维护。另一个中队是程序中队,负责操作。还有一个中队,负责指挥台。

        在这个测控站,有两套的测控设备,一套是超短波设备,负责近地卫星。另一套,就是微波测控设备,负责测控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两套设备装在两座机房。各自配有测控机。我先是被分配去负责微波测控设备的中心计算机。

      关键词(Tags): #国产#计算机#航天#测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