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迟睡晏起,毛岸英执行的是什么任务? -- 雪琴

共:💬133 🌺518 🌵4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绝对优势?

              当时明和后金的力量对比可不是八路和日本的力量对比,明是占绝对优势的

              抗战胜利时,国民党也是绝对优势来着

            • 家园 《窃明》确实极具趣味性

              那种平铺直叙如初中生记叙文般的文笔居然还能得到实体出版社的青睐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 家园 窃明的文笔的确是让人汗一把,第一章都要看作者的注释才能看

                明白

                不过他的战争描写确实很不错了,古典器械攻城(镇江攻防),古典人力攻城(毛攻海州),古典出城反击(金州),有纪律长枪集群埋伏拦截骑步兵(作者创造了一个近代军队的概念,这个概念其实不存在,作者是用来指代一战以前的军队战斗模式),长枪集群冲击精锐古典军队(金州南关),长枪集群溃围战,“近代军队”长途奔袭(灭奢安),“近代军队”依临时野战工事以炮火为支援的防守(觉华)。

                比新宋妙想天开的下毒灭西夏骑兵强多了

            • 家园 我明白您的看法

              这个辩论我一直比较关注,窃明也是我比较欣赏的小说之一。但我认为很多朋友 讨论这一问题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历史大环境的不同。所以,讨论的时候缺乏历史的代入感。

              比如这个明占据绝对优势,就应该注意到明代人口,耕地面积与实际国库收入的巨大反差。这说明明代的制度本身存在致命的问题。明非亡于清,而是亡于它自己。

              举个例子来说这个问题,就是南明与清的对抗,如果单算GDP和人口,南明绝不应该失败得那样惨。但是它就是那样败了。把这样的事情归结于某一场战役或者一个人,我觉得是不正确的。关键在于当时还有人口,财政,乃至军事装备以外的其他问题。而这些参数我们并不容易数字化。

              晚清甲午战争败于日本,数字上也是一个有些古怪的事情,但如果细致研究当时两国情况,又可以得出必然的结论。

              所以,袁崇焕承受的责任与他能够做的,应该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考虑,包括他所谓的大言。

              说句悲观的话,我没有参与这次辩论,因为我理解的明朝情况,与辩论的气氛不很符合,对民族信心很不好。袁崇焕,毛文龙,陈新甲,卢象升,都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人物,他们都有很多我们无法接受的缺点,就像张巡斩杀爱妾供士兵食用一样。他们都是人,而不是生来的英雄,英雄是我们后来冠与他们的名号,所以,在那种环境下,他们能做的,会做的,都不得不有自己的局限,你不能用英雄要求他们。

              岳飞的争论,并不仅仅限于民族问题,包括他的战果,都曾经饱受质疑(今天史学界也不是没有争论的)。

              我说的只算我的观点吧。事实上,把自己放在人家的位置上考虑你会怎样做,能不能做得更好,可能会很有帮助。所谓主观,比如您认为我对袁崇焕的好感来自于金庸,那就是一个误区。金庸好像是我们中学时代才兴起来的,而七十年代的少年百科全书,里面已经把他列入古代战争故事的名将行列。至于我对他的了解,来自于我的舅舅,他当时是中央电视台明清史主讲,我如同听故事一样听他讲过一些明史。

              • 家园 感觉网上反袁的大体是纸上谈兵

                其它看看他们平素的思维就知道,可笑的,他们替代袁公的战略既然是两栖登陆,放弃辽东.可笑得很.

                • 家园 从你这个发言可以看出,你根本就对论战的不了解
                  • 家园 别开玩笑了

                    毛文龙要是真这么能战,朝鲜是怎么失的?你以为朝鲜真是现在的棒子啊?更搞笑的是,皇太极入关是几月毛文龙被杀是几月?连这都不搞清楚一下?更别提长城当时的关防如何通报能力之类,这种战略设想本身就是疯子的念头(疯子和英雄也就一线之间),现在你看得明白,就等于袁公也能看明白?所谓苛求古人也就是指这一类了,更不得不提的就是袁公本身就不是什么天才将帅,料之有差也是很正常的.

                    真是说到毫无军事常识的,大体袁黑是根本就没有.开玩笑,把袁公当李靖李绩来着?天天要袁公打野战,也不看看袁公生前死后明军在野战上打胜过多少场,这种比例,你敢打?打赢了还好说,打败了呢?辽军一举而墨的后果是什么?

                    再扯一把弃辽东论和两栖战的可笑之处,前一个,你怎么安置回迁辽民?让他们怎么生活?辽东的军头怎么办?人家可不笨!

                    后一个,也就更可笑了,两栖战要什么条件?当时的科技条件去到那?能登陆的地点就那几个,人上多了,整顿起来,清军也知道情况了,人少了?难道你真相信毛神将百十人千里奔袭沈阳,努尔哈赤退兵的神话?

                    要质疑可以,但也要多设想当时的实际情况,以上帝的视角来看历史是毫无意义的,不考虑实际情况本身就是个玩笑.

                    • 家园 另外,毛文龙崇祯二年六月三日被杀,后金军十月开始南下

                      11月18日到北京城下

                      有什么问题吗?麻烦指点一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