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CBC又发癫了 -- 晨枫

共:💬114 🌺29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CBC又发癫了

    世界银行调低对中国的GDP增长预期,CBC就发挥出来中国的社会稳定性要出问题,然后就是煞有介事地透露中国已经在秘密训练警察和武警,准备应付社会动乱。

    如果只听CBC,那中国的事情就是每况愈下,没有最糟,只有更糟。问题就出在,更糟的起点越来越高,不过每次下滑后,什么时候上升的,怎么上升的,上升了多少,这些都忽略不计了。所以光听CBC的话,或者人权组织、美国国务院人权报告、海外藏人组织、……,就难以理解怎么会越来越糟的报告和越来越好的现实。

    多听这样的偏见很使人生气,但生气多了,也就不生气了,因为CBC越来越难以自圆其说了。

    我们很多人对于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报道很生气。其实我现在想通了,这是他们在自欺欺人呢。要知道西方“管事”的层次中对中国的真正态度,要看的不是头版或者社论,而是经济版。屁股最终是决定脑袋的。虽说头版和社论决定舆论,但民主社会最后也是精英主事的,真以为一人一票就是大家都在干政,那就是天真了。现在让他们过嘴瘾吧。以后也不必秋后算账,根他们较真,他们还人来疯了呢,犯不上。

    关键词(Tags): #信口开河
    • 家园 CBC一向傻呵呵的,无论什么时候看到介绍中国的节目,

      都是这感觉,中国穷,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反正就是中国不好。总是这套词儿,不知道他们自己烦不烦,还是他们自己就信这一套哪。

    • 家园 澳洲的电视上有呼吁组织中国铝业大规模增持力拓的广告

      加上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被商务部以反垄断为由阻止, 估计声音可能会更大了.

    • 家园 加拿大媒体的对中国的态度是很有问题

      有可能加拿大人是以前保皇党的后裔,其保守性格和传统根深蒂固。在美国独立,摆脱英皇时,他们的祖先会因为拥护英皇,迁移到这么寒冷的地方建立农场。其意识形态优先,不顾现实经济利益的传统确实是有历史传承的。

      中国对它确实没有什么大宗购买的项目,所以加拿大也不太在乎中国的态度。

      只是意识形态优先,不应该用不顾新闻职业道德的方式完成,CBC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过分。他可能没有英国和美国的电视台有追求国际声誉的愿望,作节目时手法特别不讲究。以前看他们一个报道中国的节目。一个华裔主持人跟踪采访一个游船上的服务员,可能想介绍一下中国青年的面貌。男的选择的对象是一个有人来疯的小伙,说话做事嚣张、夸张,没有责任心,也没有自立意识。最后试用期没有通过,被游船退回。明显有性格缺陷的一个人。女孩选的是一个农村贫困家庭的小女孩,他们家的贫困确实是触目惊心。但这个样本选得也太有问题,因为那个女孩的家庭就算在他们村庄都是最穷的。父母40多岁,不仅是文盲,自称连电视都看不懂,采访中,也是听不懂问题,总是答非所问。由于三峡大坝修建,他们家需要搬迁,全村人都搬入了国家修的钢筋混凝土的房子,他们家一直坚持到水涨上来才搬,之前一直住在无水、无电、无燃料的窝棚里,贪图的是可以就近捡柴禾利用荒地种点菜。所有的女服员在一起,我忍不住猜测,这个女孩之所以会被录取,可能与国家扶贫有关。因为她一个人明显比所有的人矮一些,丑很多(对不起,虽然不礼貌,但这太明显了)。因为是豪华游轮,其他的女服务员全是不仅漂亮,而且时尚的的姑娘。我想,如果要介绍年轻人的面貌,至少应该从男女服务员中选两个普通正常的人吧,但他们选两个极端例子,看完后,如果不具备反向思维,对中国年轻人有好感比较困难。比如,你可以从他们居然可以找到工作,看到社会在给人提供机会。从女孩的室友私下教她打扮,微笑,帮她摆脱自闭,带她与人交往,看出其他年轻人的助人为乐。

      • 家园 没错。花您。

        媒体的失职导致的是整个加拿大社会对于中国的误读;普通百姓对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即便是偶尔得知某件事情的真相,也没有兴趣和精力去尝试和验证对中国的整体印象的正确与否。

        这些媒体工作者就没有guilty吗?就那么坦然吗?跟他们受到的教育和公德心有抵触也能过得去吗?

        再给中国三十年,他们的影响会改变的。

      • 家园 在杨佳问题上

        只用一秒钟介绍反对杨佳的人,然后用大段时间引述把杨佳捧为英雄的人,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 家园 讲个故事啊,

      去年5月份,到一个朋友家吃饭。碰到一同胞,这兄弟在现场干,正准备带一帮鬼子同事去中国旅游。

      这帮鬼子当时是什么状态呢?对中国是真不了解,去中国是真害怕,但是不去一趟又不甘心。准备豁出去走一趟----反正这辈子就这一次了。当时他们那叫一个紧张,打了一圈疫苗、带了一堆药不说,睡袋、甚至矿泉水都准备带上。至于宾馆,就提了一要求,“没老鼠就成”。

      后来又碰见这位兄弟,问他3个星期的中国之行鬼子们反映如何。这位兄弟说:刚到中国,先是震惊,接着开骂,骂完媒体骂政府,CBC首当其冲。骂了2个星期又开始恋恋不舍,还没上飞机就张罗下次再来。下了飞机有提出一要求,每年组织一次,你的路费我们出----成不?

      • 家园 哈哈,好故事要送花。

        前些天在一个会上,听两个美国鬼子发言,也是第一次到中国考察的。

        好象是洋山港把他们吓了一跳。

        不过,他们有个结论蛮有趣:

        中国人是外表一般心里美的饺子,

        美国是面上好看里面没啥的披萨饼。

        问他们何处此言,答曰:西安的饺子,真好吃啊。

        • 家园 谢花,还花,再讲一个故事。

          月初由于工作需要,去施工现场。恰好我的项目的配套项目的项目经理也要去,他还要带一个手下一起去。他这个手下是孟加拉人,没打过交道,不过听我项目的人说狗屁不通。

          说好第二天7:30出发,这老兄到了7:40才到办公室,而且把去现场这事给忘了。当时我很生气:去一趟现场来回开车13、4个小时,在现场也就呆个5、6个小时。这就要求我们出发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该带的东西要带齐,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搞清楚,还要看看其他人需要些什么信息,有可能的话顺便给解决了。我头天晚上在办公室忙到9点多----他倒好,给忘了。不是我项目的人,我也不好说什么,赶快走吧。(还要先陪他把车送回家)

          项目进展不错,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解决了,心情不错,晚上请几个监理吃饭。饭间聊到金融危机,自然聊到中国。于是我开始给中国做广告,正当我兴高采烈、鬼子们纷纷带头的时候,这孙子突然冒了一句“中国有个天安门事件,是吧?”----回答这个问题不难,但是当时那个扫兴啊!

          现场有个我们公司的cost control,是个小姑娘。一个人在这个小镇3个多月了,和监理(尤其是总监)处的又不好,连工地都进不去(这个小姑娘故事多了),都快闷死了。吃完饭,一定要去酒吧(就我们公司的几个人)。在酒吧,不知怎么又聊到中国,我又来劲了,正当我在兴头上的时候,这孙子又冒了一句“中国货的质量都不太好吧?”

          我们公司一直在裁员,我们城市的分公司据说已经裁了1000多人。所以最近以来部门经理找我了解情况,我都很注意措辞。当时我的确动了找他们部门经理告他一状的心思。不过回来以后,事比较多。拖了一阵子就没有那么生气了----便宜这孙子了。

      • 家园 中国在他们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