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朵英贤院士的访谈录和95步枪的改进 -- 忘情

共:💬132 🌺267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朵英贤院士的访谈录和95步枪的改进

    昨天早上在中央10台里看到了对朵英贤院士的采访,整个节目约半个小时,从中获得了一些信息。对于这些信息,大家见仁见智。

    1、朵英贤院士在节目中强调卡拉什尼科夫和斯通纳的文化水平不高,在力学上有欠缺。

    众所周知,朵英贤院士是大学教师出身,如今是工程院院士,朵老对中国轻武器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可是,虽然东西方轻武器领域的两位大师学历并不高(一个初中,一个高中),但学历并不代表水平,并不代表别人后天不能努力学习充实自己。这两位大师已经用自己的作品证明了自己的水平。他们的作品历经岁月沧桑,历经战火考验,已经成了世界枪械史上的经典之作。而我们国家的自研枪械,要达到这二位大师已经达到的高度,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在我们还没能超越别人之前,或者说这个超越还没被普遍认可之前,我觉得我们是没有本钱瞧不起别人的。

    朵英贤院士曾经和卡拉什尼科夫和斯通纳分别面对面交流过,朵院士对二位大师提出过枪械设计力学方面的问题。据朵院士说,面对他的提问,卡拉什尼科夫低头不语,斯通纳把话题岔开。结合朵院士前后话语,他仿佛认为这两位大师之所以不回答问题,是因为学历低,在力学上有欠缺的缘故。

    但我觉得,几十年了,两大枪族也在不断改进中。作为大师级的人物,对自己的精典作品无疑是应该烂熟于心的。人家不回答你的问题,不可能是因为水平不够,回答不上来,而仅仅是由于需要保密的缘故。毕竟人家面对的是另一个大国的枪械设计师,这个大国几十年来将二位大师的作品里里外外都研究了个遍。那么再需要当面请教的问题,恐怕就是核心问题所在了。彼此都是行家,有些东西不必说得太过详尽,往往一点就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换成是我们,恐怕也不会轻易有问必答,毫无保留地把技术老底都和盘托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2、关于AK系列可靠性好但精度差,M16系列精度好但可靠性差的问题。

    朵院士似乎将其原因归结于二位大师的水平问题。但我觉得这是东、西方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战术需求所决定的,并不能简单归结为水平问题。

    众所周知,卫国战争的经验对于苏联战后武器发展思路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苏联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战争经验表明,对于苏军来说,武器(尤其是轻武器)的简单结实可靠、价格低廉,可迅速大量生产,刚入伍的新兵仅经简单训练就可以掌握,这些优点远比武器复杂精密,精度良好更为重要。整个苏联的战争机器就是时刻准备着打一场象二战那样消耗巨大的全面战争而准备的。轻武器的开发更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特点。具体到AK家族,其主要战术任务就是近距离内的火力压制,而非精确打击。

    而美国的国情与苏联大不相同,相比言更重视精确打击,更注重人机工效。M16的高精度得益于斯通纳的一系列优化设计。但我们国家似乎总爱拿越战说事,以此证明M16系列的可靠性差。确实M16刚上越南战场时可靠性备受垢病,其中一条重要原因是未燃尽的发射药渣堵塞了细长的导气管。但后来M16系列经过历次改进,在可靠性方面已经大大改善了。

    当然,我们的轻武器界总爱拿外国名枪通不过我国的可靠性试验来说事。其实最主要就是那个苛刻的泥沙试验。但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在现代战争的条件之下,过去制订的那些近乎变态的可靠性试验标准是否仍然合理。作为枪械,其批量生产性能,使用性能,勤务操作性能,战斗效能等等,关乎其设计的均衡性。刻意追求某一项的高性能,而在综合性能方面付出代价,是否会有得不偿失之嫌?

    3、关于95式与AK47、M16的比较优势

    说到95式对AK47、M16的比较优势,朵院士强调,三种枪里95式长度最短,重量最轻。在一定距离上子弹动能比M16高四分之一,比AK高三分之一。

    可是,仅仅这几个指标就能证明95式比人家强吗?那个子弹动能只能说明咱们的5.8毫米小口径弹在某些方面比5.45和5.56有一定优势罢了,并不能说明枪设计得成功。

    虽然95式比别人长度短,重量轻,但我觉得和那两支经典名枪比起来,咱们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还太多太多。尤其是人机工效方面。

    比较同类武器的优劣,当然应该是综合比较,而不是只盯着个别几个无关大局的指标而沾沾自喜。

    4、关于95式的改进型

    朵院士说这支改进后的枪将在今年国庆阅兵中亮相,它将把95式所存在的大部分毛病改掉。其中特点提到两条,一是改变了过去轻、重弹之分,弹种统一了;二是有效射程从400米提高到1000米,三是加了一个可以快速发射的榴弹发射器。

    这第一条,统一弹种,照我的理解应该是全用5.8毫米重弹。当年之所以出现了轻弹、重弹,那是因为5.8毫米普通弹达不到通用机枪的要求。现在全统一了,对后勤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这种改进是否意味着95式的自动机要重新设计了?据说原95式枪族让人最满意的设计就是这个自动机,如今要修改,其综合效果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这第二条:有效射程从400米提高到1000米。主持人刻意在这个问题上着重重提,朵院士也再次作出了明确而肯定的答复。

    这就让人太奇怪了,近代随着各种火器的发展,步枪的开火距离也在不断缩短。有研究表明,95%的开火范围在300米以内,步枪有效射程400米足够了。在战场上硝烟弥漫,观察距离近,距离远一点的目标自然有其他武器负责,已经没有必要再大幅延长步枪有效射程了。比较另类的是小日本,该国的89式自动步枪延续了二战时片面强调远射程和高精度的不合时宜的要求,给89式加装了两脚架,有效射程达到了800米。

    95式并无将有效射程提高到1000米的战术必要。其无托结构造成枪身短,瞄准基线相对不长,从技术角度上来说,要实现1000米有效射程,我不知道设计人员采取了什么奇思妙想,一切有待于该枪正式亮相后才能见分晓。

    第三条,加了一个可以快速发射的榴弹发射器。

    我理解他是指95改进型整合了一个一体化的、不可拆卸的榴弹发射器,从而使95改进型是一种单兵战斗武器。否则的话他完全没有必要特意提这个,因为95式配备了下挂式,可拆卸的35毫米榴弹发射器。

    这种单兵战斗武器许多国家在研,但都无成熟产品正式装备部队。从理论上来说,步、榴、霰能够三合一当然最为理想,但作为一种大量装备部队的新概念常规武器,如何在性能、体积、重量、可靠性、成本等方面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平衡点,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95改进型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其一体化榴弹发射器口径是多少?弹匣容量是多少?有效射程是多少?目前毫无信息,一切都还是个迷。

    5、95式的改进设想

    95式装备部队以来,部队有一些问题反映。客观地说,这些问题有一部分确如朵院士所说,是因为部队沿袭几十年形成的,对有托步枪的使用习惯,自然无法适应无托步枪。另外有些问题,是无托这种形式所固有的,共性的,不太可能根本解决。

    针对部队反映一些问题,建议设想如下:

    1、95式连续发射三个弹匣,前护木温度升得太快,让人很难持握。建议在枪管和护木之间加装隔热层。

    2、95式的快慢机旋钮设置在枪尾,操作不便。建议将其改到握把附近。

    3、95式弹匣弯度过大,弹匣安装位置和小握把之间的距离不足,装卸弹匣时空间局促,有人反映操作不便。建议将现有的塑料弧形弹匣改为类似于M16弹匣那样的铝合金“直弯直”弹匣。这样可以解决装卸不便的问题,且现有塑料弹匣因为材料问题,壁厚达3毫米方能保证弹匣弹度,改为铝合金弹匣后壁厚将大大缩小,两种弹匣重量差不多。

    4、05式9毫米冲锋枪使用了四排50发弹匣,如果这种形式的弹匣在供应5.8毫米这种弹壳锥度比较大的弹药的可靠性可以接受的话,建议给95改进型配备这种弹匣,以大大提高火力持续性。

    5、增加空仓挂机机构。这个问题部队反映很大。

    6、大握把的实际用处并不大,直托式步枪的瞄准基线本来就高,这个高大的大握把使得射手的暴露面积更大。有可能的话建议将其取消。

    7、觇孔直径再作调整。95步枪觇孔直径偏小,快速瞄准困难。

    8、改进工艺,提高枪械表面质量。

    2009年3月23日

    元宝推荐:MacArthur,
    • 家园 哈哈,偶见过这个院士

      偶原来有个玩的好的朋友,就是在他手下干活(名义上,他是大老板),有一次,偶跟着去三号楼后面的小白楼里面的实验室去玩,正好碰上朵院士在实验室里面视察(溜达?),都七十多岁了,但精神挺好的。。。方方的脸,讲起话慢条斯理的。。。除了校长,学校里的院士就见过他了。

    • 家园 真不懂一个土鳖院士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优越感?

      还说别人文化低?

      作为一个使用过95式(至少500发)和M16的人,我对该院士的言论嗤之以鼻:)

    • 家园 有道理,可正如楼主以前说的,吹小优掩整体劣是国人性格之一
    • 家园 很多东西不能到细节

      一到细节就会南辕北辙

      比如说这个弹匣弯度问题,这个是目前看不到什么改的办法,原因其实很简单,看看子弹弹壳的锥度就明白了。

      为啥用这样的锥度,因为钢壳弹变形和铜壳不一样,不用大锥度,退壳有困难...

    • 家园 看看这个95快速换弹盒的录象.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4669384/v.swf

    • 家园 特意看了,完全没你文中的那些感觉。。。

      建议大家看看吧:http://static.youku.com/v1.0.0024/v/swf/qplayer.swf?VideoIDS=XNzkzODQ4ODg=&embedid=NTguNDguMTA3LjIyMwIxOTg0NjIyMgJ3d3cuZnlqcy5jbgIvYmJzL3JlYWQucGhw&showAd=0

      我看完了觉得除了记者编导的文案做的不太专业外,朵老说的没什么贬低别人的地方呃。。。

      忘情老大这篇我头一次不赞成。。。完全的不···

      • 家园 我也觉得忘情这次是外行批评内行,纸上谈兵。过了。

        我是前两年看到采访朵老关于95式特点和设计过程的文章,我认同95式对AK47和M16的技术点突破,也认同朵老的自豪感和理性分析(虽然有点不客气)。至于近几年对95式后来提出的一些改进意见,那是任何一代名枪必经的过程,如何指望一代名枪一次研发就完美的呢?

        个人感到的问题是在北美这边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美国、以色列和北欧国家设计的新型自动步枪,里面有许多新颖绝妙的设计思路、技术改进,也是超越了AK47和M16的,那95/97相对这些新型枪械有没有什么优势是一个值得比较的问题。

    • 家园 朵总应该象132宋总那样多给年轻人机会

      另外,轻兵器行业是否缺乏足够的竞争,坐井观天

    • 家园 【讨论】那个“两年半”的说法

      上甘岭老大最近的帖子:

      “我早就说过了,作为一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还排名百位左右的国度,枪械行业没有理由比别人更‘先进’。

      这是基本现实。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关键设备和工艺领先世界。

      什么叫设计先进?我想大家可能有点误解。

      把肉丝炒香并不难(加点酱油淀粉,下锅一炒就很香了),难的是把普通豆腐用简单的办法做得和肉一样香。

      有了高精尖的设备,我把零件公差设计得小一点有什么难的?要是设备不好,在公差很大的情况下,枪械还能保持很高的可靠性,那才是‘结构合理’,那才是设计师的本事!

      多举一个例子:

      瑞士给我们的产品图,零件上没标注公差,据说是因为人家国内的加工精度很高,一般也就1~2丝,所以几乎没必要标注公差;

      某苏毛产品,活塞杆的直径公差高达42丝,人家照样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哪个设计师水平高?真还不太好说。”

      “朵老的这个说法值得商榷。

      在95之前,有87式5.8枪族。我第一次看到87步枪,是88年7月,在建设厂的总装车间。

      我相信,建设厂枪研所那么多人,在其后的时间里,绝不会闲着光拿工资不干活。虽然新枪族具体的指标在当时可能还不清楚,但局部的结构或各种方案的大体框架,还是一直在研究改进的。况且,我国枪械产品的论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根据现有预研成果和部队需求,稍加改动提出的指标。没有基本成型的预研产品,一般不会轻易立项。

      另外,在1993年,我就已经看到了95枪族的靶场试验,样枪除了提把是嵌木结构,和部分白色塑料件外,大体结构已经比较成熟,并且经过多轮试验了——说明该产品绝对不是刚刚开始研制。

      退一步说,AK47从研制到定型,用了几年?难道也得要10年?”

    • 家园 你批评的很正确

      朵这个人有点那个……

      本来当年是因为材料问题,不得已取消空仓挂机,但朵这个人居然在杂志上撰文说这个功能没用,顿时大乱……现在的改进有一条就是恢复这个……

      1000米是重弹的射程,取消轻弹后,这么说也不算错……

      • 家园 所以要有美国人那种敢于怀疑权威的精神

        不管你是不是权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才是有益的态度。

        至于朵英贤,不是有个外号么?“多阴险”。

      • 家园 可是战争研究里的正版松鼠妖?问好,哈哈
      • 家园 您是战争研究论坛上那位大佬吗?

        幸会幸会。送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