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就大庆油田回席淋 -- bos

共:💬5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就大庆油田回席淋

    我的意思是黄的话是有上下文的.

    如果不顾前文后语,随意抽出一句,容易让人误解.

    李在大庆勘探中所起的作用,我是一无所知.但仅凭地质力学和大庆无关,就认为李只有政治上的作用,有点过于武断.二战时,老爱还对美海军鱼雷不响的问题提出过解决方案,这不跟相对论也搭不上关系吗?

    地质部和石油部,谁对大庆的发现贡献大?

    吵了几十年,至今仍是一锅粥.

    我们今天都知道,不是每一块地底下都有油的.

    首先得有成油的地质条件; 其次得有储油的地质构造.像四川有成油的条件,但没有储油的构造,所以今天只有气没有油.关于成油的条件和构造,近百年来,学术上有比较同一的理论.非洲利比亚的油田好像是唯一与这理论不符的例外.

    另外在油田里, 油并不是像江,河,湖,海一样一片一片的.

    油有点像吸收在海绵里的水一样,被吸收在特定的岩石结构里, 形成一个个油泡(专业上不知道叫什么)散布在油田下面. 大的油泡可以有几十,上百万吨油,小的可能只有一两滴.油泡之间的距离可以从几十米到上百公里.

    所以找油, 先得花人力,时间搞清楚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 这往往涉及到很大一片区域. 像松辽平原有上百万平方公里. 有了可能出油的区域后,开始钻井勘探,井点的选择又是一个问题.如果正好钻在油泡之间,那就白瞎眯了.

    油泡在地层里的深浅差别也很大.开钻后,要不断的分析取出的岩层样本, 以确定是否继续钻下去. 1000米不见油, 还继不继续;2000米不见油,还钻不钻?

    大庆油田, 开钻前是地质部干的活, 开钻后是石油部作的工作. 这基本上是定论. 可是对于第一批井点的选择和确定, 谁的功劳大, 两家吵的是这个. 松辽平原那么大, 钻机为什么不架在长春,哈尔宾? 而要跑到几乎没有人烟的北大慌? 井点为什么不往北挪个200米? 不往西迁个1000米?

    • 家园 【注意】您说的也都是事实,但和原来的问题联系不是很强

      首先我想先特别指出的一点,即原来的问题的关键是,李四光对发现大庆油田在理论和实践贡献是什么?

      从上至中央领导的讲话,下到少儿百科全书,包括网上无所不在的科学家传记,到大庆油田的功德碑,十有八九都是将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和大庆油田的发现联系在一起的。但现在有地质学权威和新闻媒体认定二者没有关系(铁大王也有一个转帖,是李四光的女儿和新闻记者打官司,争论的焦点也不是地质力学对发现大庆油田的贡献,而是涉嫌人身攻击)。那么李四光作为一个科学家对大庆油田的贡献就有点蹊跷了(这里不说政治)。

      但如果bos兄认为大庆油田是在地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发现的(以前我也相信),那我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这一次你钻进了我的圈套,我可小人得志了,好高兴耶,呵呵!

      然后再回答您的帖子:

      我的意思是黄的话是有上下文的.

      如果不顾前文后语,随意抽出一句,容易让人误解.

      这一点提醒的很对。但我的原文(【原创】中国第一个油田和第一大油田的发现者)也并没有断章取义。这可以从我后来补帖的文章(【文摘】李四光无疑是位伟大的科学家)中读出本意。

      李在大庆勘探中所起的作用,我是一无所知.但仅凭地质力学和大庆无关,就认为李只有政治上的作用,有点过于武断.二战时,老爱还对美海军鱼雷不响的问题提出过解决方案,这不跟相对论也搭不上关系吗?

      既然您对李的作用也是所知不多,怎么就说别人武断呢?而且大陆解放后一直到文革结束都是强调政治挂帅,政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政治就是一切,因此才给后来的人们许多的迷惑。这里不是要说哪一个人不对,只是说在那个年代,因为政治的原因,把很多本来非常简单的事件给弄复杂化了。

      政治上的作用不是我的发明,而且我也没有说李只有政治上的作用。见另一转帖,叫“官大学问大”。链接出处

      地质部和石油部,谁对大庆的发现贡献大?

      吵了几十年,至今仍是一锅粥.

      这个,是由部门利益决定了的。吵尽管吵,实际上大伙心里都明镜一般。刻在石油部属下的大庆油田工地上的发现大庆油田的纪念碑上,地质部部长的名字排在第一位,可不都是温良恭俭让的结果。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我们今天都知道,不是每一块地底下都有油的.

      首先得有成油的地质条件; 其次得有储油的地质构造.像四川有成油的条件,但没有储油的构造,所以今天只有气没有油.关于成油的条件和构造,近百年来,学术上有比较同一的理论.非洲利比亚的油田好像是唯一与这理论不符的例外. cchere bos cchere bos

      另外在油田里, 油并不是像江,河,湖,海一样一片一片......。

      ......。

      大庆油田, 开钻前是地质部干的活, 开钻后是石油部作的工作. 这基本上是定论. 可是对于第一批井点的选择和确定, 谁的功劳大, 两家吵的是这个. 松辽平原那么大, 钻机为什么不架在长春,哈尔宾? 而要跑到几乎没有人烟的北大慌? 井点为什么不往北挪个200米? 不往西迁个1000米?

      这几点我觉得都是很枝节性的技术方面的问题,黄汲清和谢家荣的陆相生油和陆相储油理论和他们具体组织和负责的地质石油调查已经告诉你松辽盆地有石油。你石油部不去打钻,煤炭部的人去照样也可以打出油井来,只是个时间上早晚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大家都是人,都有其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我写原文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要追求谁的责任,和谁对谁错,只是希望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人能从前一代人的失误中吸取哪怕一定点儿教训,都算是时代的进步。

      结尾再转录《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上的一段文字,是摘自吴兆民的“不惑在何年?:

        糊糊涂涂40年,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智商低、脑子笨,对理论问题理解不了。毛主席不是说过吗――“我党真懂马列的不多” 。所以想想也不丢人。最令人苦恼的是,多年来从历史书上学来的知识现在突然翻了个儿。历史书反复告诉我们,“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抗日坚决,而蒋介石则严令张学良的50万军队撤出东北;据说现在公布了当年蒋介石的电报,主张抗日的是蒋介石,坚持逃跑的是张学良。在几十年里,历史教科书上写的都是,抗日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一是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抗日,二是苏联出兵我国东北;至于国民党,他们只打内战不抗日。现在得知,国民党也打过大仗、恶仗,牺牲了380万军人;苏联出兵时日本败局已定,出兵后不到一周日本鬼子就投降了。1966年听铁人王进喜做报告,激动得热泪盈眶,后来看电影《李四光》深受感动;现在得知,发现大庆油田的原来是黄汲清和他独创的“大地构造理论”与“陆相生油论”,成绩却记在了李四光的名下,李四光并由此大红大紫40余年,直到去世……

        如今,我常常枯坐出神,不知道还有多少理论懵懂着,还有多少事实模糊着。我常常想,青少年时代正是人长知识的好时光,如果当时学来的知识,需要以后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纠正,不知这是个人的悲哀,还是民族的悲哀?可悲的是,这类低级错误我们仍在重复着。前几年女儿考大学,我翻了翻她的政治复习资料和历史复习资料,禁不住悲从中来:难道也要她用几十年的时间来纠正其中的错误吗?

      谢谢bos兄!如有得罪,下次道歉。

      请看相关链接

      席琳:【原创】中国第一个油田和第一大油田的发现者

      链接出处

      席琳:【文摘】李四光无疑是位伟大的科学家。链接出处

      铁手:【文摘】李四光简介,以及和李四光有关的名誉侵权案案例。链接出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