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09-03-04介绍话题-第三需求定律 -- 老马丁

共:💬47 🌺2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看老马说的比较完全,价格两种变化都有。

          经济学最经得起检验的定律自然是需求定律了:对同一商品而言,价钱上去了,需求量下来了;价钱下来了,需求量上去了。

        • 家园 谢谢指出,我会改正。

          我的理解和表述都不全。

          我已经改了一下。谢谢指教。

          • 家园 赫然兄

            误解我的意思了。是受到启发有个想法。这个礼拜有个活要交,回头再聊。

            • 家园 是我没有讲清楚。

              我原先没有表述清楚。

              看到你提到“价钱上去了,需求量下来了”,才发现我这部分没有提到。

              所以我才来感谢你的。

              你先忙吧。回头讨论。

    • 家园 最简单的想法

      豆腐涨价了400%,肉只涨了80%,大概心理上会觉得选肉比较划算。

    • 家园 只能贡献一下自己的消费心理

      2块钱一盘的豆腐加上8块钱盘成了10块的肉价,而一盘10块钱肉也同等加上了8块钱,那么面对新价钱大家就会更多的去选择肉。

      对这样的涨价,我的理解是豆腐涨了5倍,肉只涨了1.8倍。涨价倍数对我购买选择影响很大。如果是涨两块的话,4块的豆腐和12块的肉,我甚至有可能意识不到肉的涨价,而对涨价一倍的产品敬而远之的。

    • 家园 有效消费

      豆腐:0.5(原材料)+1(必须人工)+0.5(利润)=2

      有效消费=(0.5+1)/2=75%

      肉:6.5(原材料)+1(必须人工)+2.5(利润)=10

      有效消费=(6.5+1)/10=75%

      各加上常数K=8以后,

      豆腐的有效消费=(0.5+1)/(2+8)=15%

      肉的有效消费=(6.5+1)/(10+8)=41.7%

      此时肉的有效消费远高于豆腐的有效消费,故选肉.

      • 家园 原材料 必须人工 利润是哪里来的?

        请问有效消费是个什么概念?

        • 家园 这是跟着感觉给的估价

          应该有更专业的词语表达这些概念,门外汉自己解释一下

          排除地段租金,高档装修,及一切与卖豆腐和肉没有必然关系的成本,比如在一家乡下的实惠小店中,

          豆腐的2元价格中,含有:0.5(原材料)=0.4(豆腐)+0.1(油盐酱醋)

          1(必须人工)=采购工资+厨师工资+服务员工资

          0.5(毛利润)

          肉的10元价格中,含有:6.5(原材料)=6.4(肉)+0.1(油盐酱醋)

          1(必须人工)=采购工资+厨师工资+服务员工资

          2.5(毛利润)

          我就是将销售价格武断的分为3项组成,而其中的前两项构成有效消费。即,老板不挣钱,也要这个成本价。

          而前面的计算比例,可能用有效消费率更好一些。

          当然,2=0.5+1+0.5 也是武断的分配,也可以是2=1+0.5+0.5,或 2=0.8+0.2+1

          同样,肉:10=6.5+1+2.5,也可以是 10=7+0.5+2.5, 或 10=8+0.2+1.8

    • 家园 我的理解是单位商品的比值

      当两类商品的价格各增加一个常数的时候,单位商品的价格比值减小了。

      就是马丁老师说的当a >b >0,c >0时,a/b > (a+c)/(b)+c。

      用肉和豆腐的例子来说就是:原来价格的情况下,1单位肉(10块)等于5单位豆腐(2块)的价钱;

      涨价以后,1单位肉(18块)只等于1.5单位豆腐(12块)的价钱。

      以豆腐的价格为比较基准,肉当然没有那么贵了。虽然实际上肉还是涨了。

    • 家园 口红是吉芬商品么?

      也许偶记忆错误,印象中吉芬是指收入减少时消费增加,而不是价格上升后消费增加.一般在萧条中是通缩吧?

      第三定律其实偶身边有个实例.偶一个北京同学,瘦瘦小小的,在北京时是素食主义者,和印度人一样.过来后,也开始吃肉了,因为他觉得菜太贵了.

      其实肉也比国内贵,但是菜和肉的比价不一样.

      比如说,国内是2块钱一斤菜,5块钱一斤肉;过来后是12块钱一斤菜,15块钱一斤肉.于是他开始吃肉了.

      这个只是在预算约束下,两类不同商品比价变化,导致的预算线和偏好曲线的切点的移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M线是涨价前(中国)的肉菜对比,L线是涨价后(美国)的肉菜对比.

      由于预算约束,2M菜+5M肉=12L菜+15L肉.事实上由于食品的刚性,不吃就饿死,涨价后的总预算会上升.

      A点和B点是效用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两条曲线是同一个系列的,代表同一个人或者市场.

      两个切点对比.B点的肉/菜比要高于A点.

      关键词(Tags): #商业
      • 家园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相反,

        而且收入效应的绝对值比替代效应的大,就是吉芬品。不过基本上只在理论上存在。

        另外需求理论里说的价格,全部指的是相对价格。你同学发现肉的相对价格下降了(从2.5下降到1.25),他就多吃肉了。

        这个图贴上来不容易,认真就是好。但是图中直线斜率没有体现出2.5和1.25来,我们以后的讨论不会这么定量,定性就好。

        • 家园 补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实最初画的是这张图,画完后才想起,通胀或者萧条,应该有个收入减少的效应,预算线往内推,而不仅仅是相对价格变动.

          微观经济也忘得差不多了,想起一个笑话.前两年做TA时,给本科批作业,有道题是劳动时间/闲暇时间的替代关系,就是涨工资后,反而更不愿意工作,想多玩多休息,而不是通常情况下的涨工资就愿意多加班.然后N多美国学生的作业上面,一天的总时间(工作+闲暇)超过了24小时.本科学生的数学比较烂,不知道那些物理数学系的美国学生的数学是不是花了很多时间自学的.

    • 家园 关于第二定律的小问题

      对于耐用消费品,有时短期弹性比长期弹性大。房子这几个月贵,咱就等着。可等个两三年,还那么贵,咱也得买房结婚娶媳妇不是?同样,汽车等等大件必须品,也有同样问题。

      这些是解释为第二定律的例外呢?还是另有理论能统一?比如,是否能把等待期解释为信息收集时间的长短?

      • 家园 第二定律的背后是投资供给

        也就是说如果短期内供不应求,就会有资本流入,在long run的尺度上增加供给.

        所以背后的条件就是充分的市场竞争,对于形成垄断的产业不适用这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