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灭绝的野生动物介绍专题 -- 雪个

共:💬27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文摘】灭绝的野生动物介绍专题

    西亚虎 王者风范难再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西亚虎主要分布在里海的西部,高加索山脉和加斯比奥地区。中国新疆中部的新疆虎也属于西亚虎。

    西亚虎和其他虎一样终年生活在森林、灌木和野草丛生的地区。它们单独生活,也无固定巢穴。雌雄都有各自的领域,只有到了发情期才凑到一起,交配后又分开。有时雄虎会多逗留些时候。西亚虎从不离开水源,有时会游过溪流湖泊去寻求新的猎场。遇到捕猎对象时,一般凭借草丛的掩护悄悄潜近猎物,然后发起突袭,捕食鹿、羚羊等任何所能捕杀的动物。

    在人类眼中,虎的经济价值非常高,全身几乎都可利用。如中国人民把虎骨看做名贵的中药,认为泡制的“虎骨酒”能除风去寒,对风湿症有疗效;人类还把虎皮制成褥子或地毯,挂毯;其他如虎肉、虎血、虎须,人类都将它们入药以滋养自己。

    19世纪末,东欧一些国家的人来到了西亚虎的生存地,为了能获得全身是宝的西亚虎,他们开始了对西亚虎无情的大量猎杀。资料表明,在1890年到1900年,仅十年中西亚虎就被猎杀了3000多只。西亚虎所生存地区的一些王公贵族也以捕虎为乐趣。如沙俄时期的一个王宫大臣在1912年写给他的朋友的一封信中承认他曾射杀过1150只西亚虎。

    这样,由于多年狂杀滥捕,到了20世纪40年代西亚虎只剩不足100只了。这时,西亚虎仍没有逃脱不法分子的猎枪。到了70年代,西亚虎仅剩了不足10只了。1980年,最后一只西亚虎在加斯比奥的丛林中孤独的死去。据官方调查:最后10只西亚虎除2只是正常死亡外,其余8只全部是由贪婪的猎人所杀。从此西亚虎永远的从地球上消失。人们再也看不到他们往日驰骋叱咤王者风范了.

    西亚虎:1980年灭绝

    新疆虎 已成古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新疆虎是西亚虎的一个分支,主要生活在新疆中部,由库尔勒沿孔雀河至罗布泊一带.

    新疆虎的个头仅次于西泊利亚虎,体厂一般在1.6--2.5米,尾长约0.8米,重约200-250公斤.1900年3月28日,瑞典博物雪茄斯文赫在我国西北新疆境内首先了消失了几个世纪的楼兰古迹,同时还发现了新疆虎.他的这一发现说明原来这里木草丰茂,森林茂密,因为有虎的地方必定有大片的森林,有大量的食草动物和充足的水源.当时的新疆虎就是在这样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可是自从中国古代商人开辟了"古丝绸之路"之后,楼兰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逐渐成为西亚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成为了商业,文化交流中心,人口随之猛增,并达到了鼎盛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多,急需大量自然资源,这样森林成片的被砍伐,草场被耕种,这致使河流断流,土地沙漠化严重,繁华的古楼兰同时也走向了衰败,最终被沙漠一夜之间吞噬了.古楼兰从此由一片绿洲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沙漠.

    与古楼兰一样,新疆虎同时也遇到了空前的劫难,失去了森林,就等于失去了食物来源.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大批新疆虎死去了,但仍有一小部分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在沙漠中仅有的绿洲里顽强地生活.直到1900年,斯文赫发现它们,这也是现代人第一次知道并认识了新疆虎.在这以后的十几年当中,由于这一地区环境又进一步恶化,加之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对新疆虎的猎杀,所剩无几的新疆虎最终也没有逃脱厄运.

    人类最后一次发现新疆虎是在1916年,在这以后的数十年间,科学工作者曾多次寻找过它们的踪迹,但始终在也没发现过.可以说新疆虎主要是在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之后结束它们最终的生命历程的.

    新疆虎:1916年灭绝

    巴厘虎 难敌人类贪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厘虎是现代虎中最小的一种,体型不到北方其他虎的1/3.它的体长约2.1米,重90公斤以下,生活在印尼巴厘岛北部的热带雨林里.这里水源,食物充足,成了巴厘虎的天然保护区.色彩斑斓的巴厘虎对印尼人来说是一种超自然的存在,甚至出现在传统的艺术假面具上.19世纪到20世纪初,虎在自己的生存地到处遭人袭击,而随着巴厘岛上人口的增加,人侵犯了巴厘虎的生活空间,巴厘虎对人的威胁也进一步增加,许多人就成了巴厘虎的牺牲品.

    欧洲殖民者入侵来到巴厘岛后毫不留情的猎杀巴厘虎,他们的这一恶习也传给了当地的印尼人.因为虎皮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人们就肆无忌惮的猎杀巴厘虎.巴厘虎不仅皮毛吸引人,它的骨头在台湾等地也非常受喜爱,常常被用做酒和药材.在人们的欲望面前,所剩不多的巴厘虎简直不是对手.

    世界上原有8种虎,现在只剩下5种,而且令人担心的是那些野生的虎能否活到21世纪中期,据记载,最后一只巴厘虎于1937年9月27日在巴厘岛西部的森林里被贪婪成性的猎人射杀.

    巴基斯坦沙猫 宠即害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基斯坦沙猫仅产于巴基斯坦沙猫仅产于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交界处,是山猫的一种.它的身材娇小四肢短,与家猫大小相似,体长0.4--0.5米,体重2-3公斤.它的体背呈淡黄色,体侧毛色逐渐变淡,腹面为淡黄灰色.

    巴基斯坦沙猫生活在布满沙丘砾石的草原中,属夜行动物,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来觅食,主要捕食鼠兔等小型啮齿类动物,偶尔也捕食小鸟,蜥蜴等.每年春季,是它们的繁殖季节,此间雄沙猫会高声嚎叫,借此来吸引雌沙猫的注意,幼沙猫在每年的5月份出生,每胎2-5只,最多时可产10只.沙猫产率虽高,但由于筑巢于地面的草丛中,幼仔常被鹰,蛇吞食.因此成活率并不高,一般每窝只成活1-2只.

    巴基斯坦沙猫不象其他野猫那样性情凶猛,而是生性温顺,特别是刚刚出生不久的幼子,捕捉后进行人工饲养,更是十分温和,因此过去在巴基斯坦一直就有人把沙猫当宠物进行饲养.到20世纪初,做为宠物饲养的巴基斯坦沙猫更是盛级一时.不过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沙猫不能繁殖,且极容易感染一种呼吸道疾病而死去.人们为了获得沙猫必须到野外去捕捉,这给野外沙猫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随着饲养沙猫的人不断增多,野外的沙猫数量不断减少.到了20世纪40年代,本来数量不多的巴基斯坦沙猫,在人类的大量捕捉下,野生的很快就灭绝了.此后,人工饲养的巴基斯坦沙猫,最终也没有繁殖成功,很快因疾病全部死去了!

    巴基斯坦沙猫:20世纪40年代灭绝

    台湾云豹 爬树能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台湾云豹又名乌云豹,荷叶豹,龟纹豹,它主要栖息在亚热带茂密的丛林中,还有沼泽地区.

    台湾云豹比金钱豹小很多,一般体长0.8-1.2米,尾0.7-0.9米,重约20公斤,它身上的花纹非常明显,毛色基本是茶色兼灰黄色,头部和四肢有黑色斑点和条纹.身体两侧有大片云块状斑纹,非常漂亮.台湾云豹属于夜行性树栖动物.它白天躲在树上睡觉或隐身于枝叶间,夜晚才出来活动,觅食,很少在地上行走.台湾云豹是爬树能手,爬树时,它那又长又粗的尾巴可起到保持平衡的作用,身上的斑纹在树上是很好的保护色.台湾云豹生性胆小,怯懦怕人,因为在野外很难见到.

    台湾云豹在1940年以前尚有几千只左右,但由于台湾地区的人自私地发现云豹的毛皮美观大方,毛质柔软并富有光泽,是制作皮衣的上等原料,当时欧美的一些人也非常喜欢用云豹的皮毛做的皮衣.云豹的骨头也被人当做中药材.台湾云豹因此遭到了灭顶之灾,被大量捕杀,此时正是台湾现代工业社会迅猛发展的时期,森林被大量砍伐,云豹失去了家园,终日食不果腹,许多最终被饿死了,有些饥不择食的云豹是被一些放有毒药的家禽毒死的.

    由于大量捕杀等原因,台湾云豹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尽管台湾地区政府在很早以前就对云豹加以保护,但仍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屡屡盗捕云豹.到了60年代后期,有专家统计台湾野生云豹不足十只了.可是那些不法分子仍继续捕杀云豹.1972年最后一个台湾云豹倒在了不法分子黑洞洞的枪口之下.遗憾的是,从此人们只能在图片中欣赏美丽的台湾云豹了.台湾云豹永远离开了我们.

    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

    亚洲猎豹 陆栖动物的"逃跑冠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亚洲猎豹只要产于南亚和中东,它的皮毛短而粗糙,为棕褐色,并散步着小而圆的黑斑.它的头比一般的猫科动物要小,但腿特别长,躯体较瘦,最大特点是鼻子两册从眼角至嘴角各有一道黑色条纹,他们一般体长1.4-1.5米,尾长0.6-0.75米,高约1米,重一般在50-60公斤.

    亚洲猎豹主要栖息在半干旱沙漠或空旷草原和浓密的丛林中.其捕食猎物的本领是猫科动物中最象狗的一种.它的四足很象狗,爪子钝而弯度小,仅能收缩一般.因它腿长,体瘦,因此,它的奔跑速度可达113公里,一次跳跃9.1米.是跑得最快的陆栖动物,可谓真正的"速跑冠军".它捕食猎物就是靠其冲刺速度快,一般情况下,羚羊,鸵鸟等很难逃脱.

    亚洲猎豹因其性情温顺,很早以前就有人到野外大量捕捉小猎豹来喂养,但成活率很低,在当时拥有训练有素的猎豹是那些达官显贵们的一种富贵象征,许多有钱有权的人家里都养有猎豹,有的甚至有几十只.但猎豹在当时人工饲养下根本不繁殖,因此人工饲养的全部都要到野外去捕捉.再有,人们为了获取其皮毛,毫不顾寂猎豹在自然界中所起的生态平衡作用,大量捕杀成年猎豹.那些王公贵族们也以猎杀猎豹为乐趣.刚刚出生的小猎豹被人捉走,大猎豹又惨遭捕杀,就这样,亚洲猎豹的数量急剧减少.在当时,人们还大量开垦丛林,草原,种植庄稼,使猎豹栖息地大量被毁坏.栖息地的丧失使他们失去了合适的猎物,这更成了本来就不多的亚洲猎豹的致命伤.

    到了1930年后,人们在野外看到猎豹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而到1940年以后,人们只是几年内才能发现一次亚洲猎豹的踪迹.据文献记载,最后一次发现亚洲猎豹是在1948年的印度南部.那以后,人们再也没有看到过体型细长,姿态优美,动作灵活的亚洲猎豹.

    亚洲猎豹:1948年灭绝.

    西非狮 北非狮 百兽之王难敌人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狮子以前广布于除了除了撒哈拉沙漠中部和热带雨林以外的非洲大陆,在印度也有少量分布,但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现在只在东非和南非有少量分布,并且大多生活在国家公园内,仍处在濒临灭绝的危险之中,在东非及西非却早已不见其踪迹了.特别是西非狮,在人类的干预下,狮子每能进入20世纪就已经灭绝了.

    西非狮.北非狮同现在的非洲狮一样,体重在120-250公斤,体长1.4-1.92米,区别于其他猫科动物的是雄狮有明显的鬃毛,为的是相互打斗时起保护作用.尾端的角质刺也是显著特征.狮子还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真正发出吼叫的动物,吼声可传到八九公里以外.狮子的视力极佳,在很远以外就能发现猎物,集体捕食,速度快且效率高.主要捕食有蹄类,如牛羚,大羚羊,斑马,有时也捕食大象,犀牛.吃饱后要喝大量的水,然后回到隐蔽处消磨时光.

    狮子在动物界中一直被视为白兽之王,可是人类并没有把它们放在眼里.早在16世纪,欧洲人就踏上了西非和北非.来到这里后,他们经常进行狩猎活动.并把猎杀狮子视为最隆重的狩猎活动,是显示勇敢和技巧的行为.狮子在这些人的贪婪与胜利的欢笑声中一个个的倒下去.人类不但猎杀成年的狮子,幼狮也被他们捕捉.然后带回欧洲,卖给那些有钱人及王公贵族,随着欧洲人的不断猎杀,捕捉,狮子在西非,北非一天天地减少,到了1865年,最后一个西非狮也倒在了枪口之下,北非狮也在1922年永远的消失了.

    其实,狮子比其他任何动物更受人类的青睐.英国,苏格兰,挪威,丹麦等国的国王在其王冠上都饰有狮子的图象,狮子也出现在苏黎士,卢森堡,威尔士和德国黑森省等国家和地区人们佩带的臂章上,但愿狮子不会仅仅成为永久性标志.

    西非狮:1865年灭绝 北非狮:1922年灭绝

    亚洲狮 "圣物"的后代靠人养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亚洲狮又称印度狮,仅产印度西部,是唯一生活在非洲以外的一种狮子.与非洲狮相比,亚洲狮身躯略小,体长1.2-1.7米,体重100-200公斤,亚洲狮的雄狮不但脖子长有长长的鬃毛,在它的前肢肘部也有少量长毛,而它的尾端球状毛也较大,亚洲狮雌性2岁半即可性成熟,雄性需4年,它们每胎产2-3只幼狮,但幼狮死亡率较高,一般只成活1仔.幼狮3个月后便可同母亲一起参加狩猎活动,需同母亲一起生活两年.

    亚洲狮成群一起生活,也常集体捕食,但大多是母狮捕食,公狮坐享其成.它们由一头狮子将猎物赶到其他狮子的下风,然后一起扑象猎物.它们吃饱后需要大量喝水,而亚洲狮生活的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时间很少,时常出现干旱,因此捕食后长需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水源.这种恶劣的环境不但使亚洲狮饮水困难,就连它们的猎物也很少.幼子成活率低也是饮水及食物不足所致.

    印度是一个传统的宗教国家,在宗教传说中狮子被视为"圣物".过去狮子也曾在食物短缺时捕食家畜.但印度人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并没有对它们进行捕杀.因此,亚洲狮虽生存环境恶劣,但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它们一直很好的生活着.然后自1757年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后,亚洲狮也开始遭到了厄运.英国殖民者将猎杀亚洲狮视为一种娱乐.到了1900年,在人类一百多年的捕杀之下,亚洲狮已经十分稀少,此时一些动物保护者开始宣布要保护亚洲狮,但仍有人偷偷进行捕杀.到1908年,亚洲狮只剩下最后13只,为了不让它们彻底走向灭绝,人们把它们全部捕捉进行人工饲养,从此亚洲狮在野外消失了.人们为了能亚洲狮更好的生存和繁殖.又把它们放到了印度西部的吉尔森林中,并在这里建立了保护区,目前,亚洲狮虽繁殖有200多只,但由于全部是13只祖先的后代,已经形成了种族退化,极容易受疾病和基因的影响而导致全部灭绝.

    亚洲狮:1908年野生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 胃口奇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棕熊因产地,大小,毛色等差异,分为不同的亚种.有不同的名称.阿特拉斯棕熊就是因分布于横跨摩洛哥及阿尔及利亚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而命名,它是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类.

    棕熊是世界上最大的熊(其中最大的阿拉斯加棕熊可达800公斤).阿特拉斯棕熊却很小,只有100多公斤重,比棕熊中最小的叙利亚棕熊(不足90公斤)稍大写.阿特拉斯棕熊可以说胃口极好,荤的素的它都爱吃;植物,昆虫,鱼类甚至鹿,羊,牛都是它的美味佳肴,有时见了腐肉,鸟和鸟蛋也不肯轻易放过.通常,阿特拉斯棕熊不会主动攻击人,但是带着仔熊的母熊或是受伤的熊会变得异常凶猛.它在每年的6月份交配,雌雄在一起只相处三个星期即分手.小熊刚出生时未睁眼,无毛,无牙齿.体重不足450克.幼熊要在母亲的照料下生活两年才能离开.

    阿特拉斯棕熊因紧靠地中海,所以气候湿润,森林广袤,为棕熊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几个世纪以来,它们一直安逸地生活着.可是由于阿特拉斯地区物产丰富,因此这里一直是欧洲列强的必争之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早在16世纪即沦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欧洲列强来到以后,不但欺压当地人民,还掠夺各种自然资源.野生动物当然也成了他们掠夺的对象.他们大量捕杀各种野生动物,把皮和肉运回欧洲市场出售.棕熊因肉质鲜美,皮毛用途广泛而遭到了毁灭性的捕杀,不管是成年的,未成年的,雄的,雌的,见到就杀.到了19世纪中期,在阿尔及利亚境内的棕熊已所剩无几,而此时摩洛哥的棕熊则更为悲惨,已经全部消亡.可在阿尔及利亚仅剩下不多的棕熊并没有能完全的逃脱厄运,最终同摩洛哥棕熊一样全部倒在了人类的枪口之下.

    1870年在阿尔及利亚的西迪比而阿贝斯郊外,一只棕熊被杀,之后人类再也没有发现过阿特拉斯棕熊,别看熊又凶又笨,其实它和其他动物一样,有温顺的一面,有时还会"感情用事"可是现在由于人类的捕杀,野生的熊越来越少了,人类仍在对它们痛下杀手:吃熊胆,取胆汁......

    阿特拉斯棕熊:1870年灭绝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还有更惨的

      太平洋上有个小岛,上面的动物都是用鼻子行走的。科学家曾经发现过,并有照片留存,正待以后进一步研究的时候,美国人搞了把核试验结果动物全灭。

      • 家园 这个其实是搞笑的

        后来被人当作真的了,就越传越广...

        • 家园 从北京科协官网看的

          http://www.bast.net.cn/kjqk/kjwc/30489.shtml

          不会真是假的吧?

          • 家园 以讹传讹的很多阿,hehe

            有人考证鼻行动物的历史:

            外链出处

            • 家园 试了几次都打不开,麻烦您给贴一下
              • 家园 部分转载,斑竹手下留情

                河里不赞成全文转载,我就转载最重要的一部分吧

                鼻行动物不是祝大星的原创

                文/朱修栐

                ......克里斯蒂安·摩根茨坦(正确的译法应该是摩尔根斯坦,Christian Morgenstern, 1871-1914)是德国的一个打油诗诗人,他在1905年创作了一首名为Das Nasobem(The Nasobame)的诗。因为我不懂德文,这里附上这首诗的英文译文:

                  Along on its proboscis

                  there goes the nasobame

                  accompanied by its young one.

                  It is not found in Brehm

                  It is not found in Meyer

                  Nor in the Brockhaus anywhere.

                  'Twas only through my lyre

                  we know it had been there.

                  Thenceforth on its probosces

                  (above I've said the same)

                  accompanied by its offspring

                  there goes the nasobame.

                很明显,这只是一首恢谐式的打油诗,这种名叫nasobame的动物完全是诗人的编造。不过,摩根茨坦的诗因为通俗幽默,在德国一度十分流行,很多德国人都可以背出几首,所以这种想象中的动物形象后来竟被一些人信以为真,也是有可能的。

                  可能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1957年,德国海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Heidelberg)的一位动物学教授Gerolf Steiner化名为Dr. Harald Stümpke,在德国出版了一本名为Bau und Leben der Rhinogradentia的书。为了使人相信确有Dr. Harald Stümpke其人,还装模作样地用真名为这本书写了后记。在这本书中,Gerolf Steiner煞有介事地编造了Rhinogradentia这个“学名”来为这类动物命名(可以翻译成“鼻行目”或“鼻行类”),把它放在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里作为一目,和灵长目、食肉目之类并列,并划分为“14科189种”,一一给以命名和分类学上的详细描述,还配了黑白线条图,这倒颇增加了它的蛊惑性。祝大星那篇文章的东西,比如“挪威人在1941年首次发现”(而且这个挪威人还是从日本人的集中营里跑出来的)、“哈伊艾爱群岛(Hi-Yi-Yi Is.)”、“1950年代被美国人的核弹炸沉”(那个挪威人也便和他发现的鼻行动物一同遇难了)之类就全部来自于这本荒诞不经的伪“专著”。

                  此书于1967年由Leigh Chadwick译为英文,由自然历史出版社(Natural History Press)出版,题为The Snouters: Form and Life of the Rhinogrades,又给这种想象中的动物起了snouter这个诨名。此书以后又译为日文等,成为全球性的科学谎言......

                • 家园 汗啊,还有各个语言的译本,难怪此事看起来像真的

                  原来俺也是不相信的,太违反进化规律了,既然有了四肢就应该继续进化而不是把四肢退化后重新进化鼻子……

                  可后来看到大量的文章讲鼻行动物,还有别的语言版本,不得不信啊

                • 家园 氢氧化猫注意:

                  罚写原创一篇,看贴子质量再定是不是要3

    • 家园 【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残念

      要保护环境

    • 家园 I thought polar bear is...

      the biggest bear in the world -- according to the

      dicovery channel.

      • 家园 根据google得来的资料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食肉动物,而生活于美国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上的棕熊,体长约为400厘米左右,体重达757千克,不仅是熊类中的庞然大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动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