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中国篇 中国发展之大破局之一 -- 井底望天

共:💬240 🌺105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对此表示深刻怀疑

                北清的应用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比牛剑都好?

                这可能吗?

                首先北清的应用物理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国内都不能说一定是老大吧。

                比如材料科学和工程,国内06年学科排名

                根本没有北大的,因为北大没这个博士点,而且北大强在文理,工程根本不入流。

                我列出了评分为90分以上的高校,一共6所。

                1。清华大学

                2。北京科技大学

                3。中南大学

                4。哈尔滨工业大学

                5。上海交通大学

                6。西北工业大学

                按你这个说法清华超过牛剑,那剩下的5个学校至少也是应该是跟牛剑旗鼓相当,欧洲领先吧?你觉得可能吗。

                说应用物理,我没查到,只有物理学的排名,基本上也能说明一下问题吧。

                85分以上的6个学校。 如果北清远超牛剑,那南大,中科大应该更加远超了吧。。

                1。南京大学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北京大学

                4。清华大学

                5。复旦大学

                6。浙江大学

                吹牛没有你这么吹得。

                可能有某些小领域国内是达到了世界水平,但是你要讲整个学科国内水平,那毫无疑问还是大大的落后的。

            • 家园 另,牛剑的理工科跟美国名校的差距

              实际已经拉开很大。清北应该以美国名校为目标。

            • 家园 我是把牛剑作为参考物

              我对代夫特理工没有经验,如果你认为它们比牛剑强,那么它们就比清北强。

              我有同学在代夫特理工,从他们所在专业来看,清北不差。不过,根据我的专业领域来看,清北还确实不如它们精——主要问题是国内太急功近利,其实软硬件条件已经达到,一些成果的水平也已经初步达到,但是,很多人不能安下心来做精、做深。

        • 家园 也许吧

          我上海一流高校毕业的人接触的多点,北方的少点。我这里很多人复旦交大毕业后都不肯找工作的,直接去考公务员的。。。。。。。

    • 家园 非常同意井大的观点,花之

      几千年来,在科技方面就是中国相对不重视的,整个的思维、意识上面就还没有西方那样的传统。而现在的整个世界,是西方引领的西方模式,要想在世界胜出,成为老大,这确实是我们最需要努力的。意识、思维、体制,等等方面的努力,也极为不容易。

    • 家园 【原创】四面楚歌之中国篇 中国发展之大破局之二

      科技进步应该是促进就业机会和保障民生的一个工具,而不应该用来扩大就业,或者让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不然的话,这种科技进步带来的只是少数资本家的暴利,而变成社会发展的一种恶势力。

      在中国民生现在面临的压力中,被称为三座大山的看病问题,住房问题和上学问题,应该是俺们首先要考虑到面对的。

      从医疗保健上,中国政府刚刚推出改革方案,算是承认了美国式的市场化道路是行不通的。

      要想运作一个成功的国家保健为主,私人保健为辅,公共医疗和私人护理并行的制度,必须有效的减少医疗成本,令整个系统在财务上具有可操作性。

      在美国,保证医疗成本费用高是两个因素。一个是美国毫无节制的医疗事故诉讼,造就了一大帮千万富翁的医疗事故索赔大律师,导致了医疗事故保险费特高,和各种不需要的额外身体检查(防止医生被病人告)。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钱都会最后转嫁到病人的医疗费用上。

      另一个问题就是医生利益集团,通过严格控制认证程序,来限制执业医师总数,导致了医生人才的严重稀缺,造成美国中小城市里,极度缺乏医疗人才的局面。而集中在大城市的医生,则门庭若市,保证了收费水平的高企。

      以美国的3亿人总人口,医生总人数是70万,大概是每千人2.3个医生。相对于医疗制度比较完善的古巴,是1千1百万人口,大概是7万医生,就是每千人7个医生。所以古巴人不光可以得到比美国人多3倍的医生看护,还可以向其他国家出口医疗服务。

      而古巴人的身体情况如何?每次在美洲运动会上,古巴人的奖牌都会是排在美国之后,而成为美洲的老二。

      那么俺们在对比一下中国的数据。在2008年底,中国共有执业医生205万,大概是每千人1.55个医生。要是达到美国的水平,中国就需要医生300万,就是要增加100万人。而要达到古巴的水平,中国需要900万医生,必须增加700万人。

      再加上护士,医疗助手,各种设备操作医疗技工(比如说X光,心电图,磁力图像等等)等其他医疗保健相关的专业人士,最起码中国在这个领域里,就可以增加就业1千万人。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就会觉得7百万大学毕业生的工作问题,不是那么头疼了

      中国不应该担忧医疗专业人才太多。俺们不光是有13亿这个庞大的人口,还有一些巨大人口的近邻,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东南亚那一系列国家,都是医疗条件比较差,将来都可以考虑输出医疗服务,到这些国家开医院。

      在中国的医疗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解决如何让病人可以快速,方便和便宜的解决小病问题,而不是大家全部挤到大医院排队,结果就是80%的大医院门诊和急诊都是可以在小诊所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这个就令俺想起了中国过去的一个体制,叫做“赤脚医生”。

      大家不要笑啊。以前说起赤脚医生,大家就想起了小姑娘春苗和小伙子红雨,背着个药箱,走在田埂和乡村,给大伙儿擦点红药水紫药水,贴片狗皮膏药之类。不要小看了这些动作,这个叫做预防胜于医治,平时的小病治好的,身体检查做了,各种严重疾病早期诊断出来了,对整体医疗费用的下降可不小啊。

      据美国的一个数据,以前你到汽车加油站加油,必须是全额服务。就是加油站有工作人员在那里,帮你加油,然后就帮你检查一下机油,车胎之类。后来加油站推出更便宜的自己加油服务,这些检查汽车的工作就必须你自己做了。而大部分人又懒惰又无知,几乎没有人在搞这些简单而有效的检查,结果就是导致汽车出问题而要大修的情况上升,增加了整个维修的费用。

      医疗也是这样,如果预防做得好,就会减少治疗的费用。而新形势下的赤脚医生,就是开设在超级市场,药房和社区中心的连锁诊所。这种诊所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小病要到大医院排队问题,将普通内科和家庭医生的门诊工作,释放到这些小诊所里。这个工作在美国已经开始,前AOL的创设人Steve Case就在搞这个,已经弄了100来个诊所了。

      当然要解决大家的一个心理问题,就是不信任这些诊所,要一定到大医院见大医生才可以放心。这个问题解决方法是,有实力比较雄厚的医院系统开这些连锁诊所。另外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防止人家其实有大病,来你诊所,因为你的本事不行,设备不齐备,没有看出来,结果就是耽搁了俺的病情。

      这里就要用上俺的科技更新策略了。一个可以解决的办法就是利用互联网的通信,实现远程诊断。比如说如果俺们四川要建立这些小诊所,就可以通过固定网络把诊所里的X光仪器,心电图机器,磁力震动器等等,连上网,而由成都中心医院的当班专科医生,看图诊断。对山区的边远藏区等地方,就可以通过卫星传讯远程诊断。

      可以想象一下,这些小诊所里,对各类医疗人员的需要将会很大。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经过短期的培训,应该可以胜任各种医疗仪器的操作工作,而中国医学院校应该扩大招生,最好是1-2年的课程,就可以把各类理工科毕业生转行到医生行业来。

      • 家园 井大对这个问题看得太小了

        我算是出身医生家庭,父母叔叔婶婶堂兄堂姐都是医生

        合格的医生训练是非常复杂的,绝对不可能是一两年能读下来,另外医科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要知道本科和硕士医科学生都比普通理工科要多读一年

        相反目前的趋势是医学院开始加大7年制硕士和8年制博士的学制比例,以提高医科学生的素质

      • 家园 我住的小区就有地段医院的外派诊所

        是距离我处1.5公里的地段医院里外派的医生,每天在岗。遇到要划医保卡的,中午她回医院吃饭时候帮你带划。

        有三个吊针座位,有个小药房,常用药都有。当然量血压,听心脏之类的小动作更是不在话下。方便的很。

        真心希望各个小区都有这样的诊所,太方便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遇到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做诊,恐怕老人们不太信任。

      • 家园 IBM已经瞄准这块大饼了

        外链出处

        “中国医改将带来15亿美元软件订单”

        IBM中国开发中心表示,中国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1240亿美元)改革其状态不佳的医疗体系的计划,将产生至少15亿美元的软件支出。

        美国电脑巨擘IBM表示,根据上述计划,预期至少1000家医院将每家支出至少150万美元,用于建立电子病历。预计中国政府官员将于今日介绍该计划的细节。

        “这将引发来自医院的15亿美元软件支出,” IBM全球副总裁兼IBM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Matt Wang)表示。“那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数字。我预计实际数字将高得多。”

        该公司已开始执行第一份此类合同,为中国最大的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提供一套电子病历系统,整合中、西医两方面的信息。

        与此同时,中国官方媒体昨日报道,政府2009年将出资建设2.9万所乡镇医院,并对5000所现有乡镇医院进行升级;同时还将在城市兴建及升级大约1.5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

        中国政府没有说明有多少资金将投入信息技术,但IBM预期,为防止浪费,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升级将包括实现病历数字化,以及建立区域性的病历网络。

        王阳表示,这个项目是外国公司直接得益于中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少有例证。

      • 家园 医学院学生流失得非常厉害

        医患关系差,新医生收入低,还有就是毕业能进那级医院基本一生都在那级医院的现实。使得很多学生离开这个行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