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天才少年的完美谋杀(1) -- r33300

共:💬63 🌺26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真是有钱能使磨推鬼,这样都可以?不过,我觉得我还是可以接

        法官的最终的判决的

        那个律师真的很牛唉,思路出奇。

        另外,那个完美真的应该加引号……

      • 家园 这种借口不能作为减轻刑罚的理由吧

        即使在法律不那么健全的中国,即使司法有些腐败的中国。

        专家们在证明两个天才罪犯除了具有一流的记忆力、理解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外,还有着和普通孩子们没有的孤独和自私,同时加上优越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们自我感觉处处高人一等。他们鄙视周围的人、周围的物和周围的事,进而发展到蔑视所有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这才是导致他们犯罪的根本原因。

        • 家园 我觉得:

          正是由于中国的法制不够健全,人治的含量高,所以这些听起来荒谬的理由才不容易做为减刑的借口。

          而在法制越是健全人治含量越低的国家,越是按法律条文扣字眼,越是钻法律的空子,恰恰容易出现很多让中国人无法理解的判决出现。

          随着中国的法制逐渐健全,国内这种判决也逐渐多了起来。不知是福是祸。

          • 家园 很有道理

            再好的法律也是人定的法律

            就中国来看,还是好好搞普法教育吧,让大众都严格以法律条款为是。否则,过些年中国如果出现类似判决,就该有人烧法院了。

        • 家园 同感

          孤独和自私,这算是原因吗?这也就是借口。问问牢里面那些已经定刑的犯人,谁谁要是孤独和自私而去犯罪的,难道都能得到减刑?这就是虚伪的量刑人性化。如果因此影响量刑,我只能说职业的法官却不够专业。

          • 同感
            家园 同意。大多情况下哪个罪犯不是自私。
          • 同感
            家园 我这么看待这个问题。

            每个杀人犯杀人都有他自己的理由,有的是为财,有的是复仇……对于类似于谋财害命或者杀人报复这样的杀人动机,我们一般认为杀人犯被判处死刑是罪有应得,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集体心理。

            而对于这两个“天才”罪犯,他们的杀人动机则不是我们常见的那些种。按照我的看法,他们更应该被判处死刑,因为他们的杀人理由是for fun。

            辩护律师把这个作为不判死刑的理由,这恐怕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人性化是人性化了,但是他们最后的判决我有点不能认同。

            克拉任的任务是让他们免于死刑,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成功了,但是最后的量刑结果则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

      • 家园 沙发?太难得了

        送花以谢

      • 家园 米国的法制系统, 其实就是纵容犯罪!

        这是俺的一个不成熟的认识哈。为啥涅:

        1。 很多地方没死刑, 因此对那些坏蛋干坏事, 没有当量相当的惩罚,威慑力不足, 所以很多老黑一发飚就拔枪怒射,老百姓两股战战,去年俺们这里一个星期内每天都有枪击的案子。

        2。很多人犯事, 交点钱保释, 请个律师泡蘑菇,审个几次, 一生也快差不多了,赚吧?!

        3。无罪假设, 简直是放屁胡搞,陪审团制度, 更是它们乱来, 要陪审团那还要那么多专业法官律师干哈?说穿了就是法官不敢背责任。

        4。以前看到过谁谁被判了几百年, 引为笑谈,真是把罪犯当神仙哈, NND脑残到这个地步鸟。

        总之, 威慑力太差,花钱抵罪,杀人不偿命, 没人敢承担责任,整个就是个大花瓶+屎盆子。

    • 家园 天才少年的完美谋杀(5)

      真正让两个天才罪犯感到紧张并感到有危险迫近的,是理查德从他的记者朋友们那儿听说警察们正在试图通过眼镜这个线索来查找嫌疑人。经过了一番“究竟是谁从地上倒提起外套致使眼镜失落”的激烈争吵之后,他们开始为自己编造不在现场的证明。

      天才,也是有人性的弱点的。

      由于各自的利益,两位天才朋友在这一点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而正是这种分歧,引起了警方对他们的怀疑。

      纳森认为,关于两个妓女的说法是最能令人信服,最无懈可击的。理查德却不以为然,他不愿意自己被牵扯进去,因为眼镜是纳森的,警察完全可能永远也不会追查到自己,所以,他更倾向于两个人在晚饭后分手的故事。

      争论的结果,他们达成了一项内部协议。如果警方在一周或七天内找到他们,就使用两个妓女的版本。如果超过了一周,则以“记不清了”为由,只对警察说他们很快就分手了。

      但是这两位天才却忽略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细节:这七天从什么时间开始计算?

      纳森是从22号他们开始打电话索要赎金开始算起,而理查德却是从他们杀害勃比的21号算起,所以在29号纳森接受讯问时认为两个妓女版本仍然生效,而理查德却认为超过一周,“记不清了”。

      虽然最终两个人还是统一了口径,毕竟此举给警察们带来了怀疑从而使得调查能够深入下去,直至两个人漏出了马脚。

      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案子结了,似乎这个故事就要结束了,但是更加精彩的却是后面的法庭攻防战。

      纳森和理查德的父亲们给他们请的辩护律师是克拉任达偌。

      克拉任是全美著名刑事案律师,他是一位博爱主义者,坚信爱能够产生更多的爱,恨也将滋生出更多的恨。他的毕生奋斗目标之一,是彻底废除死刑。所以他这次辩护的目标是让两个天才罪犯逃脱上绞刑架的命运(当时的芝加哥并没有18岁以下免死的法律)。

      然而当时的情况是,芝加哥已经民情激愤,两个天才的完美谋杀已经被媒体炒作得无人不知;两个人杀人的动机竟然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天才这个骇人听闻的事实震惊了大多数善良的人,因此上主流声音是对两人处于极刑。

      可以这么说,克拉任一开始面对的就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还有一个对克拉任不利的传言是,他替被告出庭辩护的费用是创了天价的100万美元,人们纷纷议论,克拉任是见钱眼开,根本就是冲着钱去的。

      然而,这并不是克拉任面对的困难的全部,主要的困难来自于法律界内部。

      负责这个案子的检察长科罗并没有让克拉任顺利的见到他的代理人,他扣下了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且邀请并邀请三位心理及精神病专家为他们会诊。

      检察长这次是铁了心要判处他们的死刑的,他知道纳森和理查德能够逃避死刑的唯一途径,就是以精神不正常为理由在法庭上作无罪抗辩。因此上他提前对二人做心理会诊,就等于把这条路给堵上了。

      科罗和克拉任,针尖和麦芒,算是对上了。

      高手过招,并不一定要真正上擂台比试,克拉任充分的明白这一点,他也必须找心理学专家对两个天才少年进行会诊。

      然而当时芝加哥地区的这方面的专家已经被科罗检察长请光了,他只好到别处另搬高手。恰在此时,美国精神病学学会正在新泽西州的大西洋城举行第18届年会,克拉任最终将包括学会主席在内的三名德高望重的专家请到了芝加哥。

      另一个对克拉任不利的情况是,两个天才少年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本来嘛,他们杀人的目的就是为了造成轰动,如今成了聚光灯的焦点,怎么能不利用这个机会?于是美国各家报社的记者们成了监狱的常客,他们带着好吃的以及酒(当时正处于美国禁酒令时期)到监狱采访两个罪犯,而两个天才则总是迫不及待地先喝干了酒,再回答记者的提问。回到牢房后,又开始急切地等待记者们的下一次采访

      ……

      1924年7月21日,勃比范克斯绑架开始正式进入法庭攻防战。

      克拉任率先发言,他针对当时媒介的猜测和议论指出,他知道,今天上午的听证对被告方来讲是一次机会,他们可以就本案提出任何动议。但是第一,被告方不打算要求“异地审判”,因为他的两位委托人认为,民众对他们的不良印象已经遍及全美,如果他们不能在芝加哥得到“公正裁决”,在别的任何地方也同样得不到;第二,如果公诉方提出将谋杀与绑架分案审理,被告方亦不会有任何异议。

      克拉任一口气讲了十几分钟,然后话锋一转:“坦率地说,我们中没有任何人认为,两名被告可以或应该被无罪开释。我们相信,他们必须永远地与社会隔绝……在经过缜密的思考和充分的讨论后,我们决定,撤回我方在预审中提出的‘无罪’抗辩,两名被告对被指控的所有罪名均承认‘有罪’!”

      关键词(Tags): #天才少年的完美谋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