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海外奇谈---老外讲中医课 -- 非为

共:💬101 🌺521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前两天也跟一位开

      针灸诊所的聊了一会儿,感慨良多。我对传统中医的传承比较悲,但也许会有文艺复习。

    • 家园 FANS的标志

      特地问了一下给她治病的医生,居然又是个外国人。或许这位外国中医也算不得多么优秀的中医,因为他让这位病人喝了五年中药,而一名优秀的中医可能根本用不了这么久的时间,但是,能够解除病人的痛苦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名好医生了。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74666

      或许? 您到底知道是什么病吗? "优秀的中医可能根本用不了这么久的时间"是基于您的信仰而没有辩证吧?

      • 家园 呵呵,中医是靠长期疗效的实证而不是靠信仰生存的

        我跟那位女士也聊了一些情况,判断也是一定要有依据的。

        因为语言不同,翻译的文字很难达到精准,而中医的思维体系又跟西医完全不同,应该说那个老外中医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难得了。另外那个讲课的小伙子也确实很有天分,能下功夫学古汉语、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等等,这些在很多中医院校也都是选修,学中医的学生都未必能做得到。

        • 家园 【据我说知】这些不是选修

          古汉语、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等等,这些在中医院校一般都是选修

          http://jpkc.bucm.edu.cn/

          伤寒论 王庆国 北京市级

          医古文基础》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内容涉及医话选、医论选、传记选、序文选、《内经》选、道家选、《易经》选、诗词选;中编内容涉及工具书常识、古书的句读、语法训诂学常识、古音学、古籍的语译、目录学常识、版本与校勘;下编内容涉及常见序词选释、常见难字音义、附文语译。该书对于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古籍阅读能力、文献整理能力和中医科研能力收效显著。它不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而且也是一门人文素质课。

          医古文也是必修的

          学中医的

          背书是一关

          • 家园 看了一下你给出的链接,伤寒论的课还没通过审批呢

            没说是必修课啊,不能作为必修的证明吧?

          • 家园 我在学中医以前也以为学中医就是要背书

            越学越觉得真正的功夫都在书外。

            把中医经典作为必修的院校肯定有,只是对大局不乐观而已。跟一些科班出身的中年或老中医聊过,很多中医院校都把中医经典当选修的,英语都是必修,但是古汉语很多都是选修。学院学习的方式也很难有以往师徒多年传承的效果。但凡这么学出来的多数治病效果不咋地,自己对中医都没信心。说是培养了中医的掘墓人一点没错。

            也有这么培养出来的中医,因为不满足现有的西医模式下的理论框架而又去刻苦钻研古籍并寻师访友的,结果收获颇丰。

        • 家园 难得了

          您望切了没有? 您跟女士谈是用的什么语言? 您辩症了吗? 结论和依据是? 您这个"用不了X年"的判断是如何产生,严肃吗?

          您说疗效, 太欢迎了. 请您把这件事说清楚,详细一点, 对推广中医可是公德无量.

          • 家园 要说疗效,原文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那位老外医生,我没有见过他,只跟这位女士聊过,课堂上所有人都是讲英语的(那个貌似华裔的学生能不能讲中文不知道)。至于我对他的判断,依据也是有的,不过这里不是中医论坛,各种意见各种层次的都有,说少了很多人肯定不理解,要解释清楚我还得从基础理论讲起,还免不了各种争议,还是算了吧。您要看医案,各种医书医案有的是,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总结都有,愿意钻研的再去找资料钻研好了。

            平时各种媒体上关于养生保健的话题也不少,只是往往只关注一点而不及其余,我说的这一点点也肯定是挂一漏万,不过尽我所能,尽量讲得浅显一点,全面一点。

            我对辩论没什么兴趣,在这儿也算不上是推广中医,只不过是就我个人觉得比较重要的地方做一点简单介绍。从我看到的情况来说,其实很多病症都是因为平时不注意形成的,多一点了解就可以少吃很多不必要的苦头。可惜的是太多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 家园 这个呢

        西医能包治百病前还是不要太牛B.说西医是科学估计很多人要笑掉大牙的。中医还是有效的,怎么解释是另外回事。有意识的保持一些多样性不是一件回事。

    • 家园 河里争吵的不少。

      这个估计可以堵住一部分崇洋派的嘴。

      还有一帮号称科学派要求“以现代科学手段检验中药”和“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中医理论”的嘴靠这个还堵不住。可惜这帮人只承认“科学实验”检验,不承认中医治疗病例的“实践检验”,要求人生病具有“可重复性”,就像那个古代笑话讲的“他们又不按医术生病”。

    • 家园 还是有人学到了我们文化的精髓的

      两年前,我结识一位访问学者的朋友,太极功夫很好,陈式的真传,我也抽空学了两下,真是醍醐灌顶呀。以前十来年的太极都是白打了。就是这位高手,在这里因为无聊,四处打听练拳的组织,后来和一个俄国人开的武馆联系上了,回来大呼过瘾,真者碰到高手了,功夫很好。后来盘恒之后,算下来,是陆曼青一支的传人。武馆里全是老外,站桩,打拳都非常到位,更让人感叹的是,居然还能指出我的朋友的拳上,那里的意还不够,可见对拳意的理解之深。

      LD以前工作的公司,一中年老美,是道家真传,对打坐,气血运行周天之类的头头是道,LD第一天去,他来打招呼,看到一包枸杞,就说,这个对你的眼睛有好处。后来又送了一本英文的,讲气功的书,说是他的老师写的。LD站桩的问题,经常问他,交流中最大的障碍,居然是LD自己的E文。

      有一次出差,一大早从旅馆CheckOut,看见柜台里放着一本书,上面两个大中文字,气功。闲聊了两句,一个白人小伙子,每周开车200迈,去一个武馆学习气功和太极,看样子水平也已登堂入室。

      朋友中一对博士夫妇,做事最认真。他家有一本川菜菜谱,是英文的。是英国的一个川菜爱好者在中国十几年记录下来。我开始还嘲笑干吗不用中文菜谱,后来聚会多了,他家的川菜总是正宗的一塌糊涂,秘诀就是这本菜谱。我后来借来试过,果然不同凡响。

      盖是因为,国人写菜谱,一些显而易见的步骤,可能就从略了,而且用料也有“少许”的地方。而外国人写菜谱,从用料,到刀工,火候,都完全是从一窍不通的角度写起,其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就极强。

      还有以前老板的太太,是中国古董方面的专家,给我上过中国瓷器年代演变的课。她还对风水颇有研究,现在书架上还有两本她送的英文风水的书,写得也是深入浅出,对阴阳,和其他一些概念的把握,非常准确到位。

      西人对中华文化不感兴趣则以,真感兴趣的,还真是能钻进去的。

      通宝推:punishment,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