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得发慌玩“上访”(上) -- 月色溶溶

共:💬156 🌺66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闲得发慌玩“上访”(上)

    这几天河里谈上访挺热闹的。其实在争论什么,我没细看不是太清楚,却想起了我经历过并深深卷入其中的那次上访。当然,我自己倒没有什么冤情要上访,所以只能说是我“玩”过的一次上访。

    那是四五年前,一个附近农村的亲戚上门来,郑重其事地指明要找我帮忙。我一个刚工作的闲人,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他竟然开门见山要我写“状纸”!

    我吓了一跳,头摇得像拨浪鼓:“我可不会写状纸。。。”。其实“写状纸”我是听说过的,在我们这儿,这可是一个“专业”的活儿,绍兴的师爷广东的大状。绍兴师爷自古有名,至今仍有传统。一个人会写“状纸”,那代表着聪明、精明、有学问、刀笔。。。一提到“写状纸”,我就想起香港电影里,周星驰演的那种脑后插把扇子的“大状”,这我怎么可能会呢?我从来也没干过这个活儿,也从来没想过干。怎么就想到我了呢?

    亲戚叹了口气说,是这么个事。他们村里啊,因为卖地,村民跟镇政府、村委会起了矛盾。村委会把地卖给镇政府了,但村民觉得吃了亏。主要是两点,第一,价格太低了,农民分到的钱太少了。如果说一亩地能卖十万的话,农民能拿到手的只有两万,其他的钱各级瓜分了,他们不满意。隔壁村比他们位置差的地,村民到手的钱却多得多。另外一点是,镇政府有囤地行为。有很多地,其实还没有具体用途具体买主,镇政府却打算先把这些地从农民手里买过来,先囤着,以后卖高价,不过到时候就没原来农民什么事了。

    村民们咽不下这口气,打算上访申诉。可是,村里很多人家本来就不靠土地生活了,开厂的开厂,开店的开店,打工的打工,有钱有闲愿意出头交涉的人不多。满打满算下来,愿意出时间凑钱奔走的村民也就二十来人。

    好容易凑了钱有了人,这就要到有关部门去上访了。人要去,信也要去,而且,应该申诉信开道,这就要找人写了。其实他们村镇里到是有这类收费写“状纸”的“师爷”,可是,一来他们人少凑的钱不多,二来那“师爷”也不愿意得罪当地村里镇里的“领导”,左右推脱,不愿帮忙。找律师吧,又好像没到那份上,有点牛头马嘴。在当地随便找个人写呢,兹事体大,别看现在高中生大学生满地跑,在农村里,能写好一点的“作文”的还真不多。

    还是我亲戚一拍大腿说,这活,俺家侄女行!在《南方周末》上发过几篇文章的!《南方周末》那个报纸知道不,经常头版头条那么大字替老百姓告状的。知道知道,太好了,还是你家有人。。。就这样,亲戚风风火火上门来请我出手。

    我一听,哭笑不得。我是发过几篇,可不是那种正义文章。我写的是生活散文,发的是文艺版,这一点关系没有啊。我连忙声明,那可是不一样的啊。。。正要推托,忽然一转念,就说,不过,这东西应该也就是把事情写清楚就行了吧?那我应该会。。。

    呵呵,也是我那会儿刚毕业,工作没多久,还热血得很。听他说了那些事情,脑子里就刷刷闪过侠女形象。心下已经有了计较,不就是写个说明文么,我也行!心里已经有些澎湃了。

    亲戚看事情办成了,没有辜负村民们的重托。不要钱就能写状纸,比“师爷”好多了,大喜过望。当即就说,村民们希望大家跟我谈一次,是村民们来我家呢?还是我去他们那儿?我赶紧说:我去吧。。。可不能让街坊邻舍知道我在做这种事啊,好奇心太重了。

    于是,一个星期六休息的时候,我去了他们镇里,在亲戚家见到了集中商量的村民们。那都是些什么样的大爷大叔啊。。。可别以为除了写“状纸”就没我什么事了。早着呢,后面还有一堆事呢。

    (待续)

    闲得发慌玩“上访”(中):链接出处

    元宝推荐:神仙驴,宁子, 通宝推:投入,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十几年前的老帖子被翻出来啦,我也说一个up visit 故事

      说个有关人员写上访材料惊动了有司的旧事,权当个笑话,斗大伙儿一乐。

      体制内副处长闲来无事,看别人的上访材料写得不好,手痒给人捉刀代笔。大约是十年前,兄弟我还在山里某单位上班(由于交通闭塞,单位自成一体,同志们都戏称是在山里“劳改”),部门有位主任(副处级)。这位主任娶了当地媳妇,顺势就住到了老丈人的安置小区里。

      话说这一天周末,这位主任就在小区里闲逛,看到一些大爷在小区的凉亭里拿着纸笔在写东西,他就上去凑热闹问:写什么呢?老大爷回答:上访材料。主任拿来一看:这....这材料写得太不行了,得了,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我动手给你们写。这位主任是90年代华中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又在单位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公文功夫那是炉火纯熟,写个上访材料自是不在话下,三下五除二就把材料写好了。

      谁想到,坏就坏在这材料上,材料写得太好,把有司惊到了。信访办的同志拿到材料一看,这上访材料结构严谨、文辞典雅,一看就不是这些农村老大爷能写出来的,这肯定有高人在背后当搅屎棍。于是一通明察暗访,查到了这位主任头上。后来单位党委书记出面约谈这位主任:我们是国字头单位,在驻地就不要管驻地的事情,不要掺和当地的事务,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重要,云云。自此,单位定了规矩,单位里的通知以后一律不准在外面逞能给人代写材料。

      李斯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抛去他法家的法西斯本意,单从字面上来看,李斯说得没错。这些知识分子,耍起笔杆子来,有时候确实是有司的烦恼。

      由此又联想到另一个话题。

      我个人一直有偏见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维稳意义很重要。郭嘉就是故意要弄一个通过率只有15%左右的基金,让全天下的笔杆子、高级笔杆子都来申请。其目的就是要把这些笔杆子的精力全部都禁锢住,所谓“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矣!”,基金约束了大家的精力,自然就没空顾及其他。否则,这些不受控制的笔杆子,今天去给人写上访材料,明天去研究宪法的某个条纹,后天再去给厂里产业工人普及普及劳动法,有司肯定吃勿消啊。基金委弄点小钱,把大家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拴住了,那这钱就花得值,不亏了已经;如果一万个基金项目里,能有这么几个产生了实际的价值,有了科学和技术上的突破,那郭嘉完全就是血赚,意外之喜。

      自然科学基金还是个请君入瓮的阳谋,不由得你不入。你敢不申请?职称啊,工资啊,博导啊,都跟基金挂钩,你不申请,你就拿不到这些,到时候你混得不好,怨不得政府。你申请了没中?你敢抱怨难度大?敢抱怨命中率低?别抱怨,抱怨那就是因为你水平次,同样都有PhD学位,怎么人家就申得到,你就申不到?是不是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 家园 我碰到过一上访的

      奇怪的是这个人还有个证,拿着一大推文件,上公交车的时候司机让缴费,他就拿出这堆文件来,然后磨磨唧唧说一大堆话,最后不交钱。看这个人年纪也就四十出头,穿着很好,不知道为什么就玩上访,还赖公交车的几毛钱。

      我在定州去采访晏阳初学校的时候,听当地人说起温铁军把很多上访的人拉到那里进行培训,当时还有很多老外参与培训,最后被国安强行解散,晏阳初这个本来当地很好的名人招牌因此成为一个禁忌语,NGO在这里成为不受欢迎的名词。

    • 家园 我2号晚上在沈阳站候车的时候

      往北京去的都要检身份证,当时还把我吓了一跳

    • 家园 每逢年节两会国庆 都是维稳特殊时期

      每当这个时候 都有雪片一样的文件发下来

      都是要求二十四小时不得脱岗 要严防死守 专案到人 层层分包

      确保稳定 维稳压倒一切

      一旦要是出现非访 省驻京办会直接要求非访人所在市县区领导到省解释检讨的

      那可是有能威胁到顶戴乌纱的大事 不是闹着玩的

      某些时候 俺真觉得 干脆在法律当中直接取消了这个狗日的上访算了

      对老百姓来说 少了一点不切实际的希望

      对领导来说也少了无数的麻烦

      对俺来说也少了许多的值班

      • 家园 上访制度没有终结机制,这种情况是必然的

        以司法审判制度为参照,两审终审制+申诉,绝大多数案件,最多有三次司法流程、而且还必须按照规定逐级推进,这就规范了司法审判制度的运作、并且极大地减少了积案。

        与之不同的是,上访制度没有类似的终结机制,只要上访人不满意、就可以无次数限制地上访,而且越级上访的情况也非常普遍。这样的制度设计的本来目的是降低上访的门槛、为解决各种棘手而尖锐的社会矛盾创造额外的途径;但是在另一方面,随着上访制度的运行,也必然产生越来越多的积访,给这个制度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目前这个包袱看不到化解的希望,上上下下、所有的人(包括上访者),就那么无可奈何地看着它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也许直到某一天,包袱大到让上访制度的效率低下到完全没有存在的价值,这个制度就此终结或者名存实亡。

        • 家园 只要共产党还得挂着这个狗头,他就不敢终结,累死他!

          只要共产党还得挂着这个狗头,他就不敢终结,累死他!

        • 家园 上访这玩意确实没法终结

          中央不可能全揽过来,实际上还是批示下,让地方去办,当年没搞成的,现在就成了?

          所以,那就拖吧。当然如果上访都没人上了,那政权差不多也该更迭了。

          证明了,大家对中央政府都失去信心了,那无非就是差个稻草了。

          • 家园 上访制度有点类似美国的巡回法院申诉制度

            那玩意也是可以反复申诉长时间折腾的,一个案子动辄十来年甚至是一辈子那也稀松平常,案子比中国堪称浩如烟海的上访案少了若干个数量级,综合来说它的效率比上访差远了。不过似乎美国老百姓对那个制度的期望值没有中国人对上访的期望值高,所以不像中国,一堆人成天跳着脚、变着花样地骂。

            如果不带有色眼镜地深入剖析,1949以后的中国,其政治生态其实是相当独特的。

            • 家园 其独特是因为文化冲突,或者说生产关系生产力等冲突

              启蒙还的做,文化还得修正。

              应该说,建国那批人不少是有理想的人,但是激情、理想不是能够传承的,关键是要形成一个适应现代中国社会的文化等一系列的东西。

              从1840年之后,各种势力、各种文化都上台表演过,目前还没有能经久不衰的。

            • 家园 信访

              重要的是功能而不是形式,一套机械式的、按部就班的制度+一个可以多次折腾和越级上告制度的结合本身就是必要的。相互补充以防止一个系统烂就万事休矣。在前者不出现腐败和受政治影响太深的前提下,制度上的后者一般都会拉起其门槛以减少运作成本,不然就乱套了。在天朝信访制度的续存是其他制度不变的必然结果了。要动信访先理顺司法跟行政的协调和其内部运转的问题,不然就是瞎折腾。

        • 家园 有必要恢复滚钉板

          并保证25%的死亡率。

          想想祖宗那些没有人性的措施真的还是很有针对性的。

          调侃完毕,

          ---------------------------------------------

          西方一直是没有这种越级的无限的不负法律责任的投诉道路。这种制度从来没有被西方正式介绍过。看来有必要给他们上上眼药,开开眼。自由是可以这样实现的。

          倒是很想知道西方政客媒体及其走狗如何解释?

      • 家园 上访者统统宫刑伺候!看看这些P民还敢得瑟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