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del -- 米高扬

共:💬56 🌺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鬼子400米指哪打那得可不老少(不是爆头,而是击中目标)
                  • 家园 要是很多,也不会被擅长四百米狙击的苏军打成这样呀

                    说起前苏联狙击手,很多人会想到电影《兵临城下》中前苏联狙击手与德国陆军上校之间的精彩对决,但可能你并不能想像出前苏联狙击手到底有多厉害。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前苏联狙击手对日本关东军的震慑,从中你可能会感知一二。

                    “步枪射手每次射击时间不能超过30秒。机枪手射击后,要尽快转移阵地,绝不能在一个阵地上连续射击。”这是1945年8月中旬日本关东军总部紧急下发的作战命令。自诩精锐的日本关东军何以发这样奇怪的指令?这个原由就来自于前苏联狙击手。因为在作战中不这样做的日本兵都命归西天了。

                    1945年8月,前苏联对日本关东军展开大规模进攻。自以为射击技术一流的关东军丝毫不以为然,但很快他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苏军强大的狙击火力中。直到今天,一些日本老兵想起当时的情景,仍是一脸惊恐:“我们趴在地上作战。我身边一个人只是把头探出地面向外射击,才过了短短30秒,他就像被一根铁棒打中了脑袋,向后摔过去。我一看,他前额上一个圆圆的子弹洞,准确的一枪!只用一枪就把他打死了,而我连子弹是从哪飞过来的都不知道。”“有时趴在地上作战,身子刚一动,子弹就飞过来了,甚至稍微趴高一点,都会招来射击,不少人只顾低头,结果屁股上就被打出个对穿的窟窿。”

                    当时最惨的就是机枪手。作为日本不多的支援火力,他们受到了苏军狙击手的“特别关照”。往往没打几枪,正副射手就都完蛋了。一个幸存下来的机枪手回忆说:“当时我是重机枪手。作战时哪敢看目标啊,我总是低头,趴在枪身下,用手指按住九二式重机枪的扳机,乱扫一通,反正枪响了就成,谁知道子弹都打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些令日军丧胆的前苏联狙击手使用的就是著名的M1891/30莫干纳辛式狙击步枪,备有5发弹仓,单发手动射击。前苏联并不专门生产狙击步枪,一般是挑选生产中工艺好精度高的产品,加以细心的调校,作为狙击枪使用,为了增加远距离射击精度,特别加装了光学瞄准镜。不过如果像普通猎枪那样把瞄准镜装在枪机上,便无法使用弹夹装弹,每次一发一发地装填使用起来非常麻烦,所以苏军把瞄准镜移到了枪身的左侧。此外为了在光学瞄准镜损坏后能继续作战,枪上保留了标尺和准星。

                    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苏军吃了芬兰狙击手的大亏,伤亡巨大,所以苏军非常重视狙击战术的研究和狙击手的培养。仅1939年一年,前苏联就生产了8万多枝莫干纳辛式狙击步枪。经过卫国战争的洗礼,不论战术素养还是武器装备,苏军狙击手的水平都远远高于日本关东军。

                    苏军攻入东北后,虽然没有进行太多战斗,但前苏联狙击手对日本兵的震慑却影响深远。直到今天,那些幸存者还会想起那道迟来的命令,庆幸自己没有成为前苏联狙击手众多的战果之一。

                    • 家园 小日本鬼子也有今天,真是大快人心啊
                    • 家园 网上看贴不能看啥信啥,得多琢磨琢磨

                      张鼓峰、诺门坎战斗的几个数字

                      (1)张鼓峰战斗,苏军伤亡约3500(伤2700,亡800),日军约1400(伤900,亡500),交换比是2.5:1

                      (2)诺门坎战斗,苏军伤亡2.5万(伤1.5万,亡1万),日军伤亡1.8万(伤8000,亡1万),交换比是1:1.4

                      (3)“诺门坎事件”的时候,苏军已经吸取了教训,大大加强了坦克与炮兵;日军伤亡70%来自苏军炮兵(某些统计甚至做90%)

                      所以呢,从这些数字中起码根本看不到苏军狙击手压着日军打的情况 -- 而且正相反,张鼓峰战斗可以肯定日军的射击术起了相当大的杀伤,因为张鼓峰战斗基本上是日军用步枪跟苏军的飞机大炮对打...

                      还有一个就是引用的那个回忆录是45年8月,那会儿的关东军基本上就剩了一个空壳,只剩下些老弱病残,“射击精准”的头衔跟他们没有关系...

                      • 家园 忍不住,再回一句

                        苏军的狙击战术是在对芬兰作战后,才在总结中提高的,经过二战洗礼才达到巅峰。你举的例子都是二战前的,苏军当时的战斗力处于低谷。

                        另外,你说关东军当时是空壳,不能比较,那就纵向比较,日军强盛期间地面部队能强过1942的德军。而且苏军大量训练培养能600米击伤、400米击杀的狙击手,二战中的战果是世界公认的,狙杀对方三百人以上苏军狙击手很多。你说日军可以400米指那打那的老兵,比比皆是,但为何找到日军单兵狙杀对方一百人以上的资料,倒是有两个个在南京百人斩出名。

                        • 家园 哈哈,这大概和它们那僵化愚蠢的战术有关

                          当日军的狙击手可以再一棵树上蹲半天只为打击一个他认为是重要的目标,然后义无反顾地被对方火力打成筛子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们作为一次性消耗品的地位。要知道美军的M3司徒亚特可是配备散弹的,目的么就是对付这帮在树上蹲着的家伙

                    • 家园 火力制胜,技术制胜。

                      没有光学瞄具的普通步枪毕竟无法和专业狙击步枪媲美。并且战争后期日均兵员素质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战争初期进入我国的日军可个个都是神枪手(在俺们胶东老家都这么说)

              • 家园 哈哈,大概有两个原因吧

                一者,现在近视的多,觉的400米远的不得了,哪里看得见人?

                二者,现在上网的人多是城市里长大的,即使是农村里长大的,那还得是在平原农村长大的,不然还是会觉的400米很远了。

                • 家园 呵呵 你想当然了

                  二战中按照德军标准,600米击中对方胸部,四百米击中目标头部。

                  苏军狙击手,600米能击中,就不错了。

                  大部分一击必杀的狙击往往是400米内的射击。这里你可以看看东湖洛迦的帖子,还有有关子弹散布,弹道变化的文章。

                  • 家园 400米指哪打哪夸张了

                    日军给人射术精湛的印象,并不是精度,而是快速、实用的概略瞄准射击,遭遇战中,日军可以在打响后极短的时间内反应,从据枪到瞄准到命中,也就一眨眼的事,这在中国军队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往往己方的士兵,探头观察只是两三秒,就把命丢了。

                    但是4百米,打固定目标就已经够呛,一个足球场,不到一百米,这边的守门员看那边的守门员,头发的颜色都看不清了,再多4倍的距离……加个瞄准镜,不说真能百发百中,但是起码能看得到目标……

                    • 家园 看看,人家说现在近视眼多,觉得400米很远

                      一个足球场,不到一百米,这边的守门员看那边的守门员,头发的颜色都看不清了,再多4倍的距离……

                      说错你们了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