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del -- 米高扬

共:💬56 🌺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del

    • del
      家园 还不如把日本零式战斗机改为侦察机

      还不如把日本零式战斗机改为侦察机,低空飞行努力,抗雷达,以及机动性不比现在的无人侦察机差。

      三八大盖的精度和威力都不如苏式莫辛纳甘M91-30,打麻雀还差不多。

    • del
      家园 有啊

      97式。

      这是资料:

      97式狙击步枪该枪为38式标准步枪的一种狙击枪变型,安装了狙击镜座加装了狙击瞄准镜。但这种狙击步枪的狙击镜放大倍率较低,所以精确射程并不远。97式狙击步枪资料服役年代:1937-1945口径:6.5mm枪管长:797mm全枪长:1275 mm重量:3.95 kg装弹数:5发子弹初速:765 m/sec精确射程:600m最大射程:3700m之所以叫97式是因为日本纪元2597年(昭和12年,公元1937年)

      还要改啥呢?

    • del
      家园 有个小说叫抗战狙击手

      写的特好,看的过瘾。

      我也时常意淫如果TG有好的狙击器材,训练有素的狙击手,是不是会多留一些鬼子在中国肥田。

      据说山东军区的TG就出了不少好枪手,似乎就有狙击手类型的牛人。

    • del
      家园 都这么逆向发明下去怎么得了?

      下次就该论证履带拖拉机+锅炉钢板可以对付壕沟阵地,可以命名为水柜。

      再下次该看到水壶盖子吹起,发现蒸汽可以做功。

      后来苹果打了你头……

      • 家园 这个我是写一篇穿越文,考虑当时tg需要狙击枪的情况

        还有依靠tg自己的工业能力,能不能改造一批狙击步枪,并且在华北平原上大量使用。

        • 家园 不可能吧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

          苏联的狙击枪,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瞄准镜,好像是蔡斯公司的

        • 家园 不可能的,

          当时中国制镜的集中在重庆.而且就连望远镜的生产都严重不足.而阻击用的镜,到今天国产的还是不行.抗战时中国就没能力生产过阻击用的镜.

          一,材料,也就是透光好的玻璃.到现在中国还是用德国进口的比较多.国产的现在都达不到要求.

          二磨镜,这个要机器,这机器要求的零件精度要求很高.超出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

          三,阻击镜里的刻度等需要丝印.别说中国当时造不出合适的玻璃和镜,就算用,给镜印刻度这活别说华北敌后干不了,就算是延安也干不了.

          造镜要求的精度,比造枪的要求对比,那是太高了.

          之所以今天中国连好的照相机的牌子都没有?原因就是造镜技术和玻璃材质都不行,以前进口德国玻璃来造的军用的照相机还勉强.但就是做不到时常认可.

          而镜的精度如果合格,那当然好,如果镜磨不好,那形成曲光等什么问题应镜瞄那就是瞎抓,肯定比不上没镜.

          不要迷信光学镜,在抗战的时候,用水连珠千米外阻击的,120师就有.用三八阻击五百米的那在八路里不少.

          实际上抗战的时候,中国军队因为弹药不多,所以要求每个兵都要瞄好了再打.就算是八十七,八十八这样的师一次发子弹也不会超四十发.

          于是老兵打枪都很准.实际上在游击战中,华北的部队有一些是设立阻击部队的.比如石友三就有这样的部队.

          但带镜的专业枪,三七年这样中国从瑞士进口过几十把,归情报部门使用.开始抗战后再从土尔其,德国和意大利进口过.但数量极少.传说一把德国造的镜三到四万银圆.而当时中国一个乙种团的装备拿去卖了也未必值那么多钱.

          现在市场上假军品的瞄镜不少,但实际上拿去装枪,平时打耗子可以,但真的当阻击用那是找死.

          于是我看您的穿越小说里,千万别自造瞄镜.要知道今天的八五阻击步枪的镜对比外国的,老外说就是一个垃圾.六十多年前.就算自己能做玻璃,有设备去磨.再有精确的设备去调,那中国的抗战至少不会是这样.

          • 家园 首先那个字是狙击,我记得很多人都给你提过了

            其次

            之所以今天中国连好的照相机的牌子都没有?原因就是造镜技术和玻璃材质都不行,以前进口德国玻璃来造的军用的照相机还勉强.但就是做不到时常认可.

            这一点别乱说成么……凤凰和海鸥的镜头加工还是不错的,照相机牌子不行不是因为镜头,是数码时代的CCD技术和图像处理芯片的问题。包括蔡司一类的厂家现在也有一部分产品的镜头研磨和制造是在凤凰贴牌的

            你说的所谓加工精度不行是指民用大批量产品的低成本制造,真是用在关键地方上的镜头,只要舍得下本,还是很不错的。我记得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望远镜镜片的研磨,就是为了弄一个镜片专门造一台研磨的机器和模具。只要舍得下本,也不是弄不出来

          • 家园 你个老观,呵呵 一看你就不是tg。

            因为Tg最大的特点是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小时候被欺负后,回家关在屋里学习毛选,就觉得这一句特适合我,没条件打不过,也要想办法打呀。

            闲话不说了,一边剧透一边和你探讨问题。

            材料和加工问题,我没想让主人公从头开始造,也没想在根据地里面造,我记得在北京当年的北平,有一家照相馆生产了中国的第一台照相机。想让它在北平地下加工,另外指出一个问题,光学玻璃可以手工加工,高精度的镜片都是手磨出来的。给镜刻度,一般是镜片涂腊,画出要刻度的线条然后用酸腐蚀。不能按现在的要求和工艺刻画测距线,当时苏联瞄准镜里只刻画三条线。你说现在的中国瞄准镜在国外是垃圾,有一定道理,但是最不济也是6倍带变焦的瞄准镜。

            再确定的说一句,你铁定不是tg,太祖当年教训小tg,如果一件事情很难办,该如何办?答曰:“方法有二,一,把这个事情分成几个部分,分别攻关。二是先弄出个简略的、大概。然后慢慢完善。”

            我书中可不是16倍可变焦带测距的瞄准镜,是简略的4倍固定放大瞄准镜,也就是莫辛纳干的瞄准镜,里面只有粗三条线,没有等分线测距,只有三条粗粗的黑线。

            莫新纳干狙击枪德国人压根看不上,德国步枪可以狙杀8百米的人物,但架不住对方的量多,人家配置到连,四百米内的狙击玩的不亦乐乎。我的书中,主人公不玩超长距离狙击暗杀日军高官,而是敌后大量改装狙击步枪,玩四百米,三百米、一百米的狙击。冷枪战术,让下乡剿共,骑着高头大马的日本下级军官出来一次,死一个。爱挎武士刀的日军军曹,战场上跨一次军刀死一会,把药膏旗绑在刺刀的日军尖兵,冲锋一次死一回。大量造成日军下级军官、军曹、尖兵、机枪手的死亡。你也许说很多老兵不凭瞄准镜也能完成四百米的狙击,但是那是天才是少数,根据苏军的战术,需要是大量能四百米狙杀对方作战骨干的菜鸟。这种菜鸟要用千来计算的,不是少数几个天才。

            试想当年八年抗战,华北大平原上有一千多名像瓦西里一样狙击手,我坚信八年战争,敌我交错的环境,绝对有人能超越瓦西里。

            • 家园 受不了了,一百米还“狙击”呢

              干脆冲上去把枪口顶敌人脑门子上“狙击”得了...

              日本兵用三八大盖在四百米内基本上是指哪打哪... 你这“改装狙击步枪”的,还要玩百米狙击,也太可怜了吧?

              • 家园 日军四百米指那打那,怕是少部分天才。

                因为用带光学设备狙击步枪准确击中四百米目标头部,按最苛刻德军标准也是狙击手

                惟一能与德军狙击手实施对抗的是苏军狙击手。不过,由于苏军的作战模式落后,仅重视600米以内的中、近距离直接支援小单位作战的狙击战术,再加上使用的瞄准具只有4倍,因此无法有效歼灭远距离的重要目标。相反,德军狙击手比较擅长射杀600米以上的远距离目标。

                通常,一名德军狙击手可以在400米内准确击中目标头部,在600米处击中目标胸部。虽然射杀一个站在1100米外的士兵难度极大,但有些德国狙击手也没有放弃这种尝试。他们只是想让敌人知道,即使站在这个距离上也不安全。多数情况下,如果目标相距甚远,狙击手会像在家乡猎鹿一样,静静地等待猎物进入有效射程之内再开枪。这样更容易命中并确认战绩。

                苏军狙击手的标准仅仅是是600米能击中就是高手了。

                你说日军不靠光学设备,用三八大盖400米指那打那,怕有些夸张,当然不排除几百万大军里面出现十几个天才。要不然就不会在东北战场被苏军狙击手打的和兔子一样,机枪手开枪时间不敢超过十秒钟事情了。

                当然苏军还有狙击战术的使用,譬如隐藏、伪装、二人小组配合,打击对方高价值目标等。

                • 家园 只有爆头才能叫命中目标吗?

                  CS玩多了吧?

                  日军不靠光学设备,用三八大盖400米指那打那,怕有些夸张,当然不排除几百万大军里面出现十几个天才。

                  几百万日军才“十几个天才”?只能说你太小看旧日军了... 你可以去问问抗战老兵,看看他们是不是都是运气太好了,遇到的尽是日军这“十几个天才”?日军射击术之精准及普遍,不论国共,皆有印象...

                  对,日军不用任何光瞄,全靠铁瞄具... 配备专用狙击枪的日军狙击手训练的是五六百米以外的目标,400米以内压根就不是他们的训练重点...

                  要不然就不会在东北战场被苏军狙击手打的和兔子一样,机枪手开枪时间不敢超过十秒钟事情了

                  铁血的那篇帖子又被人当真了...

                  • 家园 可可 我们好像歪楼了,

                    我重申我的观点是,我准备写一部小说,中间有一个情节是在华北平原开展狙击战,大量杀伤日军,狙击手是使用通过改造三八大盖(措施有三,一挑选精度高的三八大盖,二加装简易四倍瞄准镜,三,由于三八大盖杀伤力小,所以改装达姆弹增强杀伤力)和人员培养建立一大批,而不少数精英。标准是能400米击杀对方(接近但略低于苏军狙击手的标准,考虑到达姆弹的情况保证400米的绝杀)。

                    我参考的数据是,二战苏军狙击手,是600米击伤,400米内击杀。德军狙击手配备6倍固定瞄准镜,射击标准是600米击中目标胸部,400米击中目标头部。

                    而你的观点是400米狙击作用不大,日军大部分士兵可以做到400指那打那。

                    我的回复是:

                    1、400米杀伤,不靠瞄准镜,在军队中只有少数人能做到。这里要考虑的有子弹散布、风偏等问题。参见苏军狙击步枪的散布。

                    实验证明,这种配合瞄准具使用的新武器很有效。十发子弹的弹着分布半径分别为一百米3.5厘米,二百米7.5厘米,四百米18厘米,六百米35厘米。狙击步枪很快成为了格伯乌和人民内务委员会的制式武器。

                    2、400米,狙杀对对方人员杀伤很大,士气影响巨大,参见苏军狙击手在二战的表现,这里就不用找例子了吧,

                    3、考虑到华北敌后抗战实际情况,如果tg采取狙击作战,(其实tg当时也有人使用,但是不成规模、没有合理战术、缺乏合适武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原因有如下:

                    (1)敌明我暗的环境,日军处在明初,tg藏在暗处,便于狙击。我军狙击手可以选择下手的时间和地点。即使日军的狙击手出现也无法扑捉和我对决的机会,只能被动的守株待兔。

                    (2)日军是小股部队清乡部队和守备部队,战斗力不强,狙杀后便于逃脱,而且对敌士气影响大。

                    (3)日军下级军官,标识明显,有跨军刀,骑马的习惯便于辨认,也便于狙杀。

                    (4)战争的长期性,和便于狙击作战的条件能产生大量狙击英雄,加之狙击作战战法的改进,能大量减少我军伤亡。只要加大宣传,便于提高我军士气,促使华北日军士气崩溃。

                    这是我的看法,通过这些看法和分析完成对自己小说的构思。

                    文章怎么写成这个德行了,下不为例。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我也不回复了,这样的回复写着好累。没美女、没激情,来西西河是找乐子的,不是来写这种格式的文章。

                    • 家园 老兄大可不必这么费劲

                      日军是装备有狙击步枪的,而且被我军缴获过。在山东淄博马鞍山地区发生的战斗中,我八路军团长王凤麟烈士就曾经使用缴获的狙击步枪击毙日军佐级军官。这是在当地纪念石碑上铭刻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100649.htm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