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听清华顾秉林校长演讲有感 -- 三儿

共:💬110 🌺19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听清华顾秉林校长演讲有感

    美国工程教育年会侧重于工程教育领域信息的交流。论文的技术含量不高,但是覆盖的内容五花八门,从课程改革,学位计划的设计,到学校管理,教学仪器的开发和展销。与会人员从普通教师到管理层,其中院长校长有专题的闭门会议。从基层人物的角度看,勿虚的多,勿实的少,老中们侧重于比较有技术含量的科研会议,对于这类会议通常比较轻视。不过象我这样不学无术闲暇较多的人倒是比较喜欢这个会,尤其是其中的展览覆盖学科很广,有助于管窥其他门类的动向。

    今年的美国工程教育年会ASEE的主题演讲嘉宾是清华大学的顾秉林校长。(我和清华素无渊源。经历过高考独木桥的人没有清华北大梦的几乎没有,在下不才,当年想有渊源可是渊源不了)下面就以一个旁观者的立场不自量力地评价一下顾校长的演讲,疏漏难免,请各位轻拍砖头,多提建设性意见。

    顾校长的演讲我给打70分,基本上还是可以的。顾校长的英文对于他那个年龄段的中国人无意是出色的,当然和年轻人的水平还是有差距的。演讲中有一些中国式的官场语言也直接的加了进来,如祝贺大会圆满成功之类,当然这些是小节,略下不表。顾校长首先回顾了中国工程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并且罗列了许多清华的成绩,比如贡献了多少国家领导人,然后提到了清华的现在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后半部分过于琐碎,有些过于关注于微观层面,甚至和某个大学有联合培养的项目都加以介绍。如果把顾校长的演讲和去年听过的MIT校长演讲(记不清在哪个场合)来比较,差距还是明显的。最大的区别是不会让听众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和联想。顾校长更多的是把自己放在学校领导的位置,而缺乏一种作为教育家的使命感。

    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工程教育也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挑战。由于放养体制,美国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前20%是精英,后80%是白板,中间几乎没有过渡。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吸引不到最优秀的年轻人。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将最优秀的学生吸干吃净,留给STEM的都是歪瓜裂枣。STEM的学生素质缺陷导致研究生阶段过度依赖国际学生。美国STEM专业的博士仅仅中国大陆就有1/3,加上韩国台湾的东亚地区大概占了过一半,还有印度,美国的本土STEM博士不到1/3。如何将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枯燥抽象的理工科领域,这是美国教育界的困惑,这也是他们邀请顾校长的初衷。很遗憾,顾校长并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

    想当年,苏联卫星上天,对于美国的刺激是很深的,他们派出许多代表团访问苏联,探索苏联这个整体水平还明显落后于西方的国家如何产生了最新的科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深深影响了美国的婴儿潮(二战后出生的40后50后)。美国作为科技领域的领导者被这代人确立,并且他们是公认的最有创造力最成功和最幸福的一代人。甚至是美国的社会福利基金SOCIAL SECURITY也要被这些逐渐进入退休年龄的成功人士吃垮。如何替代这批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摆在美国面前的重大课题。金融泡沫的破裂,对美国社会的触动是很深的。美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实打实的科技和工程领域才是价值的源泉,正在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来呼吁引导高层决策,(这种呼吁更多的是通过专业领域的刊物论文,会议发言,专题研讨会,而不是大众媒体参与的大讨论)。如果奥巴马所提倡的改变真的能在实业救国这方面作出重大努力,那么全世界将重新面临一个强大的美国。

    中国工程教育领域的成就无疑吸引了美国的关注,如何保持和发展这个良好的趋势,我觉得顾校长并没有特别的思考。圈养体制,精英少,中才多,白板少,民智大开却也群龙无首。加上巨大的人口基数,中国的重点高校不存在人才不足的现象。在改革开放最为艰难的阶段,清华北大其实是做了逃兵的。(不怪学生不怪学校,只怪罪恶的社会现象,我自己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逃兵)记得载人航天成功之后,某个北大知名教授访问航天基地,问及谁是北大校友,无人应对;又问谁是清华校友,还是无人应对;再问都是那里毕业的,各个高校的都有,五花八门,真是英雄莫问出处。这个传闻先不论真假,但是80/90年代一等学生出国,二等学生外企,三等学生国企是无疑的。许多航天科研基地由于有北京户口,对外地学生还是有一定吸引力。那部分没有跳槽沉淀下来的学生成功的补上了文革断层,挑起了航天事业的重担。也就是说中国的第三茬学生将航天员送上太空。那么为什么美国的第二茬学生却让教授们摇头观止,美国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吗?(公平的说,美国的理工科毕业生的工资还是中上等的,除了明显低于金融医生律师专业,工程师的收入比其他行业还是明显的高)

    • 家园 ”美国STEM专业的博士仅仅中国大陆就有1/3“应该不对

      美国STEM专业的博士仅仅中国大陆就有1/3,加上韩国台湾的东亚地区大概占了过一半,还有印度,美国的本土STEM博士不到1/3。

      这个不对,NSF1997年到2006年的统计,

      外链出处

      PhD获得者中,美国公民和PR虽然人数逐年下降,但到2006年还有56%,其中亚裔比例也并不高,且也逐年下降,到2006年为5.9%。拿签证的外国学生及国籍未知者2006年为44%.其中中国印度最多,但是欧洲国家加起来也很多。中国学生总数不会超过外国学生总数的1/3。当然在某些领域中,比方说统计和生物统计,来自中国的PhD获得者特别多,AMS Notice的PhD名单上大概得有一半,原因很简单,好找工作。

    • 家园 这个似乎没有这么夸张

      首先,人往高处走, 清华北大的可选择的路多一些, 很正常。

      其他学校的其实也一样. 我是南航的, 当年毕业时26人去科研部门的不到十个, 毕业十年时留在科研部门的还有4个, 在航空航天系统的有3个, 现在只有两个了. 我当年缺省去向是成飞, 我自己又换到北京航天系统. 我不觉着在航天工作就多么高尚,正如我也不觉着不去成飞而去北京就多么不高尚.再举个例子, 现在航天系统大名鼎鼎的一少帅当年也是考过托的,只不过成绩不理想没走成而已。90年代中期我所在的研究所,人才大量流失,走的不只是清华北大的,其他学校的也一样。留下的也不只其他学校的,清华的也有,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

      当年航空航天系统人才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的发展重点在经济建设而不在国防军工. 记得90年代中期我们的收入很低, 有一次和女朋友去商场, 她无意中说出我们的收入情况, 结果遭到售货员小姐的嘲笑. 即使那样, 有很多人包括清华的毕业生还是坚持在那里, 前提是要有课题,有事干. 记得有一个国家重点项目A, 十来个人包括两清华一北大, 拿着只够吃饭的薪水干了很多年, 后来项目还是下马了. 结果一年之内全走光, 出去的薪水最少的翻了十倍. 我当年也想走的, 单位都搞定了, 因为一件私事拖延了一下. 就在我走之前, 项目A重新上马, 领导四处招募精兵强将, 矮子里面拔高的把我也拉进去了, 这么着又干了几年.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但是仅仅只有精神是不行的. 物质也好, 前途也好, 事业也好, 总要再加点什么和精神一起才能起化学反应.

      • 家园 给你送宝啦。。。。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帅哥是南航的啊,我家就住南航东门李府街

        南航做实验煤油味儿比较大,不过还好不是经常做实验

        • 家园 握手

          上学的时候晚上自习回来总在东门买面条,“阿要辣油?”做好的面条从铁门下面塞进来。20年前的事了。

          • 握手
            家园 6系的小小朋友和前辈握手

            流体力学马上毕业,刚签了603,前辈多多指教。

          • 握手
            家园 6系的小朋友在此和你们也握手

            现在也算还混在航空系统,全靠前辈们打下的基础

          • 握手
            家园 握手。

            离开南京后,听到那句“阿要辣油啊”,觉得非常亲切。有空回来看看,我请你吃饭

    • 家园 十多年前航天在北京好像的确没啥吸引力

      不过北航的名字还是蛮响的。至少当时电子和计算机专业都不错。我在的普通中学也能有两个名额保送北航的一个飞行器研究相关的专业,不过最后好像没人去,老师推荐的两个还是放弃了然后考到北航学计算机了。

    • 家园 呵呵 USTC 的路过一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