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为何两少一宽会出现并延续到现在 -- 高高空

共:💬25 🌺8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为何两少一宽会出现并延续到现在

    新疆的暴乱屡次发生,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说明在当地少数民族中是不乏支持者的;散布到全国的少数民族犯罪者众多,且性质恶劣,这也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一些少数民族乘员的这些恶劣行径究其根源,就在于“两少一宽”的愚蠢政策(中共中央于1984年第5号文件中指出的:“对少数民族犯罪分子,要坚持“少捕少杀”,在处理上一般要从宽)。“两少一宽”在实际执行中造成了基层民警对少数民族罪犯不敢抓不敢管的情况普遍存在,致使汉族民众的权益被严重侵害,由此激化了民族矛盾,种种恶果不一而足。

    在80年代中期,不仅中央有“两少一宽”的愚蠢政策,社会上还有《河殇》这种鼓吹欧美绝对正确、中华文明穷途末路的投降主义,而且大行其道,可见当时举国上下都昏了头,对自己过分否定,对欧美无限崇拜。不仅中国如此,苏联自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提出“加速战略”以及“民主化”、“公开性”、“新思维”、“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等口号,采取一系列积极行动缓和与西方的关系,自毁长城逢迎欧美。因此我认为,社会主义阵营在80年代中期集体陷入了自我否定、盲目崇拜欧美的误区中。

    这种情况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但是他为什么会出现呢?

    在现代社会,武器的进步使全面战争成为不可能,各国不会冒着毁灭的风险去追求一个飘渺的胜利;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国民对于国家和世界的情况越来越了解,强行压制民意的代价也越来越大,因此国家间的竞争重点从军事转移到以经济发展为表面特征的国民幸福上来。一个国家的国民越幸福,他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也就越能让其他国家按照自己的要求行动。

    国民幸福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指标,又涉及到国家的政治制度、分配制度、医疗保健、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也就是国家软硬实力的总和,或者说这就是国家制度的竞争。一个国家的制度越是能促进经济发展,能把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成果让全民共享,其国民幸福感也就越高。

    8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有50-60年代的民权运动,从法律上实现了种族平等;然后经济全球化逐渐将低端制造业转包到国外,并以高额利润补贴国内贫困人群,造出全民利益均沾、普遍幸福的现象;其文化发展也将僵硬古板的社会主义宣传远远拉在后面。可以说,在80年代初期时,欧美国家的国民幸福感已经远远超过了中苏,这对宣称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造成巨大的压力。

    而且在80年代,中国刚刚经历十年文革,国内科技经济都十分落后;苏联在70年代靠石油价格高涨带来的短暂经济高潮期也已经过去,从国外购买粮食、机电产品的资金都严重匮乏,国民经济也十分困难。当时两国的军事压力都很大,中国要防备苏联入侵,苏联要防备北约入侵,因此军费负担十分沉重,苏联的军费开支占政府开支的4成,中国也曾经占到2成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中苏两国都必须改革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国民幸福感,保持国家稳定。但是要发展经济,两国都离不开西方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的支持,否则就无从发展;此时还必须与西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避免军事对抗,否则军费开支会吃掉资金不说,也会导致西方援助的终止。

    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当时中苏主政的胡、戈二人都只代表了各自党内的改革派,虽然占了上风,但反对势力仍然很强大,如果与西方关系出现恶化,甚至只是因为从西方得到的不够多,那么反对派就会找到理由指责其失败,并将其赶下台。哪怕只是暂时的挫折,也会让反对派找到理由与西方对抗,从而导致西方的应激反应,双方不断正反馈的结果就是对抗加剧改革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改革派无法控制各自国内的反对派,他们的前途和地位实际上就系于西方国家的态度,因此他们必须加倍讨好西方政府,争取得到他们的配合;于是胡、戈二人不得不进一步修改国内外政策,做到西方让他们做的一切。而对内,他们就得扶持以往体制外被压制的人群以争取支持,同时作为自己的政绩,这也就导致“两少一宽”、俄乌划界等政策的出现。

    不仅如此,由于各自国内长时间僵化意识形态和学术政治化的影响,中苏两国都缺乏了解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学者,对西方政府提出的种种要求缺乏识别判断的能力,无法为执政者提供有效地参考意见,因此导致对西方不合理要求也一并接受的局面。

    刚看了一河友的发言,他认为“两少一宽”的出现是在80年代否定西藏、新疆以往政策之后用于收买少数民族的“岁币”,感觉这非常可能。正是因为自己的虚弱无力,又担心在那种情况下民族地区闹矛盾从而导致西方和反对派的攻击,所以他们才要加倍的后退。

    为什么这种明显不合理的政策会延续到现在而不做出改变呢?

    一个政策在推行之后,总会有其受益者和受害者,也就有了政策的维护者和反对者,他们之间力量的对比决定着政策是否会延续。以“两少一宽”为例,该政策的最大受益人无疑是民委,这使他们有了干涉公安、司法部门行政的理由;其次是少数民族的低层民众,他们不会考虑这会对其长期造成什么影响,只会满足于眼前的利益;该政策受损者首先是基层汉族平民,大量的社会现实已经做了说明;其次是公安、司法部门的基层,因为案件都是他们首先接手,也就在他们手上被民委干涉。

    应该说,该政策两边的力量根本就不平衡,“两少一宽”早该被推翻才对,但为什么他就能坚持到现在呢?

    首先80年代自我否定的余毒未消,政府从上到下仍然过分在乎外国评论,唯恐在这种不关系政权的事情上惹出麻烦被欧美批评;

    其次,政府仍然没有成熟完整的执政能力和经验,对这种民族事务不会处置,唯恐引起闹事,而几个少数民族频繁的闹事行为又加剧了他们的这种担心,因此愈发的后退;

    第三,部分少数民族在国外有独立组织并得到外国的支持,他们有很大的活动能量,可以抓住任何事情放大宣传,在西方主流媒体支持下这种攻击会被西方社会广泛认同;结合第一条,这对政府决策的影响狠大;

    第四,对以上种种情况的过分担心,导致政府高层对部分少数民族过分退让,政策上就偏软。而实际执行中有层层加码,将错误的决策成倍放大。如果能严格按照原文执行,该政策也不至于造成如此大的祸乱,但由于政府机关中基层唯恐犯错的心理,加上民委为强调自己的权利而滥用政策,造成少捕变成不捕,从宽变成宽大无边。可以说,该政策在执行中已经彻底扭曲。

    第五,前文提到的政府机关中基层唯恐犯错的心理,是因为机关中工作人员的职务晋升没有一定的标准,完全随领导心意,因此机关人员必须讨好领导,起码也不能给领导惹麻烦。在处理少数民族犯罪过程中,基层民警随时可能因为“两少一宽”而招来民委、少数民族团体的干预,在我国政治体制下这会严重阻碍领导晋升,因此公安部门的领导会千方百计予以躲避,因此公安部门对“两少一宽”越执行越变形也就很自然了;

    第六,我们目前社会基层的呼声很难反映到政府决策中去,所以汉族受害群众虽多,但他们的意见进不了决策层,也就无法推动政策扭转;

    第七,应该说,政府部门没有傻子,领导个个都很聪明,该政策引发的问题他们不可能看不到,但是政客的行为都是从利益出发的,扭转这一政策的利益不能超过所付出的代价,他们就不会去做。“两少一宽”虽然不好,可如果没有足够的民愤积累,推翻这一政策不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声望,所以他们就不会去做;

    从这一条来判断,如果宣传系统没有对“两少一宽”的危害进行大肆宣传与批判,取消这一政策的可能性就不大,政客们会让他继续发酵,直到他们认为时机成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即可判定“改革”已经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中苏两国都必须改革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国民幸福感,保持国家稳定。但是要发展经济,两国都离不开西方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的支持,否则就无从发展;此时还必须与西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避免军事对抗,否则军费开支会吃掉资金不说,也会导致西方援助的终止。

      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当时中苏主政的胡、戈二人都只代表了各自党内的改革派,虽然占了上风,但反对势力仍然很强大,如果与西方关系出现恶化,甚至只是因为从西方得到的不够多,那么反对派就会找到理由指责其失败,并将其赶下台。哪怕只是暂时的挫折,也会让反对派找到理由与西方对抗,从而导致西方的应激反应,双方不断正反馈的结果就是对抗加剧改革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改革派无法控制各自国内的反对派,他们的前途和地位实际上就系于西方国家的态度,因此他们必须加倍讨好西方政府,争取得到他们的配合;于是胡、戈二人不得不进一步修改国内外政策,做到西方让他们做的一切。而对内,他们就得扶持以往体制外被压制的人群以争取支持,同时作为自己的政绩,这也就导致“两少一宽”、俄乌划界等政策的出现。

      一旦改革派沦落到“前途和地位实际上就系于西方国家的态度,必须加倍讨好西方政府,争取得到他们的配合”的时候,这场改革成败的便基本上可以盖棺定论了。因为他们的改革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足够好处,从而为自己带来足以对抗反对派的政治资源。一旦他们走上“加倍讨好西方政府,争取得到他们的配合”来维系自己地位的道路,他们便在事实上背离了“从根本上提高国民幸福感,保持国家稳定”的改革初衷,所谓“改革”,便只剩下他们为自己捞好处的空壳了。“改革”至此,败局已定。之所以还要继续“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只不过是怕已经失败而装着没有失败样子的改革陷入全盘崩溃的惨境(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将万劫不复)而已。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不知你考虑过没有:80年代初的中苏两国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但为什么中国屡次拒绝了苏联方面提出的重建合作关系,开展深入合作的要求呢?

    • 家园 任何政策都有得利者

      从两少一宽来看,民委、统战部起码是跑不了的,想修改这条政策,民委这一关就过不去。

      关键对于基层的绩效考核也非常混乱,如果对于民族群众问题处理不当引起纠纷,影响干部晋升,那是非常大的坏处,所以干部们都不想管不敢管。所以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到了“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地步。公平执法,谈何容易,法律是要靠人来执行的,如果执法人权利都不能自保,还会公平执法!

      即使否定了政策上的“两少一宽”能否定官员心中的“两少一宽”吗?

    • 家园 80年代初还是严打的时候

      两少一宽一方面是民族政策的变化,另外一方面是不是也是有点针对严打的意思?

      • 家园 本ID估计就是一个针对严打的副产品

        谁知他的后辈这么怕负责任,让一个临时措施流毒至今。

        • 家园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收买政策

          以尊重民俗为名,行践踏司法人权之实。

          还有一点,严打持续时间短,而两少一宽一经颁布,老胡就没有废掉,在日常工作中还沿用这一文件。由此可见,不是临时性举措。

          我认识几个老家伙,他们是八十年代中前期读的大学,也抱怨说,当时在校内与维、藏学生打架,必定吃亏。无论是校方还是警察,都拉偏架。那几个人的家庭还算体面的了。

          那时候,也不是严打时间。

        • 家园 错了,远不止如此。

          两少一宽的出现,一方面是政府刻意把司法资源对少民倾斜,另一方面是照顾少民习俗。

          某些地方有打死人赔几只牲口的习惯。

          把这个推给严打说成临时措施,未免过于。。。

          巧合的是,长期主管统战部,负责干预司法保障少民的,也是老胡的团派旧部。

          这次暴乱,名声受损最大的,除了老胡,还有他的后辈小胡。

          这也算报应啊。

          • 家园 确实是收买上层,这样一来的上层贵族打死本民族

            内的强奸几个本民族的也不用判刑,还没有民族矛盾。

            也就是说中央不干涉少数民族内部的压迫。那就难怪此政策一出,少数民族底层老百姓就有意见了。他们在本民族内受到了压迫,就转而乱用这条来压迫汉族。而当他们压迫汉族时,少民上层又利用这条来干涉法律,以确保他们本民族内的压迫能够持续。

            所以,要废除两少一宽,他们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 家园 还有一招收买宗教势力,虽然是被迫的

              前几年,有个南疆农民改宗天主教,还到处传教。结果毛拉阿訇们就逼着法院判他间谍罪。

              幸好那一带都是保守教徒的地盘,不然在外人的观感里,不是强奸司法干涉宗教自由吗?

          • 家园 【讨论】关于83年严打!

            注意83年严打跨度三年,两少一宽是在严打过程中为标特例才出笼的,是副产品。

            1983年,邓小平发出指示,要“在三年内组织一次、两次、三次大的战役”。8月25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严惩抢劫、强奸、盗窃等犯罪行为;9月2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规定,将部分死刑复核权正式下放至地方各省高院。

            严打持续了三年,两少一宽却持续了二十五年。

            只反映一个事实,就是当官的都对少数民族情况不摸底,没有人敢碰这个雷区。

            1983年8月上旬开始,全国政法机关根据依据中共中央的文件,开展了全国性的“三年为期,三个战役”统一的严打运动,主要打击强奸、盗窃、流氓等犯罪团伙。

            1、第一战役从1983年8月至1984年7月,在全国范围打了三仗,有的地方打了四仗。第一仗主要是打击浮在面上的犯罪分子,搜捕了一大批犯罪分子,破获了一批久侦未破的积案。第二仗是深挖犯罪,集中搜捕流窜犯、逃犯,打击流氓团伙,大力侦破大案、要案和重大积案。第三仗是巩固前两个战役的成果,挖出一批隐藏较深的大要案。在第一战役中,全国公安机关共逮捕杀人、放火、抢劫、强奸、流氓等罪犯1027000人,检察机关起诉975000人,法院判处861000人,其中判死刑的24000人,司法行政部门接收劳改犯687000人,劳教人员169000人。这是1950年镇反运动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打击。

            2、第二战役从1984年8月到1985年12月,分四仗。主要是使“严打”斗争向纵深发展,打击那些最严重的犯罪分子,并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加强政治攻势,瓦解犯罪分子。

            3、第三战役从1986年4月上旬至国庆节,分打击流氓、打击流窜和打击盗窃三仗。打击的主要对象还是最严重的犯罪分子,但是不搞全国统一行动,不统一规定时间,边打击,边防范;边打击,边建设,逐步过渡到正常。

            第一次严打三大战役历时3年5个月,取得了巨大成果。全国治安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共查获强奸、盗窃、流氓等各种犯罪团伙19.7万个,查处团伙成员87.6万人,全国共逮捕177.2万人,判刑174.7万人,劳动教养32.1万人。破获刑事案件164.7万余起。

            • 家园 碰不了,上头一松,后面事情就难做

              真正通晓少民情况的民委和统战部,反而在这方面充当两少一宽的守护神,追究警方责任。

              在实践中,滋事少民肯定会给带回派出所,难题在于:

              1.只是在接受询问时只“听得懂”骂他的话,其他询问一概不答。

              2.身上携带的刀具不能收缴,因为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3.询问时间稍长,就满地打滚,又哭又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