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槛外人语】不要看不起和低估老百姓 -- afdsjl

共:💬18 🌺4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槛外人语】不要看不起和低估老百姓

    最近生活中和看一些帖子所引发的感受。对事不对人,所以不放链接,不放作者名字,内容有所删改,加入一些主题所需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说引文是我参与创作的。注意:为了适合本文主题,我对引文的原文作了修改和加工,下面这些已经不是引文作者原本的意思了。

    你们是把明哲保身尔虞我诈之术用来教育老百姓,对老百姓讲这个,太看的起他们了,也太残忍了。

    他们可是要*****,他们可没有警察看护,

    他们也不可能明白你们这些上等人的心思。

    *****,直接受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你们要人民群众文雅地表达愤怒,要求太高了。

    你们知识分子文质彬彬,骂人不带脏字,但是劳动人民没这么多弯弯绕,您就将就一下吧。

    不赞同以这种角度看老百姓。

    首先,大众在个人来看不比谁傻。即使一个县长村支书,只要称职,那也是成了精的人物。

    其次,称“老百姓”为“他们”,但作者自己也未见得能脱离“老百姓”群体。

    第三,我不知河里的人如何看待自己和河友群体(其实从普遍的口气和河友喜闻乐见的文风上很能看出一些端倪),我以为河里的绝大多数也算是上面引文里所认为的“老百姓”,都是过着平凡的生活。而“人上人”、“高等人”在河里其实没有多少。

    河里可能科研人员、工程师、白领阶层的专业人士和学生比较多,对自己专业领域的掌握自然超出常人,但是也正由于专业化,大千世界里在他们生活接触范围以外的领域还很辽阔,这些领域对他们是陌生的。许多“老百姓”在这些陌生范围里生活,其中有饭馆老板、服装精品屋店主、跑运输司机出租车司机、歌厅歌手、包工头、种粮大户畜牧场渔场老板、老尹们、观望者们、黑社会混混、以及官员。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显然文化程度未必赶得上河友,但不比河友傻,对生活社会的理解不比河友浅。要是相互忽悠,结果会是谁忽悠谁呢?

    我想我们不能凭着自己接受过比较好的教育,掌握比常人更专业化的技能知识和更多一些的资料,会用现代化的方法说话、写大段文字、分析问题,就简单看中国社会中国人,自居为超出大众的精英化群体。尽管河友群体确实素质要高一些,但是大众里面有许多在经验、技能和修养上超出我们的人。如果自己不朴素,不谦虚,对现实的认识就有可能产生偏差和错误。

    最后说个题外的:希望我们都能将自己所想在自己的实际生活里践行。

    摘一个笑话做结尾:

    我北大一同学他们宿舍来个蒙古的,大一报道时互相介绍,蒙古学生说:“北大学费真贵,卖头牛交的学费!”宿舍另外五个孩子听了都挺同情他,在生活上多加照顾,能请吃饭就请,毕竟人家为了上学把家里的牛都卖了,太不容易了!

    第二年开学,蒙古同学又说:“北大学费真贵,卖头牛交的学费!”宿舍同学又为他担心起来,毕竟中国西部的经济状况的确让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忧心忡忡……

    第三年开学,蒙古同学又说:“北大学费真贵,卖头牛交的学费!”终于有人忍不住问他:“你家到底几头牛啊?”

    蒙古同学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也算不过来了,大概有几千头吧……”

    • 家园 说句不和谐的话

      义务教育免费还没三年,老百姓要表达,基础还弱的很呢。

      义务了还tmd收费,不就是玩老百姓么。很多时候不是看得起看不起,低估高估什么的,就是明着坑,明着损,而老百姓一点办法都没有。官字两张口,国际接轨和中国国情拣着用,你能说得过那些经济学家?

      如今咱这样的能说上话,一来感谢全民教育,二来感谢互联网。

      话语权啊,垄断是干嘛的?就是看低你了,就是低估你了,你能咋地?等你不说了拿着木棒上街了,人家就屁颠屁颠的赶着来了。

    • 家园 支持楼主 我的类似观点已经在“尊重”一文中说了
    • 家园 作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

      作有名的人如萨苏难上加难,啊哈哈哈

    • 家园 我是国营工厂子弟,我不可能自外于劳动人民的。

      我是国营工厂子弟,我不可能自外于劳动人民的。

      但是你要考虑到写帖子时候的遣词造句,我如果在帖子里写“我”“我们”,

      你读一下就知道了,那就成了檄文了,不至于啊。

      就算写自己的父母的时候,我也会写他们那一辈人,你觉得我是把自己当外人了吗?

      恰恰相反,贴主那样的人的引经据典的才是自外于劳动人民呢?

      老觉得劳动人民不懂事。

      我并不认为劳动人民蠢笨或者别的贬义,因为我在国营工厂呆了几十年,

      我很了解他们(如果这地方用我们,这还成个句子吗?)。

      他们的客观条件让他们一方面无暇去搞那些咬文嚼字的东西,一方面

      他们又是任何政策最直接的面对者,这就是我极其愤怒贴主那样子的

      高雅人士,他们甚至在老百姓在表达自己的愤怒的时候都不能

      畅所欲言,而被斥为不礼貌,不懂事。

      这样的文质彬彬离劳动人民的生活太遥远了,再说了“乱”字实在谈

      不上侮辱,更谈不上脏字啊。

    • 家园 几千头?一个旗里的王爷也不见得有这么多啊

      帖子很对,这个笑话嘛,作者根本没去过内蒙外蒙或者其他牧区。

      • 家园 这笑话倒是让我想起和恩和大叔打交道的经历了

        恩和大叔给我讲,说我带你去跟蒙族哈酒阿,你别太实在了,我手一按,你就喝,手一抬,你就侃。

        我说,好,听您的。。。但是,为什么手一按我就喝,手一抬我就侃呢?

        恩和大叔说:我手一按的,那是草原蒙古,真实在,你不喝他生气。我手一抬的,那是马路蒙古,假实在,你喝他不一定喝,侃就行了。

        后来回到日本,广岛要恩和大叔去办摄影展,老爷子和主办的日本人开侃,从给“恩和萨马报销路费”,愣给侃成了“给恩和萨马报销路费,两天住宿,数目为XXXXX日元的招待费,给乌日勒萨马(恩和大叔的儿子)和唐萨马(恩和大叔的夫人)报销路费和一天的住宿”。

        看老爷子放下电话,我问他 -- 您不会也是马路蒙古吧?

        恩和大叔一板脸 -- 我可不是马路蒙古 --

        我是新干线的蒙古。。。

        [恩和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曾说过自己一个外蒙古亲戚把苏联专家农的号啕大哭的故事,听来啼笑皆非,有空我再来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