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通过加强交流推进民族融合 -- wage

共:💬51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通过加强交流推进民族融合

    为了避免大汉族主义的嫌疑,首先说明,我说的民族融合是所有民族融合于中华民族。

    首先,语言交流是沟通的基础。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有朋友去少数民族地区志愿服务,结果很快就和当地人交上了朋友,不是因为他交际能力如何强,就是因为他一开始就主动提出想学当地语言。虽然最后也就记住了几十个常用语,但是其中体现的相互学习的平等心态自然容易和少数民族沟通。瑞士德、法、意多民族混杂却没有多少民族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育规定,学生必须选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其中的俩种语言作为必修课。当然在当前环境下,在民族自治地区推行大规模双语教学没有必要。但是国家过去单纯只在少数民族内部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政策,是偏颇的。应该采用诱导的方法鼓励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

    首先在干部中间,为了鼓励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交流,国家应该规定,国家公务员不论哪个民族,能使用第二种民族语言的都给予特别津贴。江核心在视察新疆时曾指出“各个民族都要努力克服相互之间的语言障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工作的汉族干部要学习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干部要学习掌握汉族语言文字,有条件的还要学习外语,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可是没有具体政策鼓励,光口号怎么可能让那些熬几年就回内地的“支边”干部认真学习很可能就没有用的少数民族语言?

    许多人都怀念毛时代的群众路线,可是政策也是要人执行的,没有了象毛时代那样真正想扎根边疆了解民族地区语言与环境的汉族干部,地方情况不可能明白,政策不可能宣传执行。对于胡前总书记大家埋怨很多,但是其实少数民族考试加分与“两少一宽”都是有历史渊源和一定现实根据的,危害最大的是突然把大量汉族干部撤换,同时打击原来提拔的底层少数民族干部,讨好少数民族上层的激进政策。

    其次是改变目前针对少数民族身份优待的政策,改成根据实际能力。高考少数民族加分原本是因为对于母语不是汉语的少数民族来说, 用汉语进行学习和考试语言,与其他以汉语为母语的汉族人相比需要照顾。但是目前许多城镇生活的“少数民族”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因此应该改为高考增加少数民族语言能力考试,不分是否少数民族,通过的才能加分。这样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汉族学习少数民族语言。

    另外一个方面是人员交流。上层的干部交流和下层的民众交流。说的夸张点,目前民族区域自治规定的必须由少数民族担任一把手的政策其实就是收买上层的变相土司制度。这违背了能力为标准的选人方向。就以广西来说,如果不是这个规定,怎么会让成克杰这样的人上位?因此长远来讲,考虑人大才是代表人民的结构,保证民族地区人大主任是本民族就可以了,主席应该考虑让本地区汉或者其他民族人也有资格担任。更重要的是,不但要让汉族干部支援边疆,更应该让少数民族干部到内地担任重要职务。让他们开阔眼界,掌握汉语后回到民族地方才是能长期保留的干部资源。另外,群众间更多的交流其实更长远。以前看到这样的消息,每次新疆征兵少数民族都很踊跃,这一方面当然表明了对祖国的向心力,但是了解内情的朋友说,新疆当地严重的失业状态也是重要原因。虽然韶关事件引起很多非议,但是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给少数民族群众更多分享经济发展的机会是必然之路。马克思说过,经济一致是民族统一的基础。

    最后说一句,河里可能没有大汉族主义,可是大汉族思想是一定有的。请理性的河友放弃‘非我族类“的看法,看看下面引用的维族同胞艾孜海提.玉素甫.艾肯拜尔.阿勒巴尔乌格的肺腑之言:

    在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融合过程中,我觉得那种居高临下的教化心态是不对的!姑且不论少数民族的文化到底比汉族落后多少!就算落后很多,难道是少数民族人民的错?你有什么资格嘲笑别人?只要加强交流,真正优秀的文化自然会被大家借鉴、吸收,用不着你操心费力硬塞给别人!再说,就算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再落后,它也毕竟有它的独特性,难道就没有一点汉族文化可以吸收的地方?盛唐文化是公认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峰,其中就大量吸收了周遍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分,周遍各少数民族也是主动、自觉学习唐文化的。唐人“回鹘衣装回鹘马”可不是“哈”人家,那是对自己有信心,那叫真潇洒!

    从我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来说,当前的所谓民族矛盾远不如一些人宣扬的那样严重,而且其中的许多完全是因为缺乏相互了解而产生的误会,真正讲穿以后,往往令人笑破肚皮!无论过去有过什么恩怨,现在大家都已经在一个国家里面生活了,矛盾早就消除了,再纠缠跟现在无关的东西,简直荒谬!生活方式不同,世界观、价值观有所差异根本不是争斗的理由,反而是交往的动力。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只要不是影响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完全可以允许不同看法存在!而且由于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根本就很难说清谁对谁错!强迫别人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习惯的方式去生活,不但没道理,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个人认为要增强国家的凝聚力,要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就要在各个兄弟民族间,各个地区之间加强文化交流,加强经济交流,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个人都被别人需要,每个人也都需要别人;既有共同利益,又有特殊需要;即能学习别人,又能发扬个性;即不觉得孤独,又有私人空间,人人都觉得生活幸福,又有谁舍得离开呢?而要真正的展开交流,一个平等、开放、包容、前进、积极、健康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双语教学,从孩子抓起 是左手拈花发的帖子,很可以作为证明

      从去年起,根据经验和判断,我强烈建议家人让侄子学维语。相比于很多家长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强化孩子的英语学习,在南疆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孩子学维语远较学英语投入产出比大。势虽如此,但现实中,只见到维族人把孩子送到汉族学校学习,却几乎没有汉人会主动让孩子学维语(大学考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除外)。侄子目前所在的幼儿园,是一个汉族幼儿园。

    • 家园 汉族高考也可以增加少数民族语言科目

      即使理工科,也利于传播科技文明

    • 家园 支持津贴诱导。不过效果不能抱太大希望。引文自相矛盾

        因为经济和其他事物的主要语言载体是汉语,一般人学少数民族语言没用。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鼓励一下可能稍好,但恐怕效果也不大。因为就算没津贴,懂当地语言的好处也是显然的,工作生活会比较方便。特别是少数民族懂汉语,对于以后找工作好处很大,这么大的好处都没有能够让他们学汉语,那么津贴诱导要多大的数额才能让他们动心?

        

        就算落后很多,难道是少数民族人民的错?你有什么资格嘲笑别人?只要加强交流,真正优秀的文化自然会被大家借鉴、吸收,用不着你操心费力硬塞给别人!

        落后不是自己的错,难道是别人的错?这个逻辑很费解。嘲笑落后,其实一般人也没兴趣去嘲笑别人,比如看见非洲原始部落的生活情形,谁没事去嘲笑一下呢。

        学汉语不是说“费力硬塞给别人”,而是教会他们一个谋生之道,有正常的工作才能和睦相处,不是说要消灭谁的文化。

        这个人一会儿又说“落后不是我们的错”,暗示政府应该进行教育提高;一会儿又“用不着你操心费力硬塞给别人”政府又教育错了。自相矛盾了吧。

        落后了不怪自己,要怪到别人头上。别人给予帮助还帮错了。这样的心理是什么心理?儿童心理?耍赖心理?

      • 家园 谢谢你的理性讨论。你说的矛盾应该从少数民族的敏感方面理解

        这种矛盾心理其实我们在上世纪很多面对西方咄咄逼人压力的汉族先进份子身上也能看到。一方面认识到落后,另外感情上又需要维护,很正常。所以民族问题才如此麻烦啊。应该也是如烹小鲜的

        • 家园 这是两回事

          这种矛盾心理其实我们在上世纪很多面对西方咄咄逼人压力的汉族先进份子身上也能看到。一方面认识到落后,另外感情上又需要维护,很正常。

          “上世纪很多面对西方咄咄逼人压力的汉族先进份子”要维护的是中国这个国家的独立和完整,这与少数民族问题完全没有可比性。

        • 家园 汉族主体要成熟得多。

          很早就求变,倡导民主科学等。精英主体没有把落后怪到别人头上,“落后就要挨打”也是怪自己没本事。国共两党其实都是向西方学习,英美和苏联都算西方。我们以前在学俄语,现在在学英语。

          我们没有成为恐怖分子,没有向西方报复,而是努力提高自己。我们没有儿童心态。

          对待儿童心态,不能以自己的心态去善解人意。还是那句话,刚不可久,柔不可守。对儿童娇惯会惯坏了他,维护法律的威严对儿童成长更有利。两手抓吧。

          • 家园 万兄说的是好的一面,可不要忘记到了30年代,国民党中央

            宣传部长叶楚伧还公开说:"中国本来是一个由美德筑成的黄金世界"。这部分坚决反对向先进文明学习的中国人,又该怎么说呢?也是儿童心态?我觉得仍然称为过度保守客观些。当然,另外一个极端,先进份子中也有对传统文明完全绝望,号称要取消汉字的。如今证明也是错误,他们大概没有想到今天的局面吧?

            以此类推,我觉得少数民族语言的未来掌握在后代的手里。我相信以后的中华民族如果真形成,使用的文字应该就是汉字,但是语言很可能保留各民族成分-现在许多南方方言其实就有被融合的少数民族成分。但是这应该是个自愿的过程。如果汉族刻意要消灭少数民族语言文化,那不是从“落后就挨打”变成“强大就打人”?这样的心态是不能领导全球化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