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对回忆录和口述史的一些看法 -- rul

共:💬5 🌺5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对回忆录和口述史的一些看法

    我的看法是没有多方印证的,或者有相关档案支持的孤证是绝对不可以轻易当关键性决定性证据使用的。

    没有相关日记档案作为背景回忆录要慎重在慎重,不可随意在主要细节上使用。

    20年甚至更长的口述史要是不查档案不查资料细节的可信度是没有任何保证的。

    宁都会议是那么重要一个会议,40年代在延安整风的时候,几个当事人反复回忆,都不能确定他的召开时间了,

    不到十年,就记不得准确月份了,写入历史决议初稿的时候,竟然只敢写到年,月份都不写,后来反复查回忆

    写到是8月开的,还是错了。遵义会议的参加人,如果不是陈云那个手稿后来发现,准确参加人都要搞不清楚了。

    文强出国后那个口述史,质量简直惨不忍睹。。。。。。到身边可以想想,大家会议5年前的事情还有几个能记得那么清晰的

    60年代开始的那批文史资料质量高首先是因为年代近,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互相审稿,就是这样还是很多细节问题的

    三大战役的国军将领回忆录,去看看那些注释,一个细节不同的人回忆出来就是千差万别,但总的来说那批质量还是很高的

    解放历史资料丛书和党史资料的丛书回忆录,都是普遍经过核对资料的,所以才显得质量高,80年代开始那批大人物的

    回忆录质量高那是有专门班子查档案的,但还是有很多细节是错误的,尤其一些时间,数据如果没有核实档案就很难说了。

    还有60年代很多人写了回忆录的,都是再职写的,年代近,方便查档案,当事人都在不能随意写,质量也很高,但出版的不多

    好像那年有规定不许出版了,这些人在抗战时期或者更早都是中层和基层的,可以看到很多细节

    对于没有档案和日记的支持,又是过了5060年才去回忆的,我的看法如果作为历史资料采信就是大体可以听听,最多就是轮廓可以相信

    但还是一定要核对一些背景和周边资料的,细节就绝对要慎重再慎重了,很多时候这些细节都是明显违背一些常识的。

    通宝推:Wjwu,深大,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文摘】补充:关于口述史

      下面扫描摘自去年《历史研究》第6期刊载文章《三十年来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作者定宜庄,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由于杂志有一年版权,请勿转载。

    • 家园 对这些回忆录之间细节上的差异的辨析。

      可是史学的基本功啊。有很多历史事件,之所以会变得争议,模糊,往往就是不同人的回忆录之间的抵牾之处带来的。好多回忆录都有点把水搅浑的意思。这就要看读者自己的判断工夫了,撇开一些微妙的成见去对这些回忆录中的说法进行取舍,其实很难。

    • 家园 说的很对。口述资料还要防止记录者有意无意的乱加

      自己的想象和发挥

    • 家园 十分赞同,口述史料在运用时一定要多方验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