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招工记,遭遇极品 -- oiler2

共:💬283 🌺1317 🌵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所以爱因斯坦很可能是个大忽悠

          至于说天才,那位要是十岁时候还没有被人认为是个天才那他是天才的可能基本上是零。要是有人希望从二十岁以上的人里找没被人发现的天才,最有可能发现的是大忽悠。

          爱因斯坦小时候可没人说他是天才。非但不是天才,还是问题儿童。为啥呢?第一到三岁还不会说话,到九岁还说不利索。上学后功课平常,不爱同人交往(自闭倾向?)。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爱因斯坦在学校里不听老师训导(当然他认为是古板的教育体制限制了自己。)到16岁受不了,干脆辍学(据说是比较好听的开除)。然后他去考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虽然数学和物理不错,但其它科目不行没考上,只好去 瑞士阿劳(Aarau) 上完中学。

          上大学后和老师关系不佳。人际关系一塌糊涂。大学毕业后两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后还是大学同学格罗斯曼(M. Grossman)的父亲给他开了个后门,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

          您看,爱因斯坦先生直到24岁还神憎鬼厌,姥姥不爱,舅舅不要的。但这位老兄居然在26岁那年突然爆发,连写了包括狭义相对论在内的数篇论文。还篇篇都是精品。

          按您的理论,爱因斯坦这位民科很可能是位大忽悠。呵呵。

          • 家园 跟同時代的物理群星相比確實很民科 猶太人捧起來當神而已
          • 家园 能管理爱因斯坦的人

            的是啥样的管理水平啊?。。呵呵。。

            估计,爱因斯坦平时工作连个说话的都没有。高处不胜寒。。。。

            周围的人也不一定能跟他工作。听不懂,跟不上啊。。。

            • 家园 专利局的主管、大学的系主任等等

              能管理爱因斯坦的人

              的是啥样的管理水平啊?。。呵呵。。

              估计,爱因斯坦平时工作连个说话的都没有。高处不胜寒。。。。

              周围的人也不一定能跟他工作。听不懂,跟不上啊。。。

              爱因斯坦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的兼职讲师。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国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1914年,应马克斯·普朗克和瓦尔特·能斯特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亨德里克·洛伦兹和保罗·埃伦费斯特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

              1933年1月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担任新建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

              管理一个人才并不需要比人才本身懂得更多,只需要懂得发挥人才的专长就是。曹操和袁绍都招揽人才。但曹操是“唯才是举”并不在乎人才的小毛病,只要能为他的事业做出贡献就行。反观袁本初,虽号称“礼贤下士”,但“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如今的所谓“面试考官”恐怕还是本初之流居多。

              通宝推:hullo,
              • 家园 估计你没在企业呆过

                在企业里可能更重视一个人的小节而不是其业务能力,除非其业务能力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企业里teamwork太重要了,反之,在大学/研究所,特别是搞理论/文史研究的,反正自个儿干自个儿的,专业好就行。爱因斯坦的例子正好属于这两点:其业务能力是不可替代的、搞理论研究的

          • 家园 你不觉得你说的正是不能招的原因吗?

            首先是没有一个公司能够有人能和爱因斯坦在一起工作。再有就是爱因斯坦没说自己是天才,也没抱怨。人家只是自己写自己的文章。

            说到底,绝大多数都是大忽悠意思还是有可能有不是的,不过可能性比较小就是了。想了想,大忽悠每个人都见过。有多少人在工作中见过爱因斯坦式的天才?

            再说几句不中听的话。不知道有多少人和天才式的人在一起工作过?要是有一千个人可以和大忽悠在一起工作,能和天才在一起工作的人连一个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或是天才一点点的变成普通人或是天才选择离开。忽悠不过就是说的好听做不了什么事儿的。他不做最多就是周围的人多做一点。要是和天才一起工作,你连他的思路都跟不上,就不要说合作了。

          • 家园 这个,爱因斯坦,不好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吧
      • 家园 只能说你还不了解这位油兄

        宽容一点难道不好吗

      • 家园 哎,在加拿大

        四条腿的蛤蚂找不到,两条腿的人有得是.我虽也不同意油老板的某些观点,但这是现实,没办法.我们在这里找工作,就必须既要表现出有工作能力,又要显示GOOD PERSONALITY.不容易啊.

      • 家园 可能是口音的问题

        oiler2这个例子其实就是职场现在普遍的一种考验。职业精神需要独立性也需要协调和合作。

        像那位老张,如果没有雄厚的技术背景其实也是可以的,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或者说不可能人人都是人才。职场最低要求可能是能在那个位置发挥作用就可以了。

        在这个意义上沟通、协调的能力可能会比较重要。

        老张3次通话都没有把别人叫什么记住,第一印象就坏菜了,加上简历看来并不出众,这样给人的综合印象不是太有诚意。

        油人兄看来是做石油勘探开发生意的,看这个帖子的时候不由自主想到了前两天喉舌台播了一个中国地质勘探一大队的,虽然宣传成分大一些,但是野外或者类似工作对团队协作的要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虽然油人兄招人的目的也未必就是野外工作,不过估计这种满世界跑的团队是非常重视协作了。

        要是学术研究那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吧。

        顺便说一个,老张可能是山东人?我小时候有个父亲的同事,一起吃饭的时候有海带烧肉,那个大叔就是“多吃点油(四声,其实是肉),多吃点油“的让我吃菜。印象很深。

      • 家园 其实真的是人多的是

        毕竟绝大多数的位置,至少我们平常能见到的位置,是不需要什么天才的,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基础有一定经验就可以把事情做得差不太多,不存在什么没招到这个人就能损失如何如何的情况。在专业背景差不多的情况下,的确要看这个人能不能在一起做事情,特别是规模不大的公司,一共就那么几个人,大家需要处得来才可以。

        无论什么理由看着不顺眼,当老板的要是招一个自己一看见就觉得别扭的,那还怎么做事情呢?

        • 家园 其实是标题惹的祸

          争争吵吵,唯争极品二字。

          • 家园 老弟明察,我就是觉得极品是好词,不想改而已

            别人说我极品,我就当作夸奖。

            就这一点,也就够极品的了。

          • 家园 是啊,我也纳闷儿有什么争的

            招人也是看对眼儿,看你不入眼就不要也没辄啊。

            楼主不过提醒一下应试人不要重复犯这种低级错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