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东亚篇 东亚模式之大结局 -- 井底望天

共:💬172 🌺1428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四面楚歌之东亚篇 东亚模式之大结局之八

      韩国最近的经济有些反弹,主要是在LCD显示器和汽车上,利用了中国市场的强劲,和亚洲货币里的最大贬值幅度,刺激了出口。本来韩国电子企业,对台湾企业的竞争力比较担忧,但这次就巧妙的利用了贬值机会,踩着台湾人的肩膀上了位。

      不过这次的暂时反弹还是以市场补充库存为主,不是可以持续的。但这个情况就得到了欧洲经济学界的关注,认为东亚模式,就是靠自己狂贬货币,来达到抢夺出口市场,还是成功的走出经济危机的方法。

      问题的关键在于,任何外贸活动,取决于两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和外交关系。在货币上的大幅度贬值,必须得到你主要市场国家的认同。比如说中国要大幅降低人民币币值,没有美国和欧盟的点头,估计是行不通的。

      这种降低币值来推动出口,其实就是以邻为壑的手法。一个国家做,其他人不跟进,自然不是问题。但如果各个国家到看到这一点,大家一起玩,这个手法就没有什么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曾经经历过这种阶段,但现在的玩法是你降币值,俺就提高你的入口关税来抵消这个方法。

      大幅降低币值,自然对你的出口产品增加竞争力,但你自己的干活的人民,不是那些得益的老板,就要享受经济水平降低的恶果。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国家必须要被垄断的大型企业集团控制,才可以在政府政策上采取如此的取向。

      而韩国经济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是被数十家土生土长并且规模庞大的企业集团控制。就像韩国流行的电视肥皂剧里面那样,韩国民众向往的都是那些大家族企业里的少东之类。

      这些大企业财团,比如说象三星、大宇、现代和LG等等,在韩国被称为财阀,基本上就代表了整个韩国经济,用的是“小国家,大企业”的战略,就是倾全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压制住大家的其他需求和机会,来搞出几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如果你只是为了搞几个大企业,出去和人家争夺世界市场,也无可厚非,但是为了保证这些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他们在研发上的大量资金投入,是无法靠这些企业在世界市场的盈利来支撑的。因此一个方法,就是把整个韩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全部交给这些财阀们来垄断,所以说三星这样的,在韩国那个领域都有其手掌控,象个千手观音那样,样样国内的垄断利润,都要去吸取,好用来养活其在海外市场的竞争。

      这些财阀在韩国社会中是无孔不入,甚至连政府的内阁,大多数都是由企业集团的高管出任。比如说现在的韩国总统李明博,就是在现代集团的管理层中走出来。韩国人有句话,就是你人生有三件事是无法逃避的,那就是死亡、税收和三星。

      由财阀控制的韩国政治,自然在资源倾斜上,要保证财阀集团的运作,以全国之力来保证财阀们的财富。其实以韩国缺乏支撑这些企业的国内市场,如果在中小企业上,下一点功夫,是可以让国内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也不至于将整个国家的经济,全部绑在几个企业集团的战车上。虽然靠几个集团变成世界性竞争能力的企业,但要明白,树大过于招风,船大难以调头,万一这些大企业因为机构臃肿,对市场变化反应缓慢,死起来比中小企业快得大多。

      现在国家之间的技术之争,趋于白热化。光靠在国内的垄断地位,吸取其他国民的血液来和外国企业竞争,来保持自己的技术领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以美国为例,当年的国际商用公司IBM是很厉害,后来就遭到了微软的挑战,而今天微软,又受到了谷歌的强大竞争,而之后的facebook又要来抢谷歌的地盘。

      在这种不断由创新企业,带来的小型和中型企业的发展,然后要么这些企业自己发展壮大,最后打垮那些大型企业,要么被大型企业购买,将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发扬光大,都是如何保证科技领先和竞争力的一个好办法。而只有在自己的市场上通过实验、失败、再实验这个过程中,残酷斗争而最终胜出的竞争者,才可能和世界上的竞争对手们搏杀。

      中国现在的央企颇有象韩国财阀靠拢的趋势,就是希望靠国家赋予的垄断力量,将脚爪踩到几乎所有可以涉及的领域,比如说金融和房地产业等等。但中国政府必须明白,在市场上必须给自己的中小企业,预留一定的空间,以中国的市场之大,中国是可以走美国道路,而不要走韩国道路。

      对韩国来说,知道自己的位置很重要。本来韩国的位置是一个小强国,就是相当于欧洲的荷兰、瑞士和瑞典之类的地位,但是由于韩国人口已经达到5千万,如果加上北韩的2300万人口,就是7千多万,比德国少一点,但就比法国多一点。

      因此韩国的目标就是一个向德国看齐的中强国。但和德国的地缘环境不一样,德国是欧盟国家的技术和产业首脑,而且德国人,以及其周边的具有同等民族性格的瑞士人和荷兰人,人口都比较小,还可以靠其他欧洲国家的内部市场来支撑自己的产业。

      相比之下,韩国的地缘环境面临的是日本这样的大强国,和中国这样的未来超级大国,而且在技术上,韩国敌不过日本这样的技术大国,又受到中国这个经济大国在技术上的赶超,处境是相当的艰难。

    • 家园 【原创】四面楚歌之东亚篇 东亚模式之大结局之七

      以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可以通过和日本的合作,从而打垮韩国和台湾的经济竞争力,也可以通过和韩国或者台湾的合作,来挑战日本的竞争力。更可以通过和美国、欧洲以及这些地方的华裔科学家的合作,来克制日本、韩国和台湾。

      因此中国是不需要很着急的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反而倒是日本越早谈定和中国的合作,对日本的条件越有利。如果日本继续拖下去,那么谈判的条件就越来越少。

      以现在的国际金融体系为例,中国和日本本来都是美元体系的一部分,但随着中国的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兴起,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独大地位当然会减弱。而作为美元附属的日元,其地位就更加微弱。

      对日本来说,尽快进行中日国的操作,可以通过中日元(或者叫亚元)的方式,通过大家的GDP比例,就是说现在是一人一半的方法,来形成一个相当于欧洲共同体统一货币(即单一欧元前身)的篮子,为未来逐渐过渡到单一货币打下基础。

      日本前几年对海外市场的投资,主要靠的是自己的零利率宽松政策,和人家的高利率政策才可以实现,而现在全世界都开始宽松,使这种利用利息差距的操作不太现实(似乎美国的印度裔人士开始用美元兑换印度卢比来做同样事情)。如果日元地位下降,那么希望通过投资获利来改变出口获利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

      最近日本的大选中,自民党结束了长期执政地位下台,不光是宣布了日本的新保守主义政策的终结,而且民主党的上台,尤其是有外星人之绰号,敢于发表震撼观点的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民主党主席鸠山由纪夫的出任首相,都表达了日本民间求变的思潮。

      不久前,鸠山由纪夫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大肆批判美国推销的新自由主义是抹杀人的尊严,而倡导友爱的社会关系。他的文章中,关于日本脱欧入亚的想法,和对亚洲共同货币和安全体系的鼓吹,都令美国政界和学界一片狐疑。

      但是以现在民主党在日本两院的优势地位,加上日本民间对他的死马当作活马医治的期待,鸠山政府至少有4年的时间可以操作。如果他可以和中国达到某种程度的合作,从而令日本的经济开始出现一点点生机,那么转向快速的日本人是很快会跳上他的东亚共同体大船的。

      中国自己内部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民间强烈的反日情绪,就是那种“只有死的日本人才是好的日本人(借用一句德国人关于犹太人的评论)”,和“鼓吹中日友好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已经给毙掉的汉奸,另一种是将被拉起枪毙的汉奸”的极端情绪。

      如果带着这种情绪,那么当年的朱元璋就不可能善待已经在中国扎根的蒙古族人(现在他们的后裔已经是汉族的一部分),或者民国政府就不可能善待满族人,因为扬州和嘉兴屠杀就会被算在这些后人的头上。

      对今天的日本人也是一样,不能把南京的血案算在他们身上,俺们需要的是孔子的态度,就是以公正报怨。如果今天的日本人确实是忏悔其祖先70年前的罪孽,把发展和中国人的友好关系作为其目标,俺们自然要欢迎。但是如果今天的日本人还是要以俺们中国人为敌,那么对不起,俺可是老账新账清楚账糊涂账,都要一笔一笔和你算清楚。

      现在日本最主要的工业拳头产品,就是消费者电子产品和汽车。头一个产品,其实日本被其他国家拼得很厉害,比如说日本手机产品的水平并不低,但完全抵御不住美国的iPhone的横扫。在其他产品上,来自中国大陆的、台湾的和韩国的,都对日本消费类电子产品带来严峻的挑战。

      而中国开始铺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日本国内业界被看作是当年前苏联的在1950年代实行的人造卫星计划,而在科技领域一举赶超美国的情形。如果中国的比亚迪等领军的电动汽车,可以打破日本在这个领域的控制(比如说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保持公平,不帮日本汽车拉偏架),就会打垮日本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中国政府最近在稀土资源上的控制政策连续出台,都是可以作为对付日本高科技行业的好牌,而迫使日本企业寻求同中国的技术合作。

      俺可以想象的是,一旦日本企业和中国合作,那么韩国和台湾的相关行业,就要面临一个大洗牌的场面。说实在话,看厌的韩国整天在中国事务上的嘴脸,和台湾那些得了你好处,还要喂你苍蝇吃的德性,俺是不介意看到这些人捶胸顿足,如丧考妣的。

      这里在宣布东亚传统的出口模式已经到了一个大结局,应该是混不下的时候,俺们看一看韩国是怎样继续这个模式的。

      下面这张图,是亚洲主要货币对美元的走向。

      点看全图

      从这里可以看到,亚洲的主要货币,日元对美元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人民币有小幅度上升,其他都是下跌,而以韩国的跌势最盛。

      这个图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出口导向经济,当你出口有问题,那就大幅贬值,通过贬值来增加你的竞争力。而韩国这次算是幸运,因为出于对全球危机的担忧,美国联储局、日本中央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都和韩国中央银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免得韩国金融崩溃。而在今年稍早存货出尽了之后,韩国靠了历史最低的兑换率,抢下了一些补充存货的单子,使经济开始有所恢复。

      • 家园 很想知道井大对于SkywalkerJ的帖子的意见

        貌似我们中国人终年勤劳,未来注定却要崩溃~很无奈的说,未来会如何,让时间告诉我们吧。

      • 家园 有几点要吹毛求疵一下,兼谈中国应该从日韩身上看到什么

        现在日本最主要的工业拳头产品,就是消费者电子产品和汽车。头一个产品,其实日本被其他国家拼得很厉害,比如说日本手机产品的水平并不低,但完全抵御不住美国的iPhone的横扫。在其他产品上,来自中国大陆的、台湾的和韩国的,都对日本消费类电子产品带来严峻的挑战。

        而中国开始铺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日本国内业界被看作是当年前苏联的在1950年代实行的人造卫星计划,而在科技领域一举赶超美国的情形。如果中国的比亚迪等领军的电动汽车,可以打破日本在这个领域的控制(比如说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保持公平,不帮日本汽车拉偏架),就会打垮日本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俺可以想象的是,一旦日本企业和中国合作,那么韩国和台湾的相关行业,就要面临一个大洗牌的场面。

        消费电子方面,感觉日本企业和中国之间没剩下什么合作双赢的空间。为什么呢?因为目前在产业链上,日本已经逐渐失去了上游技术提供者的地位。目前日本电子厂商,是在用台湾、韩国、欧美的集成电路,韩国和台湾的液晶屏来组装产品,甚至很多产品是由台湾工厂ODM(贴牌设计制造)的。2009年全球LCD面板供应商排名,韩国三星和LG-PHILPS是第一第二,把持中高端市场,台湾奇美和友达是第三第四,垄断低端市场。日本昔日的“液晶之王”夏普仅列第五 (链接),大家可能还记得前年国内关于夏普液晶电视用的是台湾屏还是夏普自家屏的争论,可见夏普自己也在用台湾屏。翻开2008年全球半导体排名,三星半导体名列第二仅次于Intel,日本几家电子企业除了东芝和瑞萨之外是逐年下滑。台积电和台联电是前两位的半导体代工厂(业内叫foundry),他们哺育起来的一批生机勃勃的无晶圆IC设计企业(fabless)以其低廉的成本和快速的技术升级,迅速侵蚀着老牌半导体企业的生存空间,现在日本的消费电子产品,很可能里面是台湾奇美的面板,韩国三星的Flash芯片,韩国Hynix的DDR内存芯片,台湾MTK的SoC处理器。注意到什么没有?怎么,这说的好像是我们中国企业啊。

        正是如此!由于产业链整合的优势,目前韩国LG和三星直逼全球手机厂商三甲,三星的液晶电视已经是全球第一,在高端领域已逐渐将日本产品边缘化,而在低端,台湾的贴牌设计形成了独特的模式,美国的一些零售商已经采取了这样的模式——贴自己家的牌子,在台湾做全套设计,在第三世界的血汗工厂生产,正像“Walmart”牌的汗衫和烤肉一样,“BestBuy”牌的电视也正在成为现实。

        所以说日本经济目前的窘境,并不是纯粹因为成本,我还没见过这世界上纯粹由于成本死掉的制造商,只要你真正能造出好东西,高端市场的空间没有尽头。比方说美国汽车工业之所以败给日本,不仅仅由于成本拼不过,而是产品质量不行,大家可以去美国亲耳听听美国人是怎么评价美国车的。德国的成本一样拼不过日本,马克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的坚挺更增加了成本压力,他为什么不会被日本人干掉?因为他的车确实造的好,我成本高但我更能卖好价钱。日本现在在消费电子领域,技术上没有特色,而成本又拼不过韩国和台湾,自然是死路一条。所以说他来中国,无非是把同样被韩国台湾打败的国内厂商海信、长虹、TCL、康佳之流,进一步蚕食掉,能有什么帮助呢?甚至血汗工厂都不一定要在这边搞,日本现在销往北美的消费电子产品主要在拉美国家生产,体系已经很成熟了。汽车产业我也很疑惑,日本车现在本来就是在国内合资厂生产的,难道说他多来投点资,就能跟宝马奔驰卖一个价钱了?

        从这里可以看到,亚洲的主要货币,日元对美元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人民币有小幅度上升,其他都是下跌,而以韩国的跌势最盛。

        这个图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出口导向经济,当你出口有问题,那就大幅贬值,通过贬值来增加你的竞争力。

        日元汇率上升,是因为日本多年的零利率和定量宽松政策,造就了全球的日元套息交易,各国的对冲基金,借出便宜的日元,换成美元或新兴市场货币,再买入当地的股票和债券。当地和日本的基准利率差值成为盈利的基本保障。金融危机后,全球去杠杆(deleverage),大家都需要买回日元去还债,所以日元需求加大而升值。刘军洛甚至认为是2007年日本央行的加息和伯南克的大幅降息摧毁了利差交易的基础,引起全球的利差交易者抛盘离场,才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触发原因。而韩元汇率下降,不完全由于它是出口导向型,而是由于它顺差太小,韩国2008年的贸易顺差只有70亿美元的数量级,这个国家没有一滴石油,却是全球第五大石油消费国(美中日印韩),因此一旦全球经济有个风吹草动,他的外汇收支可能就无法平衡,导致本币遭到抛售而贬值。同样是出口大国的中国,由于逆差和外储太过雄厚,甚至是央行承受了很大的本币升值压力。

        其实我感兴趣的是,中国在日韩的这些问题上应该看到什么呢?昆曼经济学十原理之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即劳动生产率。无论你生产出来的东西是自用还是去外面交换,归根结底是你的生产率越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空间越大。日本的现状,我认为是给了我们一个鲜活的例子——如果你的生产成本提高早于产业升级,就会是现在的局面。这大概也是中国前几年誓死不同意大幅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原因,然而,即使在现行汇率下,疯狂增发的M2也会很快把国内的成本抬上去,珠三角的民工荒就是一个例证。我党的宏观调控能力强,一手压住食品价格,另一手用那些不在CPI里面的东西——教育、医疗产业化,以及每年翻一番的楼价,来吸收多余的货币。然而,“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昆曼经济学十原理之九),我们这些手段,是“术”而不是“道”,超量货币的作用迟早会显现出来。我国过去很多年,由于投资(基建)在经济中占比过大,使得M2/GDP的比值多年保持异乎寻常的高位,目前M2总额已经与美国相当(当然两国的统计口径有所不同),而美国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3-4倍,这样下去我认为要不了多久,我们的国内成本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就会逐渐失去,所以现在我们最迫切的问题就是产业升级和人民币国际化。否则,看看韩国,即使以一个弹丸之地拥有那么多全球各领域的顶尖级企业,当其生活水平提高和工业化完成之后,国际收支尚且如此紧张。如果中国的平均生活水平达到韩国的程度将会怎样?高耗能、高浪费、过度开采国内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断然不能持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台湾的IC产业链确实是非常强的,从5-6寸的设备到材料、

          外延,再到芯片设计、制造都非常有竞争力。

          其实很多通用的中、低端产品并不需要太大尺寸的生产线;而高端产品,正如楼主所说的,TSMC其实有非常强的能力。现在欧美能控制的,主要是专利及标准。许多产品,只要专利一过期,台湾企业就像苍蝇一样飞扑而上。

        • 家园 我觉得不需要高抬韩台企业

          韩国我不是非常了解。但台湾半导体明显是低成本竞争吧。

          这些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也不具有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不要看现在活得很好,只要有一个能用同样低成本在这个产业层面上竞争的国家,他们利润空间就下降得很快。这就好像韩国造船工业一样。

          而日本,虽然看起来很笨拙,但是他们仍然掌握着大量核心技术。而且也具有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在这个层面上讲,如果中国操作得当,能够保证在相关行业向日本不断输送相当的利益的话,未尝不可以获得一些核心技术或者核心设备来迅速提升自己的产业。

          • 家园 呵呵,那你就来说说,啥是“核心技术”

            台湾半导体企业缺少什么“核心技术”,他的竞争力来自哪里。日本在这行当又有哪些“核心技术”我们必须要去学的。

            让我这个经常跟国际半导体行业各色人等打交道的小白,学习提高一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