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龙应台女士《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 一军

共:💬47 🌺6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和龙应台女士《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他们曾经意气风发、年华正茂;

    有的人被民族感动、被理想激励,

    有的人被贫穷所迫、被境遇所压,

    他们纷然上战场,冻馁于荒野,曝尸于沟壑。

    时代的铁轮,载走他们的生命。

    那烽火幸存的,一生动荡,万里奔波。

    也正因为,他们那一代承受了,

    战争的摧袭,忍下了离乱的内伤;

    正因为,他们在跌倒流血的地方,

    昂首前赴后继,

    我们这一代,得以在民族复兴的潮头,

    健康而勇猛地长大。

    如果,有人说,他们是战争的“胜利者”,

    那么,所有被时代践踏、遗忘、伤害的人都是。

    正是他们,以“胜利”救赎了整个民族,

    每个人因整个民族的自由而享有尊严和发展。

    我要凝视每一个人的眼睛,诚实地告诉你:

    战争,终有“胜利者”!

    我,以身为“胜利者”的下一代为荣。

    ++++++++++++++++++++++++++++++

    忘了附上龙女士的原文,赫然印在扉页上的:

    他们曾经意气风发、年华正茂;

    有的人被国家感动、被理想激励,

    有的人被贫穷所迫、被境遇所压,

    他们被带往战场,冻馁于荒野,曝尸于沟壑。

    时代的铁轮,碾过他们的身躯。

    那烽火幸存的,一生动荡,万里飘零。

    也正因为,他们那一代承受了,

    战争的重压,忍下了离乱的内伤;

    正因为,他们在跌倒流血的地方,

    重新低头播种,

    我们这一代,得以在和平中,

    天真而开阔地长大。

    如果,有人说,他们是战争的“失败者”,

    那么,所有被时代践踏、污辱、伤害的人都是。

    正是他们,以“失败”教导了我们,

    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价值。

    请凝视我的眼睛,诚实地告诉我:

    战争,有“胜利者”吗?

    我,以身为“失败者”的下一代为荣。

    • 家园 看过,部分史料有点价值,但作者没有写史的气度和格局

      忽略排版次序和有意突出的人物表白,我把大江大海当史料检查;

      加上排版次序和有意突出的人物表白,我把大江大海当小说翻翻;

      写史的人不应该如此感情用事,人文主义也不是这样狭隘、刻意地去煽情,龙应台格局越来越小了。

    • 家园 龙已经堕落了

      这样的书,已经越过了中国人的底线。

      • 家园 也谈不上堕落

        政治上弱智脑残而已。

        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

      • 家园 一声叹息,大学时候还听过她讲座,感觉不错。可惜现在啊
        • 家园 这本书观点非常刚愎

          把所谓的人文关怀放在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比国家的统一稳定,繁荣富强还要高出一头。

          龙也写过一些观点我比较认同的东西,有一篇文章写到,台湾的白色恐怖岁月,班上动辄有同学神秘失踪,或者以“匪谍”的罪名被捕。可惜后面又开始贩卖为台独张目的私货。

    • 家园 如果把狭隘的人文关怀凌驾于国家崛起之上

      则与汉奸无异。

    • 家园 前两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龙此书的书评

      写的不错。转载如下:

      外链出处

      “炮灰史观”的煽情与阙失

      2010-05-17

        鬼今

        刚过去的2009年恰逢一系列“纪念日”,新中国成立60年,“五四”运动90周年等等,大陆不失时机地掀起了“关键年”纪念潮,“纪念史学” 的各类作品也纷纭迭出。台湾学界也在不断酝酿着重估1949年败退的历史,《大江大海1949》适时推出,加上作者龙应台的声明,大卖是意料中的事。在后记中,龙女士用她一贯的感性笔调,诉说“闭关写作一整年”的辛苦,感叹“时间不够用”,“以秒为单位来计时,仍旧不够用”,足见顺利赶场并不是容易的事。况且这一次龙女士不准备以作家身份出场,而是面对“浩瀚史料”,“有如小红帽踏进大兴安岭采花”。于是我们看到了在真迹、旧照、绝版杂志、破旧地图堆中体力透支的作家忙碌的身影,随着作者从她的祖籍淳化镇出发,拉出一条纵贯中国南北的迁徙线,从东北到山东,从江南到台湾,从湖南到越北,从台湾到南洋,持续游走在时空变换、生离死别的处境里,阅读经历中不断充斥着被炮火追杀的人群和沿途散落的残肢断体。

        “请凝视我的眼睛,诚实地告诉我:战争,有‘胜利者’吗?”随着作者催眠似的发问,“炮灰论”的历史观不但形成了,而且显得那么正义、那么有说服力。面对被作者推到前台的那些颠沛流离的伤兵、满脸稚气的少年、不知所措的妇孺,你没法反驳,好像反驳了作者就对不起在战争中受害的所有人似的。

        然而,要真正面对这段历史,就不可能完全依靠写作情绪的空洞宣泄,慈祥的母亲教育儿子,大概是差不多的语调:

        “飞力普,不可以打架。”

        “飞力普,要帮助小朋友。”

        “飞力普……”

        但是,所有战争,包括1949年中国内战,并不是靠单纯的人道主义告诫就能理解的。我相信,龙应台这位年近花甲、见多识广的小红帽在踏入历史丛林之后,肯定遇到不少与她观点相左的狼外婆,但结果是小红帽太强悍了,每一次都能用汹涌的修辞热情顺利击昏狼外婆。于是,南洋岛上山打根集中营里虐杀国军战俘的台湾监督员,与血战淮海食不果腹的前线国军;密集冲锋不顾死活的共军士兵,统统变成了飘散到战争尘埃中的悲情线偶,由历史的偶然所操控,这些跨民族、跨疆界、跨海峡的恢弘叙事,揭开的是一整代人“隐忍不言的伤口”,让他们血迹斑斑地尽情喷洒,然后任由记忆的血水灌流进当代人麻木的心里。为被践踏、被侮辱伤害的“失败”人群立传,结论当然是战争根本没有什么“胜利者”。当交战搏杀的暴力被不论轻重、不分界线地指责,就意味着任何战争的意义从此彻底消解,当“炮灰论”在刹那间炸出人们的眼泪时,“正义论”对胜负的书写当然就会在泪水中变得模糊不清。

        无疑,我们从小受到过太多的“正义”教育,国民党坏,共产党好,国军坏,解放军好。非黑即白,非朱即墨。是非的边界像刀刻在心里的文身,似乎终身都涂抹不掉。龙应台提供的 “人道”药水似乎可以擦洗掉心灵被 “文身”的耻痛。但我以为,龙应台的“炮灰论”让失败和胜利者并排站立,然后让他们皆大欢喜地互相煽情地搂搂抱抱,让“人道”的眼泪粘合剂把他们强行粘在一起,当然让两岸的政治家和民众听着受用,有皆大欢喜的催泪效果,但对那些笔下的小人物而言,却又等于是把他们统统抛回到生存的虚无中,恰恰遮蔽了历史发生的线索和真实原因,也可能恰恰给发动战争者一个开脱自己的理由。对牺牲价值的高低确认永远都会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做努力去厘清牺牲付出的缘由和区分信仰不同的价值所付出的代价。

        大陆学者杨奎松曾经惊讶于黄仁宇的糊涂,在他看来,曾写出《万历十五年》这种杰作,那样睿智的一个人,居然会以一个传闻断定共产党的酷虐,而不深究士兵出生入死的原因。黄仁宇曾从一个军官的口中听说,东北四平战役解放军士兵构成密集方队,完全不守军事规则,在机关枪密度极大的扇面扫射下,成排成排冒死冲锋,尸体堆叠狼藉。由此断定出林彪的残忍和共产党的无情,当然还有关于林彪的那个著名传说:当手下报来伤亡数字时,林彪的回答是:我不听数字,只要结果。杨奎松想问的一个问题是,林彪队伍中有不少新入伍的士兵,他们没经过多少训练就上了战场,何以却表现得毫无胆怯异常生猛。龙应台没有想到,也许正是这些玩命扑向枪眼的士兵,某些人刚刚分得了土地,他们是在以血肉捍卫刚刚获得的利益。即使他们以“炮灰”的面目出现,背后也有千千万万个土改的身影在晃动,正是“民气”的飙升,才使得连枪都没摸过多少时间的新兵蛋子能不顾生死地疯狂鏖战,就绝非简单的“炮灰论”所能解释,至于土改中的过火虐杀行为则是另一个层面需要反思的问题。

        在《大江大海1949》中,龙应台引用了陈毅的一句话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手推车推出来的,并详细描述了百万民工为战胜国军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但她笔锋一转,突然叉出去大写了一通日军逼迫民工从事各种劳役的惨状。这又是一种典型的“炮灰论”历史观,即所有民众在战争中的付出都是等值的,也即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虚妄举动。为国军干活,为共军打仗,为日寇监工,统统是炮灰、可怜虫和随意可被历史抹去的符号。

        我们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从“失败者”的角度回望历史的作品,我曾经看过一部描写二战结束前后意大利抵抗组织和法西斯政府做最后决斗的影片,中文翻译成《成王败寇》,似乎颇有深意。影片从“失败者”的视角观察,其中战胜者的无良行为和战败者的卑微无奈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但影片并没有用和解的庸俗笔法让双方假惺惺地拥抱在一起,而是让战争切割出的伤口继续流血,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历史在各自陈述存在的理由,没有丝毫“炮灰论”的影子。

        当然,对“炮灰论”的指控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遁回到所谓以 “正义论”做支架的老历史观中去,或苟且回到“非黑即白”的愚民史观里继续做傻子,更不用说我们数十年中形成了多少以“正义”为名的谎言,让本可益智的历史变成了傻子都不肯做的所谓“学问”。近些年史学界掀起了“眼光向下”运动,一时间,倾听民众自己的声音,关注民众自我表达的呼声甚嚣尘上。结果是,在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下,不但民众自己不愿意说出内心的苦楚,他们的声音也从来没有在历史中很完整地显现过,“底层史学”最终变成了专家自恋的游戏。

        因为历史从来都是由 “英雄”书写的,我根本不相信“民众创造历史”这种鬼话,历史永远是大人物在指手画脚地规划,民众按照地图的线索去卖力实施。但大人物不可能一点不顾及小人物的诉求和命运,因为历史地图上的内容还须密如蛛蚁的他们去填充,如果“英雄”执意我行我素,就难免被民众所唾弃。所以“正义”的获得永远是妥协博弈的结果,民众可能是棋盘上的棋子,却不是简单的愚民和“炮灰”。其实,这种悲欢离合的煽情叙事可能像琼瑶剧一样刺激泪腺,像膨化食品一样口感酥脆,若要提升思考力度和判断力的话,还是读点儿别的吧。

    • 家园 龙的问题是预定立场、片面取证和自认裁判,她越来越钻牛角尖
    • 家园 战争,终有“胜利者”!

      我很同意这一点,虽然我既非“胜利者”的下一代又非“失败者”的下一代。从我家族三代的经历,我还是站在胜利者一边。

    • 家园 控拆啊,不按套路<十分邪恶的解放前TG地下出版>

      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190&Page=1&TopicID=2925009

      瞿秋白同志所著《三民主义批判》在封面上伪装为《三民主义》,并有胡汉民的题字,扉页上印有孙中山的遗影和遗嘱,而正文方为瞿秋白的文章,用的伪装方式十分隐蔽。国民党中英宣传部在1930年7、8、9月份审查报纸杂志总报告中称此书系“伪三民主义”,内容“宣传共党”,密令各省市宣传部及重要都市邮检所查扣。

      革命年代除一些图书进行伪装发行外,许多期刊更是采取经常变换刊名的方式进行伪装发行。唐弢曾提到,“伪装的办法曾经比较普遍地为党的刊物所采用。”③确是如此,党的早期刊物大多采取过这种方式发行,如《布尔什维克》、《红旗》、《少年先锋》、《列宁青年》、《中国工人》、《党的建设》均曾用过伪装的方式。《少年先锋》用过《闺中丽影》、《童话》等名义;《列宁青年》用过《青年之路》、《何典》等名义;《中国工人》用过《红拂夜奔》、《南极仙翁》的名义;《党的建设》用过《建设半月刊》的名义;《红旗》用的更多,前后计有《快乐之神》、《时事周报》、《实业周报》、《光明之路》、《真理》、《出版界》、《佛学研究》、《经济统计》、《平民》、《新生活》、《摩登周报》、《一顾倾城》、《红妮姑娘艳史》等名义; 中共中央创办的《布尔什维克》1927年10月创刊时,因为是秘密发行,用的是真名,从第二卷第三期起,连秘密发行也不可能,即改名为《少女怀春》,没有引起检查官的注意而通过,这以后又用《中央半月刊》名义出版三期,但伪装被发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编制的《中央查禁反动刊物名册》称之为“伪中央半月刊”。从第二卷第三期起,从16开本缩小为32开本,封面假托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学高级用新时代国语教科书》,国民党宣传部虽然识破伪装的做法,但因教科书发行量较大,无法全部禁扣,因此在这一名义下出版了较长时期。

      又如报纸的伪装,1929年4月中共江苏省委出版了《白话日报》,出版第一天即被查封,此后多次改名,先后改名《上海报》、《天声》、《晨光》、《沪江日报》、《海上日报》、等,当时称为“改题报”。这样的一些“改题报”,在形式上和当时流行的消闲性小报差不多,甚至也刊满了籍以掩护的商业广告,标题也尽量趣味化。只是这样的伪装发行,发行量不大,影响也就十分有限。

      1938年3月29日国民党宣传部有一个“审查书籍、刊物总报告”,是审查自七七事变至此年2月底的出版物的,内称:“自抗战以来,坊间所售之应时书籍及刊物风起云涌,盛极一时---无论书籍与刊物,皆共党及左倾色彩,占极大多数,类多诋毁本党之词,尤以书籍为最,计共审查258册,有关共党者有110册,若将左倾及人民阵线者加在一起,则有161册,已超过总出版量二分之一以上。”“书上所注出版机关为欲脱卸责任,亦皆虚构名称,并无实址”。如“离骚出版社”出版有:《周恩来、邓颖超最近言论集》、《郭沫若先生最近言论集》、谢冰莹著《军中随笔》、夏衍编译《敌兵阵中日记》、夏衍著《包身工》、离骚出版社编《日本人的反战呼声》、摘录新华日报社论的《在困难中前进》等。⑧虽然有些书标明出版地为广州,但查1997年出版的《广东省志.出版志》及其他资料均无记载,实难确定出版地在广州。又如出版有《毛泽东印象记》的“进步图书馆”;出版有《列宁主义研究》的“斗争出版社”等均难其详。有些出版社的名字即很有时代特征,如铁血出版社、怒吼出版社、韬略出版社、明月出版社、上海一星书店、焦土出版社、群力出版社、时代史料保存社等,出版社的性质、规模、地址及出版图书情况现在很难研究清楚,大多为虚构的出版机构。

    • 家园 和得好,花一朵
    • 家园 我为既非“胜利者”的下一代又非“失败者”的下一代松一口气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